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的公开信
7月12日《北美时报》刊登了一封公开上告信,一群“徐浚清的学生”以多伦多华侨的名义,向远在中国的东方电视台告发少年歌手陆敏雪没学过声乐是造假。
虽然是公开信却不具真实姓名,乃闻所未闻,多伦多的华侨真是创意十足,大大创新和发展了我中华的上告文化。公开信然匿名的不寻常,说明了什么?1)作者怕见光,因为这种上告与受冤屈上告不同,而是文革式打击周围人的匿名上告,为社会的道德舆论所不齿。2)信的内容有不实之处,作者心理阴暗。3)“徐浚清学生”的多伦多华侨可能并非真实作者,在《北美时报》未公布真实作者前,读者会认为是什么人或是《北美时报》的炮制和杜撰。
不管哪项可能最能成立,看看信的内容吧。陆向徐交过学费,却像上告信所说称没学过声乐,学到东西否或有否东西教已不重要,这种芝麻绿豆事还值得华侨们不远万里向东方台匿名告御状?倒不如由“师”长辈徐浚清向陆善意提醒,哪用得着如此蓄意打压。
陆在东方台的比赛已出局,乃遂了上告信作者之所愿?且慢。因为上告信的主题和90%以上的篇幅,是在赞美和推荐“著名的海外华人声乐艺术家”徐浚清。很显然,对陆的告发在信里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子的作用,向东方台推荐徐浚清才是匿名上告信的客观存在和真正目的。“徐浚清的学生”真是太有创意太有才了!
一个“著名的海外华人声乐艺术家”还用得着其学生来推荐!?在包括《北美时报》在内的一些媒体对徐浚清的众多宣传中,有一个共同的遗漏:那就是“著名声乐艺术家”的学艺经历以及行艺经历是个明显的大空白。人们也没机会现场听徐的唱歌亮相以眼见为实。也许自学成才者无所谓相关的学历,但艺术工作的实际经历绝对不应该是空白,要不然忽地成为“著名的海外华人声乐艺术家”那就与特异功能者比肩了。笔者与大家一样,未知这方面的实情还真有点遗憾。
有一个疑惑:一句英文都不会的“著名的海外华人声乐艺术家”,是怎么教人赛琳迪翁、玛丽亚凯瑞、温妮休斯敦等人的英文歌曲的?世界各国不同语言的声乐老师们,还真应该感谢多伦多华侨的举荐。
在唐炜臻事件的形成过程中,多伦多的华人媒体起到过什么作用?华媒是否应检讨和反省,如何保持客观性真实性,保护华人社区的同胞不受或少受伤害,如何提倡发扬正气文化,制止文革之类的歪风。这封匿名的公开上告信,实在令人大开眼界,这究竟仅仅是一封上告信还是一份推荐书抑或自荐书?在《北美时报》不公布真相的情形下,相信读者各自也费不了多少的逻辑判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