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2515|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斯通的言论遭批评 奢侈品牌或换代言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4:0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关文章内容摘要

戛纳电影节 昨天凌晨落幕,却有一丝不和谐声音传出。美国女星 莎朗斯通 日前接受采访时出言不逊,引发多方批评。其代言的法国奢侈品品牌迪奥(Dior)昨天紧急表态,称迪奥公司绝对不认同莎朗斯通的言论,并将严肃考虑 ... [ 查看全文 ]

§ 发表于 2008-5-27
什么烂品牌,找一座流动公共厕所来代言?
沙发
发表于 2008-5-27 14:55:08 | 只看该作者
一只沙皮狗和一只狼狗通奸后
能生出啥好东西
板凳
发表于 2008-5-27 16:09:17 | 只看该作者

禽兽不如的东西!!!

本来是我眼中的美女,现在怎么突然变成了丑八怪,简直连禽兽都不如!从今以后再也不买她所做的广告中的任何产品,抵制看有她身影的书籍、画报和影视节目!
地板
发表于 2008-5-27 16:23:04 | 只看该作者
抵制一切与这个鸡有关的东东!
5#
发表于 2008-5-27 18:04:44 | 只看该作者
她本来就没有任何素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可怜到了极点。大家一起抵制她,她的好日子不多了。如果迪奥继续用她当代言人,迪奥也要倒大霉。
6#
发表于 2008-5-27 18:30:04 | 只看该作者
脆弱的愤青们最好还是找本词海整明白Karma在佛教中的原意再骂街不迟你说呢?
7#
发表于 2008-5-27 18:50:22 | 只看该作者
Her death will be God's punishment for her, because God is fair to everybody. 哪里出了个这样的bitch还上台演讲。
8#
发表于 2008-5-27 19:02:46 | 只看该作者
Chinese will never forgive her, even God will not.
9#
发表于 2008-5-27 19:36:27 | 只看该作者
hello, i am Charlotte, i am very shamed what i said before, that makes me look foolish after all. i am nothing but a piece of ****. BOOOOOO...to my self. i was wandering how am i a movie star. i wish i am dead like my mom!!!
10#
发表于 2008-5-27 20:05:15 | 只看该作者
Karma
开放分类: 佛教名词

羯磨

梵文Karma的音译

佛教名词

意译为“业”-- 一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其未来命运的学说。

或“办事”-- 指僧团按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物的各种活动。如受戒羯磨、忏悔羯磨等。

Karma(或Karman)之字根是Kar,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所以业力之“业”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但是今天佛教徒心目中的“业力”,却代表一.个极端复杂的多方面思想。在这多角的思想中,最根本的是说:“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因果律也。”

梁启超对因果的感悟

产生于评价历史活动的动机, 但其直接的思想材料则同他的知识结构有关,从而有这样两个来源:一是佛学的“业”的观念; 二是近代西方发现的自然科学规律。

梁启超是偏爱佛学的,佛学对于他来说,不是一种消极的宗教, 而是一种思想启迪,一种感悟世界规律的方式;特别在“业”的观念上, 梁启超获得了一种积极的实践意义。“业”梵名KARMA,音译“羯磨”,指各人凭自己的意志力不断地活动,活动反应的结果,造成自己的性格, 这性格又成为将来活动的根底支配自己的运命。(这是李喜所、元清《梁启超传》对“业”的解释。 )梁启超其实并不局限于这种对“业”的个体化的理解。他倾向于在更大的结构内宽泛的理解。比如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他用“业”来解释文化创造的积累与影响;在《国家运命论》中, 用“业”来解释人类历史活动的影响;在《余之生死观》中,用“业”来解释社会心理的传递,这都超出了个体范围。在1924 年为欢迎泰戈尔访华所作的讲演《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的关系》中,梁启超说:“我是对于佛教有信仰的人”, “我深信‘业力不灭’的真理--凡已经种在人心上的灵苗,虽一期间偶尔衰萎,终久要发新芽, 别开一番更美丽的境界”。在佛教中,人类个体通过轮回而形成“业力不灭”; 在梁启超这里,人类群体通过不断累积的历史活动而形成进化。任何历史活动都在积累,都不会消失,都不会无用。“一切创造都循‘业力周遍不灭’的公例。”在这一点上, “业”的观念,与梁启超的因果观念是相通的,他也常常拿这两种说法交替使用。

