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4°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楼主: 独立意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色,戒” ,一点没戒;李安,让人不安。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16: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10月6日,在55 Bloor Street West的Cineplex Odeon Varsity买到了当天最后一场、最后一张“色,戒” (Lust, Caution) 的电影票。

“色,戒” 虽然反映的是爱国热血青年的抗日除奸,但它的性质不是严格的正剧,而是以情感为主的情剧,所以,观众不能要求象看“青春之歌”一样,获得较多的教育意义、爱国激情。

抗日时期,确实有一些热血青年组织的散兵游勇去暗杀卖国求荣的汉奸,但“色,戒” 中,六名岭南大学毫无训练的学生,凭借一时的激情,利用暑假,采取“美人计” ,企图刺杀应该是老奸巨猾的汉奸易先生的 “真实话剧” ,其情节之漏洞,大家就不要苛刻挑剔了,装糊涂地看贝。

演员不错。梁朝伟、汤唯、王力宏、陈冲。梁朝伟的易先生阴冷阳刚,汤唯的王佳芝扮相娇美而又有韵味,容貌很有个性。汤唯自己也表示,“一生一个王佳芝就够了” 。王力宏的邝裕民、陈冲的易太太,也都还到位。

裸戏过于多而直露,如果含蓄一点、隐晦一点、抽象一点,会更美、更有品位。虽然可能会降低一点票房价值,但从长远来看,李安会赢得更多。“色,戒” ,一点没戒;李安,让人不安。

片名很好,“色, 戒”,而不是“戒色”。一个是感情,一个是理性,简单的两个字,反映出了情与理的层次,它们的关联和冲突。

这里放的是“全版” ,不知国内是否只能有“洁版”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23: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戒” ,一点没戒;李安,让人不安。

可惜了,这一部原本可以相当完美的电影。

裸得多此一举,裸得画蛇添足,裸得弄巧成拙。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5: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加农手记: 《色,戒》观后(ZT)

李安的电影《色,戒》10月5日开始在多伦多上演了,虽然只有市中心多大旁边的Cineplex一家影院放映。我看的是次日的早场,观众不多,过半虚席。

电影以中文对白,英文字幕。片中主要外景为四十年代初的上海沦陷区,展现中国国民党特工组织,即片中所称重庆方面(Resistance) 以美人计秘谋刺杀汪伪要员(Collaborator) 的故事。不过,长时间、大范围、多样式的情爱画面,却又全然不像一部中国电影。

可以说,《色,戒》在这方面突破了李安自己的电影《饮食男女》以来,以及其他中国人导演的电影在男女情爱画面上点到为止的传统,而一跃与西方的《本能》(Basic Instinct) 、《浪漫》(Romance) 等电影等量齐观。这有可能成为其他中国电影的学习标杆(Benchmarking)。

《色,戒》在再现历史情境上也有新鲜感,比如它正面表现了中国国民党的特工组织。不少论者更特别指出它的原型即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就是在中国大陆臭名远扬 “中统” 。而片中的男女主角,易先生就是历史上的汪伪要员丁默_,王佳芝就是中统特工郑苹如。实际上 ,电影《色,戒》和张爱玲原著小说中的艺术人物是不能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划等号的,但确有助于了解历史的多重面相。

当然,更精采的还是电影《色,戒》从男女情爱方面对人性的描绘和解析。所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正是在高度夸张的男女情爱之中,女主人公王佳芝在最后关头竟忘记了组织重托,忘记了民族大义,而且忘记个人生死。似乎也是在这里,李安的电影留下了广阔的欣賞、品味乃至争议的天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7: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戒》主创专访 (ZT)

新浪娱乐讯 威尼斯时间9月1日中午,李安携梁朝伟、汤唯、陈冲和王力宏四位演员接受了两岸三地媒体的联合采访。在访问中,李安不仅透露汤唯的角色明写王佳芝,暗写张爱玲,还坦言自己在片场情绪失控,首次当众洒泪。

  记者:在处理影片中的床戏时,导演和两位演员是怎样完成的?

  李安:这种戏无法做很多排练,第一你不好意思,第二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所以我们会事先沟通好。我们不是在开拍前商量,而是在拍摄中越发进入状态,包括主题和他们的心理过程,在那个点上要做怎样的发展。这些床戏在剧本里面是没有的,怎么推演到下面的剧情,我们需要一个基点,像一个锚一样,定在这三个点上,对后面的戏很重要。其实我们没有底,只能边拍边探索。但是拍这种戏我们会害羞的,所以很难去讲,需要一段时间去进入状况。很多东西都是在拍摄当天确定,基本上拍摄现场除了演员只有四个人,我,摄影师,调焦距的和收音师,其他都赶到外面去,在非常封闭,非常私密的空间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合为一体。

