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3°
    温度感觉: -3°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楼主: 三和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游十日漫记 DAY 10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4:1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7-1 18:49 编辑

  DAY 3 溶洞 - 卢布尔雅那  
  
     晨起。早餐在Safir酒店吃。吸取昨天的教训,这回吃高能量食物,再加半个鲜橙补充维生素C,不敢多摄入水分。
        昨天游览的碧湖(即布莱德湖),位于斯洛文尼亚北部,靠近奥地利。而Safir酒店所在的塞扎纳是西部的边陲小镇,从酒店到边境仅400米,再沿公路走10公里就是意大利海港小镇Trieste。这里又是一个遗憾:地中海都近在咫尺了,都是欧盟国家,边境不设卡,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看一眼亚得里亚海呢?
        九点前,我们到达溶洞景点。溶洞的名字叫波斯托伊纳溶洞Postojka Cave,最初由当地人于1818发现旧洞,后来地理学者陆续发现总长达27公里的洞穴,1872年修了小铁路,1884年装了电灯。正如导游所说,游溶洞最乏味了。洞内长年8摄氏度,穿上寒衣,坐上2公里无遮挡小火车,再由当地导游带领走一公里,然后小火车原路返回。洞内只打白、黄两色灯,而且很多地方很黑,著名景点有大山、漂亮洞、音乐厅,石灰岩山洞看多了,也不外如是。终点处有一大玻璃箱,养着洞穴两栖生物,灰白色,形如筷子,四肢短小且前后肢相距很远,还偶尔鼓起鲜红的外鳃。洞外并无喀斯特地貌,比起桂林除了洞还有山有水差远了。确实乏善可陈,贴两张“到此一游”吧。


    建筑物是小火车车站,左边的洞口时回程的出口。小气愤:胆敢不竖枫叶国旗!


     纯白石笋

     中式午餐后,行车50公里到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
     斯洛文尼亚,中欧小国,从北顺时针看,分别与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和意大利相邻,受意大利和奥地利文化影响颇多。历史上曾被多个强国统治。二战结束后,斯洛文尼亚加入南联盟,上世纪80年代末谋求经济改革和民族独立,1990年全民公投高票赞成独立,1991年单方面宣布独立,南斯利拉夫即派兵干预,斯洛文尼亚军队奋起抵抗,十日后南军队撤兵。独立后的斯洛文尼亚经济迅猛发展,在东欧转型国家中人均GDP排第一,并于2004年加入欧盟,2007年加入欧元区。
      卢布尔雅那不大,人口27万。卢布尔雅那河由南向北流到市中心掉头向东,把城市划分成右岸的老城和左岸的新城区,河上建有多条桥连通两岸,最著名的是三重桥。
      中欧夏季多雨,六月为最。在老城区边上下车,不久就下起了连绵小雨,我们在雨中步向市中心。


       罗巴喷泉(复制件),原件由意大利雕塑家弗朗切斯科·罗宾瓦设计,1751年建造。它屹立在城市广场中央,市政厅前(图中左边的大楼),是卢布尔雅那最著名的标志。作为国家文物,原件于2006年移到国家美术馆展出。


      雨中的老城街景。河对面的浅红色建筑是圣方济会报喜教堂,是市里最大的教堂。


     来到河的左岸。主要的景点都集中在河的两岸200米内,老教堂还在。


      左岸街景,一家音乐主题餐馆。下雨给平时熙熙攘攘的市中心带来难得的清幽。


     市中心的普列舍伦广场和雕塑。导游说,手拿橄榄枝的女神下面是一位大公。错了!其实他是法兰策.普列舍伦France Pre?eren,学法律的,但他的有名不因法律,而是他的业余写作。他是斯洛文尼亚诗歌界的领袖,国歌歌词作者,斯洛文尼亚文化的象征。他只活了48年,1849年去世。


      普列舍伦广场北边的新艺术运动建筑Urbanc House。


      三重桥。原来只有中间一座,后来在两边各加建一座一模一样的石桥。


       临离开市中心,再望一眼。又要遗憾了,远方山头上的是卢布尔雅那城堡,旅游景点的No.1,又没有去!

        原路返回老城停车点,路过农夫市场,买了一篮樱桃,不贵,5欧元/公斤。
        汽车向东开,目标克罗地亚首都扎格勒布。傍晚入住扎格勒布市内的Zuoko Hotel,在城里的一家餐厅晚餐。一张长桌,团友对坐两旁。鳟鱼大餐,黑啤酒,好吃又开心,半醉而归。

                              2017年6月30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7-7-1 17:47:39 | 只看该作者
精美的照片诙谐的文字,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15:16 | 只看该作者
Habari 发表于 2017-7-1 17:47
精美的照片诙谐的文字,赞一个!

谢谢表扬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1:5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7-2 16:56 编辑

欧洲九寨沟——十六湖              我们在扎格勒布的Zuoko Hotel住了两天。它就在市区内,离克罗地亚广播电视台不远。酒店门面宽阔壮观,房间设施也不错,早餐房也不小,食物丰富可口。可是无论在谷歌搜索引擎还是谷歌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半点信息,真有点神秘。

      6月8日上午,从扎格勒布出发,向南行车近3小时,近中午时分,到达十六湖景区南入口附近的停车场。十六湖的正确名称:普列特维采湖区国家公园,比较难记。普列特维采,克罗地亚文为Plitvi?ka ,意为浅滩。湖的名字最初于1777年由奥托查茨镇的一位牧师命名。湖水来自周围的高山泉水和喀斯特地下河,最后流入北边的可兰那河。流经浅滩时,水里的矿物质与苔藓、细菌互相作用形成固体物质——石灰华,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过程有点像家里的电热壶结出了水垢。石灰华不断抬高,形成天然的堤坝,把浅滩拦截成高度不同大小各异的多个水体。目前,堤坝仍以每年1cm的速度生长。湖区四周森林茂密,溪流纵横,瀑布星罗棋布,动植物种类繁多。湖水澄清透明,远观水色,因矿物质含量、光线的强度和角度、水的深度的不同,呈蓝、浅蓝、绿、浅灰等不同的颜色,变幻莫测,故有欧洲九寨沟之称。普列特维采湖区国家公园成立于1947年,并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那么今天,就不用学难记的历史知识,只管吃喝玩乐就得了。经过一条林荫小路,我们到了不远的普尔雅那Poljana餐厅,吃烤乳猪大餐,喝了克罗地亚啤酒。


    普尔雅那餐厅。今天终于大晴天了,正午阳光直射,光线不好掌握。


        此地木材资源丰富,连小路都是由横切的树干取代地砖铺就的。附近有游客中心、礼品店,我选了一本有图有文的小册子送亲戚。先看看湖区地形图,图中没有标方向,对比Google Maps,应是上北下南:


     游湖行程分四段:坐车、步行、坐船、再坐车返回,门票已经包了车、船费。宽阔的、装有大玻璃窗的三节拖卡观光巴士把我们送到南边上游湖区,最主要也是最精彩的步行游湖开始了。


