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1°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2°
    温度感觉: 11°
楼主: 法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 移民10年:在加拿大开店的日子(长篇全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6:49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有人在研究了全加拿大的便利店经营情况后得出结论,在魁北克经营便利店要比其他地方更赚钱。原因有二;

其一,魁北克以外的省份便利店里不许卖酒,消费者需要到指定的酒类商品的专卖店去买。这样就损失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利润。(一般魁北克省便利店的营业额除了替博彩局代卖的彩票外,烟、酒、其他杂货各占三分之一,卖酒的利润又相对较高)而魁北克的法律却允许便利店卖酒,这样,上百种啤酒加上红白葡萄酒,被精美地陈列,存放在布满玻璃门的冷库里,既装饰了店面,又吸引了客人,最终转化成了利润。

其二,法裔的非理性的消费方式成就了便利店。同样类型的店在蒙特利尔开在中国,意大利及英裔人士居住的地区,生意就会差很多。因为中国人会为某个商品便宜几角钱而坐地铁去大型超市购买。意大利人、英国人也会手拿广告计算商品孰贵孰贱。而法裔人士就要懒得多了,怎么方便怎么来。有一种说法,法国人会把最后一枚铜板买一束玫瑰。我就遇到过一个客人在买面包和啤酒时,由于身上带的钱不够而放弃了面包选择了啤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7:05 | 只看该作者
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越来越多的魁北克的中国移民杀入便利店行业,先是魁省的第一大城市蒙特利尔,然后是近郊,远郊,以及距离蒙特利尔往北三小时车程的魁北克市及其郊区,甚至我的一个朋友买店买到了魁北克省最西北端,距离蒙特利尔十小时车程的著名旅游风景区佳士佩地区。据他说这还不是最远的,最近听说在最远的北极也有了中国人开的便利店了。而经验告诉我们,越远的地方由于买店的人少,买店的价格也就越便宜,同样,选择在偏远的小城市开店也会因为其店少而竞争小从而相对利润也就比较高,并且治安方面也由于其民风古朴而更加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7:30 | 只看该作者
在加拿大开店的日子 (3)

便利店在所有的生意中虽说付出的辛苦较多,但是其风险也是最低的。夫妻经营,省去了占主要费用的劳动成本。这样一来,客人多,多赚;客人少,少赚。赔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从投入产出的比例来看,想找一个好店还是不容易的。

来加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国外开个便利店,倒是想过做国际贸易,当然这纯属空想,想当然地以为人到了国外就可以做一些国际贸易了,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后来发现,许多新移民刚来时都有过这个念头,出去干一番事业,开公司,挣大钱。岂不知,一介书生,几十年了,在国内好歹也有些社会关系,都过的平平淡淡,水波不惊,怎么到了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就豪气冲天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7:46 | 只看该作者
在读完法语后,我本打算再学个国际贸易什么的,可看看加拿大的就业状况便知道学了也白学,况且,贸易是做的,不是学的。这时,身边已有朋友开起了便利店,据说也很赚钱,妻子便也有些跃跃欲试。开个店两个人的工作都解决了,生活也有了着落。

由于之前我从未想到过要开店,以致先买了自住的房子,我们从国内带来的钱也都交了首付了,所以只能从家里借钱,买最便宜的店。我的第一个店是在中文报纸的广告上找到的,现在回头看看那叫一个破。生意额每天五六百元,东西卖的又便宜,四目望去,不到百米各有一个店,可谓竞争激烈。可看看老店主,夫妇俩六十五岁了,语言不通,还带着个几岁的小孙子,没有汽车,全靠一个小手推车上货,还能赚钱生活,那我们差啥,尤其是要价只有三万多,是我们能够承受得了的,于是我们抱着一定会比他们做的好的想法把它买了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8:03 | 只看该作者
付了三万五千块钱的店钱,加上一万块钱的货钱,我们便成为了一个小小便利店的店主。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简单吃点东西,我便开车到店里,中午要妻子在家做好饭,背着包坐着地铁送到店里,晚饭也是带来的或是用电磁炉对付点什么,晚上我一个人在店里,妻子还要回家照顾孩子。一年零三个月,没有一天休息,早七点半到晚十点半。往返车程一个小时,刮风下雨,疲劳生病,从未间断。冬天节省暖气,夏天没有空调。一年到头全家人难得吃上一顿团圆饭,其中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年后,小店的平均日营业额已由开始时的五六百元增加到一千多元。但是这个小店,肯定不是我的目标,我们把眼光放到更大的店上了,于是决定卖店,小店很快就以四万五千元的价格出手了。这样算了一下,,除了开店期间挣了五六万元,卖店又多赚了一万元。与此同时刚刚买了两年多的住房也已增值了六七万元,为买另一个店,再上一个台阶提供了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8:19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事在人为,店在人做。