  在这里面我不想用一般拍所谓激情戏的DOGMA手摇的方式,制造动乱,或者去捕捉一些无法设计的突发的状况,我要求的是精准度,这相当难。我们采用了香港拍摄武打片常用的设备,又固定又活泼。当然我们都不习惯这些,我们不是拍成人电影的,可是我们戏剧的欲望很强,觉得这是终极的演戏,那些身体的扭曲,那些缠斗。比如梁朝伟的角色,他是特务头子,专门检查别人的真假,汤唯的角色则是一个终极的演员,她要演到这样的投入来取得他的信任,这跟男女关系在床上的关系是非常雷同的,只是我们用戏剧化的方式去表演。这对我们三个戏剧狂来说,很刺激,也很痛苦,但又是必须要去的地方。

  这常常让我想到地藏王,地狱里没有一个鬼了,我们才能成菩萨,我们都很珍惜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表演的机会。具体细节我不愿意多讲,但是你们看到的自然而深刻的表演都是我们在交流之后形成一致的结果,很多格局、姿势都是我设计的,这好像舞台的Staging,你如何拍摄出来,用什么区位,我是用一些戏剧原理来做的。彼此解释、讨论之后,大致练一下,然后打完光,让大家都出去,然后我们开始缠斗,通常两个镜头之后我们都很累了,所以只能工作半天,演戏演到那样对精力的消耗是想象不到的,他们不是演成人电影,不是交差,他们把灵魂都放进去,再解剖开来。这两天常常看到一些媒体的报道往最负面,不堪的方向写,让我很难过,虽然我也有有预料,但是演员都做出了最多的付出,最珍贵的表演,我希望媒体对他们的表演有一种尊重。

  梁朝伟:我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出发点不是床戏,而是希望可以表达出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床戏从来都很难,除非你有很强的情绪做支持,还好从来拍电影都是没有什么计划,演到哪里算哪里,没有底线,看角色的需要,这对我也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其实最难的不是床戏,而是跟汤唯走路的戏,让我想起以前和张曼玉演戏,每次看到她的发型,她的旗袍,她的高跟鞋,都让我跳回到《花样年华》。导演帮我很大忙,他对我做了很多改造,特别在眼神上,让我把从前的东西丢掉,演一个新的梁朝伟。但是真的很痛苦,那时我同时在拍另外一部电影,还要练国语,还要去除之前的一些习惯,那时确实有一些精神分裂,我很嫉妒其他演员。

  汤唯:我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在拍摄前我们有很多训练,我的第一课是导演给我上的,他让我做了一个练习,他说假设你是一个外星人,从来没有来过地球,这个时候你的面前有一杯水,你会怎么感受,我于是用手碰碰,然后去闻,拿起来,倒在手上,有水洒到衣服上,我赶紧擦掉,然后甩掉。这时导演告诉我你知道地球有吸引力,所以你会做这些,他做的是,拿起水杯然后倒下来,水洒的到处都是,也不知道去擦。

  我想这就是导演对我的一个要求,完完全全忘掉汤唯,以前的一切。所以在准备的时候,我就尽可能离开原来的生活,以致于后来别人问我北京的家在哪里,我都不记得了。用这样的方式进入角色,用我所有的可能性诠释,拍床戏的时候,也是跟着导演走了一趟地狱,包括梁朝伟对我的帮助也是特别大,我很幸运,谢谢!

  记者:在具体的设计上,是导演的决定还是你们共同的创意?

  李安:第一场床戏我们在排练的时候,我问Tony你准备怎么弄她,这时他突然就抓住她的头发往墙上撞过去,让我很吃惊,我问你为什么对她有这么大的愤怒,他说我就想起三年前和她在浅水湾吃饭的情景,再看她现在的样子我就气很大,这就提醒我说,一个坏蛋,一个汉奸也会有他天真、纯情的时刻,他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要在这个里面表现出来,于是我觉得那个动作很合理,他不晓得是对自己的愤怒,还是对时代的愤怒。事实上在浅水湾拍的那场戏是整个电影里面唯一快乐的一天,其他都是扭曲、痛苦、黑暗、生气。总之这个撞头的动作给我很多灵感,后来就发展到把她捆起来,抽打。

  我们看易先生这样邪恶、神秘,总要给他表现一下,所以一波一波往下面发展,发展到后来,你也不能只看到一个女人被凌虐,你要看到她的反应。那个戏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他在惩罚她到累的时候,她回头看他一下,那个时候你真的分不清是谁在控制谁,这是男女很基本的很兽性的关系,透过压抑他的动物性暴露出来。这个角色是一个汉奸,汉奸不好当的,千夫所指,对自己有很多恨意,这两个人都是在抗拒自己对爱情的感觉,当爱情来了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去接受,他一定要抗拒,这对我来说是很动人的故事,让我觉得很精彩。接下来越来越往更深的地方走。

  我很喜欢王佳芝在戏里面有一段独白,把它用话剧的方式来演,对中国的女性来讲是很不寻常的,所以我就想那三场床戏一定要赚到足够的资格让她去讲那段独白,那段独白是在我们拍完三段床戏之后一个月我才写出来的,拍摄跟我们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这样讲下去,我可以再讲一个钟头,所以暂时讲到这里。

  梁朝伟:对这个角色the most beautiful moment就是在浅水湾,跟这个女生date的时候最美丽,三年里面我觉得易先生一直很miss那个moment,但是三年后再次见到她的时候,他发现当初的感觉已经不再,于是瞬间就变成那个样子,我也不晓得为什么。

  记者:在拍摄这些性爱场面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度,另外你是否可以接受有关部门的删剪?