  沿着岸边的山间小路走,树林密盖,空气清新,一点不累,舒畅极了。路旁不时就有一个观景台,可以远观山林,俯视湖滩。


     峭壁平湖,湍流老木。我没去过亚洲九寨沟,无法比较,倒先来拜访欧洲九寨沟了。


    放大了看,溪流旁边有两人。


    俯视山下的湖间便道。等一会我们也要去那里的。


       留意水的颜色。

    与图中的游客方向相反,我们从南向北走,这是下游湖区的峡谷。


       不说了。


      宛如图画。


      从多重Z形的小路下到湖间便道。谁说水清则无鱼,贪腐借口而已,看,它们快乐的游来游去,像箭一样。


    遇到三岔路,向大瀑布方向走。栈道旁的溪流,小瀑布就在脚边。

  
   仰望大瀑布。78米落差,普利特维卡河在这里流入下湖。


   回头向三号码头走。清幽的湖边栈道。


    米尔卡.特莉娜瀑布,以克罗地亚女高音歌唱家Milka Terina的名字命名。边上的石壁有她的头像浮雕和大理石铭牌。
      乘船游湖与回程搭车就不细说了。原路返回停车场,到公园入口处回望路边的牌牌,其实就是警告不得拿走一草一木一石,不可留下丁点垃圾,不可破坏任何东西。但用词客气且幽默,不妨看看(左下的绿熊是十六湖国家公园标志,右下的希腊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


     晚饭在扎格勒布的昆仑饭店吃中餐,一般般。

                      2017年7月2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20:5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7-4 21:00 编辑

DAY 5 克罗地亚首都——扎格勒布

       6月9日。今天行程是:上午游览扎格勒布市区,午饭后乘车前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克罗地亚是前南斯拉夫分出来的小国,人口四百多万,扎格勒布就占了一百万。以前对克罗地亚的认识,只知道她足球和网球打得不错,另外,是个战斗民族。这得简单说说她的历史。公元七世纪,克罗地亚民族就迁到这里生活,到了十世纪,建立了王国。十二世纪初,克罗地亚加入匈牙利。土耳其人向东扩张,克罗地亚人与奥斯曼帝国打了近百年的抵抗战争,并于十六世纪加入奥地利,之后一直由奥地利、匈牙利轮番管治,直到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遂加入南斯拉夫王国。到了二战,轴心国攻占了克罗地亚,扶植成立了效忠法西斯德国的傀儡政权。不久,被独立运动组织乌斯塔沙控制了权力。二战中,估计屠杀了三万克罗地亚犹太人,五十万塞尔维亚人被杀,也有二十万克罗地亚人死亡。战后,克罗地亚加入了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铁托是克罗地亚人,而塞尔维亚却在人口上占优势,铁托铁腕打压了塞尔维亚势力。这就是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民族仇恨的前因后果。铁托死后,民族矛盾浮面。1991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以塞族为主体的南斯拉夫军队立即干预,克塞战争打了四年,1995年战争结束,克罗地亚胜,并於1998年收回了塞族占领的全部克罗地亚领土。
        透过车窗玻璃拍到的克罗地亚乡村一景——战场与战利品。

        战后的克罗地亚经济迅速增长,在转型国家中,富裕程度仅次于斯洛文尼亚,并于2013年加入欧盟,但仍未加入欧元区,也不是申根区国家,到邻国去还得签证过海关。
        各人行李装车后,旅游巴把我们送到了市中心扎格勒布火车总站对面的托米斯拉夫国王广场。克罗地亚小伙子伊万在这里和我们汇合,今天他给我们当导游,为期2小时。他本地学的英语,发音很不错。
     公元910年,开国之君托米斯拉夫一世登基,他执政20年,击溃了匈牙利人和保加利亚人的进犯,925年,罗马教皇为他加冕,成为第一位克罗地亚国王。

     国王纪念碑的北边,穿过大草坪,是一座米黄色的透明圆拱顶的宫殿,原来是艺术展览馆。
      离开国王广场向西拐进一条不大的马路,地名居然叫“安特·斯塔斯维奇广场”,人行道旁墙根上有一尊塑像,就是他:Ante Star?evi?a ,1823——1896。他可是个大人物,作家、政治家,克罗地亚的“国土之父”。
    作家塑像对面是滨海大酒店Esplanade  Hotel,导游说,里根住过(我心里说,现在他住得更好)。酒店的左边即它的东门,门前是精致的花园,中间是圆形喷水池,隔着喷泉,正对着国王纪念碑的右侧。
     沿路继续向西走,不远处右边(北侧)出现一座雄伟的建筑,顶有猫头鹰装饰,前有雕像和石碑。导游说,这是扎格勒布大学图书馆,人是一学者,猫头鹰代表智慧。回来查地图,起码第一点是错的,其实这是克罗地亚国家档案馆。雕像人物叫弗伦.布里克,1846——1934,克罗地亚牧师、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绕到建筑物背后,原来正门在这里。
       沿着花草间的小径往北,来到了克罗地亚扎格勒布国家歌剧院。
        歌剧院的周围的建筑都很气派,分别有工艺美术博物馆、弗兰霍.施奈德博物馆、扎格勒布大学法律系、戏剧艺术学院和图中这座彩虹顶的音乐学院。斜指青天的是指挥棒吗?
      生命之泉在歌剧院北门前。喝此泉水可怀孕,堪比伊甸园的苹果,叫她爱之泉好了。
    伊万带着拐向东,再向北,要去圣马克教堂。路边一小教堂前屹立着一座纪念碑。碑座的名字放大才知道:彼得·普雷拉多维奇,1818——1872,克罗地亚诗人、作家、军事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终于来到圣马克教堂,历代克罗地亚王在此加冕。瓷片铺的屋顶,右边是扎格勒布纹徽,左边是古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达尔马提亚三位一体王国的纹徽。教堂右边是一座安静的、有多名便衣警戒的米黄色大楼。查资料得知,它是以前的总督宫,现在的克罗地亚政府大楼。
     从圣马可教堂下来,转向东走不远,是石街和石门,原来的古城门就剩下如今的白色拱门了。
      门洞里有一神龛,供着圣母玛利亚。墙上镶了很多铭牌。一位女教徒在朝拜。
    穿过门洞,是仅存的一小截古城墙。城墙前是圣乔治铜像,根据中世纪传说圣乔治杀巨龙的故事而作,象征正义战胜邪恶。
        从古城墙下来,告别了伊万,午饭后,就要登上旅游巴,前往匈牙利了。再看一眼,路旁某公园。别了,扎格勒布。

                              2017年7月4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7-7-4 21:58:1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耐看。顺便感叹一下:
小小的南斯拉夫,愣是被西方肢解了七零八落。 先是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后来波黑马其顿, 最后小号的南斯拉夫也被剥离为塞尔维亚黑山。 而那个科索沃更是北约赤裸裸地分娩出的一个怪物。 塞尔维亚以外的塞族人, 被整的好惨。
想想吧, 假如中国分裂了, 新疆,西藏,内蒙的汉族同胞, 被维族,藏民, 蒙族往死了打, 那是什么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12:3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7-8 12:37 编辑

