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0°
    温度感觉: 19°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4°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2°
    温度感觉: 2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1°
    温度感觉: 21°
查看: 7264|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汇泽:请客观公正对待反欺凌法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关文章内容摘要

反欺凌法考验着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容纳程度。这一法案并非要让同性恋群体侵占公社田,它同时要为所有的受欺凌学生提供一片自留地。目前的问题在于:在有的人心目中,其他学生可以拥有自留地,但同性恋学生却不可以拥 ... [ 查看全文 ]

§ 发表于 2012-6-3
本帖最后由 BL666 于 2012-6-3 09:48 编辑

:thumbu: 在一片喧嚣辱骂声中,难得的一篇理智客观平和的好文章。
沙发
发表于 2012-6-3 08:52:17 | 只看该作者
华人英语差
文化不熟悉
其实这些社么家庭价值组织,家庭联盟啊,
在美加都臭大街了,大家都知道是一些极右宗教组织
华人还趋之若鹜,成为这些教会人士马前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3 09:04:24 | 只看该作者
少有的客观公正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3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那些盲目的人看来有很多长的路要走才是真正地 适应这边的生活,特别是思维和自我文化方式,否则会很痛 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3 10:43: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51的编辑,难得看到一篇理智客观的分析文章。我接触的几个华人家长根本就没有读过B13,具体条款怎么写的都不清楚。只是听少数宗教团体的一面之词就跟着起哄。这一点省政府也有责任,政府应该充分宣传。还有我最然支持在学校反歧视,但是对于过早的开展性教育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3 11:03:38 | 只看该作者
通篇以省自由党的角度作辩解,还敢自称客观?同性恋并非大逆不道,但有必要从小教育吗?有必要在心智未完全成熟的学生中为之大开绿灯吗?小孩长大后自然会对之辩别取舍。
反对十三号法案与宗教无关,而硬塞十三号法案却是为了政治利益。作为省自由党专业写手的汇泽就不要假允客观了。

- 此帖来自无忧论坛手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3 11:35:02 | 只看该作者
同性恋并非大逆不道,但有必要从小教育吗?
海上海 发表于 2012-6-3 12:03

汇泽的文章正是回答你这个问题的:
“我看不到这个法案在哪里谈到性教育,你是否可以指给我看看?”,一位省议员甚至递上一本法案文本,希望这位谈到性教育、学校组织同性恋游行的人士具体指出来,到底在哪一页、哪一张、哪一节里,法案提到这些内容。此位人士最终没能指出相关的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6-3 12:23:39 |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一篇理智客观平和的好文章。 支持!

在加拿大只有12%的人是真正的教徒,定期上教堂或其它的宗教场所。可是他们却要求整个国家要按照他们的教义或信仰行事,太霸道了。

C-13法案就是要给少数群体一个空间,有些人就打着所谓文化、传统的旗号,盗用我们华裔的名义反对。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历史上并没用严重的恐同,恰恰是对同性恋行为相对宽松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3 14:01:31 | 只看该作者
残障学生平权社是为身体器官残障设置的组织,我们应该包容和保护。

同性恋,双性恋是一种心理病态和残障,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个组织包容和保护,但首先应该去治疗和治理。Jun Lin案件双方都是Gay,其结局大家都看到了。

Bill13其实是在回避他们的病态,而认为和一男一女恋爱一样是正常的,其错处就在这。反对Bill13确实与宗教无关,只与政治有关!
南珠 发表于 2012-6-3 14:24


这就是你的偏见!同性恋,双性恋不是一种心理病态和残障!他们和异性恋一样,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Jun Lin案件的双方是gay,可是又有多少类似的案件发生在异性恋中间?难道就是因为一个人的罪恶就要否定一群人吗?

李伟光是一个华裔,按照你的推理,是不是整过华裔人群都有问题?!可以想象,如果在几十年前,你一定是一个排华行动的支持者!

我非常赞成文章最后的一段话,“我不是同性恋,也不想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是少数族裔,希望这个社会营造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在我希望别的族裔尊重、不歧视华裔的时候,我也认同他人具有平等的权利,具有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片自留地的权利,不论他们是什么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或性倾向。 ”

我希望我们华裔不要忘记我们在加拿大也是一个少数群体,也就是5%,总体的人数比全体加拿大的同性恋、双性恋等人数还少。当我们竭力反对其他的少数群体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我们自己的处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6-3 14:15:47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你的偏见!同性恋,双性恋不是一种心理病态和残障!他们和异性恋一样,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Jun Lin案件的双方是gay,可是又有多少类似的案件发生在异性恋中间?难道就是因为一个人的罪恶就要否定一群人吗?

李伟光是一个华裔,按照你的推理,是不是整过华裔人群都有问题?!可以想象,如果在几十年前,你一定是一个排华行动的支持者!