  李安:台湾没有删减,一刀没剪,是限制级;大陆因为没有分级制,小孩子都可以看,所以一定要有适合所有人看的版本,我于是自己剪,不希望观众看不懂;香港还没有剪,我想基本就是在三级游走。这是对观众极限的一个挑战,也是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一个游戏,但拍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太多观众,而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演戏的极限,解剖自己的极限,探讨的极限,到了极限你才会有新鲜的东西出来。不然像梁朝伟这么好的演员,你也不知道他的极限在哪里,总要用一些非常手法把它试出来。汤唯因为是她的第一部电影,投入地非常纯真。至于观众拍完之后在剪辑的阶段会有所考虑,我觉得如果超过剧情我不会用,不够的话拍的时候一定要够,到最大的可能性,一定要让我前面setup的东西言之成理。当然性爱的东西很好看,很享受,但我们不会为了好看而拍,实际上观看这个片子很难用享受来形容,我们还是以戏剧为先。

  记者:你的影片其实一直都是在描述爱,父子之爱,同性之爱,异性之爱,你能告诉我们爱对你意味着什么吗?

  李安:我觉得爱没有办法被描述,可以体会但是不能被了解,如果可以了解的话,爱情戏三千年前就讲完了,所以爱情越迷惑,就会觉得它越伟大。这就像瞎子摸象,从不同的方向去摸,好像触摸到一些,但是越摸你越不能了解,这是我对爱的感觉,也是对自然力的一种尊重。我可以用某些电影的方式来讲述,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如果做出某种文字的界定,我觉得是对它的不尊重。

  我们当然需要爱,它帮助我们去除那些不好的感觉,仇恨、孤独、罪恶。性是爱的催化剂,在我的电影里面,性只是工具,不是答案,不是目标,爱比较接近,但爱比我们想象中大很多。在《断背山》里面,爱是天堂,是伊甸园,他们在里面很纯粹,好像感觉到一些他们不了解的,他们花了20年的时间想重新回去,但是他们永远回不去,那个电影对爱的感觉是missing,是一种失落,无法捕捉到的东西;在《色,戒》里面,爱变成了地狱,相对有一种真实感。张爱玲的这个小说有一种真实感,她的眼光是那么的锐利,看的那么真切,感觉很残酷,老觉得这个戏是在地狱里面,希望能活着出来。常常让我们感到锥心之痛。

  梁朝伟:我对李安是又爱又恨,我觉得他很爱我。

  汤唯:其实我做演员开始,就想做一个好演员,做一个真正的演员,一直在盼望,一直在等,让我脱掉心里的束缚,脱掉那层壳。所以这部戏我是希望导演能给我更多压力,这个过程确实……有几次我受不了,还好,我一点点走出来,导演说我经历了三个阶段,可能那一段一段,就是一层一层在剥我的壳。

  记者:王佳芝戴上了易先生送给她的戒指,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这个戒指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李安:张爱玲对物质很偏执,但是据我了解陈冲和汤唯看戒指是没感觉的。

  陈冲:不是说你喜欢首饰,而是从中感受到一个男人对你的爱,他把一颗钻石送给你,哪怕你不喜欢钻石,你也知道它价值连城,你也知道它不会被送给随便另外哪个情妇,你就会认为你在他心中的特殊,原来他如此爱你。这是女人的弱点,张爱玲很残酷的,女人会从一个简单的举动当中认为是被爱了,这是满普遍的。这是一个蛮讽刺的事情。

  李安:其实还不止是布尔乔亚的讽刺。送戒指的这场戏里,最厉害的是梁朝伟的眼睛会放电,我们很尊敬他,整部影片都没有让他放电,我告诉他就是为了赢得在这里放一次电的机会,做回到老Tony,他还很不好意思,说那就放一次。这个眼神,在加上那个戒指,我想任何一个女人都逃不掉了,这是女人蛮值得同情的地方。

  说到这个戒指其实也是一个奇迹。今天要找到一个两、三克拉,没有瑕疵的火油钻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用了两个月,居然在巴黎卡迪亚的收藏室找到一颗1941年切割的,戏中拍的正好是1942年。那颗钻石6.1克拉,价值连城。你看到那个钻石,真的好像有一种魔力。更神奇的是,汤唯的手很难fit戒指,但是这个戒指她一放就进去了,让我感到害怕。那个moment真的很特别。

  记者:这次陈冲你有两部参演的影片都入围竞赛单元,你个人更喜欢哪一部?你觉得哪一部更有机会获奖?

  陈冲:这个问题你要问张艺谋,李安和姜文是我最最钦佩的两位导演,两部电影我都极爱极爱。

  李安:陈冲的这个角色不是主角,可是我就要她来演易太太这个角色。她对我来说是压阵的,有了她上海那个时代就对了,坐卧行走,只要她坐下来,那桌麻将就成了。其实我和Joan认识很久了,当年的喜宴其实是写给她演的,可惜时间不对。

  记者:导演我注意到你很注意片中对历史的考据,能否讲一讲在这方面的工作?

