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6°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4°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6°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7°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0°
    温度感觉: 19°
查看: 10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邮品大王郭鹏辉(转)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7-9 23:5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时代的郭鹏辉就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学生,一副傲气的样子,曾经是校园小有知名度的风云人物。1988年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开始在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在单位呆了五年后,)自己办了一个设计室,租了单位一间9个平米的房子,开张的时候所有的钱加起来也只有2000多元,没有钱买办公用品,一个欠了他几千元钱搞装修的朋友,就帮他装修办公室、购置齐全办公设施,于是天一公司就这样开张了。(当时工商局广告处主办了一份刊物叫《高招》,听说他的设计不错,交给他承办,他就打算以一种新的思路来办,和几个好友合伙办一份类似于广告销售与市场的杂志《广告营销杂志》,那时候很少有人想到这个概念,很多广告杂志定位广告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读物,比如像摄影、特技等,没有一本定位为广告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刊物,开始尝试了几期,使用进口的纸张,使用两个色印刷,成本很高,结果不是很成功,一年之后,由于体制和利益的问题,以前那种单纯的友情客串的形式不能够把这份杂志继续办下去,最终散伙了。郭鹏辉在评价这段经历时认为,这份杂志给他带来了客源,也拓宽了他的思路和观念,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学习和练习如何摸索市场的机会,也是他事业的一个转折阶段。)


在刚开始的前三年,每个月工作室收入仅仅够维持支出,几乎没有一分钱的盈利。按照当时的一个职业设计师去计算,一个月作四期策划,每一期收入5000元,一个月就是2万元,再加上在另外的兼职收入,每个月都有五六万的收入,这个收入相对于当时的消费来说,已经可以过上很舒适的生活了,又没有任何经营风险,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样的收益就不行了,很难再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个个人选择定位问题就现实地摆在郭鹏辉面前,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职业设计师还是一个企业家?如果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职业人,那么也许应该采用个人工作室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不需要市场拓展的部门,也不需要大规模的开发市场,需要的只是几个各有专长的助手,这样的结构有20多人就足够了。虽然当时的郭鹏辉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他知道这不是他的目标。跨入邮品市场也纯属偶然。
    在前三年,郭鹏辉的客户多是广告客户,广告市场对设计需求很不错,但是设计是提供一种服务产品,没有具体的可以考量的市场容量,因而设计在这个市场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那时候广告市场化程度很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设计所提供的服务也仅限于平面设计,社会化的专业分工程度也很低,还没有实行广告代理制,设计工作室的收入是很不稳定的。对于职业设计者个体来说可以存在下去,但对于专业的设计企业来说,这个市场是很难让设计企业生存下去的,在这种情况下,郭鹏辉的工作室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转向邮品设计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偶然发现。
当时邮品是一个很潜在市场,主要的消费群有两大块,一部分是集邮爱好者每年到邮局交一年的预定费用后,当有新的邮票发行就到邮局认领,那时候邮票收藏在类似于笔记本的集邮册里,这个市场是一直就存在的,当时就有10家左右专门制作集邮册的公司,规模都不小。郭鹏辉在与邮票公司的偶然接触中,被邮票包罗万象的主题吸引了,郭鹏辉就想能否把邮票的主题和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呢?经过探讨,邮票公司认为这个想法不错,于是郭鹏辉就与邮票公司合作共同进行邮册设计和市场开发。开始的时候郭鹏辉对于目标市场并不是很了解,笼统地认为就是卖给那些有邮票只是需要集邮册的集邮爱好者,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感觉到这样的产品定位不是很准确,经过分析郭鹏辉得出这样的结论:集邮爱好者包括炒卖邮票的人都是一些精打细算的人群,因此这个市场承受不起多少产品附加价值的。经过一段时间苦苦思索,郭鹏辉发现很多邮票的选题是有关地方人物、风景志和国家、地方大事记方面的,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外延,郭鹏辉就思考:是不是存在把这些主题的邮票作为集团礼品的可能性?初期尝试了几次,每次都收到很好的市场反馈,还没有进行大面积的市场推广,邮品就已经销售一空,别的省市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这个市场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做起来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主题邮品就是运作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
郭鹏辉总结邮品市场成功的经验认为,市场先于产品,必须有市场存在才能考虑生产什麽样的产品。邮品市场的成功教会了郭鹏辉第二个、第三个"邮品"市场的方法,接下来就是切入钱币和珠宝市场。郭鹏辉组织了一个项目小组,以开始以邮品的法法来开发钱币市场,首先找到国家钱币公司,那时候钱币公司的职能是代国家发行纪念币,发行纪念币没有进一步的包装和增资处理,天一公司开始介入开发纪念币的外延,很快获得了成功。之后,天一公司又曾介入过旅游产品,后来由于旅游纪念品市场的不规范和低水平无序竞争,天一只是开了一个头就果断地退出了。
现在的天一公司已经是集邮品、泉品(钱币)、珠宝设计、出版等项目于一体的一个小有规模的集团公司。郭鹏辉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军设计培训行业。


采访手记

赢周刊记者 王志

最初听说天一是源于服饰连锁店“天一良品”,那种素雅、大方的店面设计风格让人过目难忘,以为天一不过是一个稍有点与众不同的贸易公司而已,及至有机会采访到天一公司的创办者郭鹏辉及其夫人这一看法才发生了改变。
拿到郭先生名片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品位的集团公司,由邮品、钱币、珠宝、广告设计众多公司组成的一个集团,提供从有形的产品到无形的服务的一个文化公司。等到去了天一公司之后,我发现前卫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中华文化奇迹般的交融。在长长的走廊上,挂着现代的画幅也挂着"上善若水,地六成之"的企业理念,我才知道天一公司有着不一般的文化内涵,我才明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见到郭先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介文弱书生,兼有一些企业家的精明,似乎很难寻找到一个设计师所应该具有的那种桀骜不驯,然而,当创业故事由他口中娓娓道来时,我不得不相信眼前这位商人就是当初一手创办天一的郭总。

郭承辉简介

郭承辉,又名郭鹏辉,1964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从事大学美术教学及出版社美编工作。自1993年起致力于邮品、邮票、钱币、彩票的设计,并出任广东天意文化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其设计作品曾多次在广东省、全国及国际各类设计展上获奖,是中国邮票《香港经济建设》、《中国电信》、《岭南庭园》、《贺兰山岩画》、《世纪回顾》、《庚辰年》(龙年生肖票)、《花木兰》、《中国古钟》以及中国"新千年纪念金币"的设计者。
获奖情况如下:
1995年“全国集邮品评比”设计一等奖
香港设计师协会设计96展书籍类亚洲区评审大奖
香港设计师协会设计98展海报类亚洲区金奖
花木兰--中国邮票(2000年)获中国2000年专家评审最佳邮票奖
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设计师”(为我国首位兼邮票、钱币、彩票三种国家有价证券设计于一身的设计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