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楼主: 小小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热帖:当女人性饥渴时出轨可以吗?

46#
发表于 2008-9-16 17:37:55 | 只看该作者

借用别的网友的回复替你回复一次

  
刮兄兴趣转移了!

赞赏刮兄认真严谨的作风,对每个话题都研究的透透的


未来世界......???.......我不敢说了......赶紧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8-9-16 18:28:52 | 只看该作者
别打岔!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三鹿奶粉!
怎么老是在女人性饥渴问题上纠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8-9-16 18:3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共产主义社会“家庭”展望

作者/南天白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合我意。其实文革十几岁时,就在家里的书柜里翻出一本小册子看过,是《国家、家庭、私有制的起源》(年月久了,可能记得不全对),当时是半懂半不懂。作者是恩格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8-9-16 18:41:38 | 只看该作者
别打岔!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三鹿奶粉!
怎么老是在女人性饥渴问题上纠缠!

这个和奶粉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小时候吃了奶粉,老了就肾亏,他的女人可能发生性饥渴,都是奶粉的错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8-9-16 20:27:44 | 只看该作者

江泽民的榜样在那了,全党都应直面这个问题

别打岔!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三鹿奶粉!
怎么老是在女人性饥渴问题上纠缠!


讨论三鹿奶粉的帖子太多了,但是这个帖子是给想讨论女人性饥渴问题的人准备的。你没兴趣就别打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08-9-16 20:40: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和奶粉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小时候吃了奶粉,老了就肾亏,他的女人可能发生性饥渴,都是奶粉的错误 ;)


你怎么就想不到两个人吃的是同一种奶粉,老了就都肾亏,半斤八两,还是性平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8-9-16 21:1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共产主义社会“家庭”展望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合我意。其实文革十几岁时,就在家里的书柜里翻出一本小册子看过,是《国家、家庭、私有制的起源》(年月久了,可能记得不全对),当时是半懂半不懂。作者是恩格斯。


恩格斯论《家庭、国家、私有制的消亡》一书
http://tieba.baidu.com/f?kz=284096360

请问在网上可否找到恩格斯论《家庭、国家、私有制的消亡》一书.
只在网上看过散见的该书的章节.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家庭、国家、私有制的消亡》一书中石破天惊地谈到:“家庭、婚姻、国家、私有制等不过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而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全部状态及永恒状态。家庭、婚姻、国家、私有制必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终将趋于消亡。”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说,唯有摆脱婚姻的束缚,人类才能欢享真正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预言被当时的很多人嘲笑为“痴人说梦,共产共妻。”但反观一百多年以后的当代都市人群,不少人的“恐婚症” 不正是在初现恩格斯当年的预言的端倪吗?

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影评家曾子航先生在其最近的博文中慨叹有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患上了“婚姻恐怕症”,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都市“恐婚族”。我们在叹息“人心不古”的同时也有点怀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且常言道:“春江水暖鸭先知”,都市人群是国人的代表,是其他人群的先锋,都市人群的“恐婚症” 会不会蔓延给其他人群呢?

道德批判是无意义的。人类社会普遍接受一夫一妻制不过一百多年而已,几千年的历史都是一夫多妻制。一百年前的基督教也从来没批判过一夫多妻。现在社会变了,基督教也变了,也开始讲一夫一妻了。所以说,神学无非是跟着人类社会进化的步子跑,被动地跟在现实的屁股后面修正自己的理论。而真正的科学不是这样的,检验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它能否对未来进行很好的预测。所以说科学是超前的,科学可以预测未来的事情的,而神学则不能。神学只能被动修改自己的理论来迎合消费者。

马克思预测共产主义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人类将不再受衣食的困扰。阶级消失,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空前平等。如果共产主义社会能实现的话,人类的婚姻制度解体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人类摆脱婚姻的束缚,那么就不再有“夫”“妻”的概念,反共人士谩骂的“共产共妻”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共产共妻”在今天看来是不道德的。也许将来就是道德的。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怎么变都是说不定的事情。这就好比“包二奶”“养小蜜”之类的现象,在毛泽东时代是耻辱的标志,到了改革开放后就变成了某些人物沾沾自喜,变成吹嘘的资本一样。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全文在线阅读)
http://www.hnucc.com/lkdx/news/show.aspx?id=3&cid=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8-9-16 21:23:51 | 只看该作者