就汉语词汇而言,“因果”本出于佛经。 在1902年梁启超所著的《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可以发现梁启超的因果观本受启发于佛教。 由此发展到历史哲学的脉络也是很清楚的。“佛说现在之果,即过去之因;现在之因,即未来之果。 既造恶因,而欲今后之无恶果,不可得避也;既造善因,而惧后此之无善果焉, 不必忧也。”“此义可通于治国矣,一国之所以腐败, 其由来也非一朝一夕前此之人莳其恶因,而我辈之人刈其恶果。然我辈今日非可诿咎于前人而自解免也; 我辈今日而亟造善因焉,则其善果或一二年后而收之,或十余年后而收之,造善因者递续不断, 而吾 国遂可以进化而无穷。”

从梁启超的文章中看,他对西方近代发现的能量守恒、 物质不灭定律是了解的,也是敏感的, 因为他感到这些自然规律与他在佛学中特别兴奋的“业”的观念相合,把这种自然规律“化”入他的历史哲学非常有力。“自近世科学日昌, 而在在皆是以证佛学之不诬,即如所述业种之义, 自达尔文一派言生物进化归本于细胞遗传之理,已与佛说之粗迹吻合,而物理学家所称物质不灭,尤是与斯义相发明。 ”梁启超是追求“通悟”的,像这样打通自然科学、宗教哲学和历史哲学,确实是过于“大胆”了,用它们建设不起来一个坚实的思想体系;但是, 敏感的梁启超确实赋予了这些思想材料以启悟的价值。这在上一个世纪之交,是非常积极的。

可以理解为 因果报应,常用作“宿命”之意,

如:It's my karma to fall in love with you. 爱上你是我的宿命。
11#
发表于 2008-5-27 20:06:56 | 只看该作者
[转]早期佛教关于业(Karma)
关于业(Karma)(节选)


www.accesstoinsight.org




作者谭尼撒罗尊者

文中过去,现在,将来,也可以译成前世,现世和来世


--------------------------------------------------------------------------------

有些词是不可译的,karma(业)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基本含义很简单――行动 (action) ――但是由于佛陀的教导中,讨论行动的作用占据了很大比重,梵文词 karma因此就充满了复杂的内涵,使得“action”(行动)这个英语单词不胜重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干脆把这个原词空运过来,加入自己的词汇中。






然而,如今它已成了日常用词,我们在拆解这个词的内涵时,却发现在搬运过程中,它的许多含义已经混杂不清了。在多数美国人看来,karma的意义如同命运――恶运是一种来源于我们过去的,不可解释,不可改变的力量,我们对它似乎隐隐约约地感觉罪有应得,想改变它却无能为力。我听见人们在恶运突降,招架不及时,逆来顺受地叹道: “我猜这是我的 karma”。这句话里隐含的宿命观,是为什么我们许多人对karma的概念感到排斥的原因,因为听上去象是在麻木不仁地故作神秘,这样可以使任何苦难,或者不公正的事情合理化。 “假如他贫穷,那是因为他的karma”。 “假如她被强暴,那是因为她的karma”。 从这里出发,再走一小步就可以说,他/她活该受罪,因此不值得我们的帮助。

这样的误解,原因在于佛教与非佛教的 karma概念同时来到西方,结果就带来了非佛教的内涵。尽管许多亚洲人的 karma概念也带有宿命观,早期佛教里这个意义却根本不存在。实际上,假如我们仔细审查早期佛教里关于 karma的思想,我们会发现那个时候,对于过去这个神秘概念的侧重程度,比多数现代美国人要低。

对早期佛教徒来说,karma是非线性的。其它印度教派相信,karma的作用是直线性的,过去的行动影响现在,现在的行动影响将来。结果,他们觉得自由意志没有什么发挥余地。然而佛教徒却把 karma看成是个反馈循环,当下时刻是同时由过去行动与当下行动所形成的;当下行动不仅影响未来,也影响当下。这个因果过程对当下的输入始终是开放的,它就使自由意志成为可能。这个自由意志,体现在佛陀在解释这个过程中所用的一个比喻中,那就是流水:有时候过去的水流极为强大,除了静待之外无可作为,但也有的时候水流和缓,可以使它朝几乎任何方向改道而行。

