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客:对改革开放的整体评论
邓小平晚年发动的改革开放至今有三十多个年头,无论你对改革开放是赞成或反对,都必须承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改革开放从反面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全世界,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要思考理论和实践出新问题,要想正确把握中国及世界未来的历史走向,就不得不考虑改革开放,不得不研究改革开放,不得不批判改革开放,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一、思想界对改革开放的不同评价
思想界对改革开放的评价,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肯定派,一种是否定派,再一种是反思派即有肯定有否定,就事论是。
1、肯定派
肯定派分全盘肯定和基本肯定。中国主流学者是全盘肯定,他们主要仅以国民经济增长的现象(如商品繁荣,住房、交通、通讯改善等)为武器,力求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回避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民生指标,这是改革开放既得利益者的声音;中国民间自由主义者是基本肯定,但他们不满政治改革滞后,对六四事件等不满,因此,对改革开放的负面有时也发出批评的声音。另外,体制内有些人主张民主社会主义,同样批评改革开放政治改革滞后,如谢韬等。
2、否定派
否定派也分全盘否定和基本否定。全盘否定以文革派挂帅,认为改革开放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掉社会主义,放进资本主义,是对毛泽东式社会主义和文化革命的反动,从方向、路线到政策都是错误的,少数官僚、商人、学阀进入天堂,多数工农劳动群众为主的人民大众跌入苦难的地狱深渊,是对马列毛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无耻背叛。文革否定派最不能为改革开放主流所容忍,是他们讨伐的主要对象;基本否定派除了同全盘否定派相同点之外,特别担心民族存亡,他们在否定改革开放负面的同时,也承认改革开改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客观成就,但这些成就主要是亿万劳动人民创造的;体制内的马克思派、斯大林派对改革开放也是基本否定,要求陈云式的社会主义主次论改革,他们认为改革有两派,资改派和社改派。
3、反思派
反思派是中间派,对改革开放有扬有弃。反思派以新左派为主力,他们是改革开放异化出来的反叛者,他们不大赞成文革,对改革的初衷抱有好感,对后来发展不满。他们把改革开放当做运动过程,其中有肯定有否定,肯定改革开放成就和反极左理念,批评新自由主义主导的改革开放负面,如官吏腐败、两极过度分化、拜物主义、百姓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财富分配不均,自然环境恶化、民族经济萎缩等,主张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由于新左派主要由纯知识分子组成,批判有理有据,客观成为颠覆改革开放的生力军。由于新左派的中间色彩较浓,所以也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为改革肯定派所容忍。
改革开放否定派(左派)和肯定派(右派)的斗争,由于改革开放矛盾层层暴露,加上中间派抛弃改革的极右派,否定派逐渐占了上风,肯定派由上风变成防守,江河日下。
在笔者看来,要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整体论思想方法,把改革开放纳入历史的长河和世界政治多样化的现实当中去才会得出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认识。
二、改革开放的根源
改革开放决不像一些浅薄的历史学家所言,是邓小平的一时心血来潮或政治家的弄潮那样简单,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与思想等根源,是人类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共产党与国民党,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斗争的必然结果,这个斗争的胜负是表面的,(如毛泽东的胜利数十年后被邓小平改革开放代替,同理,改革开放的胜利也会是暂时的),要有多次反复,这个斗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
1、 改革开放产生的阶级根源
阶级和阶级分析,本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但改革开放后被禁锢了。笔者认为,讨论和认识改革开放,阶级分析方法还是不失为一种正确的思想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既使生产资料革命基本完成后,国内与国际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一方面老的、旧的地主、资本家依然人还在,心不死,妄图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与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相对抗,具体突出表现为一九五七年的少数右派的猖狂进攻;城乡小资产阶级(包括大量农民、手工业者和工人与一般干部)同样对共产主义过渡期社会主义新事物很不习惯,或多或少地敌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当文化革命深入发展,涉及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时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及思想习惯,敌视反映最为明显,他们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一度喜欢物质刺激、经济主义、长工资、分土地等;特别重要的是,由于公有制生产关系建立后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制约,所以必然产生一个与人民利益相背离的打天下坐天下的以权力谋资本的新阶级即特权阶级和依附在特权阶级身上的知识阶级。这个特权阶级及其附庸的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复辟、发展资本主义,建立野蛮的专制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唯此才能满足他们拜物的价值观的实现。所以说毛泽东同志讲资本主义复辟问题是毫不夸张的,也就是说中国资本主义有雄厚的再生阶级基础,改革开放主流派风光一时是很正常的。
2、 改革开放产生的政治根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向何处去很快成为执政党内斗争的焦点。是建立巩固新民主主义新秩序,发展资本主义?还是继续前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党内产生了严重分歧。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多数人主张前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主张后者。斗争的结果虽然毛泽东的政治路线一度占了上风,但最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毛泽东在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推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过程中,遭到了党内外反对派明里暗里的有力破坏。所谓大跃进类出现的问题,除了全党、全国人民经验不足之外,反对派以形左实右的方式进行破坏是主要原因。