如同在许多问题上一样,人性依然是马恩学说的一个弱点。


恩格斯的婚姻理想
http://www.douban.com/review/1194975/

2007-08-17 00:18:35    来自: 首如飞蓬心摇摇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评论  

  
  如果几周前,让我选择一种颜色,描述对婚姻、爱情的感觉,我会选择暖暖的橙色。开始看恩格斯的《起源》了,在他冷静、严谨的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中,橙色渐渐褪变成了灰色,因为他说,一夫一妻制仅仅是人类为了生存权衡利害的自然选择。但他最后又给出了希望,我仿佛看见了晨曦的阳光,因为他说,未来的婚姻,将以,并且仅仅以爱情为基础。但现在,我会选择蓝色,因为当婚姻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唯一的根基真的变成了纯粹的人类感情时,我们又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而这是这位伟人没有告诉我的。
  恩格斯的基本观点是,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原有的婚姻形式在私有制出现后,做出的自然选择。在一夫一妻制之前,人类婚姻形式的变迁的基本趋势是,为了保证人口的素质,血缘关系日益成为婚姻的限制条件。从父辈与子辈之间的性交禁忌、到同胞兄妹之间的性交禁忌,再到远方亲戚之间的性交禁忌,最后,伴侣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少,这使得较为稳定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成为可能。同时,生产力发展,出现多余的财富,这些财富多为男人占有。男人为了保证自己亲生的子女继承自己的财富,需要女人只有他一个丈夫。这样,一夫一妻制诞生了。
  一夫一妻制同私有制、男权一同产生。父亲需要保证自己亲生的子女继承自己的财富子女为了继承财富也需要明确自己的父亲,在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母亲为核心的人类世袭制度结束,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男人因为拥有财富而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权力拥有者,女人则因为只能从事家务劳动及养育孩子,不能得到社会的报酬,而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父系社会同时也是男权社会。
  在上述过程逐渐完成之后,一个以家庭为经济单位,以男性为权力核心,财产私有的现代社会就真正形成了。
  所以,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的产生,依然是权衡利害的结果,而绝对不是如我们日常所听到的,是爱情的结果。但这种看起来与浪漫文学决不相符的论点,事实上并没有违背马恩一贯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如同在社会形态上,马恩提出共产主义作为社会的理想阶段一样,在婚姻问题上,恩格斯提出了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这样一个理想的未来婚姻形式。
  现在的一夫一妻制之所以存在男女不平等,是因为女性从事的家务劳动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无法得到报酬。这使得女性在经济上依附男性。而女性更多从事家务劳动,起源于最初的男女分工。恩格斯认为,消灭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第一步,是要让女性走入社会,参与社会劳动。同时,社会应当负担诸如养育子女、家务劳动等私人领域的事务,使之社会化。
  这样,女性获得了经济独立,就再也不用为了经济的原因,来选择结婚的对象了。促成婚姻的唯一动力,就成了爱情。
  恩格斯的论述到此为止,对于未来的婚姻究竟是什么样,他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意见,只是说,男子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利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妇女不会为了爱情以外的因素献身于男子。
  如同在许多问题上一样,人性依然是马恩学说的一个弱点。性欲到性爱(即爱情)有不同的层面,人的感情的复杂性决定了性爱与性欲往往并存,作为一种情感的性爱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这些问题,都是马恩没有解释的。当婚姻的基础是金钱与利益时,我们谈论最多的,是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当婚姻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唯一的根基真的变成了纯粹的人类感情时,我们又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8-9-16 21:30:54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性问题上中国人虚伪一些,结果是中国人更需要性心理咨询


