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510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欣赏音乐(ZT)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3:59: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繁忙的工作之余,听听音乐,使脑子休息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有人在吃饭的时候,喜欢一边吃一边听音乐,也有人在看书时,喜欢一边放着音乐一边看书,我是那种随时随地都喜欢听音乐的人。但是很多时候人们都只能说是“听音乐”,而谈不上“欣赏音乐”。

  所谓听音乐,只是让音响刺激我们的听觉。虽然欣赏音乐也必须首先要让音响刺激我们的听觉,然而它仅仅是欣赏音乐的第一步,它和欣赏音乐还有着质的差别。真正要做到欣赏音乐,还要深入地进行到第二步与第三步。

  我们常说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欣赏音乐可以使人们得到高尚的情操,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如果只停留在“听音乐”这个最初级的阶段,我们是不可能受到音乐的感染和熏陶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听音乐开始而进入到“欣赏音乐”中去。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01:06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才算是欣赏音乐

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上面所说的“听音乐”。

第二阶段是联想与想象的阶段。

  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用心去听,一面听一面进行联想或想象。例如,当你听一首有标题的叙事性较强的乐曲时,你就联想这乐曲所描绘的具体故事情节。象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所描绘的情节就比较具体。当然,也有不少乐曲并不具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而只是反映人们错综复杂的感情。当你听到这种乐曲的时候,其想象可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也就是随意想象。


  肖邦有一支乐曲,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得到灵感的:一位波兰少妇俯身在摇篮旁,给她的独生子唱着歌谣,母亲渐渐有了睡意,她好像听到有奇妙的合唱在预言她的小宝宝的未来--他长大将成为保卫祖国的勇士……年轻的母亲唱着唱着就熟睡了。
   如果没有传记家对这首乐曲的形象予以揭示,那么欣赏者就很难想象到作曲家原来的创作构思,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感情体验进行想象了。有一位钢琴家对这首乐曲的解释为:在恬静的乡村,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队勇士浩浩荡荡而来,又渐渐远去,消失在地平线上,田野、森林又恢复了先前的宁静。他的想象和肖邦的构思就不完全一样。

  这说明无标题音乐所引起的想象是相当自由的。如果有五个人听同一首乐曲,会谈出五种不同的感受;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听同一首乐曲,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欣赏音乐要用心听,同时还要联想、想象,所以欣赏音乐是要下功夫的。它和消遣、娱乐和调剂生活完全是两回事。

   要丰富联想和想象力,就必须同时加强对文学和绘画的修养以及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当你听抗战时期的革命歌曲时,由于你没有那段生活经历,就难以产生联想,所以在这方面就需要补课。当听一首乐曲时,你可以想你见过的一张绘画;或者回想某本小说里的一段,或者回忆在郊游时见到过的一幅自然景色。了解作曲者的生平,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想象。

  有时候很难把所想象的东西,用适当的少量语言表达出来,即所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但并不能因此就说“音乐就是音乐,它不表达什么”。不管是标题音乐,还是无标题音乐,它们都是表达感情的,它们都有一定的内涵意义。真正的欣赏音乐,还不能停留在第二阶段上,要使自己更进一步地进到第三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01:3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阶段可以称之为理性阶段。

  在一般的认识论中,感觉到的东西,只有达到理性阶段才真正地感觉到了。音乐美是隐藏在音响深处的,你不潜入到音乐的深处,你就得不到音乐的美。那么,怎样才能深入下去呢?

  首先要对音乐有个基本认识,了解音乐的一些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了解音乐的结构形式,在这个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其社会意义进行理性认识。贝多芬说:“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舒曼说:“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政治、文学、人类都使我感动,对于这一切我都按照我的方式进行思考,都通过音乐来发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02:32 | 只看该作者

评判,又欣赏

在音乐欣赏中,由于音乐作品的体裁、种类不同,理性认识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在声乐作品中,理性认识就表现得比较直接和明显。对器乐音乐欣赏,理性认识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除去了解作者的生平外,还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就要了解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的黑暗现实,以及那时一些向往自由的俄国知识分子如何深陷在苦闷、彷徨的精神状态之中。又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通过形象的逻辑发展,深刻揭示出在与命运的殊死搏斗中,个人奋斗只有同人民群众的洪流汇合在一起时才能取得胜利的哲理思想(不是俺一家之言,是教科书上写的)。

  在音乐欣赏中,既要“入乎其中”,又要“出乎其外”。正如美国作曲家柯普兰所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理想的音乐听众同时既置身于音乐之中,又置身于音乐之外;既评判它,又欣赏它……”。在实际的音乐欣赏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欣赏者一边欣赏一边发出感叹和议论。例如,乐曲美与不美,表演水平如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03:15 | 只看该作者

