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1°
    温度感觉: 21°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4°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9°
    温度感觉: 19°
查看: 153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五角大楼称,美国政府将向中国提供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损毁的水库、道路及桥梁的卫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 ... 2018/92/66/3_1.html
作者:晶晶2005 发表于:2008-05-21 10:23:42
据法国媒体5月19日报道,如果天气条件许可,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预计将于周一向中国提供首批不保密的卫星图像,这被美国官方认为是史无前例的举措。

本周末,中国已允许美国两架空军C-17 运输机飞到成都市提供食物、水、容器、毛毯、发电机及各种工具,为双方高水平合作铺平了道路。

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发言人称,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正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提供加有注解的卫星图像和地图,“这是该机构首次为帮助救灾向中国提供不保密的卫星图像。”



美国是什么都比中国知道的多吗?
我们中国百姓不知道的中国的事情,你们也都知道?
我们中国政府不知道的中国的事情,你们也都知道?
核武器?军工厂?内部派系?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6:40:57 | 只看该作者

紧急求救!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晓坝乡、茶坪乡及千佛山风景区。

http://bbs.scol.com.cn/dispbbs.a ... d=209566&star=1
由于汶川大地震造成晓坝乡的对外联系桥梁坍塌,而茶坪乡有两座山更是相碰在一起阻塞住了茶坪乡的一条河道,现目前水位已高达几十米,导致所有在这一片大山区的人民以及下游人民处于极度危险当中。而这一片区基本没有任何救难人员到达,只能靠当地人民自救,但当地农民没有任何救难经验,也没有任何机具,不知道会不会发生更大的灾难……
在此请求所有看到此信息的朋友能够将这一消息转发到相关部门或者是提供专业救难队伍的联系方式。
谢谢各位了!
由于不会选择,所以选择了原创,才看到不能转载的提示,我希望大家能够转发至其他论坛!
作者申明本帖内容为原创,未经作者或天府论坛许可,不得转载。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6:49:59 | 只看该作者

唐山地震中记忆犹新的草菅人命的事件!

唐山地震中记忆犹新的草菅人命的事件!
1976年7月28日03点42分在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发生了6. 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灾害。唐山地震无明显前震,余震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起伏大,余震活动历经二十余年未平息,至今仍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

11月15日 21点53 分,天津宁河发生6.9级地震,大家称其为唐山地震第二次大余震,天津市第二毛纺厂正在交接班的工人全部遇难!老百姓气愤地喊着,明明知道有地震还对老百姓保密,一气之下砸了天津市地震局的牌子,还把砸坏的牌子倒挂在原地示众。事实上是天津市第二毛纺厂的厂房在主震过后,结构已被破坏,多处可以看见大的裂缝。大家提出加固结构后,才能复工。意见被置之不理。本次余震预报又被以避免恐慌为由未报告。 谁还记得救难过程中,那一个个悲惨的,刺痛人心的冤屈故事?一个孩子的妈妈在救援人员准备将刺穿她的腹部混凝土梁移除之前,要求转告她的孩子.......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6:50:54 | 只看该作者

死亡2.6万人 1975年河南驻马店水库垮坝事件内幕

http://msn.myspace.cn/t/3414840.html
57亿立方米的洪水,使驻马店地区的10个县(镇)尽成泽国,加上许昌、周口、南阳,受灾人数1100 万,死亡人数2.6万,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1975年8月,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两座中型水库和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57亿立方米的洪水,使驻马店地区的10个县(镇)尽成泽国,加上许昌、周口、南阳,受灾人数1100 万,死亡人数2.6万,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时任水利电力部部长的钱正英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灾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大水灾,是水利工作最惨痛的教训。

在驻马店大水32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当年中央慰问团成员、时任总政群工部副部长的宋英奇先生。

想炸坝,前方电话不通

1975年8月3日,来自太平洋的第三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在福建晋江登陆,窜到湖南常德后,它从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溜掉了。

一般台风都是到了江西、湖南就偃旗息鼓,而1975年的第三号台风并没有消失,它北渡长江,在驻马店地区遭遇南下的冷空气,连续三天,降下相当于当地两年雨量的三场暴雨,雨势先大后小再特大,形成典型的双峰型。暴雨中心在驻马店以西45公里的板桥水库和洪河上游、舞阳县境内的石漫滩水库一带。据当地人回忆,当时只要用盆接雨水,伸手就是一盆,鸟雀也被密集的“子弹”击毙,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暴雨。

8月7日12时的第三次暴雨最大,板桥水库附近的林庄,6小时降雨853毫米,超过当时的世界最高纪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密士港782毫米的降雨。

三面环山的驻马店地区太适合修建水库了,全区拥有4座大型水库(宿鸭湖、板桥、薄山、石漫滩),156座中小型水库,总蓄水量30亿立方米。这时,河南省水利局和驻马店都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的重点是宿鸭湖、薄山等水库,因为当时被称为“铁壳坝”的板桥水库没有报险。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一样,都是 1951年淮河流域修建的第一批水库,水容量4.6亿立方米。

河南从1971年起连续4年雨量偏少,1975年旱情更重,人畜饮水都困难,所以板桥水库超蓄了0.32亿立方米的水。河南省水利局总工程师陈惺建议炸掉板桥水库的副泄洪道,赶快放水,但当时外界和板桥水库联系不上,因为电话断了。8月8日零时 30分,集水面积230平方公里的石漫滩水库先垮坝。1时30分,暴雨骤停的同时,板桥水库的大坝垮了,水流奔涌而出,5个小时后水库见了底。

京广铁路被拧成“麻花”

浪高10米的洪峰席卷而下,汝河两岸宽15公里、长55公里的地区被一扫而空。板桥水库底高是海拔120米,而下游的遂平县城海拔才65米,洪水一小时就冲到45公里外的遂平。落水者被冲到几十公里外,水中的漂浮物成了救命“ 稻草”。遂平火车站50吨的货运车厢被冲出5公里,60吨重的油罐被冲走8个,最远冲到20公里外的宿鸭湖水库。京广铁路有103公里长的铁路被毁,铁轨或被冲走,或被拧成“麻花”,中断运行18天。

遂平县城南门、车站大桥和京广铁路是三道鬼门关,一些人被沿途的电线勒死,更多的人是洪水翻越京广铁路时,坠入漩涡而死。在没得到洪水警报的文城,3.6万余人遇难一半。

特急电报:300万人危急

8月9日,驻马店地区党委向党中央发出特急电报:300多万人被洪水包围,困在房顶、树上已有两三天,万分危急!当天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立即组成中央慰问团,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为团长,中央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农林部部长沙风,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丁志辉,国家计委副主任邓东哲为副团长。据时任总政群工部副部长的宋英奇回忆:“8月10日晚上,我正在北京小西天看戏,突然总政副主任田维新来电话,说河南发水灾,总政派你参加中央慰问团。当时,北京只下了点小雨,我也不太了解情况,戏也不看了,赶快回家准备。”

8月11日,中央慰问团带着中央的慰问电,飞往郑州。在空中看到如此大面积的灾情,大家普遍惊叹。8月12日拂晓,中央慰问团到达河南李新店军用机场,在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的陪同下,换乘两架米-8直升机,在50米的高度视察京广铁路以东,飞了半小时仍不见陆地,只见5座县城和零星“小岛”上密集的灾民,很多人站在水里或骑在树上,不停挥动双手。午饭后,中央慰问团再乘直升机视察铁路以西。

中央军委命令北京、广州、南京、武汉、济南、兰州、成都7大军区紧急出动。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王六生赶到救灾第一线。陆海空7万余人急赴灾区,还出动了飞机、登陆艇、汽车,仅空投的食品(郑州等地饭店、居民做的大饼、馒头)就有2290 吨。198支军队和地方医疗队带来大批药品。国家拨的救灾款达3.7亿多元,全国各地捐赠的物资折价也有3亿多元。

关键时刻:还得靠森林救命

这时,驻马店地区还没垮的两座大型水库——宿鸭湖和薄山水库也报了警。宿鸭湖水库位于汝阳县境内,坝长35.3 公里,集水面积471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0.42亿立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平原水库,在驻马店4座大水库中“地位( 地势)”最低。

板桥水库的洪水越过京广铁路,一部分顺汝河及右岸洼地涌到宿鸭湖水库,8月8日上午,宿鸭湖水库出现每秒3.7 万立方米的特大洪峰,洪水距坝顶仅0.34米,坝外水深4米。大坝内外恶浪翻滚,大坝上还挤着近5万名灾民。如果宿鸭湖水库垮坝,十几亿立方米的洪水将冲走下游的几个县。李先念要求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说宿鸭湖水库再也不能出事,再出问题,它就是催命鬼。纪登奎说:如果宿鸭湖水库再出问题,我们就下地狱了,决升不了天堂。8月14日11时,乌兰夫代表党中央到宿鸭湖水库慰问。

宿鸭湖水库本来就是险库,万幸在大水前8天,刚“康复出院”。但它上游的三座大水库垮了两座,如果流域面积575 平方公里的薄山水库再垮坝,宿鸭湖就无回天之力了。而此时另一座小水库——竹沟水库垮坝后的洪水进入薄山水库,除去三天的泄洪,最大库容4.3亿立方米的薄山水库要装5.4亿立方米的水。如果暴雨短时灌入,薄山水库肯定决口。垮坝的板桥和石漫滩水库,由于砍伐,森林覆盖率仅20%,而薄山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拖住了暴雨的“后腿”。8月15日,3000 多名解放军官兵开始修复大坝,经过军民奋力抢险,宿鸭湖水库转危为安。

河南省委书记含泪求助

险情是暂时解除了,但驻马店地区还泡在57亿立方米的洪水中,水深1至7米,正常排水至少要一个月。8月13 日6时,纪登奎派水利电力部水政司副司长盖国英和陈惺乘直升机察看,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座谈,讨论如何加速排水。8月13 日21时,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含着泪,让陈惺随中央慰问团的沙风回北京汇报,说:“你去,代表我,代表河南,只有一个请求,炸开阻水工程,解救人民。”

