本帖最后由 费事傾 于 2018-10-10 16:13 编辑
騎馬海改寫唐詩,全無斧鑿痕跡,高手也。
現在交代何以介紹这首詩。
洋教徒問: 佛教來自印度,非出於中土,何以不叫洋教而称耶穌教為洋教?
佛教之於中國,猶耶教之於歐洲,雖非其地所出,然己落地生根,成為其文化一部份,故歐洲人不呼耶教為異教, 中國人不呼佛教為洋教。
兩者不同之處,厥為耶穌教植根歐洲,以殺戮為手段,設宗教裁判所,凡不信耶教者一概殺無赦, 故有女巫必燒之, 有異教神廟必毁之; 佛教植根於中土, 純粹以理服人, 从來未用暴力。至唐朝時, 中國已取代印度而成大乘佛教根据地, 日本, 朝鮮, 以及安南僧人來華求法者絡繹於途, 與中國士大夫唱酬者在所多有。
此詩作者並非僧人,但以禪語入詩,足見佛理深入人心。
作文講究起承轉合,作詩亦然。此詩以“上國隨緣住”為起。作者所送之僧為日本人, 古時交通不便, 日本人竟然來到中國, 当然有其殊胜因緣。”隨緣”二字, 对學佛的人來說, 非常重要, 但並不限於學佛, 其实对任何人都同样重要。凡事要順其自然, 不可强求, 俗語也有說
“强扭的瓜不甜”。我認為某种東西是好的, 不妨廣為推介, 讓其他人都得到好處。別人信我所講, 我当然高興, 若別人不信, 也不必心生怨恨, 詛咒別人下地獄, 又或者出言恐吓, 說什麼听过福音而不信的人下場很悲慘。
对自己的遭遇也要用“隨緣”二字去處理, 別人对我好, 或对我不好, 都是一个“緣”字, 正所謂緣來則聚, 緣尽則散, 不必抱恨在心头。像梅綺那样, 因張瑛薄倖便一生都被恨字充斥心間, 以当街砸爛神像佛像來發泄, 实在不必。
女人遇人不淑,不妨这样思考,或許我前生是個薄倖郎, 今生變作女儿身, 遭受被遺棄之苦。若作这样想, 便覺心境泰然, 不再有怨恨, 便不會三不五時詛咒別人下地獄。
佛法浩如淵海,學者苦無头緒,就从“隨緣”二字入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