  李安:考据的事情做到百分之百是不可能的,中国在电影工业方面不大做研究和保存,在中国做考据很困难,反而也很重要。我希望其他影视作品不要在这方面因陋就简,这会让后代的人觉得历史原本就是那样,这对我而言更有一种任务感,考据东西难,考究活人更难,书上说那个人害羞了,但是今天的人谁还会害羞?我是中间的一代,在台湾接受的学校教育,我也没有亲眼见过那个时代的上海,今天的上海又变了,考据就更加重要。戏剧归戏剧,我希望尽量精彩、刺激、人性,但是时代的的东西要尽最大努力去做,片中那个南京西路,我们按照1:1的把它盖出来,尽量考究,真的很困难,我常说这是千秋万代的事情,苦一点也没有关系,也要想各种办法,大到一条街,小到一个信封,我尽量折磨我的工作人员,为历史做一点事情。

  记者:全片最后一场戏很意味深长,梁朝伟和陈冲你们是怎么准备的?

  梁朝伟:拍这场戏其实也没什么准备,进来就拍了。

  陈冲:他们已经拍了很多我才进组,然后进来演的第一场戏就是全片的最后一场戏,也正是因为这一段让我愿意演这个角色。演的时候我就看到导演坐在那里暴哭,那种空……好像掉进深渊,让我很惊讶。

  李安:我们前一阵子刚在那里拍了床戏,投入了很多东西,他们浪漫的虚情假意的话却又引入真情。这部片子我经历了很多,所以当监视器里面看到镜头切到那个空屋子,我突然很受不了。这是我第一次在片场这样。

  梁朝伟:看到导演哭,我过去抱着他安慰他,我很担心我们拍不下去了。

  记者:跟小说相比,你对易先生似乎要善待很多,是什么促成这种变化?

  李安:小说只有28页,我们电影有2个半小时,这很不同。我没有像张爱玲那么恨胡兰成,我觉得他品德确实不好,但没有张爱玲的切肤之痛,恨到把他写的一点人性都没有,这个我也不相信。小说是渐隐式的,很多东西被蔽掉,填满时很多东西不能相信。小说可以这样写,很聪明,但是电影不能这样,一个没有人性的汉奸不可能让观众看上2个半小时。我相信张爱玲恨胡兰成恨到死,但我不相信她对他没有一点情愫。

  张爱玲用虎和伥来比喻男女关系,我觉得这是有欠缺的。表面上汤唯在演王佳芝,实际上我让她演的是张爱玲。这是我对她小说的诠释,我不是张爱玲的翻译,我只是接收她的小说来表现我对人性的认识,对世界的了解,我要做出我的贡献,对观众有一个交待。所以王佳芝在三轮车上,我用了《摇篮曲》,我觉得张爱玲是需要一点爱,我有一段时间很恨她,写这么残酷的东西,还让自己活在里面,好像在地狱中行走,她写中国百年尘埃还不够,还要这样悲伤,这样残酷,我拍电影不能这样,我要给她一点爱,所以用了一点《摇篮曲》,我觉得她对易不公平,28页可以,2个半钟头说不过去。

  记者:梁朝伟,拍这部戏对你是不是一个折磨?之后还会不会跟李安再合作?

  梁朝伟:我演戏演了25年,一直都非常享受,我从来都没觉得演戏是折磨,尽管拍戏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困难和矛盾,但这也是享受的过程。我拍片不会给自己设置底线,因为那样就只能演到那里,我从来不知道我的角色会去向哪里,我把自己完全投入,角色到哪,我就到哪,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花多少时间投入,就要花多少时间离开,但有的时候其实也未必能走的出来,因为我也分不清哪个是我自己,哪个是我和角色的混合体。

  我希望可以跟合作过的导演再合作,因为合作多了就会多一份信任和默契,我在片场不习惯讨论,有了默契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就会很好玩。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请问力宏,你拍这部戏的感受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片中的这几场激情戏?

  王力宏:第一次试镜的时候,我想如果是演邝裕民这个角色就不用太紧张,因为他不过只有一两句台词,但是当拿到剧本之后发现这个人物很重要。导演一直在净化这个角色,在拍摄了一半之后还在修改台词,让角色更有光彩,我很感谢导演。至于影片的尺度,我同意梁朝伟的观点,不要限制自己,这样角色才会更有生命力。

新浪前方报道组 唐小浪/整理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2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淹沒 (色戒主題曲)