8月14日零时,在国务院会议室里,李先念召集中央各部委和中央军委负责人开会,沙风汇报了中央慰问团和河南省委关于加快排水的意见。大水已经5天,白天烈日,晚上寒流,吃的全靠飞机。每天都有灾民因体力不支(尤其是那些老弱者)死亡。说者泣不成声,听者泪流满面。李先念说:“为了救人,你们说炸开哪里,我们就同意炸开哪里。”中央慰问团提出:“要尽快疏导洪水,必须炸开班台闸。”

炸闸,安徽百姓作出牺牲

班台闸属于安徽,它上面的洪汝平原水深3、4米,而下游淮河水位却较低,流量也不大。李先念征求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的意见后,要她起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联合命令,然后征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同意,下令武汉军区和南京军区的舟桥部队紧急出动,在中央慰问团的指挥下执行爆破任务。时间紧迫,李先念要求部队先出发,由他亲手签字的命令随后由空军空投到各部队所在位置。凌晨3时李先念亲自通知安徽省委,安徽省委书记王光宇急赴班台。纪登奎任命沙风为组长,陈惺等为组员,组成爆破指挥小组,武汉军区领导随行。

为什么炸班台闸要党中央出面?因为班台闸是安徽1958年修的,目的就是堵来自河南的洪水。因为排水问题,河南和安徽矛盾很深。爆破指挥小组乘直升机到了河南新蔡,遍地是水,又转乘柴油机船赶赴班台闸。随行的驻马店负责人不敢暴露身份,怕安徽的老百姓揍他。8月14日10时,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报告, 9.5吨炸药已经装好。班台闸炸开,下泄了55.13亿立方米的洪水,没有遭灾的安徽阜阳地区6个县150万人承担了最大的牺牲。

水利部长主动承担责任

1975年11月,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在郑州主持全国防汛和水库安全会议,提出758暴雨对全国的水利工作提出了警告,钱正英部长说:“责任在水电部,首先我应负主要责任。一是过去没有发生过大型水库垮坝,产生麻痹思想,认为大型水库问题不大,对大型水库的安全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二是水库安全标准和洪水计算方法,主要套用苏联的规程,没作出符合国情的规定。三是对有关水库安全的紧急措施,缺乏明确的规定,包括板桥、石漫滩基本上都无汛期准备。在防汛最紧张时电信中断,指挥不灵,造成极大被动。四是防汛指挥不力。”

石漫滩水库1976年以后经过多次复建完成,大坝改为混凝土重力坝(主要依靠坝体自重来抵抗上游水压力),加大了泄洪能力。板桥水库1978年3月经水利电力部批准筹建,1980年12月停工。1985年,驻马店地区领导拿着省领导的信,到北京要求复建,钱正英当场批准。1986年2月板桥水库复工, 1992年5月建成。记者曾登上 长城一般的板桥水库大坝,感觉真是“铁壳坝”。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2:23:50 | 只看该作者

山海关一中: 11月15日(±3天),西南部的天津、沧州可能发生7.1级地震

唐山警世录——七. 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6299/4
2008-05-15     张庆洲    http://www.wengewang.org/    点击: 921
唐山地震监测网发现了什么2

  20世纪末。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采访了鲜为人知的吕兴亚。采访前一天晚上,我与吕老通电话,他说明天早上要去取水样,10点你再来吧。我大惑不解,老人不是早就退休了吗?
  
  我见到他的时候,很难把他和他曾经预报的海城、唐山、宁河等令世人震惊的大地震联系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不大像这个时代的人。我们谈话时,吕老的夫人也在场。
  
  张庆洲:您退休了还搞水氡化验?这么大雪,路还滑。
  
  吕兴亚:那就推着自行车走,当拐棍。
  
  张庆洲:市场经济了,没有更适合您的工作吗?
  
  吕夫人:渤海中学是私立学校,总请他他就是不去。
  
  吕兴亚:我观测30年了,中断一天也不行。
  
  吕夫人:渤海中学董事长说,给月薪一千,还给房,还不用坐班。要是放不下水氡观测,还给他专门找一口井。
  
  张庆洲:为什么不去呢?是不是地震局给的报酬更多?
  
  吕兴亚:我说了你可别笑话我,早年一分钱也没有。80年代吧,唐山和秦皇岛分家了,你猜给多少?一天一毛!这两年秦皇岛地震局来了个新局长,说这也太少了,就一年给360块了。
  
  吕夫人:他不会挣钱也不会花钱。前几年我说给他做一件衣裳,他说做那干什么,还得花布票!你说,都什么年月啦。
  
  张庆洲:您现在的水氡分析数据报给哪儿?
  
  吕兴亚:报秦皇岛市地震局,然后由他们报国家地震局,可能是入网了吧。我这个点有30年了。
  
  我连续观测这么多年,扔了可惜呀,尽义务也不能扔!
  
  吕老从1970年测报地震至今已整整30年,退休在家仍然搞水氡观测。楼下的贮藏室别人家放杂物,他家建了个小试验室。我参观的时候,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久违的震撼!
  
  写字桌中间是化验水氡的仪器,铭牌是上海电子仪器厂出品,型号FD-105K。左边是一个小型真空泵,右边摆着一个厚厚的记录本,封面上印着:
  
  水氡观测记录
  
  FD -- 105K
  
  使用时间:1999年12月 -- 2000年 月
  
  负责人:吕兴亚
  
  国家地震局制
  
  观测记录本旁边是一个试管架,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试管。
  
  我望着吕老的苍苍白发,心底油然升起一种敬意。我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吕老就快一辈子了,他向地震部门几乎是无偿提供着每一天的水氡观测数据。中国的北方冬天很冷,有雪也有冰;夏天很热,有雨也有雷;春天又常常是风沙弥漫。为了保证水氡观测质量,他把水点选在距山海关17里的疙瘩岭山区的天然自流泉,每天往返34华里取水样。对每一次观测,每一个数据,每一条曲线,从来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取得了大量原始数据,仅地磁一项就积累了十万多个数据。他们从未草率地对待任何一个异常,轻易作出一个结论。每当出现明显趋势异常或有短临预报时,都会加密观测次数和分析会商。
  
  30年了,他取水样化验从未间断一天。30年了,吕老也吃五谷杂粮,身体就没有不适的一天吗?我望着吕老送给我的史料,在遗憾的同时更感到一种心痛!
  
  我与老人相视无语,只有石英钟有节奏的嗒嗒声。在整整30年的风风雨雨中,吕老真的老了,我不知道吕老坚持至今的取水样化验氡值的日子还有多远。应该记住这位老人,我想。
  
  吕老轻轻地从茶几上的史料中抽出一张泛黄的八开纸,笑容在脸上骤然凝固了。他的声音很沉重。
  
  吕兴亚:这是山海关一中于1976年7月7日和22日先后两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提出的书面预报意见: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张庆洲:您能像讲课那样,通俗易懂地讲一下唐山大地震前的预测预报情况吗?我是外行,读者们大都也是外行。
  
  吕兴亚:这是地应力、水氡、磁偏角旬均值变化曲线图。
  
  地应力最早出现异常。1975年7月以前曲线是平稳的。1975年8月至1976年5月,曲线已形成鼓包形趋势异常,异常幅度高达70微安。我们断定这是大震前兆。1976年6、7月份曲线开始回升,并出现跳动。7月中旬地应力仪表针大幅度摆动,有时还出现小幅度颤动,这反映了震源局部岩层产生了微破裂的应力变化,可能震源岩层即将发生大破裂。
  
  地应力不断积累加强,地下岩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就发生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受到压力影响,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迁移增强,含量会发生变化。1975年8月初,氡含量50几个埃曼,1976年4月高达89.1埃曼。我们认为这是大震前兆。 1976年5月氡值大幅度下降,7月又有回升趋势,突跳变化明显,预示进入临震阶段。
  
  磁偏角异常变化从1975年9月10日开始,1976年3月10日出现峰值,连续渐变异常182天,最大变化幅度3.5'左右。
  
  根据连续渐变天数T,计算震级为8.4级。
  
  因为没有报大震的经验,只报了6级左右。
  
  发震时间:我们在1976年7月7日和22日上报预报意见时,主要根据磁偏角日均值曲线快要恢复到1975年9月10日异常开始的水平,也就是说整个异常临近结束,又综合了地应力、水氡、土地电异常变化,认为这次地震很可能在7月中下旬发生。
  
  震中估计:从变化曲线上看,连续渐变异常段磁偏角是向西偏的,故震中在我台站西部地区内。当时我们已积累了六年多的经验,从磁偏角曲线特征上分析,这次地震很可能发生在渤海及其沿岸陆地。
  
  张庆洲:这样一个大异常,哪一级地震专家来核实过?
  
  吕兴亚:唐山大地震前夕我去石家庄开地磁会去了。我把测报小组的工作交给了教物理的何老师。1976年7月26日我返回山海关。何老师说,唐山地区地震队来了两个同志,看了仪器设备也看了坐标图,认为异常确实存在,让咱们继续观察。
  
  张庆洲:你们计算是8.4级,为什么只报6级左右呢?
  
  吕兴亚:如果报8.4级不是太大了吗?我们还做不到那么精确。反过来说,当时报6级左右也是很犹豫的,因为计算是8.4级。
  
  张庆洲:大地震一天天临近的时候,您着急吗?
  
  吕兴亚:时间进入1976年7月下旬以后,我的神经就绷得很紧了!就连走路、吃饭、说话都绷着弦,因为异常太大了!
  