因此,远不同于鼓励逆来顺受的无奈感,早期佛教的 karma概念,集中于释放心智对于每时每刻有所作为的那种潜力。你是谁--从哪里来--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远远不如心智的动机怎样影响当下这个问题。尽管用过去能够解释许多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不平等,我们作为人的价值,不在于已经摊开在我们面前的那副牌,而是在于随时可以改变的这手牌。我们怎样打出手上这副牌,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假如你在受苦,你就要努力不再继续那个缺乏技巧的思维习惯,它使你那个特定苦业的反馈循环转动不息。假如你看见其他人在受苦,而你有机会相助,就不要注重他们的 karmic (业的)过去,而是注重于你自己当下这个 karmic (业的,行动的)机会。有一天你或许会发现自己也处在他们现在的困境,因此这里就有你行动的机会,用你希望他们在那一天到来时对待你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12#
发表于 2008-5-27 20:10:15 | 只看该作者
佛教中最难懂的“业力”是什么意思?
May 14, 2008 · 1 Comment
Ads by Google
佛教四大名山朝聖之旅
普陀山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雞足山
專業打造行程
www.topotala.comKarma Women
900+ Karma Products at Great Prices
Shop, Compare and Save at Pronto.
Karma.Pronto.com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也最容易使人误解的,就要算“业力论”了。“业力论”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若想进入佛学智慧殿堂,必须要明白什么是业力。希望本文能够成为让大家了解佛门智慧的一把钥匙。



业力论在整个佛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佛学的基石是建筑在业力思想上。业力论极难了解,极难解释,因为业力之究竟深邃无极,毕竞非人类之智慧所能尽其幽微。业力思想常为人所误解,因为有系统的分析和介绍此思想,实在异常困难,今仅作简单的介绍。



业力的梵语叫做Karma,古时中国翻译成羯磨。Karma的字根是Kar,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所以业力的“业”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业就是造作,力就是力量、力用。由造作而产生的力量和作用,就叫作业力。这是佛教为解释宇宙人生一切因果现象而使用的一个中性名词。

依佛学的解释:“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因果律也。”这个解释看似简单,但如果进一步探讨,就会发现业力思想的极端复杂性和含混性。我们可以从六个角度来探讨业力论的思想。

  

(一)佛教传统相信“一因常生多果”;例如,某甲于酒后杀人,此为一业力之因。酒醒后某甲即觉其良心不安,不但无故断送了一人之性命,而且被杀者之妻眷儿女将孤苦无依。此极度之良心痛苦,是杀人业因之第一个结果。不久事发某甲被捕,定谳入狱,这是第二个结果。因此某甲之事业及前途皆一笔勾销,家庭亦为之破碎等……是第三个结果。除了这一串连锁反应以外,此杀业还会使某甲来世受被杀者的报复和多病及短命之报,这在佛学上称之为异熟果。

  

现代人阅读佛经,在看到“因果报应”时,可能会感觉其有过分夸张之嫌。例如,某经中说,于往劫时,有一人,在佛陀经过路街时,曾用几粒米投洒佛身作为供养及敬意的表示。经过若干劫之后,此人即因供养此数粒米之功德,感得转轮圣王之报,为世界之主,其国土、城堡、妻眷、珠宝、车乘……不计其数云云。



又如佛经中常说,作恶业之报应亦大得不可思议。《贤愚经》中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婆罗门,因其母之教唆,侮辱比丘以百兽之名咒骂之。以此恶因,多生多世,竟感得一个鱼身,且有百兽之头,苦不堪言。教唆此婆罗门之母,亦堕入无间地狱中云云。这样的故事,在佛经中极为众多,



现代人对佛教的这类说法,通常认为这不过是佛教劝人行善的教化之言,把善恶果报特别加以夸张得极大,则能使人止恶向善,全属宗教的实效主义,并不一定代表真理就是这样的。



西藏有个民间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老太婆去参加一个法会,听大喇嘛讲业力的故事。讲完之后,老太婆趋前对大喇嘛说:“说到因果报应,若按照佛经所说的善业果报之大,非但你这位大喇嘛可以成佛,就是连我这个平凡的老太婆也可以成佛。说到恶业果报之大,不但我这个老太婆会堕地狱,连你这位大喇嘛也会堕地狱!”这是一个极了不起的故事,是西藏佛国平民心中,由人本主义之直觉所引起的衷心共鸣。



这一段话,虽令人发生无限之同情,但就业力论之中心思想而论,则不必轻易予以同意。因为在业力现象中,果量确是常常大于因量若干倍的。如前面所举的杀人之例即是。佛经中对“小因生大果”亦确有其哲学根据,此点容后再谈。再从宗教学的眼光来看,则这一类的话,除了能够影响宗教行为,发挥实效主义之目的外,还有其更深的象征意义存在。



佛经中讲业力故事时,常有人和兽类及异类之兽,说话交谈之记载。在《杂宝藏经》中,白香象养育父母之故事中,并肯定“上古畜生,皆能人语”。这一类的故事,今天看来,除具有象征意义及教化作用外,实难承认其为不折不扣的事实。《杂譬喻经》之命名为“譬喻”,亦是说明经文具有象征之意义。话虽如此,佛经中所说的“小因能生大果”之记载,就业力哲学之观点而论,则是确定不移之真理。



