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犁事件 - 简介
1964年4月16日,新疆伊犁、塔城发生暴乱事件。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两党分歧的表面化,中苏两国国家关系也出现裂痕。苏联驻中国新疆领事馆在塔城等地活动,煽动中国边民外逃。从1964年4月16日开始,塔城、裕民、霍城三县居民共5.6万人不顾当地政府的阻拦,相继进入苏联境内。1964年5月26日,一伙暴徒在苏联领事馆人员的策动下,在伊犁发起暴乱。他们手持武器攻打中共伊犁自治州委、州人委机关,打伤州委副书记、州长和公安局副局长,抢去一批档案、文件,造成恶性事件。事件发生后,当地党政军民在中央的指示精神下,迅速动员起来,镇压了这起反革命武装叛乱。中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一再向苏联提出抗议和交涉,要求允许被胁迫出境的中国边民返回中国境内,但遭苏方无理拒绝。[1]
伊犁事件 - 过程
计划准备
事先,克格勃派遣大批特工,以探亲访友、贸易谈判为由渗入中国新疆地区,和潜伏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博尔塔拉地区“苏联侨民协会”的特工一起,为这次事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克格勃特工的工作,甚至一直做到当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副参谋长、俄罗斯族少将祖龙泰耶夫和新疆军区伊犁军分区司令员、俄罗斯族少将马尔国夫身上,拉拢这两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帮助他们为发动“伊犁事件”做工作。1962年4月,新疆军区副参谋长祖农·太也夫少将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少将以深入牧区为名,走村串户做了大量的煽动工作。
计划实施
1962年4月22日,这起震惊全世界的边境居民集体外逃事件开始实施。由克格勃操纵的叛乱分子首先在伊犁地区首府伊宁市制造骚乱,他们在大肆砸抢商店、殴打平民,并围攻中共伊犁地区党委机关、州人民委员会(即州政府)及伊犁军分区司令部后,鼓动大量边境地区居民强行冲关,越境逃往苏联。几乎是同时,新疆阿尔泰地区、塔城地区和博尔塔拉地区也发生了相同的事件。在4月22日、23日、24日这三天之夜,这四个地区的二十几个县,共有数万居民逃往苏联。伊宁、塔城、阿尔泰、博尔塔拉、伊犁的政府和军营都遭到了冲击和包围,从阿尔泰、塔城、博尔塔拉到伊犁四个地区,二十几个县,在叁千多公里的中苏边境上,几个重要的边境口岸,滚滚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动了三天三夜,白天苏联当局用巨大的广播声指示方向,夜间则打开探照灯,一道道光柱射入中国境内几公里远,在此后的几个月里,中国共有边民六万七千余人逃到了苏联,有两个县跑得还剩几百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