  七•二八夜里大地一晃,我腾的一下夹着大闺女就跑出来了。
  
  1976年10月18日,山海关一中向河北省、天津市、秦皇岛市以及唐山地区地震队等地震部门发出了书面地震预报:11月15日(±3天),西南部的天津、沧州可能发生7.1级地震。
  
  1976年11月15日,天津宁河一带果然发生了6.9级强震。
  

  我注视着泛黄的地震预报底稿陷入沉思。山海关一中对海城、唐山、宁河大震的预报无疑是成功的,只是震中位置还精确不到具体地点。吕兴亚说,对一个单独台站来讲,要准确地预报震中位置很难,最好是多台站、多手段的综合分析。
  
  我想,唐山大地震前夕,许多台站都曾发出过临震警报,关键性的综合分析工作应该由谁来做?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收到这些信息了吗?如果收到了,他们至少也应该在百忙之中交代一下。如果没有收到,这些弥足珍贵的地震预报意见还沉睡在哪一级官员的办公桌里呢?
  
  这个大震最低6.7级,最高可达7.7级
  
  侯世钧,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
  
  1964年8月,分配到唐山地区乐亭城关中学("文革"期间更名乐亭红卫中学),任初高中物理课理化教研组长。
  
  1969年,渤海地震后,红卫中学成立了地震测报小组。
  
  1970年1月,参加首届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他对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后的序列强余震基本做出了准确预报,为此被评为河北省科技先进工作者,并被推荐为参加首届全国科技大会的候选人。
  
  侯世钧,圆脸盘,个不高声调也不高,很慈祥的老人。
  
  他把满满一提袋资料小心翼翼地展现在我面前。那份极其珍贵的地震预报意见,16开纸上方的订书钉一层锈迹。我抚摸着这些珍藏了二十多年的史料,只觉眼中一潮。
  
  唐山震后时间不长,一名记者来到了乐亭红卫中学。侯世钧跟他谈了很长时间。记者说,这些事不可能见报,但是作为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有可能写一写也不一定能发表。记者说,没法说!还真没见报。
  
  当时去红卫中学参观的人多极了。什么地球物理所的,什么生物所动物所化学所的,一拨一拨地来看资料,了解情况。
  
  乐亭红卫中学有三种观测手段: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出的地应力仪、地磁偏角测量仪和地温测量仪。再就是他们埋设的土地电,极距75米,地下走电缆。乐亭没有大工厂,干扰小。土地电埋设在田野里,就连小工厂也没有。
  
  侯世钧成功地预报过多次地震,震级和发震时间主要是依据地应力,趋势参考土地电,几种手段各有千秋。
  
  乐亭红卫中学从1969年成立地震测报小组,一直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将近8年的时间里,一天观测三次,早8点中午12点晚5点,每晚填图、分析。这项工作要持之以恒,风雨无阻,一天也不能中断。
  
  从1974年开始,他们每天给地震办报数据。那阵儿是手摇电话机呢,摇几下总机电话员出来了,然后让她接县地震办。给地区地震队是用信报,特意印了一个表,三天一报数。
  
  1975年10月出现异常。唐山地区各监测台站关于地震的呼声比较高。1976年5月,二中田金武老师给他写来一封信,探讨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以后的异常趋势,震情是结束了,还是一个新的转折?他回信说,和林格尔地震后是有变化。1975年12月开始出现异常,和林格尔地震是一个转折,异常还是继续发展。
  
  1976年6月,乐亭县地震办公室在县招待所召开了地震会商会,乐亭红卫中学正式提出:
  
  七月中下旬,我区附近将有大于五级的破坏性地震。
  
  1976年7月16日,异常越来越明显,幅度也加大了。侯世钧思想斗争了好长时间,又发出了书面地震预报意见。为什么有思想斗争?侯世钧说,发书面地震预报意见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如果发了而没有震,那怎么交待?谁也不是瞎发的。当时华国锋有指示,京津地区5级以上地震要在24小时内作出预报。
  
  虽然是慎之又慎的大事,侯世钧认为大地震即将爆发,所以才发了书面临震预报意见,并加盖了学校的公章。
  
  侯世钧沉默了。他双手捧给我一份信函。由于年代久远,纸页之间有点粘,我一点一点地翻开了这页尘封已久的历史。
  
  地区地震办公室负责同志:
  
  现将我们这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从1975年12月23日到1976年4月10日,我们这里东西道土地电出现正弦形异常,原来以为是4月6日河(和)林格尔6.3级地震所引起的,现在看起来不是。因为即(既)然有那么明显的长趋势异常,就应该有明显的临震异常,可是没有。据此,我们推算在7月中下旬我区附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此预报意见早在6月初县地震会上提出,不知已转告否?
  
  另据地应力135°档情况看,也出现了长趋势异常,且坡度幅度都较大。
  
  磁偏角从4月初也有长趋势异常。南北道土地电也出现了明显异常。
  
  另外,根据东西道土地电日均差"二倍法"推算,7月23日渤海将有较大一点的地震发生,因为这有长趋势异常背景值得注意。综合以上情况,我们预报:
  
  在7月23日前后我区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
  
  如需要可供资料。
  
  致以革命敬礼
  
  乐亭县红卫中学地震科研小组
  
  1976年7月16日
  
  说明:原件一式两份上报地区地震队和地区地震办公室。原件加盖"乐亭县红卫中学革命委员会"公章。
  
  很显然,这不是临震预报的原件,是发出原件后追发的一封信函。文中在分析趋势性背景时,提到了1976年4月6日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这是在中国地震史上很重要的一次地震,因为在这以后再也没有发生4.5级以上的地震,又过了113天便爆发了唐山大地震。
  
  和林格尔地震为何模糊不了唐山地震监测网的视野?像杨友宸、田金武、侯世钧、马希融、吕兴亚……他们和某些地震专家一样,也同样注视着和林格尔地震,却没有漏报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3日,唐山地区地震队两个专家来核实异常情况。他们开始并不是特别相信。侯世钧把东西道土地电、南北道土地电以及南北异极土地电、地应力、地磁等预报依据和图纸资料介绍给他们以后,他们又考察了仪器设备情况,心里也不安了,说回去详细向队里汇报,有什么情况保持联系。地震专家要走了,侯世钧就有点急。
  
  他说,我们这里异常变化非常明显了。又说,根据我的计算,这个大震最低是6.7级,最高可达7.7级!
  
  乐亭红卫中学书面预报意见只报了"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为什么又强调这个大震最高7.7级呢?侯世钧说,还不敢那样报。一是缺乏报大震的经验,二是5级以上就要逐级向上报了。白纸黑字,这是要承担责任的!
  
  1976年7月23日下午,地震专家走了,这一走,就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了。乐亭开始下大雨。校园里有一口地震观测井,原来打水要系上三四米长的绳子,地下水位涨上来,坐在井沿就能洗脚。显然,这不仅仅是下雨的原因。
  
  1976年7月24日,雨仍然下着。呈米字形的四道地电,有三道把表烧毁!从1969年至1976年,下过无数次雨,但从没有微安表同时烧毁的现象。只能换上新表继续观测。这一天侯老师终生难忘。也许是太相信自己的数据和图纸,也许是太相信自己的分析和结论,也许是知道大震即将来临,他望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再也受不了了,竟然在课堂上宣读了地震预报意见。下课了,他还鬼使神差地通报了一些教师。
  
  这样做严重违纪。他知道。
  
  侯世钧的临震预报是7月23日左右,白纸黑字无法更改。如果说24、25日没有震,他还不是特别担心的话,那么到了26、27日,侯老师全身的神经的的确确是绷紧了!
  
  侯世钧监视这个大震已经太久,各种监测手段充分证明这是与和林格尔地震无关的大震。数据是可靠的,分析是严谨的,计算是无误的。所以才敢把临震预报通报给一些老师和学生,才敢跟调查核实的地震专家明确地讲,这个大震最高可达7.7级!
  
  可是它不震。
  
  这个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莫非真是虚报了?侯世钧心情也很矛盾,又希望震又不希望震。
  
  7月27日黄昏。侯世钧在血色黄昏中铜像般伫立着,一颗焦躁不安的心也随着夕阳坠入了地平线。他的临震预报对地震界来说是虚报,对老师和同学来说可是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夜里10点左右,侯世钧无奈地回到了宿舍。为了能及时逃生,依然没有锁门,门里边支了一根小木棍。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听着爱人均匀的呼吸声……大地震轰然而至。
  
  侯老师夹着孩子蹿出了门外。因为没锁门,一点逃生的障碍也没有。他爱人紧跟着出来了。刚逃离宿舍,山墙便轰轰隆隆地倒塌了。大地剧烈地摇晃,人根本站不住。侯老师右手抱着一棵树,左手夹着孩子。那一年孩子六岁。
  
  在我采访结束的时候,侯老师说我还有话想说。我望着他恳切的目光重新打开了录音机。我们忘记了吃饭,我倾听着一个曾经无私地付出青春岁月,白发苍苍依然不敢忘记祖国地震事业的老知识分子悲凉的心声。
  
  我虽然不搞地震预报了,可这些年来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唐山大地震从整个预报形势来看,如果落实了周总理专群结合的方针,也就是说地震专家和群测群防结合起来,中国地震界应该作出临震预报。
  
  唐山地区的群测群防水平,当时在全国也是很高的,关键是有一批人层次比较高,大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师。当时就教那么一点书,还有精力从事地震研究。像吴宝刚、周萼夫妇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文革"的初中很轻松。他们都提出了唐山大地震的预报意见。可是,本该抓住的却没有抓住……遇难的死不瞑目,幸存的遗恨了这么多年。
  
  我觉得临震预报还是要依靠专群结合。
  
  乐亭红卫中学的预报意见也是专群结合的成果。唐山大地震之前,说了那么多年有震有震,国务院还专门下发了69号文件,我们就提高警惕了,观测仪器就明显了。如果没有长趋势的预报意见,我们也不见得能分析出来。应该说,专群结合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临震预报。
  
  我们国家对专业地震部门很重视,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投入的财力也比较多。但是这些年群测群防不知为什么不提了。唐山大地震前临震信息那么多,今后还会再看到吗?唐山地区近百个测报点,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那时一分钱也不给还长年坚持,每天测三遍风雨无阻。?
  