业力思想是“同类相应论”,而不是“同量相应论”。就业力因果的现象来说,果的量确是常常比因的量来得大的。佛教徒常以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此理。例如,一粒麦子所结的麦粒果实,何止十百?曾记得一本杂志上说,今天纽约市之中心,价值万亿的曼哈顿岛,据说两百年前是从一个红印第安人手中,以两块美元买来的。今天曼哈顿岛的价值和当年两块钱的售价相比,显然不成比例。  



但有人说,如果在两百年前,把两块钱存入银行,以复利计算,两百年下来也能成为一个极为可观的天文数字了。果量大于因量的事实,在生物界中亦极为普遍,如细胞的不断分裂,成长而形成各种个体:一个精虫与卵子结合,分裂成二,又分裂成四,如斯不断分裂形成人体,合有万亿细胞。如果一个细胞的因,能够结成亿万细胞的果,则果量大于因量的事实,可能本来就是宇宙的一种常理了。

  

所以我们读佛经时,除应明白佛学阐述的目的和象征意义之外,还要了解其象征意义后面的哲学基础,不可因为看其表面奇特,而武断的称其为怪诞不经之说。

  

(二)业力虽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一粒精虫细胞可以分裂成长为人体,含有万亿个各种不同的细胞,但此一精虫之因,至完成一人体时,其果实就算全部完成。此人以后再生之子女,就应该从另一重因果关系算起。

  

因此,此原始之一粒精虫,对以后繁衍之子女,只有间接之关系,而无直接之关系。所以说,一因可生多果但不能生无限果。

  

换言之,有限的因不能生无限的果,否则就和“同类相应”的原则相抵触了。有限因不能生无限果的意义是,众生的恶业不管多么大,亦不至召来无限的苦果,所以佛家不承认有永恒的地狱。即使那最长最可怕的无间地狱,亦不是永恒的。同理,有漏的善业不管多么大,也不能使人生入永恒的天堂。因此,其他宗教所说的天堂永生,在佛教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佛学的三界宇宙观中虽然承认天道(天堂)的存在,但是佛学认为天堂并不是永恒的。

  

佛家中除“常寂光土”或报身佛之净土外,其他化身佛之净土亦非永恒的。因为前者是无限因所生之无限果,而后者则仍是各有限因果的范围。

  

基督教之天堂或神之天国,究竟是一种处所或是一种境界,说法不一。若是一种处所,具有无限生命之天国,于道理上,也可能说得通。因为承认神是无限的,则有限之人仰仗无限的神的恩宠,也可能使有限达成无限,进入永恒之天国。

  

但佛教则因为对于同类相应原则之看法颇为严格;所以只承认,唯无限之因始能产生无限的果。所以说,那相对的,有执着的和有能所的善业,无论如何伟大,亦只能算是有漏之善业,不能导致解脱。唯有那超越能所、相对及我执之善业,才能算属于无限之范围,才能产生无限或永恒之解脱果报。在思想之渊源上,佛教重自力,可能与业力之同类相应思想,有密切之关联。



在早期和上座部佛教中,用的是狭义解释,把业力的因果现象加以区别,认为一种果必由多种因而成,业力不过是因的一种。此后佛教则广泛使用广义的解释,把造作之体、造作之用、造作之因、造作之果都叫做业,那持其体、显其用、种其因、产其果的力用就是力。因此“业”字便是指宇宙间一切因果现象中的一切事物,“力”字便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一切因果现象。“业力”二字,便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和一切因果现象而言。



因为业的涵义很多,用这个名词的地方,要分别解释。如有时指业的基本,就应当作基本上的“身口意”三业解释,有时指业的行相,就应当作行相上的“善恶无记”等解释,有时指业的体量,就应当作体量上的“共业不共业”等解释,有时指业的时期,就应当作时期上的“定不定”业等解释。从基本上来说,人的造作是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意识的一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人的“身口意”三业的活动都叫做业,通俗举例来说:

  

一、业力是一种力量。人的“身口意”三业活动造成行为,而任何行为都会自然产生一种力量,此力量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为,此新的行为又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产生力量,力量又产生行为,辗转相生而形成螺旋式的业力圈。行为不但产生力量,而且会产生一种压迫人和约束人的力量,使人不得不接受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或约束力。每人所做的业,皆产生一种力量,百千万人之业就产生百千万人之力量;万亿人心聚起来就成为一股巨大无边的力量,就是“共业”,个人所作之业,名为“别业”。共业是指许多众生所作的集体行为所产生所汇集的业力大流,比如现在的全球气候变暖,这就是典型的众生共业。