DAY  6&7  匈牙利的多瑙河三镇

      6月10日和6月11日。这两天大部分时间在匈牙利游览,最后半天去了斯洛伐克。为了不让游览路线的飘忽跳跃影响对景点相关的文史脉络的认识,这两天的游记将不是按时间顺序,而是按景点的内在关系分三部分去记录:多瑙河三镇、布达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那。
       多瑙河三镇指的是Esztergom埃斯泰尔戈姆,位于布达佩斯西北50公里处,也是边界小城, 河的对面就是斯洛伐克;Visegrad维谢格拉德,布达佩斯北边25公里;Szentendre圣安德烈,就在布达佩斯的北郊。三个镇都依傍着多瑙河,而且是多瑙河自西流来转向南流的拐弯处,埃镇和维镇又曾是匈牙利王国的首都。多瑙河畔风光秀丽,小镇古色古香,是历代王公大臣名流雅士必到之处。
        要认识古都,了解一点点历史知识是避不开的。
        公元前一世纪,匈牙利这地方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三世纪,罗马帝国衰落并分裂。五世纪,日耳曼人灭了西罗马帝国后,里海一带的游牧民族——匈人,最先来到这片河边盆地,周边其他民族也相继迁入。448年,匈人贵族阿提拉带领族人征战,建立了疆土辽阔的匈帝国。469年,匈帝国衰落。经过了几百年的混乱与争夺,896年,中亚的游牧民族马札尔人来到了这里定居,并建立了匈牙利公国。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斯特万一世由罗马教皇加冕成为匈牙利王国的开国之君,定都埃斯泰尔戈姆。1241年,蒙古人西征,几乎灭了波兰和匈牙利,后又神奇退兵,其间匈牙利曾迁都维谢格拉德,最后定都布达。十五世纪中后期,匈牙利国力强盛,成为欧洲的一个艺术文化中心。1526年,匈牙利败给了土耳其人,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699年,德意志哈布斯堡王朝打败了土耳其人,匈牙利加入奥地利帝国。1848年匈牙利爆发了独立运动。1867年奥地利哈布斯王朝通过妥协,和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1919年奥匈帝国战败解体,恢复匈牙利王国,但人口、国土丧失大半。1944年德国占领了匈牙利,1945年苏联又解放了匈牙利,匈牙利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1956年10月,布达佩斯爆发了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民主运动,旋即被苏联镇压,试图推动自由化的总理纳吉被处死。1989年,终于实行了民主化和多党制。之后几次修改宪法,国名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2012年再改为匈牙利。2004年加入欧盟,2007年成为申根公约国。匈牙利资源贫乏,但工农业很发达。90%的人口是马札尔人,有亚洲血统,身材长相也与欧罗巴人有异。匈牙利语也不属印欧语系,与英、法、德、意、俄、西、斯拉夫、印度语不是一家族的。
        我们是6月11日上午去埃斯泰尔戈姆的。从我们下榻的Tata镇到埃镇要开上一小时多的车。埃镇是匈牙利王国的开国之都,十世纪到十三世纪的王室居住地,伊斯特万一世也在这里出生。埃镇最著名的景点是大教堂,全称为:圣母升天圣阿达尔贝特圣殿都主教座堂,简称埃斯泰尔戈姆圣殿,是匈牙利最大的教堂,我们就是奔它去的。教堂初建于1001年,之后多次毁坏,又多次修复。1822年再次小心拆卸和重建,1856年大殿建成并举行祝圣,1869年主教堂最后完工,其间意、德、奥、匈一流的雕塑家和画家参加了工作,可谓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
    埃斯泰尔戈姆圣殿屹立在多瑙河右岸的城堡山上。它是匈牙利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匈牙利天主教会的总部。坚固的希腊式大圆柱和石砌外墙,罗马式大圆顶,中堂加两侧钟楼布局,浮雕、铜像庄重大气。
     圣殿中部穹顶有12扇窗围成一圈,穹顶内高71.5米,直径33.5米,外部高100米。
      圣殿内部长118米,宽49米,面积56000平方米,为世界第18大教堂。大殿祭坛的圣母升天图13.5米X6.6米,是世界最大的单幅油画。
圣殿后壁上的管风琴。

        
        我们是在6月10日上午去维谢格拉德的。小镇初建于十世纪,位于埃镇东边二十多公里处的多瑙河右岸,背山依水。维镇的名字源自斯拉夫语,意为卫城。1235年,蒙古人发动了“长子西征”,埃斯泰尔戈姆地势平缓,易攻难守,匈牙利王贝拉四世於1240年起在维镇山顶加建上城堡,修了坚固的城墙和宫殿 ,并迁都到维镇。战争中蒙古人佯撤,匈牙利人追击中伏,全军覆没。维谢格拉德遭到严重毁坏。1242年蒙古人神奇东撤,结束了八年征战。维谢格拉德得到了修复。1335年匈牙利、波希米亚、卢森堡在维谢格拉德召开三王会议,缔结了著名的维谢格拉德集团,以对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1405年匈牙利暨克罗地亚王西吉斯蒙德将国都迁倒布达,维镇城堡变成了王室的度假行宫和王室徽章的收藏地。1685年,匈牙利败给了土耳其人,维谢格拉德城堡再遭毁坏,并从此再没有使用过。现在,上城堡供游人参观,山下的维镇只有二千人居住。
     维谢格拉德。注意,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旅游巴盘山而上,隔着车窗看到了维谢格拉德城堡的残垣。
      团费不包城堡的门票,每人盛惠1400ft(福林,匈牙利货币),约值5欧元或7.5加元,不收欧元,可以刷卡。
     登上城堡远望,维镇和多瑙河尽收眼底。图上方是上游,右下是下游,多瑙河在这里绕了个S弯,向南流向布达佩斯。
        匈牙利国旗在城头高高飘扬。
废墟还是经过了修复,红砖是现代的。

      从废墟下来,又匆匆乘车赶往文艺小镇圣安德烈。圣安德烈镇初建于九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遭土耳其人杀戮变成无人区,后来又邀请塞尔维亚人迁入,故小镇的塞族文化味很浓,有东正教教堂。二十世纪以来,小镇的安静与古朴吸引了艺术家来此定居,现在有二百多名画家、诗人、音乐家和演员在此居住。艺术博物馆林立是小镇的另一特色。现在小镇居民有二万六千人,马扎尔人占90%以上。
     石砌的街道安静古朴,两旁有多家小商品店铺,博物馆也相间其中。
       镇里的东正教教堂。
      多瑙河上游船待发。
     中心广场中央的东正教双十字架,建于1763年,以纪念鼠疫的解除。
    中央广场周围射线状分布着众多小街,布置很有艺术气息,艺术品店铺也多。看见了吗,小街那头就是河畔大道了。

     小镇是婚纱照的热门外景点。 一对新人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中午前结束了小镇的参观。闷热。坐车回佩斯,在中国城大酒店午餐。下午就要游览布达佩斯了。
                      2017年7月8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7-7-9 01:28:42 | 只看该作者
匈牙利很美, 有山有水有古迹; 而多伦多只有水, 所以真没什么好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19:5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7-13 20:52 编辑