评判(即审美评价)一般有两种

评判(即审美评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顺态”的,即欣赏者对作曲家持赞赏的态度。另一种是“逆态”的,例如有些无病呻吟的流行音乐和一些媚俗的器乐改编曲,只要我们提高音乐修养,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就会自觉地厌弃它和抵制它。这就是一种“逆态”的审美评价。
在音乐欣赏的第三阶段里,还可分出三个层次,它们是:(一)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社会意义进行理性认识(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不妨想想《梦醒时分》在台湾是如何流行开来的);(二)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评价;(三)在欣赏音乐时要领会旋律与调性发展的奥妙和细腻;和声的进行及配器的手法所产生的美妙效果;乐曲形式在结构上的变化和统一;有时还要欣赏演奏、演唱的技巧以及朴实、优美的台风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04:4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音乐的好处

  真正的欣赏音乐是强度极大的脑力劳动,不过这个时候只有大脑的右半球在进行着紧张的活动,而左半球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所以欣赏音乐不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爱因斯坦终身学习与研究的,一是音乐,二是物理。他六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并深有体会地说:“红花再红,也要绿叶配;人生再美,也需艺术伴随”。他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他则发现在音乐与小指南针里有相同的东西,这就是“奥秘”与“未知”。他说,音乐是智慧,是科学。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察觉到“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来组成,也可以由数字公式来组成”。因为宇宙间的每一种物体都是按照一种特殊的频率在振动着。而频率正是音乐的基础之一。在大学的时候,他和艾伦菲斯特(和普朗克一样是出色的钢琴家)常常演奏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乐曲。他们陶醉在这些探求未知世界的大师们的乐曲中。在他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他的思绪遇到障碍时,就走到钢琴旁,弹奏几个清澈而富有逻辑的和弦,让音乐的声音帮助自己推开未知的大门。这许多音乐活动发展了他的右脑,扩展了他右脑的能力。而且实践证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多是右脑发达型的。

  任何一种有形实体的科学发明,都不是在纯粹的抽象思维中完成的, 必须有形象思维参与创造过程。列宁说:“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爱因斯坦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达尔文说:“每周至少听一次音乐,……失去这些爱好,无疑就会失去幸福,也许还会影响智力”。爱因斯坦从小就走上音乐之路,古典音乐大师的乐曲启迪他想问题更为开阔,因为旋律总是变化的,而且变化又很协调;它的和声总是在运动,协和--不协和--协和(解决音),这种音乐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正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朋友们,热爱音乐吧!它给予你的会比你所期望的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06:53 | 只看该作者

入门...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 从经典的古典小品听起,如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和莫扎特等人的作品, 因为他们的作品通常都是以旋律见长,容易被人接受,然后再深入一些深奥的大型作品,如贝多芬、瓦格纳和勋伯格等人的作品。

2 购买CD时首先选择自己喜欢听的作品,不要按照《CD圣经》等书照着买,其次再注意版本,最后才是价格。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3 找一些欣赏音乐的相关书籍阅读。而丰富古典音乐作品知识则推荐《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一书(海南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委实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08:2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类别

音乐有两类,一类是交响乐和轻管弦乐,另一类是舞蹈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音乐。

古典音乐往往指称严肃音乐,也指一些已得到公认的经典作品。

一般演奏人数在10人以内,演奏古典音乐均称室内乐。每一乐器各担任一个声部演奏时,两件乐器合奏的称二重奏,三件乐器合奏的称三重奏......八件乐器合奏的称八重奏,但以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及钢琴五重奏最盛行。编制在十人以上者,称为室内管弦乐。大规模的器乐演奏称为管弦乐,近代管弦乐团又称交响乐团和交响管弦乐团。古典交响乐团的编制在30人以上,有时可多达100人或150人。演奏轻音乐及爵士音乐的乐队,通称为小爵士乐队,一般人数较少,但轻音乐队也有超过30人以上编制的。现代伴舞乐队不使用弦乐器而单纯以铜管和木管乐器为主要旋律乐器,与维也纳圆舞曲乐队截然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08:56 | 只看该作者
大型管弦乐团的配置,弦乐器的人数约占60%,木管乐器的人数约占15%,铜管乐器的人数约占15%,打击乐器的人数约占10%。通常左前边是小提琴,中音提琴在中间偏右,右前边是大提琴,最右是倍大提琴。弦乐器后面是木管乐器组,定音鼓在后排中心位置。大小军鼓、钹等其它打击乐器在定音鼓左侧。铜管乐器组在定音鼓右侧。竖琴、钢琴在左中部。

管弦乐团有4个主要的声部:  

(1)弦乐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倍司)。

(2)木管乐器

长笛(横笛)、短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竖笛、黑管)、低音管(大管、巴松管)。

(3)铜管乐器  

小号、长号(拉管)、圆号(法国号)、大号。  

(4)打击乐器

定音鼓、大鼓、小鼓、钹、三角铁、铃、铜锣、木琴、钢片琴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09:29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元素