  像吕兴亚那样坚持下来的人恐怕是不多了。
  
  我1983年从乐亭红卫中学调出来,临走曾经交待了一个留校的学生,我说一定要把地震监测坚持下去啊!1989年我回去一次,那间原来摆满监测仪器的小屋,早已人去楼空。
  
  小屋在校园边,很清静,搞地震监测挺好的。
  
  一幅起伏跌宕的水氡观测记录
  
  北方的春天。
  
  我一进入滦南县境,就感到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了。宽敞的柏油路偶尔有一辆汽车惬意地飞过。空气真清新啊,五脏六腑都透亮了。天空格外地蓝,一眼望出去好远。路边的麦浪,一波一波柔柔地卷过来,宛若翠绿的宽阔无边的毯子,毛茸茸地透着诱人的新鲜气息。
  
  清晨的安狼坨庄,还在静谧之中。
  
  安继辉,面容清矍,头发花白,不大的眼睛非常有神。他从1963年开始在唐山市自来水公司化验室从事水质化验。1981年调生产科,然后到开发公司当书记,然后调任引滦入唐净水厂筹建组组长,再然后就是退休了。
  
  我随主人进了正房,很简陋。土炕正中摆着一张小方桌。
  
  他把一大摞一大摞落满灰尘的东西搬上小方桌,说,人事科的同志通知我你要来,我把资料都准备好了。我随手拿了一本《毛主席语录》,红塑料皮里头竟是工作日记,我信手翻起来。
  
  1974.11.16
  
  河北省地震工作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保定高碑店召开。
  
  174人参加,其中专业人员57名。
  
  ……
  
  1975.7.27
  
  营口市地震办公室主任郭:介绍防震抗震情况:
  
  '一、灾情
  
  ……'
  
  在唐山,我还没发现过这么完整的记录。
  
  安继辉淡淡地说,这些都是工作记录。你再看看这个,这几大本是水中氡含量测定原始记录。表格已经破旧,像是旧书摊上的古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古籍也许更有价值。"水中氡含量测定原始记录"从1974年4月26日一直填写到1976年7月27日。
  
  这是历史的见证。
  
  安继辉真是一个有心人。这些资料在公司放着,他真怕有一天当废纸卖了,就拿家来了。唐山地震以后,汪成民和尹汉年借过水氡资料,他们是搞地下水研究的科学家。安继辉的地电资料却没一个人问过。
  
  唐山市自来水公司不仅测水氡,还有土地电,土地电是1974年埋设的。一天测三次,数据处理取平均值。1975年雨季也没什么干扰。平时是38微安左右,最高不过40微安,很稳定的。
  
  1976年7月25日,微安表打到头了,打到100微安。安继辉还清楚地记得,那天雨不大,就感到很突然。他怕电阻有问题,就把电阻拆了重新接线,还是 100微安。后来干脆就没法测了。那天是礼拜日。7月26日他又修,还是100微安!7月27日又打到头了。他根据地电异常,还有水氡异常,27日晚上拨通了市地震办公室的电话,是一位姓刘的女士接的。
  
  安继辉:找一下杨友宸。
  
  刘女士:杨友宸不在。
  
  安继辉:这两天有异常没?
  
  刘女士:没异常。
  
  ……
  
  安继辉想说微安表三天打到头的事。又一想,她不懂,就没说。刘女士是当老师的,调地震办来当一般工作人员,值班打杂没正经事。安继辉就在化验室整理明天会商的材料。
  
  地电异常。
  
  水氡异常。
  
  ……
  
  7月27日晚上,有人组织分析分析就好了,安继辉沉默了。唐山市地震办每周三会商,发现异常要立即上报,无论是谁值班,地震前兆异常还是要报!至于为什么安排杨友宸去干校,为什么调一个老师到地震办公室,那就是"权力"的事了。
  
  我对水氡监测与地震的关系是个门外汉,真诚地叫了几声安老师,对水氡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是地壳岩石中放射性元素铀、镭衰变的中间产物,氡气可以被地下水溶解。地下水中氡的含量以浓度单位埃曼表示。在水中溶解量的多少,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测量地下水中的氡含量,能比较灵敏地反映地下应力和热流的变化。所以,地下水中氡含量与压力和震动有明显的关系。水氡异常表现为,中长期异常是缓慢上升,临震异常是水氡值出现单点或多点的突升与突降。
  
  唐山市自来水公司水中氡含量测量于1974年4月26日开始,每天测量每天计算,每天填写原始记录表。
  
  安继辉翻阅着原始记录,你看,这是建陶院内的德胜井数据。这口井深300米左右,附近没有干扰,平时总是4点几埃曼。1975年12月6日7.74, 12月11日7.08……数据处理后就明显了,峰值越来越高,波浪形地往上走。当时测的两口井,一是德胜井,二是十四中井。你看十四中的井:1975年5 月26日2.08,7月1日2.18,7月14日2.59,7月22日2.4,7月25日2.35,7月26日2.43,7月27日2.5。
  
  "水中氡含量测定原始记录"截止到1976年7月27日就永远地结束了。唐山市自来水公司的测定结果,在唐山地震前哪一级地震局的官员知道?有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
  
  安继辉无法忘记,1976年7月中旬,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带队到唐山市自来水公司参观。在自来水公司会议室,安继辉挂上一幅起伏跌宕的水氡观测图表,向国家地震局的官员正式提出水氡异常……
  
  一份特大地震的完整震例
  
  姜义仓,1932年4月生人,高级工程师。
  
  天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75年,任开滦赵各庄矿地震台台长。
  
  姜义仓个头不高,鼻梁上有一块伤疤,那是大地震给这位地震台台长留下的痕迹。老人思维敏捷,谈起唐山大地震,那烙印般的记忆却时常打乱他的正常思维,积蓄已久的激动、愤怒和悔恨,搅成一个硬硬的死结,恐怕这一世是解不开了。
  
  新台长张力秋三十多岁,一头浓密的黑发蓬蓬勃勃,方脸盘,很实在。他在一旁很少插话,静静地聆听着老台长的回忆。
  
  新老台长陪我参观了地震台,外观不怎么起眼的二层楼,一层各房间竟都是监测地震的仪器设备。有压磁地应力仪和地震记录仪,24小时自动记录;也有先进的体积式应变测量仪,微机自动控制,每天出图。
  
  在一张大蓝图前面,我们不约而同地站住了。这张蓝图长2米,高1米左右,图纸上方的黑体字震撼人心:
  
  图中纵坐标是地应力、土地电和磁偏角;横坐标是1975年7月至1976年12月每一天的日期。三种监测手段,每一天的数值,构成三条蛇一样的异常变化曲线,惊心动魄的唐山大地震明显地呈现出来!
  
  这就是历史。
  
  压磁地应力仪(北京地质仪器厂制造)安装在76米深的井底,这口井打到了唐山石灰岩。1975年7月至11月中旬基本平稳,1975年11月15日开始呈上升趋势,1、2、3号受力元件上升最高达5欧姆,以后始终在这个高值范围内波动,一直到1976年7月10日才缓缓下降,7月15日恢复到原位,异常持续长达270天!1976年7月中旬下降,预示着岩石破碎,能量即将释放!
  
  土地电的南北(SN)和东西(EW)两条曲线在唐山大地震前两个半月就出现了正异常变化!
  
  磁偏角的变化曲线,从1976年1月20日开始就出现了大异常,数值始终居高不下。
  
  赵各庄矿地震台与唐山二中的磁偏角图形为什么惊人地相似?姜义仓回忆说,唐山市地震办每周三的会商会议都讨论得十分热烈。各个单位都带着图纸和数据,会商时说白话不行。田老师就敢报大震,他很有经验,他的磁偏角一下来就有地震。对海城等几次地震都预测核实过,很准确。
  
  1976年7月中旬,国家地震局在二中召开的现场会,我们都参加了。田老师讲,唐山地区于7月底8月初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可能达到8级。在以后的会商会议上,他的预测始终不变。他的图形反映了大地震,田老师报8级大地震,参加会商会的人都清楚。
  
  姜义仓遗憾地说,我报的是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唐山大地震以后,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专家来了,给了我们一个公式,根据我们这张图的数据计算:正是8级!
  
  我们没有这个公式,我们震前不懂啊!
  
  我们只知道要有一个大地震,但不知道大到8级!我们也是粗心,1976年7月26日早晨雾气蒙蒙的,马路上行人的头发都白了。就没有想一想,咱们这个地区冬天有雾,夏天哪来的大雾。我家邻居养的金鱼从鱼缸里跳出来了。林西南沙河的鱼在水面上翻白了……
  
  多少宏观异常!
  
  唐山大地震以后,几次6级以上的强余震我们都预报成功了。
  
  因为我们懂了。
  
  姜义仓老人陷入悔恨之中。那张巨大的蓝图,仿佛变成了蒙盖尸体的布单。地震专家们,在大地震之前来赵各庄地震台一趟多好啊!你们是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的异常,还是抽不出时间来?哪怕给我们一个公式也行!
  
  姜义仓并没指望地震专家来唐山。
  
  地震台台长脸一扬,鼻梁上那块伤疤更显眼了。他说,杨友宸是市地震办主任,他很能干哪!他要是不去干校,我估计这个大震百分之六七十要报准了,这个人要立功的!唐山大地震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了。各个监测台站都昼夜监测,积极性特别高。杨友宸很有魄力,抗美援朝的军人。其实,1976年进入夏季以后,各台站的异常就出现了。市里每周三的会商会上,他都强调:海城地震抓住了,唐山也要抓住!各个台站也有这个决心。杨友宸很可能把地震监测网的异常资料,连同动物的异常,全部综合在一起,向市领导告急。
  
  我心里一惊。我采访了唐山地震监测网的那么多人,几乎都有姜义仓这种看法,说如果杨友宸不调走就如何如何,他给地震监测网留下的印象怎么就这么深?我说,您能举个实例吗?
  
