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7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为什么BBC避免使用“恐怖袭击”的字眼?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07:1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BBC避免使用“恐怖袭击”的字眼?

近来,中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暴力袭击事件,造成严重伤亡,而包括BBC中文网在内的BBC新闻平台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和分析。为什么BBC在有关报道中避免直接使用“恐怖袭击”的字眼?BBC中文总监李文详细解释。

[size=18.18181800842285px]

BBC中文总监 李文

近来,中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暴力袭击事件,造成严重伤亡,而包括BBC中文网在内的各个BBC新闻平台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与此同时,部分受众对BBC的有关报道也提出了疑问。其中一个最热门的问题是,为什么BBC在有关报道中避免直接使用“恐怖袭击”的字眼,而即使在引用中国官方把有关事件形容为“恐怖袭击”的报道的的时候也把“恐怖袭击”这四个字加上引号。此外,BBC的报道中也没有以“恐怖分子”来形容有关事件中行凶者。于是,有人质疑说,难道BBC同情和支持“恐怖分子”和“恐怖活动”或者不认同有关事件是“恐怖袭击”吗?

公共媒体角色

其实要解答有关问题,首先要从BBC本身的媒体属性谈起。BBC最初成立于1922年,并从1927年起通过《王室宪章》(Royal Charter)确定了其作为公共媒体的角色和地位。所谓公共媒体,就是以服务公众作为经营宗旨的媒体,而并非为了商业盈利。至于BBC向公众提供的媒体内容也明确为资讯(包括新闻)、娱乐和教育三大范畴。

根据有关宪章,BBC的主要经费来源是英国公众缴纳的“电视牌照费(TV Licence Fee)”。目前,英国每个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每年需缴纳145.5英镑的电视牌照费,而这笔收入约占BBC每年总收入的70% 左右,其余则主要来自在英国国内及海外售卖BBC节目及其他媒体产品的收入。

由于BBC是一家公共媒体机构,而且主要收入来自英国公众,自然也要受到英国公众的监督。BBC的监管机构 - BBC信托会(BBC Trust)就是代表公众监督BBC日常运作的机构。不过,从2005年开始,BBC在电视及广播节目内容上也和其它英国媒体一样受到半官方的电子媒体监管机构 - 通信办公室(Ofcom)的监管。此外,BBC每年发表年报,详细披露节目制作及各项开支的细节,其中包括BBC主要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数字。换言之,BBC并非英国政府属下的机构,而且一直以来也没有受英国政府的直接监管。

不偏不倚的原则

作为一家公共媒体机构,BBC在提供新闻资讯方面要恪守编辑独立(Editorial Independence)、客观中立(Objectivity)、不偏不倚(Impartiality)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是BBC编辑指引(BBC Editorial Guidelines)中最强调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BBC对其受众作出的的核心承诺的一部分,因为BBC相信,这是赢得公众信任的根基,而这也使BBC能够继续被广泛视为全球最有信誉和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机构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的确有不少人对不偏不倚这一原则有所误解,甚至认为这只是一种虚渺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想法而已。一些人会觉得,不偏不倚等同于客观、中立或平衡,而事实上,不偏不倚虽然也包括这些元素在内,但其涵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外,还有人表示,不偏不倚意指公平处理新闻,这种看法也不完全准确。当然,如果没有公平处理之心,也就无法实现不偏不倚。

根据BBC的编辑指引,不偏不倚涵盖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真实、准确、平衡、客观、公正、开放、透明及保持距离的多个元素。此外,不偏不倚还同时强调,要以平衡及不偏颇的方式反映广泛及不同的观点,并极可能反映有关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

有关指引也指出,不偏不倚并非要求在所有问题上采取完全中立的态度,也不能脱离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而平衡反映各方观点也并非意味着要以数学方式精确计算各方观点应给予的空间和时间比例。此外,不偏不倚也并非意味着不能就有争议的话题或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同时也不仅只依照证据对新闻事件作出公正的判断。

在不偏不倚的原则下,BBC允许其记者就新闻事件发表评论,但有关评论并非相关记者的个人观点,而是记者以其观察的事实作为根据作出的专业判断,并展现重要而且相关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以便向受众提供有关事件的更宽的视角,并最终由受众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自行判断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此,BBC要求每一位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 确保新闻报道内容准确 – 要让受众相信BBC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是准确可靠的;
  • 确保新闻报道有权威性和编辑独立 – BBC记者有义务抵抗来自各方的种种压力,以确保其报道不会受到任何不当影响;
  • 确保新闻消息来源可靠 – 特别是当消息来源涉及有关事件或相关利益的其中一方;
  • 对受众坦白和诚实 – 应告知受众有关新闻消息的来源及获取方式,而且哪些消息已获得证实,哪些还有待证实甚至还无法获得证实;
  • 促进理性的讨论 - 为受众提供平台就有关事件进行讨论,并使受众接触到所有重要信息资料,以帮助他们发表评论。

不偏不倚与新闻语言

新闻媒体要做到不偏不倚,除了要做到以上所说的一切之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报道新闻时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这是因为某些语言文字在表达上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甚至反映了浓厚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为此,BBC编辑指引也专门对新闻语言的使用作出了详细的解释。BBC新闻学院最近也首次对外公开了BBC的新闻用语指南。

总的来说,BBC编辑指引在新闻用语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点:

  • 避免在新闻中使用“冒犯性”用语
  • 避免在新闻中使用“立场性”用语

在BBC编辑指引中,“冒犯性”用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粗言秽语或涉及性方面的露骨用语
  • 带有种族或性别歧视色彩的用语或俚语
  • 带有歧视伤残人士的用语
  • 带有宗教歧视色彩的用语

在BBC的任何新闻报道及节目内容中,通常情况下不得直接引用上述用语,如需在特殊情况下引用的话,需要上报有关主管,并根据编辑需要及考虑多项因素后作出最后决定。

而在有关“立场性”用语方面,BBC编辑指引建议,尽量避免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恐怖袭击”或“恐怖分子”的字眼,因为这些词语带有强烈的立场和价值判断,使用这些词语有违BBC不偏不倚的新闻原则。

不过,BBC在新闻报道中引用他人言论时,可以保留其中可能出现的“恐怖袭击”或“恐怖分子”的用语而无需删减,但需把有关词语加上引号,以示有关词语并非BBC所言,而引用有关词语也非表明BBC认同或支持有关词语及其反映的立场

与此同时,BBC在有关暴力袭击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主要是采用一些“事实性”的词语。例如,以“暴力袭击” (violent attack)取代“恐怖袭击” (terrorist attack);以“炸弹手” (bomber)、“袭击者” (attacker)、“枪手” (gunman)、“武装分子” (militant)等来取代“恐怖分子” (terrorist)。

值得强调的是,BBC在新闻报道中避免使用“恐怖袭击”和“恐怖分子”的字眼,并非意味着BBC支持或纵容这些暴力行为以及行凶者,而是认为新闻媒体的责任是要客观报道新闻事件,而不是站在有关事件的任何一方。我们会在新闻报道中尽量反映有关各方的立场观点,但同时也要避免被受众误以为有关观点反映了BBC的立场,或者认为BBC赞同或支持这些观点。

沙发
发表于 2014-6-21 11:23:25 | 只看该作者
Such a BS!
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和其他一切拥有不同价值观的国家是BBC的一贯作法. 采用双重或着多重评价标准, 自然就会使用截然不同的词汇, 无论BBC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不能掩盖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