从对本帖的回复上,就可以略见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中西方性文化的差别,中国人一般羞于启齿。但是有证据表明,中国人内心的性渴求并不比西人差哪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8-9-16 23:08:30 | 只看该作者

现代社会离婚、再婚的人,其实就是阶段性的严格一夫一妻制,组合成为自由的多夫多妻制


伏尔泰为何主张“一夫多妻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a0wr.html

  伏尔泰(1694-1778)是启蒙运动的旗手和最重要的思想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他的思想核心简单来说,就是追求幸福和自由。伏尔泰的一生,对中国情有独钟,他的很多论述,都以中国为例子,批判当时法国乃至欧洲的专制统治。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对于伏尔泰等一批法国知识分子来说,中国就是他们的曙光。伏尔泰说:“中国是世界上开化最早的国家”。针对某些批评中国的西方人,伏尔泰为中国辩护说:“我们诽谤中国,唯一的原因,便是中国的哲学和我们的不同”。
    关于伏尔泰在哲学历史、政治制度、道德伦理等方面赞美中国的情况,可以写一篇详细的研究文章,但要花点时间,以后一定写出来。今天只讲伏尔泰与中国有关的两件小事。
    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身前在欧洲就有很高的名望,当时欧洲不少王室成员都以结交伏尔泰为荣,其中包括俄国女王。伏尔泰还被称为“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在给瑞典国王的一封信中,附上了他自己的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这样写的:“我常给中国皇帝去信,直到而今,他没有给我一点回声”。可惜不懂法文,翻译过来好像缺乏诗意。
    伏尔泰诗中所说的这位中国皇帝,就是乾隆(1711-1799)。伏尔泰对乾隆这位比他年轻17岁的中国皇帝赞美有加,遗憾的是,乾隆对此一点也不知道。很难想象,如果乾隆知道一位对人类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对自己的高度赞美,他会做出什么反应。尤其是,如果乾隆知道,一位“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居然对他的诗大加赞美的时候,会作何感想。
    乾隆据称是中国写诗最多的人,一生做诗超过4万首,平均每天一首以上。乾隆登基13年后,命人刻印了自己的诗歌作品集《盛京赋》。1770年,《盛京赋》在法国出版。当时已经70多岁的伏尔泰读了《盛京赋》后写道:“我很爱乾隆的诗,柔美与慈和到处表现出来,我禁不住追问:像乾隆这样忙的人,统治着那么大的帝国,如何还有时间来写诗呢?”显然,伏尔泰在这里并没有把乾隆完全当作一个皇帝,而是当成一个诗人,诗人与诗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令伏尔泰对身边的法国诗人产生了不满。他接着写道:“这是好诗,但是皇帝却非常谦虚,不像我们的小诗人们,处处充满了高傲”。
    其实,伏尔泰称赞乾隆谦虚是有特殊针对的。伏尔泰认为,中国儒家文化表现出一种其它文化少有的宽容,而这种宽容,在欧洲的宗教统治下,实在少得可怜。很多年以后,美国学者房龙,特意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宽容》,系统地指出西方文化的这个大毛病,其中有一章,专门介绍了伏尔泰。顺便说一下,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一般把政治体制分为三种,共和、君主、专制。伏尔泰等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属于开明君主制,而不是专制,这也是伏尔泰喜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以后再说。
    从伏尔泰喜欢乾隆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看出伏尔泰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社会的很多内容,都被他用来当作批判欧洲宗教统治的武器。甚至可以说,用中国的现实与欧洲宗教统治作比较,伏尔泰等人认为,中国就代表了自由和幸福。由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伏尔泰为何会推崇中国的“一夫多妻制”。伏尔泰写道:“通奸在东方很少见……在我们欧洲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由此看出,是承认一夫多妻制好,还是任其伤风败俗好。”虽然在今天看来,伏尔泰的这个说法,也有失偏颇,但是,他的真正用意,还是批判欧洲宗教统治下的道德虚伪。
    基督教主张一夫一妻制,然而,欧洲宗教统治下的现实是,表面上一夫一妻制必须遵守,实际上从教士到贵族,到社会普通成员,都无法真正奉行一夫一妻制。用今天的话说叫婚外恋,用过去的词汇就是通奸,是一种罪行。因此,伏尔泰基于生活应该追求幸福的主张认为,与其虚伪地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外壳,实际上没几个人能做到,不如遵从人的本性,顺其自然。
    之所以我前面说伏尔泰的这个说法有失偏颇,是因为一夫多妻制背离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基督教一夫一妻制违背人性的地方在于,它不允许离婚,由此必然造成通奸盛行。欧洲在推翻宗教统治之后,世俗社会的法律虽然都规定一夫一妻制,但是,法律都允许离婚、再婚。某种程度上说,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允许离婚、再婚的现代法律,就是死板的一夫一妻制,与男女不平等的一夫多妻制的折中。人们也可以说,现代社会离婚、再婚的人,其实就是阶段性的严格一夫一妻制,组合成为自由的多夫多妻制,只不过这种多夫多妻的时间段不允许重叠而已。西方在20世纪开始流行的性解放,甚至把这种多夫多妻的法律限制都扔掉了。
    前文引述伏尔泰的话说:“通奸在东方很少见……”,也许有人会不同意。身处现代的中国社会,伏尔泰的话也许是要大打折扣,但是,在过去,伏尔泰的话并没有错。我曾经多次说过,现在中国社会的很多丑恶现象,其实是过分抛弃传统造成的,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8-9-17 00:16:39 | 只看该作者