我非常赞成文章最后的一段话,“我不是同性恋,也不想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是少数族裔,希望这个社会营造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在我希望别的族裔尊重、不歧视华裔的时候,我也认同他人具有平等的权利,具有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片自留地的权利,不论他们是什么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或性倾向。 ”

我希望我们华裔不要忘记我们在加拿大也是一个少数群体,也就是5%,总体的人数比全体加拿大的同性恋、双性恋等人数还少。当我们竭力反对其他的少数群体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我们自己的处境?
多伦多是我家 发表于 2012-6-3 15:01


即使同性恋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那也是一种不正常的自然现象,就跟偷窃癖或强奸癖类似,虽然不像后者那样对社会造成危害。反对歧视同性恋应该是指不歧视发生同性恋的个体,而反对同性恋应该是反对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并不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6-3 14:23:39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我早前说什么来着?有疑问,自己去读读bill-13,看看哪里写着政府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同性教育了。很多华人本来一无幽默感,二不懂英文,现在连一点common sense都没有了,知道你们展现在主流社会前的是一种什么形象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6-3 14:37:05 | 只看该作者
13号法案确实没有要在学校设同性恋教育课程的字眼,但是该法案打着反欺凌的旗号,要在学生从小开始接受同性、异性、双性、乃至变性的知识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就是反对者许多都不是宗教人士的原因。现在的学校的对同性恋的欺凌有多少?是非常严重?还是凤毛麟角?自由党没有任何数据来说明。既然要制定法案反同性恋欺凌,就应向公众交代该问题的严重性,何必语焉不详。事实上在十来岁的孩子中根本不存在同性恋,因而也无所谓欺凌了。自由党硬要向孩子们塞上反欺凌课程,其实也就是要借机普及性异化知识。这并非是件对社会负责任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6-3 14:46:57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我早前说什么来着?有疑问,自己去读读bill-13,看看哪里写着政府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同性教育了。很多华人本来一无幽默感,二不懂英文,现在连一点common sense都没有了,知道你们展现在主流社会前的是一种什么形象么?
5 past 6 发表于 2012-6-3 15:23


三,自己享受着加拿大的正义,公平,自由和宽容 ( 当然都是相对而言),却不理解正义,公平,自由和宽容的内涵.
四, 自以为是, 随随便便就judge别人. 丑陋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6-3 14:51:07 | 只看该作者
法案原文在此:
http://ontla.on.ca/web/bills/bills_detail.do?locale=en&BillID=2549

同意大家应该用智慧读原文。华人无需妄自菲薄,真正用智慧读过原文并理解的非华人一定比华人少。对于这个法案,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包括仅仅读了这篇帖子就急于发表观点的人。

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生活常识设想一下,当这样的法案通过以后,会有怎样的光景。同性恋同盟会冠冕堂皇到学校游说,希望到各学校搞推广活动。因为这个法案,校长不能拒绝,否则就有可能被告上法庭。而且学生无故不能缺席,否则可能被怀疑对同性恋有歧视。

因为这些同性恋推广活动,年幼的孩子或觉得同性恋很时尚,很刺激。

然后能...可能有人会在学校接触你的孩子。

家长之所以成为家长,是因为有远见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4:57:00 | 只看该作者

汇泽:请客观公正对待反欺凌法案

本帖最后由 BL666 于 2012-6-3 15:59 编辑
13号法案确实没有要在学校设同性恋教育课程的字眼,但是该法案打着反欺凌的旗号,要在学生从小开始接受同性、异性、双性、乃至变性的知识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就是反对者许多都不是宗教人士的原因。现在的学校的对同性恋的欺凌有多少?是非常严重?还是凤毛麟角?自由党没有任何数据来说明。既然要制定法案反同性恋欺凌,就应向公众交代该问题的严重性,何必语焉不详。事实上在十来岁的孩子中根本不存在同性恋,因而也无所谓欺凌了。自由党硬要向孩子们塞上反欺凌课程,其实也就是要借机普及性异化知识。这并非是件对社会负责任的事。
辣翻天 发表于 2012-6-3 15:37




Summit urges family and school support for LGBTQ youth
Published On Fri Jun 01 2012

Ottawa city councillor Allan Hubley poses with his son Jamie in this family photo. The 15-year-old took his own life, in part because of bullying, Hubley says.

A summit on suicides among queer youth has called for a national prevention strategy that addresses such risk factors as school bullying and boosts community support for groups like gay-straight alliances.

The two-day conference at Ryerson University, which wrapped up Thursday, was prompted by last year’s high-profile suicide of gay Ottawa teen Jamie Hubley, 15, who took his own life after having been bullied throughout elementary school and into high school.

The summit, attended by experts from across North America, was held amid a heated debate in Ontario over the recognition of gay-straight alliances or anti-homophobia clubs in the province’s proposed anti-bullying bill.

“Our school systems remain frozen in time and other forms of public policy stay silent. Everyone is so fearful of backlash from homophobes that we end up failing children and youth in the most profound way,” said panelist Tracey Peter, a University of Manitoba sociology professor.

“Life for many LGBQT youth in Canada is not good at all. It is far, far from good. And telling them ‘It gets better’ is not an adequate response to their situation. It was simply not enough for youth like Jamie Hubley.”

Peter’s own research on queer youth suicides, rare in the field, paints a grim picture of the lives of the society’s sexual minorities.

Her survey of 1,205 first-year University of Manitoba students found 26.2 per cent of queer students had made suicide attempts compared with just 3.5 per cent among their straight peers.

“Put it another way, LGBTQ students were 7.5 times more likely to report a previous suicide attempt,” noted Peter, co-author of the yet-to-be published paper “You Can’t Break…When You’re Already Broken” with University of Winnipeg education professor Catherine Taylor.

Elizabeth Saewyc, the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s chair in adolescent health, said there’s a lack of research on suicides among queer youth.

While queer and straight youth face similar risk factors, the former suffer additional hardship from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as well as what Saewyc called “family-rejecting response.”

全文请看下面链接:
http://www.thestar.com/news/arti ... ort-for-lgbtq-you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