记得我买店的时候,有客人跟我说:“这么多年来,这个店的店主就没有一个能把话说明白的,你是第一个法语说的不错的,店也收拾的干净漂亮多了,谢谢你给了我们一个好店”。我从一个不会讲法语的中国老人手里买的店,一年多后,又卖给了另一个不会讲法语的中国老人,造化捉弄人,到头来又还给了客人一个象原来那样的破店。几次旧地重回。我曾经工作过的小店已被新一任店主,经营得每况愈下。几年后,他四万五买的店叫价两万五都无人问津,依我看最后只有关门大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8:35 | 只看该作者
刚卖店的感觉真好,买店时东挪西凑把钱变成了东西,卖了店又把东西变回了钱,并且多了好多。最重要的是可以放松一下了。卖了店,带着个对中国感兴趣的老外客人回国好好休息了一个月,回到曾经工作过的报社大楼转转。那个老外无论如何都无法把成天呆在小店里的我,和曾经在豪华办公楼里工作的我联系在一起,也对中国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惊叹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9:08 | 只看该作者
回来后,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可加拿大地广人稀,另外本来朋友就少,又都各忙各的,才发现一家人整天在家呆着大眼瞪小眼也是件很无聊的事,加上坐吃山空的紧迫感,使我们很快地又投入到找店的奔跑中。到那时好店已经不是很好找了,价格也起来了。看遍广告,朋友介绍,最后,我们在距离蒙特利尔一河之隔的只有几万人的小城市找到了我的第二个店,也就是我刚刚卖掉的干了五年的便利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9:2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店在当时也算不上什么好店,在广告上,经纪人手里卖了半年多也没有卖出去。店的年营业额七十万,连物业一起卖,总共要价二十四万。房子是前店后居的那种,推门进店,店的后门连着居室,说是居室,其实很小,只是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勉强可以住人而已。这个店的特点是竞争小,其他的店离的相对较远,东西卖得很贵,利润很高,可是房子很破。最大的问题是有外卖,就是除了大多数的客人到店里来买东西,还有许多的客人是懒洋洋地坐在家里打电话叫外卖。这样对于许多只会些英语的中国人来说,语言便成了问题。要用法语听懂每条街名,听懂成千上万的商品名称是不容易的。再加上有外卖就要雇开车送外卖的外卖工等额外的麻烦,使许多语言不好,怕麻烦的买主望而却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09:40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是找店找烦了,也许是自恃开过店,法语也算可以,也许是价位是我可以接受的,总之我们匆匆忙忙地就订了下来。经过简单的讨价还价价,价钱最后定为连房子带店二十一万八千元。虽然跟我的第一个店比,买价高了许多,但营业额及利润也相应地高了许多,每天的营业额平均近两千元。加上房子是自己的,也省去了主要的费用。这样,又过几个月我们又凑足了一个首期,在离店不远的地方买了个半独立,三层的房子。结束了前店后居,店家合一的生活。并雇用了一个当地小伙子在周末和下午帮助站店。从此,在店上班,在家休息,算是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到五年后卖店时,在零售市场每况愈下,便利店举步艰难的情况下,我们店的营业额不降反升。从当时的不到七十万的营业额到超过百万大关。最后以高出买店价十万元的“低价”(实际上还可以卖得更高)卖给了给我们送外卖的员工。