一夫一妻制与白头偕老制


性的人权道德(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47e5a0100apbd.html?tj=1

————潘绥铭谈性    (未删节稿)                              

《学习与博览》杂志 记者 郑士波

潘绥铭,1950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他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性社会学课。1988年,他的第一本性学专著《神秘的圣火——性的社会学史》问世,现有15本专著,3本译著。

潘绥铭颇为彪悍。从红卫兵、农场工人、工农兵中专生、机关小职员到人大的社会学教授,他一路走来,充满传奇。23年前,他第一次在高校开设性社会学课,听课女学生骂他“脸皮厚”,一位极有资历的教授对他不屑一顾;11年前,他“只身闯入红灯区”调研,与小姐们同吃同住。当时,在很多人看来,他的行为惊世骇俗,他的观点石破天惊;现在,他的研究,他的学术,逐渐被人认同。

他自称“省级”侃爷——“国级”侃爷的头衔,他说非他的同事周孝正莫属。这位“省级”侃爷一边在咳嗽中吞云吐雾,一边和我们谈性,听起来颇为过瘾。

性革命已经成功

问:您研究中国人的性行为和性关系,怎么判断中国性革命已经成功了呢?

答:我们在2000年和2006年分别做了两次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发现在中国人6年之内在性关系和性行为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看性关系的变化。“多伴侣”的比例,在2000年只有16.8%,大约1/6;到了2006年变成了24%,接近1/4。再看婚前性行为,未婚者的发生率,在6年之内从32.6%增加为51.4%;已婚者性行为发生率,在6年中从32.9%增加到42.3%。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急速的变化,这就叫做革命。

为什么说性革命成功了呢?首先从数据上来看,在短期内增长到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地步,不再是革命时期的情况了,而是一个成功状态。第二个依据是,在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舆论上大反对,道德法庭审判,现在基本上没有了。正规的传媒上,政府已经不管了。它已经没有了敌人,敌人被打垮了。

问:那个敌人是什么?

答:在学术上,我把它叫做“性的精神禁欲主义”。历史上一直都有,在文化大革命达到顶峰。它跟通常说的禁欲主义区别在哪儿?它并不禁止性行为,不但不禁止反而是鼓励夫妻过性生活,《诗经》云,君子之道五日一御(一个好男人至少5天要过一次性生活)。它讲究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性存在。一个男人有28个小老婆不叫淫;但是偷偷出去跟外人偷情,就叫淫。禁欲主义最反对的是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必须要根据一个更加高尚、更加抽象的社会目标。中国的性文明到今天最大的突破就是,不会再为了一个抽象的社会目标来制约自己的行为。

问:美国的性革命和中国的性革命之间有可比性吗?

