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1°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3°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4°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13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Why 中国大陆留学生不回国?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09:29: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284974
【ipku 2008年09月07日】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285853
【xpt   2008年09月10日】

 “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在中国

  在今天的美国,如果随机询问一位刚毕业的博士本科是在哪里就读,最可能听到的答案,一定令中国人备感亲切而惊讶:清华大学。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美国政府对全国博士普查的结果。

  在历史上,这种情况还是首次出现。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调查工作专家黛博拉?柯林斯女士的帮助下,本报记者获得了2008年7月刚刚完成的一份《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

  最新的这份报告通过对2006年度全美45596名研究型博士学历背景的分析显示,当今“出产”美国博士最多的三所学校是清华大学571人,北京大学 507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427人。随后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杨百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中国紧追而上的还有,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163人),南京大学(155人),南开大学(147人),上海交通大学(144人)。

  “美国研究生 教育:头号博士培养学校现在来自中国”,今年7月,美国《科学》以此为题载文,开头便写道:“夏季奥运会下个月才开幕,可中国的大学已经在一项全球高校的重要竞赛中领到了金牌和银牌。”

  这家严肃的世界级学术期刊,还将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该刊还预测,在下一份的十年记录中,清华北大也将在总数上超出。

  中国大陆学生更爱走学术之路

  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到美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向来是综合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大学。

  以2006年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数量计算,最多的十所中国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除了台大之外,台湾没有一所大学的数量超过50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总数仅为39人。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向来被视为对美“出口”留学生较多的国家。该国仅有两所大学的“出口”数量超过百人——孟买大学153人,德里大学105人。

  若以国家和地区统计,最多的是中国大陆4236人,韩国1510人,印度1479人,中国台湾609人,加拿大533人,土耳其430人,日本240人,泰国217人,墨西哥201人,英国198人,罗马尼亚191人,俄罗斯183人,巴西157人。

  从第五位开始,许多国家留学人员的总数,甚至不及清华一所学校。

  一名北美的清华校友认为,本科毕业生中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体现了“学术追求”。他乐观地指出:“清华学生在美国的学术追求走势喜人,如果这个势头能坚持10~20年,那么在美国学术界将可能有一席之地。”

  “海龟”回游逐年渐增

  无独有偶,一位清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难怪清华每年当美国faculty(学者)的人数那么多。”

  “真的是预备学堂了……”这是另一种反应。

  清华大学的前身始于1911年,由清政府使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而建,初期就是“留美预备学堂”。1925年改称清华大学。

  “原来早在2005年,母校就把留美预备学校的特色发挥到天下第一了,三年内保持高速率线性增长”,一名清华大学校友对着清华、伯克利的统计对照图表说,这真是“百味杂陈”的事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能统计一下"海龟"(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本科学校,希望母校也能排第一。”

  不过,实际调查结果可能会加剧类似的忧虑。

  根据博士普查,2000年~2005年间,中国大陆(含香港)17763名留美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倾向于继续留在美国的比例为全球之最。2000~2001年达91.4%,2002~2005年为90.4%。

  而在同期所有非美国公民的博士中,倾向于留在美国的平均比例约为70%。全世界只有伊朗、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调查数字与中国的接近。

  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81.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9.8万人。以留学生身份出国、选择留在国外的,有61.7万人,比例超过75%。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助理、出国留学工作处处长张宁说,2007年有4.4万人留学回国,这是“历史新高”。

033D12A2.jpg (143.01 KB, 下载次数: 3)

033D12A2.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0:30:21 | 只看该作者
当“博导”成为身份的时候,博士自然也多了起来

送交者: 白字秀才 2008年09月04日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284120


与其说“中国博士数量达世界第一”,不如说“中国博导数量世界第一”。
其实,许多单位“被授予博士学位点”,许多“教授”被晋升为“博导”。
博导多了,博士生自然也多了。

==================================

中国博士数量达到世界第一 竟然一半是公务员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日前透露,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和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我国博士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可谓是既喜又忧。“喜”的是,我国的博士培养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已超过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2006年,美国培养的博士有5.1万人,我国培养的博士已达4.9万人;2007年,中国博士人数继续上升,已超过5万人。而“忧”的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培养的博士有相当比例并没有到科研单位从事与所接受博士教育相关的研究工作,而是到了一些其他学术要求并不高的岗位。
  
  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为什么会在大量博士不去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或者社会无法提供对应的学术研究岗位)背景下,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
  
  首先,“高大全”成为过去十年中大量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的共同追求,不少高校在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时,把争博士点数、扩大博士研究生(Q吧)
培养规模作为重要的办学工作。有的学校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包括整体引进其他学校的学科团队、大量聘请校外兼职博导等等。在这一过程
中,这些学校往往无暇顾及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主动分析博士生们的学术发展前景。一名导师同时带10多名博士生、几十名硕士研究生,学生无法接受导师指点进
行学术训练的情况,在高校中并不少见。
  