不管经历了多少艰难坎坷,也算是有了一定的收获。其中有运气、有努力、更多的是靠忍耐和坚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10:01 | 只看该作者
在加拿大开店的日子 (4)

在便利店的买卖过程中,由于双方的立场不同。买者希望少花钱买好店,卖者也都想卖出个好价钱。加上买店的人往往都是门外汉,卖店的人便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店说成,包装成更好的店,弄得人们眼花缭乱,一时好店坏店难以分辨。

来加十年,期间有六次回国。最大的感受是祖国的变化太大了,也太快了。几乎每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工地,在拆迁,建设的过程中旧貌换新颜。各个商厦店铺不论大小也纷纷装修、扩建,不停地改变形象。抛开历史教材,你很难感受到这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国。而加拿大则不同,除了市郊在不断地有新的建筑慢慢地扩张外,在市中心,由于其基本建设早已完成,人们很难看到有太大的变化。上百年的房子随处可见,百八十年的店铺也绝算不上什么老字号。许多店铺更是历经三代;爷爷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除了不停的维护几乎容颜未改。所以对于新移民来说在加拿大买生意也变得简单了。你不必因选个什么地段开个什么生意而冒险。只是把一个存在了几十年的生意盘过来,他怎么干你怎么干就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10:24 | 只看该作者
便利店生意更是如此。在魁北克一般的便利店也都存在了三五十年了,做的是街坊邻居的生意。如果以前的生意好,你盘过来也差不哪儿去。加上都是客人自选商品的超市的购物方式,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要求。这样,找个现成的好店变得更加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10:40 | 只看该作者
最早的便利店是当地人经营的,不是生意而是维持生计。一家人一干就是几十年,干不动了就关了或是把货盘给他人继续经营。后来移民的涌入,尤其是中国大陆新移民的到来(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从未把便利店当做毕生要做的事,只是临时维持生计,就是做也是小店换中店,中店换大店。)使得便利店的买卖频繁起来。不停地换手又使得价格飞涨了起来。买卖多了,良莠不齐,使得买方不尽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10:57 | 只看该作者
卖店的信息来源以报纸网络上的广告为多,再就是地产经济的手里也会有大量的卖家。媒体的广告当然是替卖家吆喝,经纪人为了成交这比生意也往往会好话说尽,所以只当是消息不必全信。

中国人卖店多数自己卖,他们往往想多赚点,就从很高的价格要起,碰上脑袋大的就宰一刀,卖不动就降价。要价二十万最后成交十三四万也不足为奇,他这个店到底值多少钱,只有买店的人做了一段之后才知道。而有些连房子带店价值较高不大好卖的便利店,店主也会求助于华人经纪,华人经纪人要价更高,为了拿到盘子,他会先承诺卖主给卖个好价钱,还要留出砍价的余地,加上自己的佣金(这里是卖方支付佣金),所以水分很大。还有许多经纪人在英法文报纸或其他媒体上看到老外自售自卖便利店,便跑过去插一杠子,要求替人代卖,可问题是老外卖主已打过广告要价三十九万了,没卖出去,中国经纪接手后竟要价四十四万,最后还真就以四十一万的价钱卖出去了。这都是由于许多中国新移民英法语不好,不看当地报纸,加上过于相信经纪人而造成的恶果。还有一些卖家,在正式刊登广告之前也会放出要卖店的消息。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机会,因为还没“上市” 知道的人不多,没有人和你抢,使你有时间慢慢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11:15 | 只看该作者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也有一些精明的买家,看着好像合适的店拍上订金先占着,然后慢慢地查看资料,蹲店。与广告说的不符再讲价或干脆不买。因为买方交付定金前都会草签个协议类的东西,写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买,以留退路。

由于广告上出售的便利店鱼龙混杂,越来越多的人想了个笨法,开着车满世界跑,见店就进,见店主就问人家卖不卖。运气好的还真能碰上个卖主或是得到旁边某某店要卖的消息。问的人多了有时也闹出笑话。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路过一个小镇。一时口渴,想买杯水。进了一家小便利店,还没等开口,就听那个老外笑着用生硬的汉语说:我不卖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