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4°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3°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3°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楼主: 克 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克飞原创】 西医的指标疗法---蒙得了仪器,蒙不了人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7:5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3-8-21 10:10 编辑
说的有道理。
如鲠在喉 发表于 2013-8-20 21:0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
如有病,一个好中医生应该象“有道”的医生这样治病。。而不是用一些百万设备等去引人崇拜。。。前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病人自己健康,后者有魔术性质,帮助不到病人自己多少,只是试图让病人觉得他有能力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4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3-8-21 10:44 编辑
你讲的这个多靶点,也只是名字好听而已。将每个药的副作用降到最小?西药连一个药的副作用都不知道,而且真正讲起来每个至少有50种吧。。。怎么去把他们降下来?我看迭加成更毒的可能性更大。。想要多上靶点,要么每个靶点都减少威力,如果都要保持足够威力,其毒性也就大得惊人。。。没产生鸡尾酒的好的效应,到是更多的得到鸡尾毒酒的威力。
什么叫西药,他的副作用永远的远大于正面作用的。。。只不过在特殊的情况下,这个正面作用对人体更重要一点而已。所以多靶点的药,最后差不多就是一个纯毒剂。

这个只能算是西医的另一个Sales策略。。。西药化合物并不具备配方的基础。
因为对每个配方中的基本化合的药的有效性和尤其是副作用研究不够,和中草药相经,缺少时间的沉淀,尤其是中长期毒性。而且单分子化合物的特性决定了每种药的毒性数十倍于正面效果,最后的总体效果则会更差。

这些新制的药物,十有八九最后成为更毒的产品。。。
至于学历的问题,对中医没有意思。。。中医的好医生不是能从学校培养得到的。没有就业机会那是因为二个系统完全不一样。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不是西医说了算的。。。西医自己对慢性病问题的水平还远没达到做裁判的级别。学术当然就别提了,你为大药厂干活就是假数据都可以拿到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你反对的呢,回家自己看去吧。。。你还真以为医学中的学术象你想象的那样纯洁啊!当代的很多刊物上实质上是药厂等实业企事业的变相产品宣传工具,只不过比一般报纸电台广告来得隐蔽些,因为他们的受众不是普通大众。

水平高的中医,一个中医就可能抵几家医院;水平差的,那就只配给病人掻背。。。。这二种中医,都不能和西医合作。虽然有社会接受是中医重要的努力方向,但是没有必要公众不容易接受就认为自己水平不行,如果中医界的精英都这么想,这个中医还就真的没有出息了。
克 飞 发表于 2013-8-17 01:0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找到一篇文章支持:
荷兰Tol等开展的研究(CAIRO2)和美国Hecht等开展的PACCE研究均表明,靶向EGFR的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靶向VEGF的贝伐单抗+化疗(三药联合)治疗的主要研究终点PFS显著短于贝伐单抗+化疗(两药联合),并且副作用更大。其实,多靶点药物的临床研究已经表明,药物的靶点越多,副作用越大

Hecht等以及Tol等的研究表明,在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中,在选用化疗加用贝伐单抗时,如果再加上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不仅无益,疗效反而降低。不仅如此,这两篇文献均提示,加用EGFR抑制剂后,不仅疗效更差,且不良反应增加。

  这些结果有点出人意料。在这之前的BOND-2研究、少数临床前研究以及小规模Ⅱ期临床试验曾提示,EGFR抑制剂和贝伐单抗的联合应用,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在我国多次晚期结直肠癌的研讨会上,也曾有医师提到,两种有效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及贝伐单抗)同时加用于化疗的所谓“豪华方案”是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上述两篇文献对此作出了否定的答复。


http://www.99.com.cn/zhongliu/cglf/1667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1:11:28 | 只看该作者
“靶向药”美丽的“肥皂泡”

靶向药的问世已经十多年了,现在临床也已广泛运用。靶向药的面世及运用,开始曾经给人们以极大的希望与信心,包括我本人也曾经欢欣鼓舞,相信攻克癌症的春天到了!然后,很快带来了诸多的困惑与忧虑。

一个忧虑是:靶向药之昂贵。例如,美国克林顿时期的财政部副部长夏皮罗就认为:靶向药导致了美国医疗癌症费用的直线上升,他指出:原来治疗肠癌,一个病人一般费用是五六百美金;现在靶向药物则需要30万美金,但是平均生存机制只是延长了三个月。

费用倒不是问题的最重要方面。也许,人们对靶向药太充满期望了!而且,理论假设它能从基因层面阻断癌症的发生,不少靶向药的确短期临床效果也相当不错,因此给人无限的期望。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一方面,随着新的靶向药层出不穷的推出;另一方面,老的靶向药人们较多使用后,出了客观的评估:大多数靶向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和理想。人们的一片热情开始有所冷却,更加趋于理性。