DAY 6 多瑙河的明珠——布达佩斯Budapest
     布达佩斯是匈牙利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中心和首都。布达佩斯有两个美称:东欧巴黎和多瑙河明珠,因为她有两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一是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都市林荫大道兼购物街的标志,另一处是多瑙河沿岸与布达城堡区。旅行团没有游览安德拉什大街的安排,我也没有去抢购的念头和能力,我感兴趣的是多瑙河明珠。
        在鉴赏这颗明珠之前,先说点轻松的:吃。总的来说,Hotel的早餐都很满意,午饭和晚饭基本是中餐和西餐各占一半。西餐除了在捷克小镇古姆洛夫的一顿锯不动牛排之外,其他均可评上A级;好的中菜有在布达佩斯台湾大酒家的一顿午饭,特欣赏那一大盘老火天麻鱼头汤,其余中菜多为行货,甚至在扎格勒布有一餐午饭,水煮虾不新鲜,菜也不够,连餸汁都没了,饭没吃饱。好在那天晚上就到布达佩斯了,导游早就不断宣称,晚饭吃西餐,匈牙利的国宴——狗拉屎Goulash。这顿国宴确实吃得痛快,值得一表:前菜是牛肉碎面卷,带汁的,主菜是土豆焖牛腩,超香超可口,火候恰到好处,另加少量番茄蔬菜和一勺意粉,甜品是慕士、土豆泥加焦糖浆,饮料是匈牙利红酒,四人桌一瓶,我们桌能喝,结果邻桌那些浅尝即止的团友们又递来了三瓶。最开心和特别的是,边吃边欣赏匈牙利小乐队的表演。
     这是一个七人乐队,小提、中提、大提、杨琴(代替钢琴)、男高、男舞、女舞各一人。全世界都喜欢热情奔放的匈牙利舞曲。
      我们来去匆匆,下车,进餐馆,坐定,到上前菜,一共不到三分钟;吃完甜品不到一分钟就离开,登车,前往需要一小时车程的Tata镇Hotel Kiss住宿,当时来不及多了解这家餐馆,幸亏留了照片,窗玻璃上的对影体字母说明了一切,她是佩斯离自由桥不远的Szeged Restaurant,Google Maps可以找到她。
         布达佩斯其实是到1873年才由三个市镇合并而成的城市。多瑙河右(西)岸是老布达和布达,占全市1/3面积,左(东)岸是佩斯,占2/3面积。现在市内共有九条桥联通两岸。罗马帝国时期,潘诺尼亚省(就是匈牙利这地面)的省会就设在老布达。1361年匈牙利王将国都从维谢格拉德迁到佩斯。后来佩斯和布达先后被奥斯曼帝国占领,总督驻地定在布达。再后来土耳其人败走,却来了胜利者德意志奥地利人,直到民族独立运动爆发,镇压,再爆发,奥地利人妥协,奥匈帝国诞生,布达和佩斯才回到匈牙利人手中。布达佩斯的繁荣离不开桥的作用。最初在布达城堡下只有一条夏季才通行的铁链桥。在匈牙利改革家伊斯特凡.塞切尼建议下,1839——1849年将其改建成一座永久的大桥,这是布达佩斯最著名的大桥,也是城里连通两岸的第一座桥。1896年庆祝马扎尔人定居1000周年和2000年庆祝匈牙利建国1000周年,城里修建了很多大型建筑。
        我们是6月10日中午离开圣安德列镇回到布达佩斯的。午餐后从中餐馆出来走到玛格丽特大桥佩斯一边桥头的时候,天空乌云厚压,运气不好,照片难拍了。
        玛格丽特大桥,1876年建成,布达佩斯的第二座永久大桥,除了连通布达和佩斯外,大桥还有一段165度的用y形分支通到玛格丽特岛。
       沿着佩斯的河堤大道向南走约一公里,是匈牙利国会大厦。

[size=14.6667px]         1904年建成的国会大厦,匈牙利最大的建筑物。国会前河堤大道两侧有一男一女两尊雕像:

[size=14.6667px]       男的是碧波.伊斯特凡,律师,公务员,作家。1956年10月苏联镇压匈牙利学生民主运动时,他担任国务部长,坚持不撤出国会大楼,等待被捕。后判了无期。1963年大赦释放,1979年在穷困中病逝。

[size=14.6667px]       女的是安娜.凯斯利,穷苦人出身,社会民主党领袖,中间偏左,但一党专政还是容不了她,1957年被迫出走英国,1976年病死在比利时。看来匈牙利人是把他俩作为民族英雄来纪念的了。

        从国会往回走,到玛格丽特大桥附近的游船码头登船,一小时游船河项目团费不包,但全团一致通过自费包船游河,每人15欧元。
       游船河看了四条大桥,从北到南,第二条就是著名的塞切尼链桥,透过桥底看过去那条是伊丽莎白大桥。
       第三条是伊丽莎白大桥,又称茜茜公主桥,纪念1898年奥地利皇后被暗杀。透过桥底看到的是自由桥。右方山顶的是自由女神石像,1947年东欧时期建,1956和1992年两度险遭拆掉,可见匈牙利人对苏联无好感。
        第四条是自由桥,由奥匈帝国“国父”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即茜茜公主的丈夫)打下最后一根铆钉,并为此桥命名。桥柱顶有Turuld雕像,为匈牙利神话中的神鸟。
          从船上看位于佩斯的国会大厦。
       布达皇宫。现在为国家美术馆和博物馆。也供游人参观。右边又看见那只神鸟了,Turuld,展翅的猎鹰。
      当时并不知道,白色高塔是马加什教堂,七个白小塔和围墙是渔夫堡。
        玛格丽特大桥局部。
(待续)

                                     2017年7月13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14:02:44 | 只看该作者
DAY 6 多瑙河明珠——布达佩斯(续)
      6月10日的天气可谓多变,早晨天晴,近午时分闷热,午后密云,而游船河大部分时间是在下雨,甲板上虽然有篷盖,然四面通风,风助雨势,感觉颇冷,大部分团友都到船舱里避雨。待到返航时,雨渐渐停了,这趟游船河,恰好让大家避过了一场大雨。
        上了码头,坐上小陆的大巴,直接开到布达城堡山下车。此时雨过天青,还有少许阳光,正是游览拍照的好天气。
    登上城堡山,迎面是一尊雕像,背后为皇宫一翼。
           1944——1945年间,皇宫曾被战火波及,尤以苏空军轰炸最严重,很多建筑是后来陆续修复的。这是保留下来的部分战后废墟。无意间把某王骑马雕像纳入框中,有点诡异。
       皇宫小广场。那只Turuld,在船上就看见过的。
       皇宫一翼做了总统和政府的办公楼。
        皇宫外部一角。描写马扎尔人搜猎的群雕。
        皇宫大部辟作美术馆、图书馆和各类博物馆,参观免费。这是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
      从皇宫过来,准备去参观马加什教堂和渔夫堡。拍下指示图,左边是皇宫,中间偏右是马加什教堂和渔夫堡。
      马加什教堂,挺有名的,国王在此加冕。不够时间入内参观了。
      圣伊什特万一世国王广场和雕像,背后是渔夫堡。圣伊什特万打败受异教徒支持的叔父,掌握了实权,带领马扎尔人完成了从游牧向农耕畜牧的转型,建立国王省取代氏族管理,强制人民信仰天主教,是匈牙利的开国之君。
        古时布达的渔夫为防御佩斯人的进犯,在城堡山上修了城墙和碉堡,1902年在原来基础上修了七个哥特式烽火台和围墙,白色石建筑。渔夫堡二战时被毁,这是1948年修复的。这个漏景,透过围墙石柱看到位于佩斯的国会大厦。
       渔夫堡上看到的多瑙河和佩斯远景。
      天气很好,人很多,城墙很高。
         渔夫堡上竟有如此现代的建筑。它是希尔顿酒店。橘红色玻璃倒映出小塔,两种艺术风格的碰撞。据说酒店每年都捐款用于修复历史文物,以此报答批出的地块。
      渔夫堡北望,从左到右:布达、多瑙河、玛格丽特岛、多瑙河与玛格丽特桥、佩斯。
       要离开渔夫堡了,正赶上有人即兴表演世纪之吻。还没到8.14呢。
           然后乘车到了佩斯的英雄广场。 原来它就坐落在安德拉什大街的北端。广场中央的千年纪念碑,1896始建,纪念马扎尔人在匈牙利定居1000周年。基座有七个部落头领的铜像。
        纪念碑后两侧游廊的人物雕塑都是匈牙利的历史伟人。
        广场上人山人海,6时有演出,管弦乐手在后台做准备了,儿童合唱团排着队进入后台,组织单位提供大量硬纸折叠箱子作临时凳子,不少老人家也来取凳子等着看演出,年轻人甚至爬上纪念碑基座上。可是我们的车必须走了,因为约好了时间晚饭吃台湾菜。
                             2017年7月14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7:2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7-17 17:28 编辑