  地震台台长愣愣地瞅着我,又笑笑,似乎看透了我的疑惑,实例?走,咱们看看那些挂图去,今天还有它的实用价值!
  
  在水化学分析室的东墙上,是《地震知识》的挂图,一共18幅。挂图是塑料膜压的,立体感很强,有地球内部构造,地震前兆地光地声,动物异常表现,水井冒泡翻花形态,地震避难场所,伤员的救护,地震烈度实况……整个地震全过程的再现!
  
  大地震发生以后,赵各庄矿地震台抢救仪器设备的同时,也扒出了全部《地震知识》挂图。这些挂图凝聚着杨友宸的心血。二十多年过去了,联合国的官员们来时,都伸出了大拇指!
  
  我们的"土"东西,老外们却很感兴趣。
  
  赵各庄矿地震台大事记记录:
  
  1995年2月14日 香港有线电视台拍片。
  
  1996年7月26日 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主席埃罗博以及科尔博士参观并拍照。
  
  1996年11月11日  加拿大两名记者采访拍照。
  
  1997年1月26日 联合国灾害科学与公共行政管理相结合全球计划项目国际研讨会代表四十多人参观。
  
  1999年12月3日 德国中部电视台拍电视片。
  
  ……
  
  我无法全部摘录下来。希腊、俄罗斯、日本等好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记者们先后来到这里参观拍照和录像。我们的土东西呀,本土的,浸着血泪的土东西!蓝眼珠黄头发的老外们,唐僧一样不远万里而来,就为一部真经。可是,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多地震的国土上,有几人当回事了?我凝望着杨友宸的杰作终于明白了,唐山市地震监测网数以百计的地震工作者为什么怀念杨友宸;也似乎明白了,我在采访杨友宸的时候,老人为什么泣不成声!

  
  我离开了地震台,走在赵各庄静静的小路上,一轮血红的夕阳正缓缓地下坠。一辆手摇车迎面缓缓地摇过来,我可爱的家乡啊,在哪都能看见手摇车!记起大毁灭前的最后一个黄昏,我心底陡然涌上一阵酸楚。
  
  二十多年倏然而过。我采访了唐山市及唐山地区的部分地震台站和监测点的当事人,他们各自都知道自己发现了临震异常,消息比较灵通的也只知道两三家有异常。我列举了几处有代表性的临震异常之后,他们竟都惊讶了。
  
  二十多年了,人们不知道在这场大劫难之前,各种监测手段曾出现过许多的临震异常,而且不是震前一两天才出现的!比如赵各庄矿地震台从1975年11月中旬出现异常,1976年7月中旬结束,异常长达270天!
  
  他们还各自跟我说过这样的话:唐山大地震以后,地震专家们来了,一拨儿一拨儿的,要图纸要资料,有的借了还了,有的干脆就没还。我恍然大悟,为数不多的地震专家们,也知道唐山大地震之前曾经出现过许多临震异常!
  
  我终于理解了中国地震界的苦衷。


四川地震再一次给中国人民今后的日子的最重要的启示

1 宁可错预报一千次,不可漏掉一次正确的预报。

2 地震地区和洪涝地区等灾害多发地区的人民组织起来,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建立一套群测群防和应急(通过网络)通讯的体系。

注:希望爱党人士不要又反过来指责人民不相信,不听从党的领导。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3:05:10 | 只看该作者

四川地震给中国人民今后的日子的最重要的启示


四川地震给中国人民今后的日子的最重要的启示

1 宁可错预报一千次,不可漏掉一次正确的预报。

2 地震地区和洪涝地区等灾害多发地区的人民组织起来,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建立一套群测群防,以及应急(通过网络)通讯的体系。

注:希望爱党人士不要又反过来指责人民不相信,不听从党的领导。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3:07:58 | 只看该作者

民主的、有效监督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入实施才是根本出路


现在还没有人能保证地震预报(确切时间、地点和强度)是100%准确。这更说明要把地震预报做的更好,一定要让预报多元化,不能压制或忽视任何一个不同的声音。

这是中国社会现象中的又一个一元化的弊病的例子。专一,统一,同一,单一,没有监督,没有辅助的现象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阻碍着中国人民的效率,效果,经常坑害人民。

中国政府主观上当然希望作好灾害的预报和防治,以保证国家安定和政权巩固。但是客观上由于他的缺乏民主监督的官僚专制体制,压制了不同的意见;由于他的错误地怕引起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念头作怪,在灾害预报上屡次犯错误,而且趋势是还要继续犯错误,便看着本来有可能避免或减轻的灾害,一次又一次地肆虐中华大地。
民主的、有效监督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入实施才是根本出路。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共产党内和政府内的有识之士应该像邓小平在当年为保政权和得民心,毅然学习西方经验,进行经济改革一样,再次毅然学习西方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深入政治体制改革,走出一条新的利党,利国,利民的民主政治道路。果真如此,中国人民的强国之梦便指日可待了!
8#
发表于 2008-5-26 19:29: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hezhegaigua]发布
请冷静一点,你现在想一头被激怒的西班牙野牛!




妄想狂在与别人争论时,不是有理有据的辩论,而是一味地进行人身攻击,说别人是妄想狂,丝毫觉察不出自己恰恰是妄想狂。

请冷静一点,你现在想一头被激怒的西班牙野牛!



首先,[hezhegaigua] 你 想来想去,还是想野牛,这属于疑似强迫症.

其次,妄想症的科学定义是这样的.

(http://www.39.net     时间:2004年03月16日)

  妄想是思维变态的一种主要表现。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患者所受的教育程度,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妄想有历时短暂的,也有持久不变的。妄想的内容连贯、结构紧凑者称为系统妄想;内容支离、前后矛盾、缺乏逻辑性者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妄想内容一般都与个人经历、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有时明显反映现实生活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宗教、神力、鬼怪狐仙等内容明显减少,代之以窃听器、激光、电脑等现代科技的内容。

  妄想有时容易和正常人坚持的一些错误想法,如偏见、迷信、误解相混淆,但后者这些想法主要是由于思想方法、认识水平、环境作用以及个人情感影响,缺乏科学知识等等因素所造成。他们随着知识的掌握,通过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9:59:43 | 只看该作者

光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刘军这篇报道就是妄想出的产品

[COLOR= red]
光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刘军这篇报道,那句话是属实的?
视频中,“我不许你这么说!”这句话在哪了?
根据视频,刘军的话几乎全是妄想出来的不着边际的谎话!
[COLOR= blue]
  妄想是思维变态的一种主要表现。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患者所受的教育程度,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我不许你这么说!”(本报日内瓦5月16日电)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 发布时间: 2008-05-17 07:37 来源:光明日报
http://www.gmw.cn/01gmrb/2008-05/17/content_775470.htm
UN Webcast Archives
Daily Noon Press Briefing: By the Office of the Spokesperson for the Secretary-General.
联合国新闻发言人玛丽·厄泽女士的发言视频如下:
http://webcast.un.org/ramgen/ond ... 2008/brief080516.rm
10#
发表于 2008-5-26 22:14:44 |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的政府不是现在的政府!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2:34:27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专家欲哭无泪:5.12的强震有人预报

http://www.leftnews.cn/bbs/viewthread.php?tid=3858
李世辉耿庆国精确研究地震却没有震动中国


群狼合作/原创杂谈


原载: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268996.aspx

今天,在中国之声之中,无意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文章,《地震专家欲哭无泪:5.12的强震有人预报》,这是钣金王特别发的帖子。为此,我打开百度,搜索李世辉这个地震专家的名字,很多网站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


看了这篇文章,令我想起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学术腐败,由此推算,地震界的学术腐败,其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场战争。在总理亲临地震现场的时候,在我们看到了那麽多死者、生者满是血污的脸庞和躯体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大声疾呼:学术界的腐败,更不能小视。他们的腐败,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素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我们力请有关部门,大力查处这些腐败现象,还国人一个清清白白的学术界,还国人一个原原本本的科学技术。


李世辉退休了,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地震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地震监测预报技术,虽然不像金币、美女那样现买现卖,但是,其中蕴含的金币和生命,不止几万两黄金、几千名美女所能够比拟。


大自然没有道德,我们人类却是满口的仁义道德,那些专家,还要挂着科学的奖章。李世辉虽然没有取得荣耀的名誉,但是,他的科研成果,令很多人吃惊。更为令人吃惊的,是他准确的预报,被人扣押!难道,这就是一个地震专家应该受到的冷遇吗?