一九五六年的整风运动发展成反右,是毛泽东试图用和平方式解决党的官僚化、变质和分歧的重要努立,其结果以基本失败而告终,官僚力量不但没抑制反而更膨胀,相反,反右扩大化令人民的发言权受到限制。
一九五九年的庐山会议,是党内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路线的一次考评。经过激烈斗争,表面上保住了毛泽东社会主义路线的沿续权,实际上大打了折扣。随之而来的是政策调整,到了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会,刘少奇竞然敢于公开宣判大跃进前后出的问题产生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影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路线。同年,鉴于党内斗争实际,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把党内两条路线、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上升到政治高度。
一九六四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是毛泽东和平地试图解决党内分歧的最后尝试,其结果由于刘少奇公开坚持与毛泽东不同的社会主义教育路线而告失败。
文化革命是毛泽东为首的党内走社派依靠广大群众用非常方法(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解决党内政治斗争的最后努力。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的特权与群众两个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公与私两种思想斗争极端尖锐化,最后由于左派分裂、力量对比等原因文革遭到历史性失败,左派被清洗,党内基本统一,沿着与毛泽东社会主义道路相反的方向迅跑的政治资源形成,改革开放成为历史的必然。
讨论改革开放问题,不但肯定派反对与文化革命挂钩,甚至有许多否定派学者也不愿同文化革命联系起来是不对的。对改革开放的正确评价,离不开文化革命,因为新中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不能人为割断的,没有文化革命的左派大失败,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大膨胀,没有毛泽东时代的本钱,改革开放就成了无本之木,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文化革命就没有改革开放,是文化革命挫折奠定了改革开放的政治基础。
3、 改革开放的思想根源
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诞生后,对于如何指导这个运动有不同的思想交锋,主要表现在教条派与发展派之争。
在创立社会主义,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列宁和毛泽东经过艰辛努力,打败了普列汉诺夫、考茨基、陈独秀、王明等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者,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结合客观历史实际,创造性提出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俄国和中国革命取得了夺取政权的胜利。
但是,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列宁和斯大林未能创造性地解决好巩固政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虽然列宁也意识和谈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但他主要看到的是旧社会阶级残余,以至于赫鲁晓夫上台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普遍性变质。毛泽东以其敏锐的目光,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深刻的思想方法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
毛泽东晚年形成的思想主要内容是: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是和马克思的小过渡理论不尽相同的。马克思的过渡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生产力发达的先进资产阶级国家进行革命后的基础之上的,而毛泽东的过渡理论是建立在相对落后、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落后国家进行革命后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是小过渡理论,毛泽东则是大过渡理论。
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主要反映在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毛泽东的这种判断分析是传统马克思主义中没有或没有说透的,虽然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含有阶级斗争问题,但远远比不上毛泽东透彻的论述。更为严重的是,斯大林、刘少奇等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论思想,判断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后,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了,给思想界造成很大的混乱。大量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毛泽东同志还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成功,光有生产资料的变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革命。同样,对此马克思也曾经提出个两个决裂问题,但远远没有达到毛泽东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毛泽东同志还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并不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取决于政治,要政治挂帅,要看政权是否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要看执政党执行什么样的路线,路线决定一切。很明显,毛泽东的提法是前无古人的,也是和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物质决定论相区别的。
毛泽东同志还认为,传统的封、资、修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必须得到解决,必须全面开展兴无灭资斗争,大破四旧,大立四新。
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毛泽东以大无畏的精神,在许多条件尚末成熟的情况下,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椐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革命,发动亿万群众,夺回被走资派窃取的领导权,进行斗、批、改,以实现他的伟大理想。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是文化革命的主要思想基础。