DAY 7 从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到捷克小镇赫卢博卡
      6月11日上午10时,我们乘车离开匈牙利古都埃斯泰尔戈姆(前面已有相关游记),中午1点到达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上海饭店午餐,饭后参观布拉迪斯拉发城堡。
        斯洛伐克是个中欧内陆小国,被捷克、波兰、乌克兰、匈牙利、奥地利所包围,斯洛伐克人和波兰人、捷克人都属于西斯拉夫人,语言接近。其国名斯洛伐克和斯拉夫人一词有相关性。公元六世纪起,斯拉夫人就西迁到斯洛伐克这里生活。十一世纪,他们败给了匈牙利,并成为了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从此斯洛伐克就和匈牙利捆绑在一起起起落落,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战胜国把她从匈牙利分割出来,和与她关系密切的捷克组成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斯洛伐克独立出来并得到德国的保护,1945年苏联占领斯洛伐克。战后斯洛伐克与捷克合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1989年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主运动浪潮高涨,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天鹅绒革命”,象天鹅绒一样柔滑地实行了民主转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放弃了一党执政。1993年又发生了“天鹅绒分离”,斯洛伐克脱离捷克成为独立的共和国。之后斯洛伐克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加入北约、欧盟、申根条约就不详述了。我小时候只知道有捷克斯洛伐克,原来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还有这么一段历史渊源,长知识了。
        我们在布拉迪斯拉发逗留的时间很短,吃午饭加上观光,就两小时左右。

        透过大巴车窗拍到的布拉迪斯拉发新城区街景,中间的建筑物叫Eurovea,2010年建成的商住两用楼。红色的观光小火车好可爱哦。

       还有街心雕像,风格象是社会主义阵营时期的作品。
       旅游巴直接把我们送到城堡山脚,走不远就看见一座高大的现代建筑,导游说那是一般的机构,后来得知,其实是斯洛伐克国民议会。

[size=14.6667px]        斯洛伐克国民议会大楼。


[size=14.6667px]        沿小路直上不太高的山顶,有一家咖啡厅。靠着玻璃围栏向东望,右下是多瑙河上游方,远方是下游。近处的是新桥,正确名字叫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桥,1967——1972年建设,她是世界最长的斜拉大桥(430.8米),她只有一个斜拉塔,只有西侧一个斜拉面,塔顶有飞蝶形旋转餐厅,所以她还有一个名字:UFO桥。但是斯洛伐克人并不喜欢这座“苏联人送的礼物”,认为她破坏了城市的古典风格,而且为了建桥把他们的圣马丁教堂给拆了一小半。远处有白色拱门的是2005年建成的阿波罗桥,她的两个拱门是向内倾斜的,设计很复杂,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评为2006年度杰出土木工程成就奖,而且是该年度欧洲的唯一获奖项目。


[size=14.6667px]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她坐落在城堡山顶,与国民议会相对望。曾经的皇宫,匈牙利国王王冠的收藏地,后来因为战争与火灾被彻底毁坏。1953——2010年陆续修复重建。


[size=14.6667px]      从城堡山下来,发现路旁有一座塑像和纪念碑,回来一查名字,又是个大人物:1968年布拉格之春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亚历山大.杜布切克(他是斯洛伐克人),类似于中国的胡耀邦吧。

         山脚下是建於1452年的圣马丁大教堂。左边的是新桥的引桥,生生把教堂削去了一部分。教堂前的一小块地面是四月四日广场,纪念1945年4月4日苏军解放该城。广场中间是大卫之星纪念碑,废钢丝围着一堆废钢渣,顶上是歪放的两个镶嵌的三角形,与犹太人被迫害有关。
        略微停留之后,我们就乘车继续向西北走,目标是三百公里之外的捷克西南小镇赫卢博卡。


[size=14.6667px]      捷克农村。大片的田野,种着油菜、小麦、大麦,大麦是酿制啤酒的原料。导游说了,捷克是啤酒大国。小镇上的工厂是啤酒厂吗?

       夕阳西下的Hluboka。
      虽然边境不设关卡,但是高速路大堵车,小陆司机机智地掉头走小路,还是走了近六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住宿和晚饭的地方是Hotel Podhrad。Hluboka 是一个山腰小镇,大巴驶近小镇时,我就发现山顶有城堡的影子。我俩商量好,晚饭后如果天色允许,就上山看城堡,尽管导游没有介绍城堡的任何信息。对了,今天,和我们一起从多伦多来的导游感冒发烧了。


       离Hotel Podhrad不远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和一家赌场,山下是硕大的高尔夫球场。Hotel Podhrad背后有一条不显眼的小路,就是图中最左边这条路,路那头还有指示牌,13分钟可到城堡。可是太晚了,看明早有没有时间上山顶城堡吧。
                        2017年7月17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17:25:45 | 只看该作者
DAY 8 捷克最美丽的城堡        6月12日。今天游览了两座南波希米亚(波希米亚之于捷克,相当于唐、宋之于中国)最美丽的城堡。一座是旅行社安排的克鲁毛城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我评价她是土豪版的美;另一座是我们俩自己给增加的福利:清晨闪电式自由行游览的捷克国家赫卢博卡城堡,贵族版的。
      6时10分,不等酒店的Morning Call,我俩就出了Hotel Podhrad的大门,踏上上山的小路。树林遮住了夏天早升的太阳,晚上的露水还没干,不时还有蛛丝挂到脸上。路旁有两种灌木开满了白花,有着四个卵形花瓣的那种不香,另一种披针形花瓣且花瓣数较多的则清香四溢,渗人肺腑。沿路走了几分钟,地势渐高,透过树木的间隙,看到山下的高尔夫球场被朝阳映出一片橙黄。
         拐了个之字弯继续上山,刚好13分钟,就到达小路的尽头。穿过绿荫长廊,赫卢博卡城堡Hluboka Castle入口出现在眼前。穿过入口,是宽阔的花园,灌木被修剪出独特的图案,碎石泥路是以前贵族骑马的。  导游说了,7时早餐房开始服务,8时行李装车,8:15开车。得抓紧时间。