特別黑夜裡   雨點下得很密
悶透的屋裡 燈光疑似窗前雨滴
四處逃避

心底的日記 混合短促氣息
回憶前後在牆壁響起 耳邊累積
無能為力

前事不斷爬進來
早知道是場禍災
以為可以躲開
這意外意料之外
是天意 上天的安排

該走的時候 感覺背後 濕透
冷已開始蔓延在游走
湧上眉梢 淹沒心頭

記憶不斷闖進來
一切變得明白
曾經擁有的愛
比我更需要存在
比我更需要存在

化開 不要徘徊
愛就愛 只是一場災
深如海 深如海 如海
深如海 深如海 如海
深如海 深如海 如海

作曲:Alexandre Desplat
填詞:周禮茂/James Schamus
編曲:Alexandre Desplat
監製:張學友

http://space.uwants.com/html/91/2400591_itemid_233241.html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4: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戒》:人性的代价

[Lust:不纯洁的欲;Caution:小心谨慎。我们需要Caution的是Lust,而不是人性。]

王佳芝是《色戒》中的唯一主角,易先生则是第一配角。历史中的主角与其说是郑萍茹,还不如说是张爱玲自己,更准确地说是张特定时期感情和心理的投射。

通过对特定历史和政治环境下王的情感和心理的解剖,让我们重新面对和审视人的本性。通过最后的悲剧结局(因为只有悲剧才会让人思考更多更深),让我们认识到外界社会和人的内在本性之间的巨大冲突,从一个侧面阐释了人类文明(尤其是虚伪的扼杀人性的政治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对人性的淹没和嘲讽。

王也是《色戒》中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且还是最终回归而来。其他角色自始至终或多或少都被一层厚厚的政治的色所覆盖,易先生则是典型代表,说他不是人更为准确。剧情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展开,从王接受政治任务准备暗杀易这个政治动物开始。作为一个爱国青年,渴望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女子,牺牲了作为一个女人最珍贵的贞超(在那特定的年代,这无疑是一次近似生命的献祭),为的就是可以更顺利地接近易并使用女色诱杀易。王在这个时候是摆脱了自己作为人的属性(所以很容易就超越了贞超的束缚),也成为了一个政治动物或者叫做政治工具。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王的人性发生了回归。导致王人性回归的主要是两个事件,背后却是一个共同的原因。第一件事是王与易之间的性;第二件事是易送给王钻戒。这两件事背后的共同原因就是:王爱上了易。爱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正是因为这本该美好的爱才让王走上了不归之路。色本不用戒,可是当有一种色(Lust:不纯洁的欲)要用生命去做代价时,我们是否应该Caution(小心谨慎)?这也许正是张把小说起名叫《色戒》的原因:警示自己,也警示他人。

有人质疑李为什么要安排那么多激烈的性爱场面。我们都知道,男人是理性动物,女人是感性动物。性爱行为可谓是人类行为中最为感性和隐密的行为,一个人往往会在性爱行为中暴露出最多的人格、心理和情感信号。男人可以相对容易地把性和爱分离,而女人的天性决定了她们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同样的性行为中,男人和女人从中感受到的信号和在心理上造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通过真实激烈的性爱场面,易内心深处最为隐密的信号就无法传递出去,不让观众看到性爱中王的迷失和被淹没的巨大视觉冲击,我们也就没有办法明白为什么王会从一个一开始准备诱杀易的革命斗士转变到最后把易放走的地步。这也可能是影片主题歌名叫《淹没》的原因(政治的色或曰欲淹没了易的人性,爱淹没了王,继而淹没了王的生命)。

也有人质疑,性会不会真正激起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爱,也就是说,王真的有可能爱上易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前面说过女人是感性动物,如果她感觉到了爱(这种爱是否真的存在根本不重要),那么爱就会成为她的主导,主导女人把一切疯狂的事变成可能。但显然,让王感觉到爱的并不在于和易的性本身,而是通过性这个介质让王感觉到了传递出的爱的信号(所以一定程度上说,易是爱王的,这一点从电影对易的心理和细节的处理可以得到印证。只不过,由于易是男人,又是高级特务,他不得不把那点爱与自己的生命和”事业”分离)。通过性传达的爱的信号总是让女人怀疑,而王的这种怀疑却被那枚钻戒彻底瓦解。当然,像性传递爱的信号一样,彻底瓦解王的怀疑的也并不是钻戒本身,而是选送钻戒的行为过程和这个行为过程发生时易的表现、神情、心理活动所传递出的爱的信号。

那样的政治环境和他们各自的真正身份注定了结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没有王人性的回归,这样的结局也就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游戏;而正是王人性的回归让这个游戏的结果变成了一个悲剧。而王,作为女人–一个卸去政治外衣、感觉到爱的女人,为爱而走向死亡是她当时唯一的命运。至此,王也就完成了一个人从政治工具向人的回归。人性回归的结局却是死亡,这样的结局让人无法承受。这样的结局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或者说是反思),真正导致王死亡的Lust是王的爱、还是当时各方政治力量的欲?王对易的爱是她希望的吗?是她能够控制的吗?王是否就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那些不同政治力量的欲就是纯洁的吗?哪一个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戒(Caution)的色(Lust)?!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之于我们,那样复杂的政治环境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们人类(李的视野应该是跨越民族和国家概念的,他思考的应该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人)始终处于一个人性与社会并不完全和谐(或多或少)的环境中,李选拍《色戒》无非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别忘了关注我们自身,要敢于面对、审视、甚至是拷问自己的人性,不要让社会的色(Lust)淹没了真正的人性;同时也是一种悄声的呐喊:要人性但不要死亡,我们需要和平地活着,我们更需要人性地活着,谨以此为戒(Caution)。

