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戈冯英子致函日揆索赔
促访华时就战争罪行道歉
【本报综合报道】中国异见人士鲍戈及上海著名作家冯英子周四联名致信北京日本大使馆转交日相桥本龙太郎,要求他下月访华时就日军战时罪行向中国人民道歉,正视中国民间索赔呼声,以及到南京向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亡灵致哀和忏悔。
要求付诸全民公决
同时,二人还上书北京民政部,要求正式注册由鲍戈担任主席、冯英子任顾问的“中国对日索赔全民公决倡导会”。两人表示,中日建交后中国政府主动放弃对日索赔只是当时政府的意思,违背中国人民的意愿。他们认为,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可确立索赔立场的合法性。
桥本有意到北大演讲
鲍戈在九一年开始创建上述组织,也曾在九二年日本天皇访华及九四年日相访上海期间发动绝食抗议,但多次被拘留和被警察殴打,九四年更因从事此活动及其它人权活动而被判劳教三年。对此,鲍戈表示,他只是履行战争受害人民的基本权利及宪法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用不着害怕。
与鲍戈联名上书的上海名作家冯英子,现年八十三岁,曾主编香港《文汇报》、上海《新民晚报》等多份报章杂志,也是上海市政协常委。近年来多次公开发表支持民间战争受害者向日本索赔的文章和致日本当局的公开信,十分引人注目,社会反应强烈。
另外,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九月四日至七日访问中国时,有意在北京大学演讲或与市民及知识分子对谈。日本官员说,桥本在演讲中强调,日中关系对亚太地区的安定是重要的。桥本预定访问大连和沈阳,他较早时表明只参观东北战争纪念馆,而不到南京访问。
(摘自《东方日报》1997年8月15日)
倡导全民公决,推动政制改革
鲍戈重组对日索赔团体
作者:李志远
1997年8月15日是日皇裕仁发布结束侵略战争的《终战诏书》52周年。在此前一天,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运动的发起者、著名异议人士鲍戈,同上海著名作家、原香港《文汇报》主编、《新民晚报》副主编冯英子一起,联名致函北京中国民政部,要求批准成立一个非官方团体----《中国对日索赔全民公决倡导会》,立即引起传媒关注。观察人士认为,在中共“十五大”即将召开之际,民间政治势力向北京当局提出全民公决的问题,意在表明在许多重大政治问题上,中共有违民意,难以得到多数民众的认同。
记得1993年3月,正当中国第八届人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前夕,鲍戈通过世界传媒发表了一封呼吁以全民公决方式彻底解决有关中日战争赔偿问题争议的公开信。当时,此信虽是发往人大的。然后却被放在中共政治局的会议桌上几经传阅,人大代表们反而无缘得见。鲍戈向记着指出:1972年中共在《中日联合声明》中代表中国放弃战争赔偿要求的决定是违宪的。他说:“中共的这一决定,过去不敢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表决,现在也根本经受不住国内全民公决的政治考验,将来也必将激怒中国民主政府。”他还公开表示,为了迫使当局准许就对日索赔问题举行全民公决,他将号召各地民间团体联合发起一个名为“北京大进军”的盛大请愿活动,同时赴京请愿,再燃民主运动。
时隔四年,鲍戈在遭受囚禁迫害之后仍未改初衷,继续领导着“人权呼声”全国委员会和“中华全国对日索赔民事债权人同盟”这两大组织,广泛开展政治活动,并公开宣布计划要在将来成立“公民大会党”。这次鲍戈改组“中华全国对日索赔民事债权人同盟”,创建“中国对日索赔全民公决倡导会”,并邀请在知识界颇受尊崇的冯英子老先生担任总顾问,表明他对自己拥有民众支持的自信态度并未因漫长的牢狱岁月所消磨。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对日索赔运动日益对专制势力形成政治压力,成为推动政治改革的一股力量。
(摘自《中国之春》月刊总第168期一九九七年九月号第44页)
徐邦泰:“鲍戈是真正的人民代表”
【本报旧金山讯】中国民主联合阵线主席徐邦泰看了大陆公民鲍戈要求就向日索赔一事举行全民公决的公开信后,写下《鲍戈是真正的人民代表》一文。全文如下:
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有这样两行诗:
你可以不成为诗人,
但你必须成为公民。
对日索赔运动发起人鲍戈就是一名中国真正的公民。去年十月,日本天皇明仁访问中国,鲍戈和福建、上海、河北、北京、山东、西安、南京等地的活动人士发起了一系列抗议活动。当他最后准备以绝食、自焚来迫使日皇向中国道歉时,结果遭到了软禁。但是,鲍戈没有停止行使他的公民权利。
正当北京将召开第八届全国人大之时,鲍戈于三月八日向全国人大发出公开信,呼吁就战争赔偿问题举行全民公决。他认为全民公决是解决对日索赔问题的根本出路。他向记者表示:“现在只有通过全民公决,中国才有可能挽回遭受战争损害的整体民族利益。而且,全民公决还能为中国铺就通向民主宪政的路。”看来,鲍戈不仅是名真正的公民,更是一位真正的人民代表,
我相信,坐在人民大会堂里的两千九百七十七名“人民代表”中,大多数人从心底里赞成鲍戈的主张的。事实上,在去年三月的人大会议上,律师王工等近百名代表曾联名提出一项议案,要求日本直接对中国的战争受害者赔偿一千八百亿美元。
十三年前,我和胡平等朋友,为争取“竞选”人民代表的权利,曾付出过一些代价。如今,鲍戈虽然不是什么代表,却不畏险恶奔走呼号,他的勇敢确实令人敬佩。
(摘自《世界日报》1993年3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