现在,经验丰富的肿瘤科临床医生在下列问题上逐渐获得了共识——靶向药往往有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它针对性很强,只针对癌症当中的某一种类型,其他不一定有效;

第二、昂贵,常常是天价;往往工薪阶层需要卖了房子才能吃得起;

第三、副作用不见得小,像索坦、索拉菲尼副作用都很大。

第四、更要命的是,所有的靶向药都会耐药。几乎所有的靶向药物,如果针对性很强,短期疗效的确相当不错。很像孩子玩的“肥皂泡”,开始常吹得非常漂亮。但无一例外,长则几年,短则几个月,“肥皂泡”就破灭了,破灭后后果更严重。

我有一个病人,女性,患的是肺腺癌,她是12年前的肺癌(01年初),先用中医药加化疗,从03年开始起一直用中药控制为主,04年起用过靶向药,从易瑞沙,到特罗凯,断断续续都用过,还算控制的不错。前段时间检查,肺内出了一点小问题,又用了一种新的靶向药,一用没关系,短期内效果不错,但很快就失效;它只有三四个月的时效。失效的同时还带来了连锁的巨大反应,肝内出现了肿块,骨头出现了转移灶,又一次受到惊吓。目前,我们一方面加强中药治疗的同时,另一方面建议让她恢复用90年代中期的化疗药,总算病情得到了某种控制。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了我们提示:靶向药并不象人们想像的那么神奇与神妙。

不久前,我在北京和一些资深肿瘤专家私下沟通时,大家都得出了一个共识:其实,严格意义上,靶向药目前还称不上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案;只是一种短期内的应急手段,可以应应急,帮助解决一些急迫问题;但只是短期内帮助搪塞一下,抵挡一下;不像放疗和化疗,尽管癌症的控制比例不高,但多多少少还是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帮助控制癌症。例如,WHO总结的癌症治疗疗效:化疗可以达到控制5%;放疗可以帮助控制18%;手术可以达到22%。至少还是有可以完全控制的一定比率。所以,人们对靶向药的认识现在也开始改变了,不再迷信了。当然,也有学者强调可以多种靶向药联合运用。效果、毒副作用、代价及其长期疗效究竟怎么样,还有待事实评说!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对于靶向药的运用,形成了几个原则:

第一、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比如说疗效不太好,一下控制不住,短期内还是要用;

第二、不要对它期望值太高,就是说千万不要忘了加强中药控制及其他方法的配合;

第三、一旦使用,我们临床经验,一般都是从半量使用起,逐步加加减减。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靶向药能用的是个常量,到一定量一定会出现耐药。因此,足量的用,一方面毒副作用大;另方面,耐药会更快出现。所以,半量用起,“摸着石子过河”,也许更有智慧些。临床上,我们常常一点点加量,大多数人只要半量就够了,少数人加到三分之二量也就足以控制了。我治疗好几例晚期肝癌患者,弥漫性的,实在不行,就用半量。现在,有一位也算是领导,用索拉非尼只是两天用两粒;隔天用一次,两粒;控制得非常好;还在领导岗位上,上半天班。指标、体征、感觉、影像学检查,一切都很好!

特别对肾癌,我们用得得心应手,我们有好几例患者靶向药失效后,就仅仅依靠中医药维持,控制得相当不错,已经三五年了。大多数肾癌患者,即使用着靶向药,也只是一天两粒或者两天三粒,长期观察下来,效果相当不错。因此,对于靶向药需要有个客观的评价。

前段时间网上报道:赫塞丁出事了。其实,早在七八年前我在深圳门诊中,就大量接触了使用这个药物的患者,知道它在深圳的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知道厂商扩大了适应症,加上它本身药效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美妙,我们充分肯定它短期效果的同时,还不能把所有的宝都押在靶向药上。

总之,关于靶向药,第一时间轻易别用;到该用的时候,才用;开始用时,可以从半量用起;该用的时候,别忘了把中医药等保护措施跟上去,这也许是用靶向药的不二法门。它也体现了中国式的充满实用理性的智慧:“摸着石子过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00-66369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2:15:46 | 只看该作者
靶向药物 阿伐斯汀(贝伐单抗Avastin) 加入后增加50%的死亡率
One of the most financially successful cancer drugs in the world appears to cause more fatal side effects than previously realized, a new study says.