       城堡主建筑的正面。纯白哥特式石建筑,优雅高贵。进入城堡需购票,10时才开门。山上只有几个游人,居然有两位团友来得比我们还早。

       高高的瞭望塔、六棱柱箭楼错落有致。


    这座建筑叫AGJ,是一座艺术博物馆。


      连通主堡和AJG的太阳房(玻璃回廊)。

      主堡的左侧,楼顶有尖尖的铜制钟塔。羚羊铜雕似是现代的。

        AJG的侧面。

      玻璃回廊里的AJG入口,里正举办展览,可也是没到开放时间。

       主堡的右侧,较矮的房子估计是当年用人的住房。

      城堡右侧的花园。
      关于赫卢博卡城堡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提到1253年,波希米亚国王拥有这片领地和城堡。起点就很高,就是行宫了。后来的三百年间,城堡几易其手,多番改建,最后被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一侧支购得。又后来城堡的主人没有后嗣,物业由其夫人施瓦岑贝格女郡主外家的侄子继承。(施瓦岑贝格家族在奥地利是个望族,出过将军、元帅、首相、红衣主教,我在维也纳街头就拍下了卡尔一世.飞利浦.施瓦岑贝格大型骑马铜像的照片)新主人住在城堡并成为捷克公民。到了19世纪,城堡主人约翰.阿道夫二世.冯.施瓦岑贝格携夫人从伦敦回来后,请来了意大利建筑师,令其按温莎堡风格改建,并保持到今天。1939年纳粹占领捷克,城堡主人阿道夫.施瓦岑贝格逃到海外生活,捷克政府没收了他的所有城堡。天鹅绒革命后,捷克政府把很多古旧建筑归还给原业主,但法律规定维修必须按古法、用古料。很多业主因维修费昂贵,自愿把古建筑献给政府,估计赫卢博卡城堡也是如此。
        匆匆地走了大半圈,没有绕到主堡的背后,也没能进入主堡内庭和房间。回来查资料得知,背后可以俯瞰伏尔塔瓦河;内廷的墙上镶着很多鹿头,反映了当年贵族的生活情趣;房间装饰、家具更是美轮美奂,如铜制门把手是乌鸦对着土耳其人头要啄其眼睛,反映和土耳其战争的历史。此次早行虽不完美,但很满足,八个字小结:惊鸿一瞥,叹为天人。转贴一张网上的航拍图,更能欣赏这颗南波希米亚的宝石、捷克文化象征的全貌。


       从山顶原路下来,只用了9分钟。回到镇上,依然宁静。

       除了酒店、餐馆、赌场,镇上就剩下民居了,只有一家朴素的圣约翰尼缪克教堂是例外。(待续)

                 2017年7月25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6:46:27 | 只看该作者
DAY 8 捷克最美丽的城堡(续)


      6月12日。上午10时前,旅游巴把我们送到了克鲁姆洛夫。克鲁姆洛夫在赫卢博卡南边20多公里处,是捷克南波希米亚地区的一个小城镇,人口不到一万五千。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从城中经过,河的右岸是克鲁姆洛夫老城,左岸是克鲁毛城堡,华人旅行社称她为“彩绘堡”

      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伏尔塔瓦河是从南流向北的,来到这里绕了几个蛇形弯(见右图)。大图中的右上方为克鲁毛城堡,中间棒锤状地带是克鲁姆洛夫老城。
        克鲁毛Krumau,名字来自德语,意为高低不平的草地。作为城镇的名字,她被使用了近七百年,直到二战结束,镇里的德裔居民被强行迁离,镇名才改为捷克文的拼法Krumlov ,中文译作克鲁姆洛夫。克鲁毛和赫卢博卡(前文已有记录)的归属在历史上是捆绑在一起的。1250年克鲁毛君主兴建克鲁毛城堡的同时,赫卢博卡也是他的领地,前者是一座城,首都,后者是卫城、山顶的一幢堡垒式豪宅。后来领地主人的变更,也是两地同得同失。不同的是克鲁毛地大房子多,不好改动,而赫卢博卡就一幢房子,被改来改去,最后被施瓦岑贝格改建成新哥特式的白城堡。正因为克鲁毛保持了八百年前中世纪的风貌,所以能够戴上了世界遗产的桂冠。奇怪的是,目前克鲁毛仍是施瓦岑贝格家族的领地,现任克鲁毛公爵是卡雷尔.施瓦岑贝格,也是捷克现任外交部长。


        游览的重点是彩绘堡和彩绘塔。这是从老城一边通过伏尔塔瓦河上的小桥,前方就是克鲁毛城堡的城墙。正面的空中游廊下三层拱洞和上三层的风格不一样,估计上层是较后加建的。

      在城墙根仰望彩绘塔。仔细观看,城墙和塔身都不是石头砌成的,而是在砖墙上抹上灰沙(批荡),再用颜料在表面画出石块、浮雕等立体效果,整个城堡都是这样的。哈哈,原来是A货,所以我称她为土豪版的最美城堡。土皇帝比不上罗马、维也纳的大公们富有啊!

    房檐的浮雕,灰色的石砖,都是画的。

      彩绘塔是此地的地标,沿着塔内147级的螺旋梯登上环形观景台,视野无限好。伏尔塔瓦河上有年轻人在玩皮筏,河那边是老城区。

    换少少角度。

       俯瞰城堡。

         河的左岸是克鲁毛城堡,右岸是老城区。

       在城堡里,继续往下走,也不忘给河对面的老城再留个影。

     再转身个城堡拍个照。

     绘和未绘的对比。

      再转到以前的皇家花园,风格与赫卢博卡的接近。

     最后来到伏尔塔瓦河边,因为在上游,河不是很宽。
      游览完毕,感到克鲁姆洛夫能登上世界遗产宝座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她太美了。尤其是在彩绘塔上俯视全城,有山有水有塔。红色的房顶连绵成片,凌乱错落中位置又恰到好处。色彩之强烈,气势之磅礴,远近高低移目换景,整座城就是一件艺术杰作,无可挑剔。
      我们是在镇里的一家餐厅吃的午餐。沙拉、面包、甜品都吃了,但主菜只吃了两个烤得香喷喷的土豆 ,因为牛排锯不动。饭后乘车从南波希米亚,向西北方向开200公里,傍晚8点才到达和德国接壤的边陲小镇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并在镇上吃晚饭、住宿。


