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楼主: 江湖龙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移民士嘉堡慈恩医院产后昏迷死亡

16#
发表于 2008-11-26 12:2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既有医疗系统的问题,也是医德的问题。

脐带绕着孩子的脖子了都没看出来?
这医院的检查也太不负责了。

不是医院的责任,生孩子的时候,报告还没有到,如果出了事情,也很难追究责任。医生的处理是适当的,虽然受了不少苦,母子平安。孩子拿出来时,头顶像戴了顶高帽子,因为不分的头颅已经经过产道压缩,只是因为脐带绕颈,所以生不出来。
半天后高帽子就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1-26 12:41:13 | 只看该作者
要说加拿大的医疗体系还算可以,但确有不少问题,本人就诊看医生或到医院帮朋友就医,就深感手续繁琐,效率太慢。认真好,但不应慢,人命关天,要死人的。在急诊室病人痛得哇哇叫,要死要活,可等上3-5小时很平常,有一次同学肝癌晚期,人都快昏迷拉
晚上9点入急诊室第二日早8点才住上病房。第二有些医护人员太傲慢,从不会听听别人意见,整个加拿大的教育也有问题,到处太自信,过分自信,其实就是傲慢无知。如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包括和我们在这受教育的子女们及年轻一代的接触中,会发现明明不对的事,或别的方法更好的情况下,他们会仍然坚持己见。这你不能说他们无知。可事实就是误事人非啦。如果听进他言,事情也许更好。像那位医生或护士能尽快听进那位从医(还是妇产医生)妈妈的建言,也许不至置那位产妇于死命!可怜的孩子,可怜的妈妈,可怜的家庭,不要再现可怜的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1-26 13:18: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从中国的小城市,大城市,到加拿大,到美国,我觉得,加拿大的医疗系统是最好的,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

非常同情看到的两个例子,我想医院肯定有处理不当的问题。医生水平有高低,医德也有好坏。

但是,医生有时候也不是神,我觉得不能保证100%的正确,许多事情,事后诸葛亮是不难的,可是事前判断,有时候也是非常困难的。虽然一个产妇的岳母在旁提建议,事后看来似乎这个建议是正确的,但我想,绝大多数时候,病人家属再旁提的建议是不正确的,医生的决定是正确的。

妇女生孩子就是去鬼门关走一遭,现代医学虽然让大部分普通妇女生育基本没有危险,但是,我觉得,一个45岁的非头胎和36岁的头胎都是高危产妇,

我在上海最好的妇产科医院生了老大,在TORONTO 的 TORONTO EAST GENERAL HOSPITAL 生了老二,我非常满意这里的医疗服务。我觉得不是所有的意外情况都是医生告医生的,有时候,意外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在生老大的那个晚上,就有一个产妇死了,这个产妇还是这家大医院附近的地段医院的医生。

我发现,中国新移民很喜欢去scarbrough grace hospital 医院, 我还以为这家医院特别好呢!我当时找妇产科医生就是在网上找到一个会说国语的,然后要求我的家庭医生去联系的(家庭医生也是这么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1-26 13:30:44 | 只看该作者

令人失望的三流国家

我真的非常后悔成了加拿大公民。这个三流国家现在越来越让人失望。除了空气好环境污染少之外没有一点让我留恋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1-26 13:37:59 | 只看该作者

悲剧一再重演

看了这个帖子,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
又一个年轻的母亲撒手人寰,又一个娇弱的幼儿永失母爱。
又一个不幸的丈夫悲痛欲绝,又一个幸福的家庭分崩离析。
而这一切都在这个号称人权至上的文明国家,
反复上演。

我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产科不是专业,但也学过,实习过。
要说医疗意外,的确存在,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
别说生孩子剖腹产的手术,就是单单一个静脉麻醉,
我也亲眼见过死在手术台上的,原因是对麻药有超敏反应。

但是,同一个产科医院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孕妇大失血后死亡,
就绝不能单单归因为意外和巧合。
简单举例,中了649的人的确有,能连续2次中奖的有几个?