(Walkingmind)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22: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戒》性爱场面的分析

张爱玲是我愿意读的作家,因为她的文笔很好,信手拈来,点到即止,没有废话。她的作品是写给智者看的,因为要理解她是要有点悟性的。同时她的文笔又太冷峻,有时有点像冷酷的旁观者在观看他人情感上的煎熬和心底上的流血。 我总觉得她大概受到过大文豪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影响。

我很喜欢李安的电影,不仅是因为张艺谋最近说李安是东西方电影艺术的结合,还因为李安擅长捕捉人内心的情绪,并将其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这点是张艺谋和陈凯歌之辈远不能及的。

我过去多年搞西方文学艺术(尤其是西方戏剧)研究,出国这近十七年又搞心理和心理辅导研究工作,我喜欢李安是因为他把人的心理世界的变化,巧妙地用电影艺术来表达出来。李安用的画面也很美。本文将专门就《色,戒》电影中的性爱场面,从心理和艺术的角度来谈谈。

这部电影,在北美被定为成人片,美国十七岁以下,加拿大十八岁以下的不能入场观看,就这一点,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关于性生活的影片。

但这部电影是不能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这部电影本质上是写心理写人性的。这部电影是在讲压抑和孤独、害怕和不信任、幼稚和理想、仇恨与和解、人格分裂与伪装、自我的形象与假自我、自恋与不宽容他人意见等等。而所有这些,都是在性爱中得以表达。性冲破了压抑、孤独、害怕、不信任、假自我、仇恨,开始有了一点点的和解和爱的萌动。

电影中裸体的美女俊男,实际上他们的身体线条很好看,非常美。不仅仅是男子的结实的肌肉,女子美丽高耸的乳房,而在于在他们身上,你似乎通过观察可以感受到那男人做人的力度、味道和那女人以柔克刚的韧性。

那些疯狂的做爱场面,要从压抑的人性的部分来理解。 易先生贵为汪伪政府的安全部长,他实际上是生活得极其压抑孤独的。他很冷峻,那只是表面上的威严,内心充满了害怕。他不敢上影院,怕去黑暗的或人多的地方,他怕被暗杀。他对于任何人都不信任,包括和他上床的女人。他是生活在一种假自我状态下,处于一种人格分裂中。

人格分裂的人,多半有性变态。他是一位性虐待狂,他用皮鞭抽王佳芝,与她做爱,还把她的手绑上;他们俩坐在汽车上,他的手就伸进她的两个大腿之间;他疯狂的在她身上发泄性欲。

为什么会这样?无论小说还是电影,要想表达的都不是这样一个性的层面。电影要想说明的是:易先生是生存在一种强烈的孤独和不安全感中,他不信任任何人是因为他不敢信任任何人。而只有做爱,才能把他从他本身全封闭的生存状态下,把他的灵魂扯出来,他才与另外一个女人,发生了人与人的关系。

也就是说,电影想要表达的是在这表面上动物性的性发泄中,“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 性对易先生来说,恰恰是他作为人,开始有点人性的复归的起点。易先生感到:“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而对于王佳芝而言,她幼稚的理想,为了事业(即暗杀易先生),她不惜先让一位她并不中意的男同学破了她的处女身,之后还多次与这男同学试验性交。而她真正爱的同学邝裕民,她连对他表达感情的勇气都没有。邝也没勇气说出他对她的感情,她对爱情的失望,也是她后来与易先生疯狂做爱的心理基础之一。她从小没得到父母亲人的关爱,才是她后来心理行为的核心 (关于这点,请读影评)。

但是多次的与易先生的疯狂做爱,她那种对于汉奸的理想层面的仇恨,已经开始瓦解。她从内心的一开始感受到的仇恨害怕,进而慢慢觉得易先生像条蛇,越来越钻进了她的心。她知道感到她的内心防线迟早会崩溃的。
张爱玲小说中,并没有写么多性场面,是李安从小说中一句话解读出来的: “事实上,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

易先生给她买了一个六克拉的名贵钻石戒指,值十一根金条。小说的内心独白是:“他这个人真是爱我的”。她在感动之余,暗示易先生快逃跑,要出事了。她这时,是真正爱上了易先生。爱上这个男人,这不是叛变,这里是在讲人性。易先生逃掉了。王佳芝和她的同学们全部被捕,当晚在南郊采石场被处决。

这里还有一个心理学上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讲,一个女性,除开妓女和乱交(包括换妻)的女人,以及有性欲心理变态和性器官有一定问题的女人外,在与某位男人做过爱以后,这种性经历多半会被刻入大脑心理,她多半会保留一种特殊的对这男人的情感情分的。这种感觉,通过性交,多半会像印记一样烙如大脑。

电影不是在刻意显示各种疯狂的做爱,电影是在展示人性。而且各种性交的姿势,如果你不去想性交,而是去留心那男女人物的表情和身体交媾在一起的各种线条,你去观看那些构图,你会觉得很美。