答:可比的地方有,但不可比的地方多。可比的是一个是青少年的人口高峰。他们是二战以后大兵回家了所以生孩子,60年代初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高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出现高峰什么力量都压不住。摇滚,吸毒,反战,嬉皮士,性解放,管不住。中国也一样,文革计划生育放松,文革后第一批人到85年进入青春期。什么喇叭裤、蛤蟆镜,迪斯科,谁管得了?另外还有一点可比的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美国很明确的敌人就是清教徒。清教徒是禁欲主义,青少年反的就是这个。我们反的是文革那套。欧洲怎么就没有呢?它也有性革命啊,但是是静悄悄的性革命,他们比美国更快、更远,但你看不出来,它没什么可斗的。在两点上可比,其他的不可比。美国的性革命是所有革命中的一个部分,跟民权革命、反战革命搁在一块儿。性革命在中国却是孤零零的,不同于在西方性革命跟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恰恰是越来越没联系才能成功的。

性快乐主义来自独生子女政策

问:中国现在在性方面流行哪几种模式?

答:现在大概是两种力量并行:一种是爱情主义,一种是快乐主义。爱情主义还是比较的传统,它符合五四以来的传统,不符合封建传统。以爱情作主导,有爱就有性,性是为了爱等等。爱情主义对中国人是一个很大的开放,一下子把爱情的旗帜给高扬了。爱情可以突破道德。两人相爱到一定程度,道德规范就不大起作用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婚前性行为既不是道德败坏,也不是乱搞,纯粹就是爱。

更加开放的思潮是快乐主义,比较典型的是木子美。快乐作为最主要的原则,把快乐放在首位,一切传统道德从根上就垮掉了。一旦承认说人还可以为了快乐,一切传统理论都淘汰了。

允许爱情出现没关系,因为爱情可以跟婚姻挂钩,两人相爱有可能就结婚了,可是快乐不见得是自然跟婚姻联系在一起。所以它的冲击力会更大一些。

问:快乐主义的根源来自哪?

答:性的快乐主义来自于我们的独生子女政策。过去为什么要过性生活?为了生儿育女,我们总结为“唯生殖目的”。独生子女政策打破了这个“唯生殖目的”,任何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孩子以后,为什么还要过性生活?没有理由了。可以说为了爱情,可是爱情拿什么来维持啊?转来转去,还是转到快乐上去了。国家不允许你生育了,不允许你“唯生殖目的论”了,不允许你过性生活仅仅为了生儿育女。你总得找一个新的哲学、找一个新的支点。这个支点是为了快乐。一开始80年代初实行的时候,谁也没有意识到,它的效果没有显现。但10年之后90年代显现,到现在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的。

独生子女顺带带来了流产和避孕的合法。过性生活可以不怀孕了,这是根本的解放。女性安全了,任何一种非婚性行为带来的后果一下子就锐减了,可以说几乎没什么后果了。比如说,木子美是什么样的人?28岁、没结婚。如果她结了婚生了四个孩子,她还敢这样吗?

问:爱情主义发展到今天是不是也有一些问题?

答:爱情主义对婚姻的冲击也不小。我们的《婚姻法》把爱情主义的大旗树起来了。离婚条例就一条,因为双方感情不合,经调节无效就可以离。我们现在流行文化又把爱情推崇到极高的位置,典型的是《色·戒》,它最大的冲击不在于床上的镜头,而是居然可以爱上一个敌人,最后把自己命送了,这在过去是绝不可想象的。

当然爱情对婚姻的冲击比快乐的冲击还是小一些。爱情主义从五四以来,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但快乐主义是新出来的,中国古代也没有,五四时代也没有。它就使得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受不了。所以我说李银河是挑战了五四以来的性道德的底线了。

五四以来给我们塑造了这么一个爱情至上的文化模式,这是五四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制造出来的怪胎。五四传输的是西方19世纪末期英国 “维多利亚时代风尚”,这个东西传进中国以后,中国知识分子把它奉为神话了。但是,五、六十年之后,西方人自己变了,人家已经性革命、性解放了,我们还抱着19世纪后半期的东西在这死信,整个就是一错位。

一夫一妻制与白头偕老制

问:当前出现一些社会现象,使得我们的婚姻制度面临挑战,有人开始反思我们的一夫一妻制是不是很合理?