意外(或者说是事故)发生了,挽救和补偿是必须的。
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发生的原因,总结教训,坚决杜绝再次发生。
但很遗憾,从这几次事件透漏的消息当中,我们没有看到医院方的合理解释。
甚至是一个合理的态度。
敷衍,推搪,闪避,拖延。。。
于是悲剧一再重演。

因为接触不到第一手的资料,所以无法提供具体的分析。
但在这里可以为非医疗专业的读者稍科普一下。
每个成年人的体内大约有5000毫升的血液。
由循环系统将血液中的养料和氧气循环到身体各部位,并带走代谢后的废物。
如果血管有了缺口,血液就会流失,流失过多,人体各器官就会受到损害。
其中尤其以脑,心,肝,肾等为主。
失血过多,就会出现血压下降,休克,昏迷,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为了对抗失血,机体进化出了一套自动保护机制--凝血系统。
这是存在于血液内的一系列蛋白物质---各种凝血因子。
在感受到出血的危机时,体内凝血系统就会被激活启动,形成血栓,堵住缺口,避免进一步失血。
我们平时划破皮肤,但很快就能止血,就是这个道理。
但如果失血过多,或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就会被消耗怠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英文简称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这时就会引发更凶险的大出血,很难逆转。
而过度的血栓形成,同样有害,因为它们会脱落成小块,随血液流向全身的毛细血管,并在那里堵住血管。
结果就是血液供应器官缺血,坏死,衰竭(典型代表--心梗,脑梗,肺梗),更难处理。
因此,临床上普遍的看法是,出血并不可怕,血栓形成才风险万分。

但不可怕,并不代表可以不处理。
要及时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动态监测血压和出血量,必要时要抽血监测出凝学时。
达到一定程度,要进行输液,输血,在特殊情况下要输入特殊血液成分(比如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疾病的演变是个动态的过程。
能够及时地预测,判断,分析,检查和处理病人的病情,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处理早一分一秒,结果就可能会大相径庭。
这里面的因素就象楼上几位分析的一样,不单单要经验,还需要责任。
没有经验的事故是意外,缺乏责任的事故是渎职。

如果没有责任心的医疗人士受不到调查,警告和处罚,反而被权威机构保护起来。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有这个倾向。
他以及他们就会认定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就会继续为所欲为,
就会继续草菅人命。
不要以为此事离自己的生活太远,
一个行业形成了某种风气,是很难改变的。
而下一次的受害者就可能轮到你我他。

一个年轻的母亲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了,
带着多年拼搏奋斗的美好梦想,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
带着对新生幼女的热情期盼,带着没能亲自哺育抚养的无比遗憾。

她本可以享受初为人母的成功喜悦,她本可以陶醉膝下承欢的幸福美满
她本可以满足家庭团聚的天伦之乐,她本可以自豪崭新生活的快乐平安

但就在刹那之间,她已经失去了一切.

‘这个世界,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母爱,是为了别离。’----当年明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11-26 13:45:52 | 只看该作者
上次那个广东太太,检查报告出来没有,好像说是9月,现在都已经是11月,那么平静,应该不是医院责任,是产妇身体问题。福建人太强壮了,一个人在加拿大生产,老公在福建,太不重视,至于是什么原因,应该等待医院出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8-11-26 13:4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悲剧一再重演

看了这个帖子,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
又一个年轻的母亲撒手人寰,又一个娇弱的幼儿永失母爱。
又一个不幸的丈夫悲痛欲绝,又一个幸福的家庭分崩离析。
而这一切都在这个号称人权至上的文明国家,
反复上演。

我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产科不是专业,但也学过,实习过。
要说医疗意外,的确存在,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
别说生孩子剖腹产的手术,就是单单一个静脉麻醉,
我也亲眼见过死在手术台上的,原因是对麻药有超敏反应。

但是,同一个产科医院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孕妇大失血后死亡,
就绝不能单单归因为意外和巧合。
简单举例,中了649的人的确有,能连续2次中奖的有几个?

意外(或者说是事故)发生了,挽救和补偿是必须的。
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发生的原因,总结教训,坚决杜绝再次发生。
但很遗憾,从这几次事件透漏的消息当中,我们没有看到医院方的合理解释。
甚至是一个合理的态度。
敷衍,推搪,闪避,拖延。。。
于是悲剧一再重演。

因为接触不到第一手的资料,所以无法提供具体的分析。
但在这里可以为非医疗专业的读者稍科普一下。
每个成年人的体内大约有5000毫升的血液。
由循环系统将血液中的养料和氧气循环到身体各部位,并带走代谢后的废物。
如果血管有了缺口,血液就会流失,流失过多,人体各器官就会受到损害。
其中尤其以脑,心,肝,肾等为主。
失血过多,就会出现血压下降,休克,昏迷,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为了对抗失血,机体进化出了一套自动保护机制--凝血系统。
这是存在于血液内的一系列蛋白物质---各种凝血因子。
在感受到出血的危机时,体内凝血系统就会被激活启动,形成血栓,堵住缺口,避免进一步失血。
我们平时划破皮肤,但很快就能止血,就是这个道理。
但如果失血过多,或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就会被消耗怠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英文简称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这时就会引发更凶险的大出血,很难逆转。
而过度的血栓形成,同样有害,因为它们会脱落成小块,随血液流向全身的毛细血管,并在那里堵住血管。
结果就是血液供应器官缺血,坏死,衰竭(典型代表--心梗,脑梗,肺梗),更难处理。
因此,临床上普遍的看法是,出血并不可怕,血栓形成才风险万分。