我从来都是反对不负责任的乱交的。但电影《色,戒》,既不是谈汉奸,也不是谈色欲,更不是谈抗日。它要表达的是男女在特定情况和场合下,压抑孤独后人性的流露和爱情的产生。

我从来也烦那些伪君子,总是以道德批评的方式来指责他人。其实,关起门来,天知道他真正的心态行为是什么样的,他那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不过,因为我从事心理研究多年,知道在这伪装的下面,比起一般像你我这些凡夫俗子也好不了多少。

关于电影《色,戒》的影评,将另撰文详述。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谨供参考。

注:本文为《多伦多文化艺术沙龙》艺术欣赏晚会而作。

(李昶)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21: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有品位和没品位的,就是不一样!

    

最初由[阿车]发布
特别是结束部分,背景中加入了低沉但动人心魄的鼓声,听起来有点像人的心跳且有些恐怖与不安,就是在这种气氛中,主体音乐渐弱并给人以一种香消玉殒般的结束。总之,我很ENJOY字幕在屏幕上滚动着的那种感觉。这是一种回味中的提升。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22: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铁成金:评李安的电影《色·戒》

一般来说,由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都比原作差。这不仅由于电影是综合艺术,任何一方面做得不够理想,都会引起那方面的专家和一些细心的观众不满;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电影受时间限制,很难把一部洋洋洒洒的巨著塞入二、三个小时的框子而不丢失原著的任何精彩之处。这也是为什么把话剧改编为电影比较容易成功,而且不乏电影胜出话剧的范例。李安把张爱玲短短的一万三千多字的同名小说改编成长达两个半小时之久的电影,在时间上占有极大优势;不仅没有丢失原作中的好处,而且增加了一半以上新的内容,填充了原作的空白,修补了张爱玲的败笔。更重要得是,电影的主题思想不再模糊,不再因政治和历史问题而令人不知所措。观众方才可以理所当然地同情主角王佳芝,从而欣赏这部悲剧。

电影增加的内容让我们看到王佳芝的身世,她当学生时的纯真,对邝育民的崇敬和暗恋,以及和易先生的几场交往。这些铺垫绝非可有可无,也不是原著应该“疏可跑马”的地方。没有这些铺垫,观众就无法同情王佳芝,也无法明白她为什么肯用自己的色相和身体作代价来为国除害,更无法理解她为什么会临阵变卦。在增加的内容中,有三部分尤其值得注意。


首先是几个大学生杀人那场戏,十分血腥,但不可或缺。他们不是职业杀手,甚至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凭着一腔爱国热血,就来从事暗杀活动。他们真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曾经有机会,冲出去就可以把汉奸杀死在门外,但他们在屋里紧张地等待,错失良机。而面对一个有备而来,凶悍的莽汉,他们不知所措,杀不得法,一刀刀乱刺,让我们看到——更重要的是,让王佳芝看到——把一个人活生生地刺杀至死,无论他多么可恨,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行为。而当这样的事可能再次发生在一个至少表面上看来并不那么可恨的人身上,她能不迟疑吗?


其次是很多人谈论过的那几场床戏,因其暴虐而显凄厉。我看到的是王佳芝受难,但与其他类型受难有所不同的是,她的隐忍对易先生有欺骗性,而于她自身,也有可以想见的快感。李安把握得很准确,他的编排合情合理;他让易和王的交往以暴虐始,以温柔终。关于易,犯罪学家可能说得更清楚;但我们从不少书和电影中都看到过,瘦弱年长的男人,往往靠暴力才能在高大美貌的年轻女子面前振起雄风,而一旦征服,他才可以为所欲为。易对送上门来的王本无敬意,蹂躏她自然在所难免。而王决意为国捐躯,方能忍受这种蹂躏。只因性行为所产生的痛苦在女方本来就可能和快感交织在一起,王的隐忍才让易真假难辨。他狭隘的自尊心自然让他误以为他征服了王,连王说她恨他,都让易以为她是在撒娇,从而转向温柔。甚至愿意花大钱买钻戒给王,以期赢人赢心。


至于王佳芝,她是以殉国殉情的精神来捐躯的。她忍受的不仅是破身之痛,更是没有爱情的羞辱。刺杀初败,她说:“我们都付出了代价。”这表明她很清楚,同学们那样残酷地刺杀那莽汉,也就是失去了他们的童真。他们在精神上都有损失。这损失只有在逐步接近完成任务时才显得有意义,有价值,所以李安所表现的“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是接近易,获得他信任,逐步实现刺杀的目的,而不是什么由享受性爱而转为情爱。后两场床戏,虽然不像第一次那么暴虐,虽然痛苦中也可能掺杂着生理快感,但总体上,王还是受难的模样。她可能蒙过易,但不会骗过观众吧?至少,观众若作如是观,就更会同情她。


如果对此还有什么怀疑,那第三部分,也就是王佳芝对军统特务头子那一大段话,则把她的感受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了。那是她在整个影片中说得最多、最重的一大段话,表述她为了这项任务一次次忍受那痛苦的虐待;她恨不得在那种时刻,同志们会冲出来,对准易的后脑勺一枪把他打死!众多评论都忽视了这段话,对于表情和表演,比如王为易唱情歌,可以有各种解释。你可以说她逐渐对易有些感情了,也可以说她是在进一步骗取易的信任。毕竟光靠色欲还不行,易可以从任何一个妓女那里得到那种满足;还要靠色艺,而王唱的远比那些荒腔走板的艺妓强多了。很难说一个人的理解比另一个的更准确,但是对王佳芝那么清晰的描述和强烈的恳请该不会有误解吧?