音乐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确表达感情,只能用声音的表现来引起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使人们联想起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联想起精神情绪。音乐以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表现其情感。比如以大调表示愉快、雄壮,小调表示悲哀、忧郁;紧张而短促的节奏表现奋发激怒,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婉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情,音低而弱为沉静;不协和音表示奋斗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宁静;小号表现战争,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10:04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欣赏音乐?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和爱好来倾听音乐。为便于分析,我们把对音乐的欣赏分成3个方面。

(1)美感  

听音乐纯粹是对音乐的乐趣,只求悦耳,仅是知觉的欣赏,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思考,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自己带进一个幻想的境界。如干某件事时,将音响打开,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把人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

美感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不应让它占过多位置。即使在这个聆听音乐的初级阶段,也应采用更有意义的聆听方式。

(2)表达

所有音乐都有表达能力,音符后面总具有某种涵义,这种涵义构成作品的内容,能唤起情感,这是情感的欣赏。

(3)纯音乐

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还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有意识地探求乐曲的结构、主题的变化及作曲家技巧的运用,这是理智的欣赏,也是欣赏音乐的高级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4:11:20 | 只看该作者

分辨音乐的表达能力

大多数听者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第3方面。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为重要的是,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

理想的聆听者是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人,他一面品评音乐,一面欣赏音乐,不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要对音乐加以理解,唯一的方法就是倾听,只有从头至尾地反复认真地倾听,直到熟悉,才能加深理解。

当你听到一个旋律,能把它辨认出来时,你就具备了欣赏音乐的条件。若能听出不同演奏家演奏同一首曲子时表现方法的差别,并了解作曲家的想法,那你已经踏入欣赏音乐的大门。

音乐都有表达能力,从而具有某种涵义,但无法用语言说清楚,也没有必要去找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

音乐的表现方法大致可分为纯音乐(absolute music)和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两类。以音乐本身为目的的音乐,称为纯音乐,它只以音和形式来构成,是与音乐本身以外任何事物无明确联系的音乐。绝大部分器乐曲,如交响曲和奏鸣曲即属此范畴。把文学、思想、绘画等内容以具体性的标题暗示的音乐,总称为标题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11-30 18:49:01 | 只看该作者
阿兄不辞劳苦,给大伙上了一堂音乐欣赏启蒙课,我想代表我自己谢谢阿兄了!
也说说我的心得体会吧。音乐和声音、准确地说--和噪声不同,是因为他是一种美的声音,这种美是寄托在他的旋律(声音的高低长短)和节奏(声音强弱的规律)上面的。通过律和调抽象地表现我们的客观世界。作为一个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想要感受音乐的美,第一步是听,而且是多(!)听,就像一个学龄前儿童,大人让念唐诗一样,就得多念,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开始时候可能不理解他的含义,但读多了,慢慢就明白了。音乐和诗太相似了,听得越多,越能明白,越能感受其中的美,也越喜爱了。

献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1-30 20:03:3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居士过于谦虚了。 谢谢阿兄的guide。重要的两点:多听(居士所说), 从简单的听起 (阿兄所说), 至于其他的都是后话。听的越多越深,专业的知识就越重要。 方法其实因人而异。虽然有网上和图书资料, 但如果有条件, 人的讲解更重要。如果能有个人从简单短小的作品讲解入手, 那欣赏者入门会快些。掌握了欣赏的方法,之后的路就可以自己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21:51:58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能在这里看到你们各抒己见, 我想每个人在这里欣赏音乐都有一段时间, 无论是乐理知识还是音乐感受会比我更深,也会有更多(不同)感想, 十分感激大家没有耻笑我班门弄斧呢! :p

我这个贴是转帖,当时看了后感到此文也是我这一时期来在这里通过与你们相互交换音乐, 交流音乐感想过程中的一种心得体会,且浅显易懂, 因此将它POST出来.

三和兄的几句话简单扼要,但很精辟---"通过律和调抽象地表现我们的客观世界",进一步讲更大程度上是获得一种情感体验.人的视,听,味,嗅,触觉里,听觉最易于接近智慧灵性的层面.而从音乐中的"听"获得的更是一种"情感"体验,它又不太相同与图象或文字说明的感受,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转化为情感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并需了解一定的音乐知识明了乐曲本身的旋律特点, 正如老师所讲的"听的越多越深,专业的知识就越重要..."这段时期老师对我的音乐启蒙,影响花费了不少心血...

讲到这里,ALFONSO需提一下:真的很感激老师三和兄这段时间对本人的各方面帮助,也曾多少次被你们的默默支持(宽容)而感动,感动于你们的真城在音乐的环境下蕴酿出的那种温馨, 和谐的气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