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大炮 于 2013-11-23 08:42 编辑
这个问题,其实早有定论。
先秦时代所说的“国”,就是指城市及周边幅射地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即“国人”,散居在城市以外的人,称“野人”。周初大封建,据说西周有诸候国800余个。到春秋初年,还剩一百七十余个。城市是宗庙社稷之所在,所以“国”最早指城郭,最迟到周代,就泛指一个诸候所受封的、所管辖的全部地盘。鲁国、晋国、宋国,等等。而大的诸候,像齐、晋、楚等,地盘里都有几十座城。齐国城郭最多,到战国初年已有70多城了。
而“中国”这个概念,在先秦时代很明确,就是“古九州”的范围。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梁州、雍州、荆州、扬州。地理范围——北到燕山山脉、南至江汉流域(或南至淮河)、东至黄河入海口、西至陕西东部。这就是先秦的“中国”范畴。燕国之辽东、楚国之汉江以南、秦国之关中,整个长江中流域,都不属于当时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概念,当时叫”天下“。
这些都早有定论了。所谓“亡国”,在古人那里就是顾亭林《日知录》中所说的“易姓改号”而已,就是改朝换代,变置社稷。过去几千年不知亡了多少次国了。《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言:“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亡国都亡过n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