Sponsored Links
Avastin, a blockbuster drug with more than $5.5 billion in global sales, increases the rate of fatal side effects by almost 50% when added to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compared with chemo alone.http://usatoday30.usatoday.com/news/health/medical/health/medical/cancer/story/2011/02/-Avastin-increases-fatal-side-effects-in-cancer-patients-study-shows/4315662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2:20:05 | 只看该作者
贝伐单抗与死亡风险增高相关


  对10,000名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数据显示,与对照组肿瘤患者相比,血管新生抑制剂-贝伐单抗(阿瓦斯汀)引起的致命性不良反应事件约增高50%。



       该分析包括了16项研究,在经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的累积发生率为2.5%;相比之下,在未采用靶向药物治疗方案者当中则为1.7%。在2月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中,研究人员表示与贝伐单抗相关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出血。


       根据化学治疗药物的种类、以及与贝伐单抗配伍药物的不同,其死亡相关性也具有显著差别;其中紫杉醇类与铂类药物的危险性最高。作者指出,致命性不良反应的总体风险较低,且应当与贝伐单抗治疗的潜在益处进行权衡。


       来自纽约石溪大学医学中心的Vishal Ranpura博士、Sanjaykumar Hapani博士、以及Shenhong Wu博士在结论中写到,“与贝伐单抗相关的致命性不良反应风险增高,这可能随该药剂量与肿瘤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还需要付出进一步的努力,以降低由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胃肠穿孔(均与贝伐单抗治疗相关)导致的致命性不良反应事件。对于临床医师与患者而言,识别与贝伐单抗相关的风险与益处,以及密切监测、进而识别并治疗严重不良反应,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系列贝伐单抗的负面报道中,该分析又成为了1个新的热点。在7月,FDA咨询委员会进行了1项投票,并支持应改变对乳腺癌药物快速批准的局面。FDA关注了该委员会的建议,并于12月宣布了开始这一进程。在1月早期,另1项荟萃分析表明,在采用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过度增高。


        贝伐单抗的生产商Roche-Genentech要求召开听证会,旨在向FDA做出解释,并继续将乳腺癌作为该药的适应症。最新的荟萃分析包含了对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在多种类型肿瘤患者中对贝伐单抗进行了评估,肿瘤类型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肾细胞癌、乳腺癌、肺癌、以及结直肠癌。研究人员总共在10,217名患者中进行了分析。患者同时接受了多种药物治疗,包括传统化学治疗与生物治疗。该分析囊括了16项试验,其中有4项II期研究、以及12项III期研究。总人口由5,589名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与4,628名对照组患者组成。在大约一半的上述研究中,贝伐单抗剂量为5mg/kg,其余则为2.5mg/kg或联合用药。


        总体来看,在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了148例致命性不良反应事件,而在对照组则为72例。这一差别表明与对照治疗组相比,贝伐单抗的相对危险度为1.46(P=0.01)。在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最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且发生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II期试验当中。在1项乳腺癌的III期试验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仅为0。作者表示,根据肿瘤类型进行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分析具有显著差别(P=0.001),这提示肿瘤类型、或相关的治疗方案可能对致命性不良反应具有重要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的RR为3.85),其次为肺癌(RR为2.12)及肾细胞癌(RR为1.11)。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相比,贝伐单抗引起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RR为0.69)。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剂量贝伐单抗引起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2倍以上(分别为2.7%和1.1%,P=0.001)。在低剂量贝伐单抗治疗组与对照组中,致命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对同期化学治疗的致命性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P=0.045)。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类、或铂类药物引起的致命性不良反应风险最高(RR为3.49,P<0.001),而贝伐单抗与非铂类、以及非紫杉醇类药物配伍则与死亡风险增高无关(RR为0.85)。作者发现,在54.7%贝伐单抗治疗组中,死亡原因不具有特异性。在所有剩余死亡病例当中,出血占死亡原因的23%,其次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2.2%)、胃肠道穿孔(7.1%)、肺栓塞(5.1%)、以及脑血管意外(5.1%)。在同期发表的社论中,密歇根大学肿瘤专家Daniel F. Hayes博士表示,若要在贝伐单抗的风险与收益间寻求平衡,则应识别对该药治疗获益可能性最大的患者。


        Hayes在文中写到,“我们对贝伐单抗的反应率进行了细致的回顾,结果表明该药疗效甚佳,但该疗效仅见于特定选择的患者。”


他补充到,“虽然超过10,000名患者参与了贝伐单抗的随机临床试验,但几乎无法了解哪些特定的患者亚群会在治疗中获益。“由此,肿瘤专家被迫将所有的治疗患者、乃至整个社会暴露于巨大的成本、以及致命的毒副作用当中,而淡化了该药的潜在疗效。”Hayes继续说到,“这一残酷的现实令为此买单的人十分悲伤,而对于实体瘤患者而言则更为悲伤。”在上述分析的一项研究中,1名研究人员表示,试验结果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先前已知的、与贝伐单抗相关的风险。
。。。。。。。。
http://news.medlive.cn/all/info-progress/show-14480_5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09:30:50 | 只看该作者