答:中国2000年的婚姻制度真的错了吗?为什么到“五四”以后要改成一夫一妻制呢?一夫一妻制真的是好制度吗?现在世界上有多少实行一夫一妻制呢?刚刚是超过一半。一夫一妻制完全是基督教的产物,基督教的道德力量乘着资本主义的力量,乘着向海外扩张的力量跑到第三世界来。基督教的教义是上帝规定的,是社会强制的。但是从历史上来说,中国的一夫一妻制有所不同,或者说比基督教的教义更人性化的地方就在于,它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有意思的是,一夫一妻制在中国发生了变异,变成了白头偕老制。两者完全不一样。一夫一妻制讲的是此时此刻只有一个夫或者是一个妻,谁规定就必须白头偕老了?中国的农业社会本能上倾向于反对离婚,不光是孩子的问题,还有老人的问题,结果就从一夫一妻制演化出来一个白头偕老制。现在西方性解放了以后,他们的婚姻还是一夫一妻制,称为连续多配偶制,或者叫连续一夫一妻制。每一次都只跟一个人,但一生可能多次结婚。

问:如果是连续的一夫一妻制的话,会不会造成更多的混乱,更多的婚外恋?

答:举一个例子,瑞典是全世界性最开放的国家,但它的婚外恋比例是最低的,完全没有必要搞婚外恋,因为结婚、离婚都非常的容易。中国现在女性在婚姻保持期间跟外面的人有性关系比率已经超过美国了。是中国女性不好?这可跟道德一点关系也没有,根源就是白头偕老制。你强迫这个女的跟这个男的白头偕老,但她又跟别的人有快乐,你说怎么办?它只好以婚外恋的形式出现。

一夫一妻制不大符合中国的特点,白头偕老制不符合时代的特点。两者加一块儿,越来越不符合社会现实了。它必然会遭到破坏,变得越来越松散。婚外恋已经越来越无所谓了。中国的离婚率在慢慢的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像西方国家一样就会变成连续的一夫一妻制了。

问:如果说变成连续的一夫一妻制,妇女一方会不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吗?

答:在西方,性革命不是单兵突进的。其中很重要的是女权革命,妇女独立了,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强,所以她也敢离婚了。中国当然也是这样的,中国离婚实际上妇女提出来占多数。中国性革命有可能走弯路或者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现象,就是因为其他的革命没跟上。男的包了二奶,中国妇女怎么办?全世界妇女都知道,唯一的选择就是跟他离婚,可是中国妇女能做得到吗?过去根本做不到,现在应该能做到了,可是意识跟不上去。

==========

(潘绥铭20080209被采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8-9-17 00:26:08 | 只看该作者

一夜情符合性道德吗?那能不能接受只有性、没有爱的那种?


性的人权道德(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47e5a0100apbe.html

————潘绥铭谈性    (未删节稿)

人权道德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问: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报告说,中国的男人性满意度是最低的,您怎么看?

答:不能这么说。社会上经常说满意度要看两个指标,第一是历史情况,第二是期望值,除以二才是满意度。单拿一个满意度说事是不行的。

但是全世界男人对性的兴趣在下降。过去有一部分的男的期望值相当低,他觉得一天有一次就可以了,现在传媒等一大堆给他教育,让他觉得恨不得一天三次才行。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的城市化太快,短短30年,就跟过山车一样。这样很容易出问题。比如说孤独,孤独文化在中国开始成长。随便一个同学拿一个手机看通讯录200多人,真正可以哭鼻子的有几个?西方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爱情,只能再把爱情抬高。这是双刃剑,把爱情捧到那么高以后,会发现第一它是可遇不可求的,第二它一定是短暂的。爱情破灭了以后,就没有东西制约性了,西方于是出现了性自由。在中国现在至少在城市里面爱情的幻灭也越来越多了。

问:您有没有提出一种解决的措施?

