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质上是基督教的两个教派东正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冲突。
东正教
14世纪中叶,立陶宛公国吞并了南罗斯,即现今的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使基辅东正教总教区与俄国的总教区分离,而臣服于拜占庭教皇,这就是乌克兰东正教。1448年俄罗斯东正教拒绝服从拜占庭牧首而宣告独立,这样在乌克兰就存在服从莫斯科的俄罗斯东正教和服从于教皇的乌克兰东正教。
1654年东乌克兰划归俄国后,乌克兰东正教的基辅主教又逐步脱离拜占庭。于1686年臣服于莫斯科主教。这样东乌克兰的俄罗斯东正教与乌克兰东正教又合为一派。但是在东乌克兰仍然存在许多反对合并的乌克兰东正在教信徒。他们与西乌克兰自主正教联合一起,继续臣服于拜占庭(康斯坦丁堡),并参与了争取乌克兰摆脱俄罗斯控制的民族主义运动。乌克兰自主正教在蒙古入侵时期和1918-1920年期间复活。1927-1930年期间,斯大林坚决镇压了乌克兰自主正教的活动。从此,在乌克兰只有俄罗斯东正教是合法的正教。
东正教在乌克兰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变迁。最初宗教曾高于国家权力,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后来,宗教与国家溶为一体。进入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宗教势力逐渐变为国家管理的对象。但是,国家与宗教一体的现象并没有改变。直至1918年1月23日列宁颁布的宗教与国家分离,学校与教会分离的法令后,才从根本上改变了政教合一的状态。
从东正教的组织形式看,苏维埃时期,乌克兰自主东正教被视为非法,均归于乌克兰的俄罗斯东正教。受莫斯科俄罗斯东正教牧首领导。实际上,苏联俄罗斯东正教事务委员会是俄罗斯东正教的政治领导。1935年开始,苏联不允许东正教宗教领袖会议存在。1943年9月8日在乌克兰大主教、基辅都主教和列宁格勒教主教力争之下,俄罗斯东正教恢复了宗教领袖会议。苏联时期,宪法保证信仰自由,同时,乌克兰当时的政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无神论教育。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军人不得信教。乌克兰的俄罗斯东正教成为依附于苏维埃制度独立于梵蒂冈的宗教。乌克兰基辅都主教是五大苏联宗教领袖组成的宗教领袖会议成员之一。
进入80年代末,随着乌克兰争取独立步伐的加快,被禁止和处于地下的乌克兰自主正教重新开始活动。1989年8月19日乌克兰自主正教活动中心利沃夫圣彼得大教堂的神职人员,宣布该教堂为乌克兰自主正教教堂。1990年6月16日流亡在国外的乌克兰自主正教牧首在基辅被选为乌克兰正教牧首,同时在基辅确立了乌克兰正教基辅都主教。1990年10月乌克兰自主正教教会牧首姆斯季斯拉夫出席“鲁赫”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乌克兰自主正教独立于莫斯科东正教牧首。这样在乌克兰,东正教又分为忠于莫斯科的俄罗斯东正教和乌克兰自主正教。1992年莫斯科都主教任命弗拉基米尔为基辅俄罗斯东正教主教,而乌克兰自主正教牧首则不需要莫斯科任命。乌克兰的俄罗斯东正教宗教礼仪使用俄语,而乌克兰自主正教的宗教礼仪则使用乌克兰语。两个东正教教派分裂时,曾就如何划分东正教教堂和财产发生争执。但在1992年中期,乌克兰东正教会和乌克兰自主东正教会合并,成立了新的乌克兰东正教会。
天主教
乌克兰在文化上受欧洲特别是波兰、立陶宛等国的影响较大,乌克兰西部在宗教信仰上也与其相近似。十字军远征就是由天主教发起,并曾于11-13世纪东征,试图将天主教传播给所有斯拉夫人和波罗的海人。天主教在乌克兰的更大范围的传播是1569年卢布林条约签定之后。根据这个条约,乌克兰全境归属波兰-立陶宛王国。而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国教是天主教。在波兰-立陶宛王国统治时期以及俄罗斯统治时期,乌克兰的天主教占有统治地位。
1946年开始至80年代末,乌克兰天主教处于地下状态。80年代中期,乌克兰天主教的活动逐渐从地下状态转为半公开状态。1989年乌克兰成立了“保卫乌克兰天主教委员会”,同年9月17日数千名居民响应该委员会号召上街游行,要求乌克兰天主教会合法法,并于中午举行广场祈祷仪式,于晚上举行万人烛光游行,而后,要恢复乌克兰天主教合法性呼声越来越高,活动越来越多。
90年代起,乌克兰天主教活动合法化进入复兴时期,1990年10月乌克兰天主教尤利安代表天主教的代理牧首弗米尔·斯捷尔纽克都主教参加乌克兰“鲁赫”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发表讲话。1991年3月30日,流亡在罗马50年之久的乌克兰天主教牧首M.鲁巴切弗斯基返回乌克兰西部大城市利沃夫,受到数万教徒的欢迎。同时设在国外的乌克兰天主教领导机构筹划在乌克兰境内寻找接替已年满76岁的鲁巴切弗斯基牧首的候选人,并要求罗马教皇帮助在乌克兰召开一次天主教领袖会议。乌克兰天主教恢复合法性后,宣布接受罗马教皇二世和乌克兰天主教牧首的领导,从而结束了长达近50年的与俄罗斯东正教的合并。
乌克兰东正教在乌克兰独立后发展很快。侨居国外的神职人员纷纷返回乌克兰建立宗教学校,进行传教活动。1992年初,乌克兰的天主教会发展到1912个,超过东正教教会数目,有教徒500多万,占人口10%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