李世辉的技术,本应该震动中国,震动整个世界的地震界,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科学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的新时代,被无德的愚昧牢牢地压在低下,被汶川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所吞没。


我们真的盼望着,李世辉的技术震动中国,震惊世界。希望在以后的地震灾害中,李世辉的技术,被科技界所应用。在震后的呼喊之中,我们只呼喊一个人的名字:李世辉,你是中国人的骄傲。


附图:摄于2006年12月17日“从海诚地震到青龙奇迹研讨会(第20次天地生人学术会议)”会前,左为耿庆国,右为汪成民,中为李世煇。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2:35:16 | 只看该作者
耿庆国欲哭无泪:无巧不成书的两次会与大地震预测

耿庆国欲哭无泪,痛心疾首;我义愤填膺,……。

以下“两会”章显当今中国社会“民间”与“官方”的现状:

1.  2008年4月25日 ,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地震预报探索暨梅世蓉教授从事地震工作5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震局一层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同志,中科院院士丁国瑜教授、马宗晋教授、陈运泰教授、陈颙教授、马瑾教授、许绍燮教授、石耀霖教授,中国地震局老领导陈章立同志、周锐同志、岳明生同志出席了会议。


2. 2008年4月26日 和27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经集体讨论,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文字报告已报中国地震局等, 4月30日 密件发出),而且,耿庆国根据强磁暴组合,明确提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 5月8日 (前后10天以内)”(以上地震预报三要素:震级、地点、时间均已明确)。
……  

召开这次学术研讨会,旨在回顾地震预报探索的历程,发扬老一辈地震科学家知难而上,百折不回,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潜心研究,顽强探索,研讨其关键性手段的进展,期望我国地震预报事业更加健康、顺利和迅速地得到发展。正如大会主持人、地震预测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善恩同志所说,要传承历史、传承学术、传承文化,努力创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2:36:10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专家欲哭无泪:5.12的强震有人预报

原载: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268996.aspx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李世辉


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主导下,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是不可能的。这是国内外地震界主流的共识。从这个角度看,32年前的唐山地震和今天的汶川地震都是不能准确预报的。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提到:有的报纸说唐山地震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时事辩论会主持人说:如果唐山地震时不拒绝外援,不会死几十万人。这些是看法不符合实际。实际情况是,如果尊重中西文化优势互补的科学家的意见,这些灾难倒是可以避免的。请参阅本人博客上转载的有关文章。


在中国,一批(1970年代)年轻的中国地震工作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取得遥遥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例如,耿庆国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公元512年-1879年中国大旱后2-3.5年,发生了7次7.5-8级大地震)。1972年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19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旱震关系》(科学出版社)。这些成果触犯了地震界当权者的利益,耿庆国被调出预报队伍,去了地震报社。


今天,2008年5月12 日,听到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中国的地震科学家耿庆国欲哭无泪,心里在流血。2006年他根据旱震关系提出中期预报,近年阿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4月26日和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上,以委员会的名义,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 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文字报告已报中国地震局等,4月30日密件发出),而且,根据强磁暴组合,明确提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5月8日(前后10天以内)”(以上地震预报三要素均已明确)。明明是国宝,却受到当权的主流地震科学家的排斥,只能靠微薄的退休费坚持搞科研。可惜这位退休的地震科学家的话,没有起到作用。


我的感觉是满腔悲愤。什么时候耿庆国、汪成民、任振球、王迪兴等一批国宝才能不受排挤,放开手脚为振兴中华效力呢?


外一篇 ——



在很多人质疑地震预报的时候,我编辑了唐山地震时青龙县的抗震故事,看看那时候地震预报的难度,还有这个县当时抗震工作的力度。


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青龙抗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许,我国唐山瞬间地动山摇,万物顿成废墟,几十万人的生命瞬间逝去。然而,与唐山的迁安比邻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在这场大地震中房屋损坏18万多间,其中倒塌7300多间,但47万人中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1人。今年8月初,《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披露了被称为“青龙奇迹”的史实。


1976年7 月中旬,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在唐山参加全国的地震工作会议。会上,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的汪成民说:华北地区一两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根据各地汇总的震情,当前京津唐渤海地区有七大异常,7月22日~8月5日可能有地震。王春青急忙赶回县里向领导汇报。时任青龙县委书记的冉广岐顶住压力,冒着风险,拍板决定向县委常委会汇报,向全县发布临震预报。


1976年7月24日晚,青龙县委召开常委会。次日,科委主任受县委委托,在县三级干部800多人大会上作了震情的报告。会议决定:每个公社回去2名干部抓防震,1名副书记(或武装部长),1名工作队长,连夜赶回所在公社,26日早8点必须到岗!会议提出:1.必须在7月26日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个人。2.干部必须在办公室坚守岗位,不得留在家里或处理个人事务。3.立即开始地震和洪灾的预防和宣传工作。4.每个公社、每个村必须设防震指挥办公室,向邻近市镇传递信息。5.保证 24小时通讯联络、汇报、巡逻,保持与邻县的联系。6.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广播、车间宣传、电话通知、黑板报、夜校。7.门窗一律打开;不要在屋里煮饭、吃饭;如可能睡在户外的防震棚内。


7月26日早8点,青龙县43个公社的干部全部到岗。青龙全县上上下下处于临震状态。震情通报在村子里反复播放;简易抗震棚随处可见;民兵把固执的老人送进抗震棚;村巡逻队 1天检查2次,防止村民回家滞留……7月27日,青龙县中学地震研究小组发现,许多黄鼠狼一反常态,白天乱跑,当天达到高潮。干沟乡庞丈子村柳树沟平日清亮见底的泉水出现异常,不断往上翻白浆;平时在水底趴着的小黑虫子,浮在水面来回窜动。一切征兆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7月27日黄昏,青龙县,大喇叭滚动播发着地震警报,冉广岐坐镇帐篷之中,指挥全县全力应对浩劫……就这样,青龙人民幸运地逃脱了唐山大地震这场灭顶之灾。唐山大地震后,青龙一度成为唐山的后方医院,救助了众多伤员。


1996年,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代表联合国向冉广岐颁发了纪念章。本文摘自于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2006年第5期 原编辑人:何艳





青龙奇迹的“冤案”必须纠正


徐道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青龙奇迹的“奇迹”一词是联合国专家科尔(Jeanne-Marie Col)到中国青龙县实地考察后,用来形容青龙县的防震减灾的成功经验时提出来的。后来一些人就用“青龙奇迹”来概括青龙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取得的防震救灾的显著成绩。

但是,唐山大地震发生已过了30年,中国一些官员和科学家对青龙奇迹畏之如虎,进行“冷处理”,不让宣传,他们片面强调唐山大地震前没有预测、预报。

至今,很多人对“青龙奇迹”不了解,从而对唐山大地震前的预测、预报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对青龙奇迹的“冤案”必须纠正。



1、青龙奇迹是客观事实
30年前,唐山7.8级大地震发生前,青龙县作出了短临预报。该县在唐山地震时损坏房屋十八万多间(其中倒塌七千三百多间),由于有了地震预报和疏散及时,全县47万人,却没有一人因地震而死亡。这表明了震前的预报和有力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1976年11月8日发出的国家地震局地震工作简报第17期对青龙县进行了表扬。在1986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在“中国地震工作二十年学术交流与表彰大会”讲话中也提出:“在唐山地区有一个县,好像是青龙县吧?他们提前发布了预报,作了一些防范的措施。因此,房屋虽然照样倒塌,但人身伤亡却大大减少了。”

联合国有关官员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派调查组两次到青龙县实地调查。在1996年4月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邀请有关人员赴联合国总部作报告,介绍青龙县防震减灾重要经验,并给以很高评价。

    青龙县在唐山7.8级大地震前有过正式预报,这已经国内外多次调查证实,并有青龙县几十万人可作人证。这样一个好典型有利于人们增强减灾意识,有利于今后防震减灾,理应大力提倡和大力推广。



2、“不作为”就是变相的“扼杀”
但是,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近二十年来,作为有关负责管理部门(一些科学家)有意无意地不提或反对提倡青龙奇迹,把要求讲“青龙奇迹”的人反而打成是“没有科学态度”。青龙奇迹被一些人打入“冷宫”,不进行宣传和表扬,真是咄咄怪事。

    时过30年,有关管理部门不敢正面面对青龙奇迹,也不敢否认,只能在暗下对青龙奇迹进行贬低、歪曲,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在今年唐山地震30周年的正式活动中,他们不提青龙奇迹,当有人追问时,仍避而不谈。这种“保持沉默”不作为的作法实际上是对青龙奇迹的无情扼杀。
    对一个官员或科学家来说,不敢面对客观现实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基本品质。



3、青龙奇迹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典范

在周总理的亲自指导下,中国地震预报取得了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大地震的预报成功。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时又出现了“青龙奇迹”。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突出成就,也是国内外承认的。

一些人在西方某些科学家的“地震不能预测”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或明或暗地在抹杀这些自主创新的成果,接受了西方的错误思想,背离了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只图小团体和个人的安乐享受,是一条走不通的错误的道路。

地震预测、预报要以人为本,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而不应是成为少数官员、科学家的生财之道。

    在2004年**涛同志就已指出:当前(中国)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中有,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这需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来解决。如要摆脱对外技术依赖,须要科学上有重要的、根本性创新。科技部长徐冠华也反复强调提出:中国科技要从模仿阶段进入创新阶段。

中国地震预测已经用了将近40年的时间表明: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质和理论依据,可以作为中国科学自主创新的一个突破点,应当认真对待。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2:37:01 | 只看该作者
唐山地震期间青龙县地震工作的回顾片断



陆吉康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唐山地震期间青龙县地震工作由青龙县科委负责。县科委正式成立于1973年夏,刚从承德地区调回的王进志同志为科委主任,其他三位成员分别来自于县农业局,县工业局和县林业局,他们分别是张洪久(河北农业大学毕业),本人(清华大学毕业)和戈福禄(承德林专毕业)。1976年早春,20岁左右的王青青(承德师专毕业?)调到科委,加强了县地震工作。1976年底青龙县正式成立县地震办公室,由一位姓司的公社干部出任主任并和县科委合署办公,受县科委领导。

青龙县当时属承德地区。青龙县地震工作开始于1995年春,主要是为了落实74年国务院69号文件。按照地区指示精神,县里要求科委负责,积极开展地震的群测群防工作。。当时县科委已和全国40多个县建立了科技信息的交换关系,通过这一关系县科委开始收集北京、河北、辽宁等地的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特别是地震群测点建设的信息。1995年七月中旬,青龙县科委受承德地区科委委托,带领地区各县10余人到河北省群测群防工作比较先进的单位学习取经。回来后,青龙中学,青龙县气象站作为第一批地震群测点的建设单位分别安装了土地电、土应力,县科委也在自己的院子里安装了土地电。从此青龙县走上了地震群测群防的道路。