答:我个人主张是人权道德,就是把人权跟中国传统的道德结合在一块儿。简单点说,就是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能侵犯别人,你也不能强制别人。

我跟李银河对大趋势判断稍微有点不同的是,她认为性革命尚未成功。我倒觉得没有必要去和很保守的人去争论,因为保守的人也有发言权。这个社会越来越崇尚多元,必须要有制衡的力量。西方人最典型的是什么?抗议、示威可以,打人不可以。商量你哪儿对,我哪儿错,才有一个交流。人权道德是双方制约的,不但要制约保守派,也要制约激进派,它越来越细节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我到美国去性商品店,人家色情杂志都摆在那儿了。每个杂志都有一个塑料封盖打不开,我跟美国教授说资本家真会赚钱,不买就看不了。美国教授马上带我回去找一个黑人售货员问,人家一句话就解释了,“我不喜欢看。”你买这个东西打开了看是你的权利,可是我也有不想看的权利。你当着我面打开看,就侵犯了我的权利了。

问:西方在这方面的性立法上怎么样?

答:它也是走了100年。西方第一个是英国1871年立的《禁娼法》,到了一战以后就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妇女获得选举权。到了二战以后,再思考这个问题,公民社会已经建成了,个体社会建成了。实行个体户化,独立经营、照章纳税,体检等等。只要你不干扰别人,法律保护你,人权和道德都包含在里面。

我曾去过英国所谓的红灯区,总共有4、5个妓女在那儿。我从她身边走过,我看她,她也看我,就不理我。走了好几圈,她还不理我。我一hello,她马上就上来了。为什么?你有卖淫的权利,但是你没有强迫拉人家来买淫的权利。你一拉客就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中国人听起来很荒谬,卖淫不犯法,拉客犯法,为什么?你侵犯了别人不嫖的权利。

一夜情符合性道德吗?

问:流行的一夜情,您怎么看?

答:一夜情,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个词,没有确切的定义。我们只能按假设的、最典型的、最纯净的状态,谁也没见过对方,青年男女偶然相遇然后没有经济来往过了一夜。这符合性道德。第一,不是强奸,第二,没有经济来往。他们靠什么?靠爱情。或者说是百分之一的爱情。它仅仅以性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而且只实现性,一般来说没有后果。中国历史上有过,叫“露水夫妻”。它恰恰是最符合人权道德,不符合我们的传统道德。

为什么不叫一夜性却叫一夜情呢?“五四”的强大传统还是突破不了。以性为纯粹的行为,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轴心。这是违反的我们一切道德的,所以大部分人接受不了,可是所有批评一夜情的人就忘了一条,这两个人幸福不幸福啊?关键在于他们自己的感受。他俩人要不愿意他们能一夜情吗?

问:有一些批评者认为一夜情破坏了传统的婚姻或家庭,您怎么看?

答:提这些批判意见的人既不是因为保守,也不是因为糊涂,仅仅是因为脱离生活。两个人都分别结婚了,发生一夜情了,两个人再也不见了,会告诉自己的配偶吗?一夜情怎么会破坏婚姻家庭呢?说到破坏婚姻和家庭,最破坏的是二奶。二奶想当大奶,非要把两人拆散破坏掉,容易造成悲剧。某些二奶的悲剧在于,根本就不告诉婚内的人,不尊重人家的权利,也不跟对方商量,采用欺骗,甚至是下毒的手段置人死地,这就违反人权道德了。

我们一直以来把性依附于这儿,依附于那儿。五四是依附于爱情,文化大革命是依附于革命、依附于政治,性从来没有独立过。一夜情仅仅为了性,对传统道德的杀伤力极大。

问:那能不能接受只有性、没有爱的那种?