那么,在费了那么大力气之后,好不容易才得到刺杀机会的最后关头,王佳芝为什么竟会突然变卦呢?张爱玲的原作中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以一句“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就把王的心理活动给打发了,这是小说的败笔。电影里没有这句话,但有事前的铺垫和当时的特写镜头,还有汤唯精湛的表演,此时无声胜有声,反而让观众能够理解王佳芝的心理。


表现心理活动,应该说文字有优势,而表演较难明确地传达心里的念头。在电影里我们只能看到那时候王佳芝很紧张。进入珠宝店之前,她四下观望,寻找同志们的面孔。进入珠宝店之后,她望见窗外的行动,愈发忐忑不安。而易先生却出奇地松弛,因为他已经完全信任王佳芝了,所以才会放心大胆地来取钻戒。这个机会,我认为是王唱情歌唱出来的。她并不是已经爱上易先生了,否则,她根本就不会诱他来这个地方。她的紧张并不是什么爱与恨的交战,而是任何非职业杀手都可能产生的自然情绪。


最后,那枚钻石戒指出现了,特写镜头把它显现得那么美,那么精致!汤唯演出了震撼,犹如观众看到这钻戒所感到的震撼。但她并没有表演爱恋,没有眉目含情,没有倒怀撒娇,倒是有些自责和决然的样子。与其说那是爱,不如说是不忍。她一直盼望着杀贼,但她不仅需要杀贼的机会,也需要杀贼的境况。在易性虐待她时,她恨不得有人来杀易,但现在,无论易先生在不在乎给她买这么一个贵重的礼物,这毕竟是精美的艺术品呢,而且是比易太太戴的还要大的钻戒。在这种时刻,她能不迟疑?能不犹豫?能不动摇吗?就连哈姆雷特那样一位坚毅的王子,对杀父、篡位、娶母,与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叔叔,在祈祷时都下不去手,而要等到他叔叔“醉酒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乱伦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才能下手,王佳芝这么一个善良的小女子,怎么可能在易先生正在为自己买如此精美的钻戒时,谋杀他呢?她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不那么恨,才在不容仔细思考的情况下,本能地让易先生“快走!”在那个时刻,王佳芝既不可能想到爱,也不可能想到放弃刺杀的后果。那一刻,什么思想、逻辑、民族大义、国家存亡等大道理都消失了,深植于心灵中的善良,或者说软弱,涌了上来,让她不忍再次眼见活生生一个人被刺杀。


有谁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坚决铲除汉奸?不错,王佳芝的软弱导致放虎归山,导致以身饲虎,导致饿虎反扑,咬噬她那么多同学,但看着电影,设身于她的境况,有谁能够理直气壮地指责她呢?连她的同学都不能。大家唯有悲哀。这部电影与张爱玲的《色·戒》,除了名字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与张爱玲及胡兰成的往事也没有什么关系,与郑萍如刺杀汉奸未遂,为国牺牲的历史事件更没有关系。这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读小说,我对其主题感觉模糊,对其道义无所适从。与此相反,看电影,我没有这种困惑,并不觉得同情王佳芝有同情叛徒之嫌。因为王佳芝的软弱是她善良的自然表现,她并没有沉湎于性爱之中,也没有同汉奸陷入情网,才误了大事。她只是不该卷入这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的恐怖活动。


其实,李安的这部电影最多只能说是受张爱玲的小说启发而已。他完全可以像电影《特洛伊》那样说是受原著启发,而不是基于原著。这部电影无论在分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小说。看过电影,回过头来再读小说,觉得张爱玲只是为李安写了个大纲,而且还没有把握住主角的心理。李安点铁成金,把原著的毛坯拿来重铸,精雕细镂成一件凄美的艺术品。但它不会让你感到愉悦,因为这是一部典型的把“美毁坏给人来看”的悲剧。我赞成很多人已经表达过的看法,这电影令人深切地感到:要打仗就堂堂正正地打,暗杀和色相不是正义的作战方法;战争太残酷了,应该让女人走开;战争已经让那么多美好的人和事物都毁灭了,不要在消灭敌人的同时,把人类的善良也消灭。

(廖康  2007年10月20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1 14: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夸奖!回复:天性与人性

    

您过誉了。谢谢!不好意思。

李安

最初由[愚智]发布
天性与人性

看来,没有多少人真正看懂了《色戒》啊.

人,性,人性,何最难移?
性,命,性命,何最难持?

李安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导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