1976年7月28日3点43分,唐山发生了大地震,震惊中外。唐山地震的漏报,使唐山和周边地区遭受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专业的地震工作者,还是业余的地震工作者不但受到了自身长期的良心责备,还受到了外界的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无名的斥责。青龙县在唐山地震前确实事先有所预防,当时也不过是想低调地汇报,免得成为少数人路线斗争的工具,使得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在困境中雪上加霜。

钱刚在“唐山大地震”一书中直接引用了国家地震局76年第十七期的“地震工作简报”报导了“青龙县在唐山大震前采取了预防措施”。其文字和内容均是我起草的,后经王进志同志修改,文稿只是为了出席河北省的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

我在1978年八月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从那时告别了青龙县,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虽然离开了地震工作,我仍然希望从科学的角度,实事求是的角度来更深入地探讨青龙的经验。本来不希望再回顾往事,但一些周边知道底细的同志,尤其是徐海亮同志再三敦促,于是写成了这篇回顾片断。三十年过去了,但愿还能给后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1.关于临震信息

青龙县科委所掌握的临震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来自于当年7月17日汪成民在京津唐渤张群测群防交流会会后的非正式发言,这方面的报道较多,不再赘述;其次来自县里设立的两个群测点,青龙中学地震测报点和青龙县气象站的地震测报点。青龙中学安装的是土地电,由一位姓黄的地理老师负责;青龙县气象站安装的是土地电和土地应力,并观测气象异常,由姓岳的站长负责。两个群测点从75年八月开始投入观测,开始三个月数据有明显的漂移现象,后转入稳定,自76年五月份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76年7月17去落实情况时又发现莫名其妙的指针些许的跳动现象。地震那年是农历龙年,因此笑称龙抖须。第三方面来自于青龙以外的交流渠道,迁西地震台告知,青龙境内肖营子一带不久前发生过一次2级以上的无感地震,这一信息后在访问唐山二中时从看到的地震目录中被证实。7月19日-24日我先后到过北京,唐山和山海关。在北京拜访过位于鷲峰的国家白家疃地震台和北京市科技局,了解到一些内部预报信息,但预报的震级都不高,5级左右,只是听说从气象异常的角度估计近期有7级左右的地震;在唐山二中一位姓王的女老师比较肯定地说,他们有预报意见,八月底九月初在京津唐一带可能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并已上报。令我吃惊的是唐山二中的土地电趋势变化与青龙中学的土地电的趋势变化基本相同,但未观测到“龙抖须”现象。在问及群测资料怎样消除大的干扰背景,预报值怎样与实测地震三要素相对应时,王老师拿来了地震目录。从地震目录中可以证实迁西地震台关于青龙县境内发生过无感地震的事实;在山海关一中一位姓吕的物理老师对土地磁偏角仪情有独钟,在一座很暗的房间里吕老师介绍了他的得意之作,无独有偶的是磁偏角的异常发生的时间也在五月初。山海关一中的地震预报时间为八月底,震级为6级以上,并且已经上报。临告别时吕老师按照他的预报经验告诫说:26-28日可能是危险期。当时已经是24日下午,25日是星期天,我匆忙的赶回县里。
以上三个方面的临震信息具有时间上的同步特点。

2.风险决策

当我25日下午赶回青龙时,王春青已经把15-17日召开的唐山会议情况向县常委作了汇报。当时听取汇报的有负责科委工作的县委副书记马刚和县委常委于森同志,还有一位是兼任七道河公社书记的县委副书记张平仪同志,时间是23日。当时县里正在召开县区社三级农业学大寨会议。其他的常委如王春田(后任县委书记),王耀武(负责政策研究)等,以及县委办公室主任李井墨也先后到科委或打电话到科委,询问情况。记得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决策的问题:既要预防地震,又要避免其他风险,保括不震引起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仍在四人帮肆虐时期)。下面是几条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决策。

(1)通过广播和会议的形式引用式地宣讲国务院74年69号文件。
(2)通过广播、会议及其他一切可能的形式介绍地震知识,防震方法。
(3)巧妙地把防汛和抗震结合起来,在三级会议上布置防汛抗震工作(当时正值汛期,地区要求落实防汛工作),由县委书记冉广岐直接在会议上动员、宣讲和布置。
(4)不等会议结束,每个公社必须安排一名书记,一名工作队负责人立即回去具体落实防汛抗震工作。

3.县科委的任务安排

县科委当时主要的任务安排如下:

(1)和县委办公室,县生产办公室,县广播站建立直接联系通道。
(2)准备地震方面的科普知识和材料,供县广播站采用。
(3)收集宏观异常情况,注意地震群测点的异常变化。
(4)与县生产办公室探讨防汛抗震相结合的可能形式。
(5)科委主任王进志在三级会议上宣讲震情和防震知识。

当时宣讲震情主要是正式渠道的震情信息即体现在国务院74年69号文件中的地震中长期的预报意见和7月17日汪成民同志在京津唐渤张群测群防交流会会后的对地震形势的判断意见。关于五级地震,结合其他震情信息,强调为笼统的破坏性地震。在防震方面,各地防汛抗震的行动和措施不求统一,但由科委强调的是“酒瓶子倒立桌面” 等简易感震方法 和“不关门窗,迅速逃离”等简易防震措施。

当时的县广播站在北沟。我骑自行车送去地震材料,并透露一些震情信息,由县广播站的自行编辑广播稿。应当非常感谢他们,由于他们的出色工作使得全县的地震预防工作普遍开展起来,也使得后来临近县误认为青龙县发出了26-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的预报意见。

4.地震时刻

27日晚我住在夫人所在单位-青龙县菌肥厂的一间很小的宿舍里。夫人正在河北出差,我一个人和衣躺在床上,没有酒瓶,只好把几本厚重的书放在头顶上的木板架上,半悬着。我睡得很香,突然上面的书本狠狠地砸在头上,我一面向院子里跑去,一面大喊“地震了,地震了”。在院子里,我划了根火柴,看到手表时间为3点45分差一刻(手表有走时误差)。接着是剧烈的房屋晃动,当时我一方面召呼大家向马路跑去,一方面默默地数着数,我知道地震横波对建筑物晃动的时间和地震的震级有关。房屋剧烈的晃动并不均匀,当数到87下时,晃动减弱。青龙的马路地势较高,两边是排水沟,在马路上眺望四周,只见东南南方向比较亮,且呈微紫色,疑是地光。当我重新回院推出自行车时,东南南方向已转暗,但仍比其他方向稍亮。青龙县发电厂在菌肥厂的斜对过,靠柴油发电。地震时,发电值班人员感到惊慌,但仍然发着电。我要求他们注意安全,必要时停止供电。接着又分别到了青龙县水轮机厂和青龙县电机厂,夜班工人已经跑出机加工车间,无人伤亡。虽车床等已停,但车间灯火未关,遂要求关上照明,注意安全。从厂里出来,天已略放亮,房屋可辨。我骑着自行车在县城转了一大圈。总的印象是,马路北侧的房屋由于建在山根,没有发生一起整房倒塌事故,马路南侧的房屋虽临近河滩,但只有一些围墙和无人住的土石结构简易房发生坍塌。当时判断的地震烈度为6度。

5.关于震中

五点多几分,我赶回科委办公室。科委办公室只有东侧两边的墙角有明显的但并不贯串的裂缝。我抓起电话,躲到办公桌下,摇了一下电话,话筒里传来清晰的女接线员的声音。我问了一下设备情况和房屋情况,要求她们注意安全,房门打开,坚守岗位,并要有专人负责保护。接着要求两点:通向科委的电话必须立即接通;由近及远主动询问电话通达情况。由于不放心,我又专门去了一趟,他们准备在电话接线间内部临时搭建木结构的保护棚,保证线路畅通,人员安全,并且告知滦县,古冶方面线路不通。总的看法是:根据地震横波持续的时间,以及电话的接通情况可以估计在青龙县南部80公里到160公里处发生了里氏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八点以后,我们又主动联系周边县的情况如北边的凌源县,东边的建昌县,东南的昌黎县,南边的迁安县及同一地区的宽城县,平泉县的情况,从地震的感受程度上基本支持这种看法。八点半左右,从电话接线员的电话中了解到唐山及唐山附近几个县电话不通。因此估计震中应该在滦县、唐山一带,但也不排除震中在渤海湾,地震量级可能更大。以上看法均向县委办公室汇报。

6.震后的应急措施

由于事先预防成功,科委在领导和人民心目中的信任度大为提高。电话局的同志说,只要是你们的电话,无论打到那里,保证一分钟接通;负责物质供应的雷云同志说你们搭地震棚的材料包在我身上,希望你们安全。农业局又派来范玉田同志帮助工作。领导和人民的信任要求科委更好地协助县委抓好地震工作。首先是确立科委本身的地震值班制度,确定地震值班人员,明确责任。同时采取了以下方面的应急措施。

(1)通过电话和广播迅速通知县直机关、区、社、大队做好防更大地震或强余震的准备。

(2)与教育局商量学校防震的措施。与卫生局商量救灾措施尤其是医疗队的准备工作。通知运输部门,留有机动的车辆等。

(3)明确重点保护单位:电话局,发电厂,水胡同水库和主要厂矿。

有意思的是,县内防更大地震或强余震的广播,在邻县某些接壤的地方又变成了青龙县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恰恰在当日的傍晚时分卢龙-滦县一带发生了7.1级的强余震。该余震在青龙造成了几乎与主震相同的破坏。县委南院厕所东侧的围墙因此而局部坍塌。