答:西方的那种说法:不爱我没关系,爱我的身体也可以。中国人能不能接受?我也不要求你像电影里面浪漫的爱情那么爱我,但是你爱我的身体,我也接受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做爱呢?难道非得海枯石烂、昏天黑地的那种爱才可以吗?

我们把爱情的标准降低,可是最低限在哪儿?最低从哪儿开始就算爱了?“两情相悦”,两个人看着顺眼算不算爱情?一夜情也有认识交往的过程,中间也有调情的过程。木子美也是有标准的,她也没上大街随便拉一个。

性教育是帮助人们怎么选择

问:很多人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小学,中学,还有大学都是空白,只能上网啊,或者说看A片的方式,有没有一种好的渠道?

答: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什么叫性教育?A片是不是性教育?我们大多数中国人说到性教育就想起中学教育了,政府主办的、有老师管着的,正规授课的。中国的教育是连选择权都没有。你上什么课、什么老师教你也没选择,整个一个奴隶制教育,你把性教育搞成是奴隶教育肯定是害人的。

我早前认为,科学的、主流的性教育要压过A片才行。主流性教育不能吞吞吐吐的,A片演什么我们就得讲什么。A片只不过是娱乐,而我们讲的是科学,对人有用,能够战胜它,人家不看A片跑你这儿听课了,这才行。你说什么叫正确,什么叫科学呢?性难道还有科学吗?性是人的主观活动,你把对研究自然世界的行之有效的东西套在人的生活中来,会很荒谬。我们几个性研究专家有主流的声音,好像很科学,它的效果可能是恰恰相反的,尤其是形成了话语霸权以后,大家都不得不来倾听这个,还不如看A片呢!

问:需不需要一些健康的引导或疏导?

答:性教育其实是帮助人们怎么选择,而不是引导。我给你出主意,你选哪儿我不管。就像教育下一代一样,不是在孩子前面领着走,而是在孩子后面扶着他走。我事先告诉你这是坑,这是火,你非要走我不管,但我跟在你后面,你真掉在坑里面我把你拉出来。

性是人生的体验,每个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将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把自己的性体验都充分地表达出来,相互分享,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但是互联网也顺带有缺点,信息太多了,自由多了,如果不会选择,反而更苦恼了。

我上课给学生讲A片,他们都挺高兴。A片怎么看?看什么?也没人跟他讲。A片是娱乐的,是自慰辅助剂。看完A片赶快自慰,不是鼓励你去做坏事,去强奸,娱乐不能当真。你一讲大家都明白了,可是没人讲啊。

问:但是如果看这个东西的话,如果我们年轻人想看的话,看什么呢?或者说可以选择呢,哪些可以看,哪些不可以看呢?

答:无所谓。关键要知道是不是适合你。不管你看什么,首先这个东西要适合你。像《色·戒》演了几个体位,你需要想一想:学这个对我有好处吗?看完A片以后要交流,这个好那个不好,有不一样的看法才能学会选择。

==========

(潘绥铭20080209被采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8-9-17 00:39:30 | 只看该作者
该剐谈起性来也是眉飞色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8-9-17 06:51:42 | 只看该作者
套候宝林的话,“大家都顶了,我也顶吧”。

其实这事说糙点很简单,

当人屎憋大发了时拉裤可以吗?

解决方案就是经常拉屎,不要猛的喷满裤腿流一脚面都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8-9-17 08:41:56 | 只看该作者

公开,坦率谈性爱关系及其伦理道德内涵的真谛是什么?

该剐谈起性来也是眉飞色舞。


我注意到了你的“东方之矛”到了这里变得软弱无力,锐利丧尽了。
你是批判,还是宣扬?
挺起你那世界上最坚硬无比的东方之矛吧!讲出你在白雪公主面前的心里话,不要藏锋敛锐。

想一想,如果田园案真是因为男女之情,那么涉案人是否应该好好读读本帖?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对田园们威胁更大的是那些藏锋敛锐,少言寡语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