吃药后谷丙转氨酶下降谷草反升是怎么回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都反映肝脏损伤,当肝脏损伤后,先是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接着谷草转氨酶也会逐渐升高。吃药治疗转氨酶高,也理应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都降低。可是临床上不乏吃药后,谷丙转氨酶下降了可谷草转氨酶反升的这种现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谷丙转氨酶高代表肝脏细胞损伤数量多,而谷草转氨酶高反映的是肝脏实质性损伤。吃药后谷丙转氨酶下降,谷草转氨酶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患者没有针对转氨酶高的原因进行治疗,采取的只有治标的降酶治疗,临床上的降酶药都能快速的降低谷丙转氨酶,但不能抑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吃降酶药虽然抑制了谷丙转氨酶,让谷丙转氨酶数值下降,可实际上由于病因的存在,肝脏仍在不断的损伤,谷草转氨酶继续的升高。

很多患者错误的认为只要治好了转氨酶,让转氨酶降低就是病情好转,这根本就是一个误区!谷丙转氨酶下降谷草转氨酶反而升高,就是给患者提了个醒,如果不能及时对症治疗,最终在转氨酶下降的表象下,病情却一步步的加重。

http://www.zdgbw.com/jiancha/zhuananmei/368.html


评:谷丙可能是一个信号。。。如果这个信号启动人体自身的搞病毒能力的话,那么如果单纯降谷丙治疗,则如同非典降低体温加重病情一样,最后导致慢迁肝比例的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8:34:56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道理。
如鲠在喉 发表于 2013-8-20 21:0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laugh::laugh::laugh::laugh::laugh::laugh::laugh::laugh::laugh::laugh::laugh::laugh::lau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18:34:48 | 只看该作者
1、什么是化疗?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但是化疗治疗肿瘤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抵抗)细胞一同杀灭,所以化疗是一种"玉石俱焚"的治疗方法(仔细看一下"化疗的毒副作用")即可完全明白,化疗依然无法根治肿瘤。
特别是中晚期肿瘤或身体虚弱的病人,盲目使用化疗,不仅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更会加速病人的死亡。

如果能从精神,饮食,中药等多个方面加以综合防治,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来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215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3-9-10 08:4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克 飞


好吧,自封数学大拿,自封理科功底扎实,大忽悠不难为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09:4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克 飞


好吧,自封数学大拿,自封理科功底扎实,大忽悠不难为情的。
fishyyy 发表于 2013-9-10 09:40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什么地方忽悠了,请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5:08:02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和重点,可悲的是由于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把重点放在血糖血压的改变上,因此糖尿病并发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稍作研究大家就可以发现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病理原因,实际都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病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http://baike.baidu.com/view/1206038.htm
【评】控制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现在也被认为是错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3-9-21 20:23:27 | 只看该作者
【评】控制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现在也被认为是错误的。
克 飞 发表于 2013-9-20 16:08


中医是不是称糖尿病为“消渴症”,对策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08:0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3-9-23 09:13 编辑
中医是不是称糖尿病为“消渴症”,对策是什么?
Sanssouci 发表于 2013-9-21 21:2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好象对应了消渴症。。。但我不觉得消渴症和糖尿病是完全对应的。。。血糖高只是一个指标而已,它反映了人体的某一种不协调,并且可能体现了人的一种主动努力。这样的话,简单去降血糖可能把反对人体有害了。所以有对西医单纯性降血糖是有意见的。

中医的对策得中医医生看,不同的病人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方式,或者说导致的原因不是唯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3-9-23 20:40:27 | 只看该作者
好象对应了消渴症。。。但我不觉得消渴症和糖尿病是完全对应的。。。血糖高只是一个指标而已,它反映了人体的某一种不协调,并且可能体现了人的一种主动努力。这样的话,简单去降血糖可能把反对人体有害了。所以有对西医单纯性降血糖是有意见的。

中医的对策得中医医生看,不同的病人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方式,或者说导致的原因不是唯一的。
克 飞 发表于 2013-9-23 09:08


有道理,如果是血管老化引起的,那么传统中医又有什么对策?当然古代中医并不知道有动脉老化一说,但症状应该是知道的。也许古人寿命短,动脉还没出问题,就归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3-9-24 12:33:25 | 只看该作者
克飞,还在奔走呼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