7.碗水测震

卢龙-滦县的强余震迫使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地震是在远离青龙还是在接近青龙?有地震知识的人可以通过对地震纵波,横波的感觉可以估计,但总有些主观的因素。当时就想到了水。盛满一碗清水,贴碗靠着一长柄汤勺,就成了最为简单的测震仪器。科委有些同事起初觉得可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是可行的。汤勺一倒,纵波来到;碗水一晃,横波呈强。期间可以数数来测定相隔时间,由此估计震源距离;水晃出多少,晃动的时间可以估计地震量级。为了可靠,贴碗可以靠多把长柄汤勺。有时震源较远,地震量级较小,可以不看水晃,看影动,无论是灯影还是光影。后来又做了三个方位的弹簧测震议,但由于受弹簧固有频率的干扰影响,效果反而不如碗水。

8.区域联防

青龙县唐山地震预防的成功,使得周边地区来交流地震信息的单位和次数增多,而当时青龙县境内只有七个业余地震群测站,三个只有近一年的观测资料,一个刚开展半年,其余三个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外援。由此提出了与周边地区开展区域联防的建议,并得到了周边地区的赞同。区域联防工作开展了近一年,双方几乎每天一次交换地震测报信息。特别感谢三个单位:迁西地震台、建昌地震台、和凌源水准测量单位。他们提供的信息在唐山余震的监视中起过作用。

9.内部预报

唐山地震后的第三天,第一批唐山受伤的人员乘坐军队的直升飞机降落在青龙集市场的南河滩,很快又被转送到位于北沟的县医院。在征得县医院赵院长的同意下,我采访了一些伤员。唐山地震的漏报造成了他们的悲惨的经历。也萌发了我试预报唐山余震的勇气。

首先想到的是考察地震衰减规律。记得有一次在清华照栏院见到马俊华老师时,谈到自然数e 时,认为其重要性表现在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与消亡均与此数有关。因此我就假设了一条以e为底的对数衰减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地震能量(由震级直接推算, 一般震级差0.2,地震能量差一倍左右,因此只要收集为首的几个强余震)。头三次震就可以目测拟合(无计算条件,只能依图作业)一条衰减曲线。研究实测余震序列与衰减曲线的距离变化规律,即可预报未来余震的发震时间和强度。

第二种预报方法是考察余震的迁移规律,其物理意义是:当撕裂某物时,一端撕开后应力随之释放,另一端必然应力集中而被撕开,由此往复形成迁移规律。具体做法是以通过唐山的一条接近西北-东南的直线为标准(垂直于断裂带),做数条平行线把平面分成数个平行区域,把已发生的地震标在区域内,按各区域内地震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来预报未来余震的发震时间和强度。

第三种预报方法可以称作异常同步的地震预报方法。其物理意义是:在地震孕育的过程中,各种地球物理和化学现象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在时间上是统计同步的;其表现的相对大小与地震的能量级成正比与震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具体做法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手段的地震群测点资料集中起来,对其时间的同步性进行统计分析。如同步变化,则提炼变化的方式,判断其相对大小。然后以同步的时间长短来预报地震的强度;以其相对变化的强弱来预报震源;以其变化的类型与实际发生的地震对应关系估计地震时间;以其对应实际发生的地震好坏确定预报权重。

另外我们关心的是柳树沟的泉水异常。柳树沟的泉水位于青龙县的西部,泉水从地下深处的裂隙中涌出,常温,冬天流过的地方仍有草木生长。据说海城地震前和唐山地震前均发生过异常现象,临震几天,淡淡的紫雾笼罩谷间,泉眼处有更多的小虫漂浮在水面。七五七矿刚建立地震群测点,负责的是一位赵姓的留苏博士。由于柳树沟离七五七矿较近,由他们负责柳树沟泉水的观测。

唐山余震的内部预报结果比较满意,成功率高于6成。

10.宏观异常

宏观异常一般是地震的前兆,但在唐山地震发生后的余震期间我做的一个小小的实验,得到的结果却很意外。实验可以称做日宏观异常量与唐山余震相关性分析。从8月3日开始,一直做到11月15日,即发生宁河地震的那天。具体做法是:在一张硬纸板上画一个正六边形,每边分别标上1-6中的一个数字,剪下来后在中心插上一根带尖的细木棍。转动木棍,记录静止时的贴边数字,形成1-6的随机序列;从观测之日起,每隔一个随机天数的晚上对逆序的随机个公社打电话,让他们在第二日汇报各类宏观异常的数量;通过建昌地震台和迁西地震台收集5级左右的余震信息;以时间为横轴,以每天宏观异常的数量、余震的能量除以距离的平方所得之商为纵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是日宏观异常量与唐山余震无关,却与通电话的次数相关。当时这一结论有破坏群测群防工作的嫌疑,只能和几个‘臭老九’谈谈。

11.县办地震台

76年9月份,河北省地震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上青龙县科委被评上省级先进单位,并奖励了一台地震仪。尽管这是一台老式的旧地震仪,却勾起我们自办地震台的梦。我在北沟选了一块基岩出露,但又稍稍平坦足可以盖两间房的地方。盖起了房,安装了地震仪,调准了原子钟,同时准备好了熏烟,浸松香的辅助设施。招了三个刚刚中专毕业回到县里的青年从事测震工作。但好梦不长,年轻人嘻嘻哈哈,地震仪时转时停,三级震报五级,县办地震台变成了耗时费钱的累赘。2个月后,由我提议撤销了我当初建议的县办地震台。科委王进志主任笑着指着我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2.青龙县地震烈度图

大概在八月中,突发奇想,想画一张全县的烈度分布图,我骑自行车从东部的朱丈子跑到西边的蛇盘兔,按照烈度与房屋破坏的对应关系,对比县城的6度区,在一张草图上标出烈度值。路上热,心中急,差点中署,遂改变做法通过电话的形式向公社调查。被调查者要求在唐山震后到过县城,并按当地与县城震情的对比,得出很重、重、一样、轻的意见。同时按照上报县民政局的房屋倒塌数进行修正。调查证实,青龙县基本属于6度区,都山一带不到6度,肖营子全区,以及青龙河双山子以下均为7度,南部与卢龙,滦县接壤的各别地区高于7度。接着通过手绘等值线的方法,绘制了青龙全县的烈度分布图。图幅虽不大,只有16开,但是化过心血。可惜后来来了一些自称国家地震局的朋友,借去看,带走了,无影无踪。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22:37:41 | 只看该作者
兼听则明,邹承鲁暴露真面目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生物全息现象与全息生物学复兴研讨会”发言提纲)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李世煇



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生物学,被何祚庥院士打成“伪科学”,2004年10月张颖清含冤惨死之后,又被《北京科技报》列入“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邹承鲁院士推波助澜,起到恶劣作用。请看邹承鲁在《北京科技报》的当众自供:

“北京科技报:那您觉得这个研究应该属于哪个领域?

邹承鲁:哪个领域都不是,是他自己瞎编的。”(按:邹承鲁为所谓“科技骗局”打包票)

“全息生物学”真的是张颖清自己瞎编的吗?幸亏近日“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快讯第301期”,首次发表张颖清教授1995年寄《中国科学报》“希望能予照登”的答辩文章《全息生物学·驳邹承鲁院士·爱国主义与诺贝尔奖》。虽该报拒不刊登,暴露出邹承鲁所谓“以利百家争鸣”,实为一家独霸,把持媒体,不准答辩;但是,12年后,依托互联网技术,张文终于得见天日,为公众提供了“兼听则明”的信息。请看张文透露的大量事实(该文有附录为证):

⑴ 首先,在生物科学研究中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德高望重的老院士贝时璋先生,1987年8月8日(时年84岁)亲笔致信张颖清教授:“多年来,您刻苦钻研,取得了优异成绩,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在科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深为敬佩。”

⑵ 张颖清教授已出版五部专著;其中三部有英文版,可在美国权威机构ISI出版物查到。国外8国16种刊物发表了30多篇文章,介绍张颖清的科学发现。

⑶ 张颖清创立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已译成英、德、日等9种文字,在30余个国家临床应用。据1992年统计,临床应用实例58万余个,约250个病种,治疗有效率和诊断符合率一般在90%以上。

⑷ 国家教委于1991年6月8日发文山东大学:“你校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很大关注,我委同意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总部设在你校。”

⑸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1991年发文国家科委、国家教委,认为全息生物学“这一理论的发明者张颖清教授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篇幅所限,其余从略。

事实具在,铁证如山。邹承鲁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如果有最低限度的科学道德和良心的话,理应尊重事实,尊重贝时璋院士等主流科学家的明确意见。“是他自己瞎编的” 这种当众信口雌黄,有如泼妇骂街;邹承鲁身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竟敢当众歪曲事实,口出秽言,肆无忌惮。当代中国“学术权威”道德沦丧如此,令人触目惊心。尽管邹承鲁先生在专业领域有过贡献(何祚庥先生如何?),但是,他们既没有贝时璋院士那样的创新意识和远见卓识,敢于明确肯定张颖清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又没有“百家争鸣”平等讨论的科学态度,身居院士高位,滥用职权,打击异己,扼杀中国的科学技术原始性自主创新(张颖清创立全息生物学,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中西文化优势互补,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就是一个典型实例),其态度之嚣张,下手之凶狠,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为“跟着他做研究的人也纷纷离开” 沾沾自喜),为中国科学发展史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也暴露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低下”(200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国技术能力排名第64)之深层症结所在。

    在无情的事实面前,王志新院士为其师邹承鲁、何祚庥之流的辩解:所谓“没有压制新生事物”,他们“非常宽容”之类,多么苍白无力,真是欲盖弥彰。“遮天”的权势是暂时的,科学史终究会有公正结论。亦望王志新以贝时璋院士的高风亮节作镜子,好好照一照自己;不要一味以“西方科学原理”作为判别科学是非之唯一标准,为“伪科学”帽子涂脂抹粉;为邹承鲁之流的卑劣行径张目,如不思悔改,历史上会不会也留下骂名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