但是,毛泽东思想始终是少数派,从洋务运动至五次运动,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即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一直处上升地位,马克思教科书上的物质决定论、阶段论、生产力决定论成了人们共识,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和生产力不发达的中国搞社会主义,很容易被看作左倾、极左,所以在文革失败的大气候下,思想界和政治界要求解放思想,改变毛式社会主义,进行资本主义补课的思潮很快成为主流,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4、改革开放的国际根源
一九七八年的改革开放,是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发生很大变化,世界进入大动荡、大改组、大分化阶段发生的。这个时期的突出表现是东西方的政治方向转换。在东方,前苏联为首的传统社会主义而言,普遍向资产阶级投降,向资本主义靠拢,匈牙利事件、南斯拉夫变质、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就是明证;在西方,国有化和福利化风潮此伏彼起向社会主义靠拢的浪潮也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的挑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胜谁负到了关键阶段。社会主义能否阻止倒退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具有决定性意义,文化革命就是在这种国际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如果胜利,必然极大推动世界的社会主义化,反之,如失败势必诱发世界性资本主义回潮。东方的文化大革命失败和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兴起合力促成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条件。
5、 改革开放的历史根源
改革开放严格来说是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不但是新中国的历史框架,而且是旧中国、旧世界数千年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馈,是一次对世界社会主义新政治、经济、文化的否定,是试图彻底摆脱理想主义的动物人的一次集体的隆重表演,是剥削阶级的一次反扑,是历史的反动。
三、改革开放的性质、分期、矛盾
1、 改革开放的性质、方式、目的
(1)改革开放的性质
要想正确作出改革开放性质的判断,就要实事求是地看改革开放改什么、放什么。客观地讲,改掉的是马列毛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改掉了阶级斗争的路线,改掉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及平等和福利制度与政策等社会主义,用邓系理论、经济路线、私有制、市场经济及两极分化与不平等分配等特权资本主义代替了社会主义,而放,主要是放进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和文化,因此,可以讲改革开放的基本性质是特权资本主义或者叫封建资本主义。
对改革开放的性质也有不同的分析,主要有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专制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统一(市场斯大林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三种。说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及资本主义复辟都不能成为改革开放的性质,因为二者都没有成为改革开放的主流。
抛开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陈云式的主次论(社会主义为主、资本主义为副)、赵紫阳式的全盘西化(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民主、经济上的自由主义)的改革开放非主流不讲,就邓小平没计的改革开放的主流而言,是在经济上自由主义而在政治上拒绝自由主义,改革开放的性质是一场中国空前的真正的特色资本主义运动,其内涵主要是非毛化,官僚和资本相结合,对外屈服于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对内完成对国有资产和人民财产的瓜分,构建专制政治和市场经济结合的特色资本主义或叫特色社会主义,因为邓小平式改革既不同于传统式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是一场除新立旧、集古今中外负面的政治试验。笔者倾向认为,事物主流决定事物性质,邓小平式改革开放主流决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性质应该是市场经济与斯大林政治的结合,是市场专制主义,也就是封建资本主义,是最反动的模式。
(2)改革开放的方式
改革开放的方式是公开地、全面地、有步骤地、由上而下地、指鹿为马式的去毛式社会主义模式,试验邓式资本主义特色(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通过渐变、量变来促进中国的质变。中国的改革方式明显不同于前苏联的改革方式,前苏联的改革是激进式的休克疗法,问题暴露迅速,而中国的渐进式问题暴露缓慢。
在对待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苏联改革评价问题上,主流通常认为中国的渐进改革方式优于苏联的激进改革方式。但在笔者看来,如果站在右派立场上看,在完成改革和达到改变社会主义的目的意义上讲,苏联的更好,用短时间搞垮了社会主义,而中国至今还在摇摆,社会主义有可能东山再起;如果站在左派主场,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3)改革开放主流的目的
改革开放主流的目的是彻底粉碎社会主义,全面由特权阶级领导资本和学阀阶级掌握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建成少数人的天堂社会。在各个领域对弱势阶级(主要是工农大众和普通知识分子)实行全面的统治,巩固和加强特色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确保中国不再回到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等众多方面。
在政治层面,改革开放试图维持一党专政的格局,坚决反对群众的政治参与,把形式民主与个人独裁结合起来。为达此目的,邓小平先采用肃清政敌,取消四大,把干部和群众变成谋生的物种;建立法制名义的秩序,保持少数人的天堂生活不动摇。
在经济层面,全面巩固和发展私有制,消灭共产主义按需分配,限制按劳分配,扩大按资分配,减少公共福利(住房、医疗、教育资本化),全面推行金钱(效益)挂帅,反对道德至上、艰苦奋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全国一盘棋。
在文化层面,一切文化为精英思想服务,进一步发展封、资、修文化,扫荡大公无私的工农兵文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干部主人化,工农兵仆人化,知识分子依附化。在世界观方面开展拜物化。
在外交层面,不争取世界领导权,投降第一世界美国,讨好第二世界,孤立、压迫、利用第三世界。在全球化的原则下,优先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仆关系;反对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默许或支持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