  

二、业力意味着命运的必然性。人依赖社会和自然的条件而存在,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约束,不能自由自在,从这方面说,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人又可以改造和造作自然和社会条件,掌握规律,发展自己,从这方面说,人又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合着这两方面来说,支配人们命运的必然性规律就是业力。所以业力不是宿命论,不是命定论,因为业由人造,自己造成的东西或局面既有其约束性,也有可变性。在人文和生命现象中,有定和不定即“定业”和“不定业”两种因素存在。

  

三、业力是一种关系。人与自然和社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关系圈。如人为生物之一种,需阳光及水,这个生物圈是极共荣圈。人有运用语言使用工具能力,与其他生物不共,这人类共业圈是大共业圈。人受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约束限制,各国各民族之间情况不一,这是国家民族的共业圈,如机关、学校社团不同而又形成各别共业圈。家庭形成家庭共业圈,如夫妇关系则形成极不共业圈。单独个人世界,独有自我,是最极不共业圈。以上几层圈,一圈比一圈大,一圈比一圈复杂,最小的圈,一般来说,譬如个人,较易改变,圈越大,改变就越难。人的意识即主观能动性是可转变环境和业力的,人是有意志自由的。但人受着许多圈圈条件约束,又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四、业力是道德的公正自然法律。业力遵守同类相应原则,如是因生如是果,若是这样,就必会这样。自然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道德界,善因善报,恶因恶报。玩火者自焚,多行不义必自毙。有同类不相应事实,大多数因为一是时机当未成熟,二是条件尚未具备,但同类相应原则不会改变,这个原则便是业力。



业力的涵义太广太复杂,以上数例,可见一般。因为时间关系,暂时说到这里,欢迎大家讨论。顶礼我的佛学上师嘎玛仁波切!感恩他带我进入佛学智慧殿堂,我一直以为,人生最大的一道盛宴就是佛法,错过这道盛宴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希望大家法喜充满!合十
13#
发表于 2008-5-27 20:16:04 | 只看该作者
Karma說文解字/港媒斷章取義 曲解莎嬸原意  
莎朗史東(法新社)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四川大地震後,北京奧運前夕外界對西藏問題以及其他議題的激烈批評聲浪,消散無蹤。向來快人快語的美國影星莎朗史東(見圖,法新社)為了替西藏問題爭取關注,日前在坎城影展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脫口而出她認為四川地震可能是中國政府的「karma 」。 港媒將帶有宗教意味的karma在字幕上打成「報應」,引發中國各界撻伐。其實還原莎朗史東談話內容,可以看出港媒似乎蓄意忽略她後段強調「不要冤冤相報」的道理。

強調不要冤冤相報

稱達賴喇嘛為好友的莎朗史東被問及對四川災情的感受時,她先是表達很不開心,不過,隨後話題切入西藏議題。她說:「我真的很不滿中國做法,他們對達賴很差,他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想有人對人不好,現在自己又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不知這是不是karma?」

可翻成業障、因果循環

karma這個梵語在佛教中指的是「業」,漢譯佛經中可指善業、惡業、不善不惡之業。一般也翻成「業障」、「因果循環」等。港媒稱之為「報應」,確實會觸動許多人敏感神經。

莎朗史東其實在訪問中提到,她收到設在台灣的西藏宗教基金會一封信,其中提到藏人願意到四川幫助災民,當時她哭了起來。她說,四川地震對她是一個很大的教訓,就算人家對你不友善,有時候都需要學習低下頭來去侍奉他們。

這次地震,剛好就是發生在西藏的東面,即鎮壓藏人的川軍集中地,但受難的主要是漢人,藏人逃過一劫,沒有傳出不幸消息。有藏人表示,這可能才是莎朗史東反問四川地震是否為karma的主要原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28/today-int7.htm
14#
发表于 2008-5-27 20:26:18 | 只看该作者

自认聪明,实际愚蠢之极。

就算她对中国政府不满,老百姓毕竟是无辜的。真实XX的猪。
15#
发表于 2008-5-27 21:02:2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根本用不着讨论karmar是什么意思,不要被人忽悠了。难道那些当场反对她的记者们都把karmar这个词理解错了吗?只要听听她的前言后语,看看她说话的表情,就非常清楚她那幸灾乐祸的立场了。大家要坚定、坚决、永远地抵制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