               2017年7月26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08:51:42 | 只看该作者
DAY 9 温泉小镇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
我们是6月12日傍晚8点到达卡罗维发利的,次日下午三点乘车离开,在镇里逗留了一个晚上又大半个白天。
        卡罗维发利是西波希米亚的一个边陲小镇。文献记载,早在13世纪就有人在此生活并用温泉治病了。到了查理四世(1316——1378,波希米亚人,身兼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卢森堡伯爵)时期开始兴建城镇,国王还亲自将她命名为Karlovy Vary,意为查理温泉。其实镇子不大,就是个河谷,一条叫谭普拉(Tapla)的小河叉穿城而过,两岸及山坡上密密麻麻地建了好多楼房,基本是礼品店、Spa、餐厅、酒店,当然还有教堂和民居。楼房外墙大都涂成暖色系列,花花绿绿但不刺眼。卡罗维发利是个度假圣地,欧洲的历代王公大臣、文人雅士必到此地,贝多芬、莫扎特、歌德、屠格涅夫......乃至马克思,都不例外,如今每年来这里的游客约四十万。温泉镇出名原因有二:一是每年一届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芙蓉镇》就是在这里获得“水晶地球仪大奖”的(1988年,第26届)。第二个原因当然就是温泉了。大的喷泉有13处,小的有三百多处,温度从72到28摄氏度不等。欧洲人热衷水疗,喜欢泡温泉,因而此地的Spa生意很好。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卡罗维发利地处苏台德地区。苏台德问题和慕尼黑协议,纳粹德国发动二战的兴奋剂,在此就不展开了。总之,二战结束,曾经被划入德国版图6年的卡罗维发利重新回归捷克斯洛伐克,而占当地人口大多数、祖祖辈辈在那里生活的德裔居民被强行逐离。打了败仗,这是没有办法的,总比屠城、天价割地赔款文明吧。




        [size=14.6667px]6月12日傍晚8时,入住Interhotel Central,Karlovy Vary。[size=14.6667px]放好行李,跟着导游去找订好的餐厅吃饭(导游也是第一次光顾这家餐厅),时间是8:30。

        卡罗维发利有4条温泉长廊:市场回廊、花园回廊、穆勒柱廊、喷泉长廊。只有喷泉长廊是现代建筑。后来才知道,图中蓝色房顶的就是市场回廊,1883年始建,1993年重修,内有温泉2眼,其一是查理温泉。

      圣玛利.玛格达利尼教堂,天主教的,1736年建成。

        傍晚的街道安静、阴凉,店铺和Hotel琳琅满目。

         走错路了。[size=14.6667px]迷路一得:夕阳照耀着Spa Hotel Thermal,一家灰色呆板的酒店,导游说它是镇上唯一的五星级酒店。错了,只是四星。

[size=14.6667px]      大家往回走,这才是订好的餐厅。名字叫“海布角”(Cheb court)

      餐厅内装饰着钢琴、小提琴和布娃娃,头顶吊着各式啤酒杯。吃的是猪肘大餐,味很好,量太多了,只有一位团友全部吃完。

       一宿无话。6月13日晨,再看河畔楼房的粉色系列。

         早餐后有一段自由活动时间,我俩决定到右岸的山上走走。这是离酒店不远的一口街心热喷泉。左后的建筑是喷泉长廊。

      在右岸半山,看对岸的楼房。

     喷泉长廊(透明玻璃墙的建筑物)和右岸的酒店群。

      谭普拉河流向Spa Hotel Thermal方向。

       右岸山顶有座烽火台,有位女郎在画风景,画风景的女郎在风景里。

         要集合了。从右岸山上下来回到酒店,行李先装车,在有导游带着游览。这是酒店前谭普拉河里的喷泉。

        这是双脸泉。导游说,一张是喜脸,另一张是愁脸。

        圣三一纪念碑,为鼠疫退却而建。

       走进市场回廊。墙上的木刻画述说着发现温泉的故事,下面是查理四世温泉,摄氏64度

       建于1881年的穆勒柱廊,1893年改建成今天的文艺复兴风格。长132m,有5个泉眼。附近有个礼品店,我花6.4欧元买了两只其把手又是吸管的陶瓷杯子作纪念,游客们都用它来盛泉水喝的。

       公园温泉回廊,建于1881年,旁边是德弗札克花园。两头是亭子,青铜的顶,白色铸铁的柱子,T形的长廊。柱子的雕花很精细。有泉一眼,摄氏47度。

         游览了几条长廊,又解散了。我俩决定沿着左岸的小路上山。差不多到尽头了,赫然出现圣彼得和保罗教堂 (St..Apostles Peter and Paul),建于1897年的东正教教堂。宽阔的正门,五个镀金大洋葱(角度问题没拍全),很震撼。

        往前走,也够震撼的:卡尔.马克思像。他的名字下面是三行数字“1874,1875,1876”。

       马克思像斜对面是貌不惊人但如假包换的五星级酒店Savoy Westend Hotel。

         在左岸山上沿楼房的后巷抄捷径下到河边,逛进喷泉长廊。游客在接泉水喝。一看就知道是硫磺泉。硫,有毒,杀蚧螨特效;硫进入消化道后,在细菌和油的环境里能刺激大肠蠕动,故可通便。我没喝。
        中午1时进入“北京城”饭店吃饭,然后就准备离开温泉镇了。

       隔河对望著名的普普大饭店Grandhotel Pupp。每年的国际电影节在此举办。酒店的房间据说要提前两年预订。

       我们在这里等2点的穿梭巴士,到城外的停车场换乘旅行社的大巴,今晚要到布拉格。

           2017年7月27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7-8-4 20:5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8-4 21:11 编辑