但不可怕,并不代表可以不处理。
要及时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动态监测血压和出血量,必要时要抽血监测出凝学时。
达到一定程度,要进行输液,输血,在特殊情况下要输入特殊血液成分(比如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疾病的演变是个动态的过程。
能够及时地预测,判断,分析,检查和处理病人的病情,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处理早一分一秒,结果就可能会大相径庭。
这里面的因素就象楼上几位分析的一样,不单单要经验,还需要责任。
没有经验的事故是意外,缺乏责任的事故是渎职。

如果没有责任心的医疗人士受不到调查,警告和处罚,反而被权威机构保护起来。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有这个倾向。
他以及他们就会认定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就会继续为所欲为,
就会继续草菅人命。
不要以为此事离自己的生活太远,
一个行业形成了某种风气,是很难改变的。
而下一次的受害者就可能轮到你我他。

一个年轻的母亲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了,
带着多年拼搏奋斗的美好梦想,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
带着对新生幼女的热情期盼,带着没能亲自哺育抚养的无比遗憾。

她本可以享受初为人母的成功喜悦,她本可以陶醉膝下承欢的幸福美满
她本可以满足家庭团聚的天伦之乐,她本可以自豪崭新生活的快乐平安



‘这个世界,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母爱,是为了别离。’----当年明月



如果自己是医生就不应该在没有看到任何病例就作出判断,结论,非常不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11-26 13:52:31 | 只看该作者
这两例好像情况是不同的。那个生老二的,不是说后来有一个类似的病例,因为有了先例,所以准备充分,因此就避免了同类事故的发生了吗?

大陆移民大规模来加拿大,来这里生老二,有些是老大和老二隔的很远,期间产妇不少带多年节育环,年龄也大,亚裔和西裔的身体各项指标不尽相同,也给加拿大的医生们不少的考验。

这种高危产妇,其实还是应该到更好的医院生产,有意外时就体现不一样了。

我后来做过一个小手术,在小手术之前,我的妇产科医生为了慎重起见,又让我去MOUNT SINAT hospital做了一个更详尽的检查,结果出来后,让我stand by很快就做了手术,不过那天在TORONTO EAST GENERAL HOSPITAL等了一天,因为是STAND B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11-26 14:01:52 | 只看该作者
生孩子还是不要太晚,36岁生头胎,45岁生二胎,都有点晚。 如果36岁生二胎,45岁生四胎,五胎的..N胎,危险要小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11-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半年3个大Case,这家医院需要好好整顿一下了。

多数还是责任心不够造成的。如果是高龄产妇,就需要额外的留心,现在出了人命就是责任。
联系上次那起温尼勃病人坐死在候诊室里的Case,加拿大医疗系统也许也要好好整顿一下了。
平时不练兵,战时多流血。这可是人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11-26 14:15:49 | 只看该作者
主要原因还是加拿大的医疗体制问题。

一个占政府支出超过50%的行业;一个总是不检讨自身错误的过渡自我保护的医学会;高的有些变态的收入和地位;没有竞争的环境;排斥海外医生;只把医生作为职业和生意,而没有社会责任感。

西医的团体势力很大,而且和大西药厂的巨额利益勾结,政府也不敢轻易得罪。这是西方的所谓民主。草菅人命对他们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举个例子给大家看看:

省卫生厅今年拨出3000万加币给安省医疗系统。目的是因为发现超过30%的病人存在术后感染,要拨款来让他们更好地洗手。

大家看看滑稽不?可见政府拿他们也没办法。

加拿大这个医疗体制就像美国的次贷金融一样,已经没救了。早晚有崩溃的一天。

看了好几篇这样的报道,心里很难受,也很无奈。祝愿逝去的母亲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11-26 14:21:54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支持29和30楼的帖!!! :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11-26 14:23:55 | 只看该作者
Hope that, later on, whenever there is a pregnant lady to give birth, her relatives should always follow the doctors and nurses to check everything, and make sure that the ultra sound result should be transmitted to doctor's hand as soon as possi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11-26 14:58:43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有个报告,加拿大医疗错误是7大工业国中比例最高的


昨天晚上的新闻还说,多伦多的加拿大中医协会内扛,并且也要想从政府那里分一杯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11-26 16:29:47 | 只看该作者
今年我已听到第二次了,加拿大的医生比中国的差远了。没德没才。标准的伪君子。病人去看病,病没看上,人以死在急诊室里,今年也有二次以上。论理还是病人的错。谁让我们要移民来这里。
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