  其次,博士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还在于社会存在对博士学历的旺盛需求,除了高等学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
研究岗位按要求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纷纷提出学历门槛要求。有的地方招聘处级干部,就明确提出应聘者的学历为博士;
还有的地方,在人才晋升中,学历也是明文或者不明文的重要标准。这导致一些人不是为了追求学术发展,仅仅为了提高学历层次而攻读博士学位,包括一些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
  
  也正是由于这种“读博心态”,进一步鼓励了一些高校可以不考虑博士生的质量,而大力发展博士教育,甚至把博士学历资源与一些老板、官员手中的资源进行“ 共享”。因此,博士教育的异化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前不久网友热捧只有中专学历的发改委主任,其实也是出于对当前高等教育的严重不满。
  
  客观上说,近年来,有关教育管理部
门在反复强调博士教育的质量,突出博士培养的学术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推出了博士点的淘汰机制、博士生导师遴选办法改革、博士生招生改革、博士生培养机制
改革(比如,限制导师招收博士生的数量,实行博士生导师资助制,规定导师必须有课题方能招收博士)等等,但是以上这每一项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在各培养机
构引来不同议论,而且在具体实施中,对保证博士质量收效不大。
  
  其实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关键在于两方面。其一,从根本上转变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应追求学校规模的发展,而应注重质量的提高。然而目前这一办学理念并
没有确立,从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传出的消息是,教育部准备进一步发展地方大学,准备建设100所研究生院,让更多的地方大学参与国家人才的培养
(目前全国有56所研究生院,基本都以部属院校为主),这一举措,可能会进一步助长高校办学追求“高大全”。
  
  其二,从根本上转变学术资源配置模式,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高校的学术资源配置,主要还集中在学校行政力量手中,导师的自主权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
使博士培养出现大家负责,但事实上大家都难以负责的情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必须从恢复导师的学术尊严做起,有导师的学术尊严,才能在博士招生时,严格
执行学术标准,才能在培养过程中,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学术训练,才能在学位答辩中,严把质量关。
  
  而恢复导师学术尊严的过程,则涉及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使大学能自主办学,有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环境。没有这种环境,博士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只会加速博士的“贬值”。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博士数量最多的国家,因为博士养成时间过快,有不少大陆学界人士担忧今后博士的整体素质将会因此而下降;不过,却有一半的博士是政府公务员.
  
  
  当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不过,中国博士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则让人又喜又忧.
  
  
  资料显示,中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大学超过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2006年,美国培养的博士有5.1万人,中国培养的博士达4.9万人;2007年,中国博士人数继续上升,已超过5万人.
  
  但是被形容是“博士大跃进”的博士人数激增现象,也让大陆学界担心未来的人才素质将是“一代不如一代”.
  
  有大陆学界人士猛烈抨击说,博士“氾滥”不仅是教育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国民教育资源滥砍滥伐,“博士大跃进”带来的就是博士的贬值.
  
  这些话或许并非只是一时的激愤之词.例如,媒体曾经热烈报导中国大陆有了第一个“烹饪博士”,其论文题目为“试论菜肴味道和加热温度之间的辩证关系”,但中国是否需要这么一位烹饪博士颇令人质疑;无独有偶的是,“论菜市场在城市中的定位”也赫然成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中国的博士若以这样的速度激增,即使能保证人员素质,也难免会大材小用.
  
  他说,最令人忧心的是,以往1个教授带领2、3个博士生,现在却是1个教授要带领20个博士生,每人每天只能指导几分钟,而这些博士生日后都将为人师表,除非自学成材,否则,未来的教育素质恐怕会一代不如一代.
  
  另外,根据“东方早报”报导,大陆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日前透露,和过去博士毕业后9成以上选择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有网友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批评说:“只要专业对口,博士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未尝不可.但博士作为高级学术型人才,一窝蜂地挤进政府部门去,却不是什么好事.博士都去当官了,谁来进行学术研究呢?”
  
  一名社科院教授指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中国所培养的博士有相当比例并没有到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而是到了一些其他学术要求并不高的岗位,譬如到政府机关去当公务员.
  
  “取得博士资格的人士当中,许多人在先前就已经是政界与商界人士.”大陆学界人士则透露,由于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于社会存在对博士学历的旺
盛需求,除了高等学校的教职工作、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原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工作,也纷纷提出学历门槛要求.
  
  也正是由于这种“读博心态”,进一步鼓励了一些大学可以不考虑博士生的素质,而大力推动博士教育,甚至把博士学历资源与一些老板、官员手中的资源进行“共用”.
  
  在此情况下,博士教育的“质变”受到中国大陆社会民众的广泛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甚至在不久前,有大陆网友热捧只有中专学历的发改委主任,其实多少也是出于对当前高等教育的严重不满.
  
  “东方早报”就此指出,中国大陆不是不需要太多的博士,更不是不尊重博士,“而是大家正在损失尊重博士的理由”.

2002401610311758464_fs.jpg (91.42 KB, 下载次数: 4)

2002401610311758464_fs.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