DAY 10 金色布拉格
       自从十年前观看了电视剧《金婚》,听过了捷克民族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乐章)后,就开始对布拉格念念不忘,总想去亲眼看看那座美丽的城市、那条美丽的河流和那些美丽的桥梁。如今总算如愿了。
        捷克是个内陆小国,被德国、波兰、斯洛伐克、奥地利包围着,面积七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略小于奥地利,人口一千零五十万,略多于奥地利。尽管今天的捷克在欧洲诸国中不太显眼,但她也曾有过耀眼的光辉,在十四世纪查理四世执政时期,她是中欧的第一列强。查理四世(Karl IV),通过继承和诸侯协商选举,先后成为波希米亚国王、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是德国的前身)、卢森堡伯爵。他通过联姻和购买,而不是战争,使治下的疆土空前辽阔。从查理四世开始,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的首都(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在查理四世的推动下,布拉格的城市基建高速发展,他还创办了捷克第一所大学,建起了布拉格第一座永久性桥梁,为今天的布拉格打下了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在近年的民意调查中,查理四世仍被选为最伟大的捷克人。
        还是边贴照片边记录吧。我们是6月13日下午5点到达布拉格市区的,旅行车还在行进,我就开始拍照了。
       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我们行进在左岸的小城区(也叫城堡区),对面是右岸老城区。这座气派的建筑物是捷克共和国工业和贸易部大楼,离斯蒂凡尼科夫大桥不远。它的前身是娜法兰蒂斯库宫(Na Frantisku),捷克设计师Josef Fanta教授的作品,1934年建成的。
       老城区河畔景色。那座黑色的双塔,是位于老城广场旁边的泰恩教堂,也叫魔鬼教堂,黑森森的。它是个地标,只要你在老城,哪里都能看到它。
        在切赫桥附近下了车,步行过桥。在切赫桥上望向上游方向。布拉格城里共有十八座大桥,这是建于1914——1916年的马尼苏夫桥(Manesuv most 意为鬃毛桥)。
   在切赫桥上向下游方向看,看到捷克工业贸易部大楼的侧面,还有斯蒂凡尼科夫桥的局部,该桥建于1949——1951年。
  在切赫桥老城区一侧的巴黎(Parizska)路上稍事停留(主要是让团友方便),然后回到河边沿右岸向上游方向走了一小段路。这是在河堤上看到的左岸小城景色,高处是布拉格城堡,明天游览的重点之一。河边的白墙铜顶建筑是建于1891——1896年的Straka学院,初为捷克贵族贫苦儿童宿舍,现在是捷克共和国政府办公楼。
河堤便道上不但有大量等着游船河的游客,还有警车和性感捷克女郎。
  1885年落成的鲁道夫宫,坐落在老城区河畔的Jan Palach广场上,新复兴风格的设计,大楼自落成起就和音乐艺术有关,现在是捷克爱乐乐团驻地,鲁道夫画廊也在里边。大楼里的德沃夏克大堂是其中最大的音乐厅,也是“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的主场馆。
  游船码头和远处的切赫桥。1908年落成的切赫桥,是城里最短的桥(169m),石砌的桥墩,钢铁拱桥。其名字是为了纪念1908年去世的捷克作家Svatopluk Cech。
  从河堤回到巴黎路,再拐进麦赛罗娃街(Maiselowa),要去餐馆晚餐了。在路旁拍下著名的“新老犹太教堂”,它坐落在老城的犹太社区内,是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犹太教堂。1270年建成时,起名“新教堂”。当有更新的犹太教堂建起来后,它的辈分长了,名字中也加了个“老”字,成了现在的叫法。
   再往前不远,是另一座犹太教堂:初建于1590年的麦赛罗娃犹太教堂。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害和驱逐,此地的犹太裔人口锐减,教堂也遭受破坏。共产党执政时期,教堂曾当作博物馆的幼儿园使用。1989年后,教堂的设施得到了修复。现在由布拉格犹太博物馆管理,里边设有咖啡厅和图书室,兼作休闲、参观和研究犹太历史使用。
  又往前走不远,路的左边是圣尼古拉大教堂(只拍到侧面),东正教的。楼房的间隙又透出泰恩教堂,像两个黑色的火把。
   在一家餐馆(估计是Brasileiro-U Radnice)吃西餐,前菜有鹅肝酱搽面包、沙拉;酸甜蒜子、酸甜尖椒太好味了。主菜有烤肉排、烤猪肘、烤香肠、焖鸭子,饮料是捷克啤酒。
  餐后原路返回切赫桥,上图是切赫桥桥墩上的雕塑。过桥到左岸停车点,乘车前往五星级的马麦逊河畔大酒店(Mamaison Riverside Hotel)住宿。
   我住在三楼临街的房间,打开窗户,抓住最后的余辉拍照。楼下的是伊拉塞克桥(Jirasek most),河对面是老城区,远处金顶的建筑是国家歌剧院,它坐落在军团桥边。透过树木和尖顶白楼的空隙,可以看到一点点军团桥。
  因为酒精,很快就进入黑甜乡。
  6月14日。在马麦逊河畔酒店早餐后,直接乘车到布拉格城堡外围下车,进城堡参观的人龙一直排到城堡北面的Marianske hradby马路边了。城堡中的皇宫辟出了一部分作为捷克政府的办公地,因为近日欧洲发生了几起小的恐袭事件,所有进入城堡的人,包括公职人员和游客都要经过安检,公务车辆连车底也被连着长柄的小镜子照个透。
     排队的时候,拍下大南塔和圣维特教堂的塔尖。
终于轮到安检,然后进入城堡。两捷克兵,一个是礼兵,另一个是特种兵。和大兵留影后,穿过门洞,就算进入了布拉格城堡了。布拉格城堡相当于北京的故宫,是捷克历代国王、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场所,也是世界最大的古堡。踏进城堡第一个场所是一个长方形的庭院,石砖地板,四周是皇宫的房舍,这庭院被称为“第二广场”,广场中央是石砌的三层圆形喷泉——Kohl's Fountain,喷泉不远处还有一口井,六角形的井台,用高高的黑色铁笼罩着,有位团友戏称它为“珍妃井”。亲戚太多,泉和井的照片没拍好,不贴了。
   第二广场尽头是白色哥特式的圣十字礼拜堂,它又被称作珍宝馆,1960年代曾在这里展出圣维特大教堂中最珍贵的文物,包括139件圣骨盒和法器。
  从第二广场出来,拐进另一个狭窄的空间,一座黑色的哥特式教堂耸立面前,它就是著名的圣维特大教堂。
   教堂很高,前塔82m,主塔96.5m,教堂前面的空地有限,仰角很难拍出完整的教堂正面,只好分两次拍摄,拼接着看全貌和细部。除了外墙的浮雕精美之外,教堂给人没有太多的惊喜,因为污染,石料失去它原来的米黄、粉白的颜色,变得乌黑阴森,只有到了晚上,在彩灯的照射下才显出它的魅力。大圆窗叫做玫瑰窗,由二万七千块彩色玻璃组成,1929年才完成。和别的窗户一样,黑黑的,据说要到内部往外看才会显出它的精美。
  圣维特教堂是波希米亚公爵在930年创建的,后来又经过几次修改和扩建。到了1344年查理四世当政时,国王准备把教堂作为皇帝加冕、皇室墓穴、收藏珍贵宗教文物和大主教最后安息的地方,遂下令将教堂改建成现代哥特式的建筑。于是工程在不断地进行,直到所有窗户装上彩色玻璃,才大功告成,时间已是1929年5月12日,一共用了585年!圣维特教堂不但是捷克最大的教堂,而且它在建筑学上的影响深远,中欧多国的教堂在设计上都有它的影子,包括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前文已有记录),甚至还可能远及英国的哥特式建筑。
  从教堂的正面向右沿着外墙拐到教堂的后面(南方),那儿是一个较大的庭院:第三广场。这是从南面看到的圣维特教堂,铜顶钟楼(这有两座时钟)叫大南塔,钟楼下面右侧三个尖拱处是金门。左边近处的是尖方碑,由原条石料打造成,无接缝,1928年11月树立,纪念一战结束十周年,金顶则是1996年才最后完成的。
金门。1370年建的马赛克外墙画,由4万块小瓷片拼成,金色背景。描写的是圣经故事最后的审判,中间的是上帝,左边的死人光着身子复活从棺材里出来,天使引着他们向上走;右边的身体灰黑被驱赶着下地狱。
  很快,自由活动结束,集体排队进教堂内参观。这是主殿,示锯齿状线条的拱顶。主殿两旁还有很多侧殿、耳房。人太多了,只能随着人流按一个方向走,人多路窄处想停都停不下。
  当时没人介绍,见好就拍。这是一位大主教的肖像和棺冢。把它放大了再按名字查维基,是这样介绍的:“弗兰迪塞克。托马谢克,1899——1992,罗马天主教会波希米亚红衣主教,布拉格大主教,罗马天主教神学家。他‘谨慎但坚决反对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政权并促使它在1989年天鹅绒革命中和平消亡。’”
   三幅彩窗照。外面看黑麻麻,里边看很艳丽,说的都是圣经故事。玻璃画,名家之作。
(待续)
     2017年8月4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