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8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拿大服装制造业 概况——供进出口服装的参考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17:5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加拿大服装工业现状
早在19世纪中期,加拿大就在一些城市开始大规模服装生产,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能够提供半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大的消费市场。就象纺织行业一样,服装行业起初的发展是缓慢的,但如今这个产业已经成为能够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各种稳定供应的产业,从地域上看,服装生产商主要集中在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其中魁北克集中了55%,安大略省集中了26%,其次是曼尼托巴省、卑诗省等。
根据北美工业分类(NAICS),服装业在美加都被归入315类。服装制造业在全加拿大制造行业中排名第十,占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2%,占制造业投资的0.4%,就业人员占加拿大制造业就业人员总数的4.4%。加拿大服装制造业中75%的制造商生产规模较小,其雇员都在50人以下,他们的产量占加拿大服装制造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2002年加拿大服装制造业中共有3900多家服装制造厂集中在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尼伯和温哥华,这些公司共雇佣工人9.3万多名,年服装生产产值近70亿加币,其中42.3%出口到美国市场,它为总需求量99亿加元的国内市场提供了40.6%的产品。
2002年,加拿大服装制 造业总产量比2001年下降5.6%,而比1996年上升37.0%,从49亿加元上升到70亿加元。在这6年间,女装产量上升11.9%,婴儿装上升 9.9%,男装和男童装的产量下降0.8%。随着微胶囊技术发展,出现了新型调温材料、香料能织入布中,以及将化妆品和医疗保健材料加入布中等高新技术,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服装生产商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有所提高。
整体来看,服装制 造业主要依赖于女性(有些部门女性比例高达94%),以及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移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移民劳动力占整个行业的72%)。该行业对于新 移民来说,是一个跳板,一旦这些新移民的语言和工作技能得到提高,他们就会去寻找更高薪水的工作,另一轮新移民就会接替他们的工作。
二、加拿大国内服装需求量和结构特点
由于潜移默化的人口、生活方式、收入和价格的变化,使得整体消费者的需求和服装消费者的支出都呈现变化。加拿大服装市场2002年总供应量达到98亿加元,比2001年略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供应量为37亿加元,进口额为61亿加元。在1996年至2002年6年里,市场显著上升47个百分点,从1996年的67亿加元上升到2002年的98亿加元。
加拿大本土服装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持续减少,2002年加拿大本土的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49.4%,2002年比1996年减少了23.3%。外国进口产品的份额不断增加,2002年进口服装产品的份额为62.1%,2002年比1996年增加了22.7%。
2002年进口服装占市场份额的62.1%,从1996年的34亿加元上升到2002年的61亿加元,上涨幅度达84.9%。在这6年里,男装和男童装进口额从12亿加元上升到17亿加元,女装和女童装进口额从13亿加元上涨到24亿加元。
虽然加拿大本土服装制造商不断丢失市场份额,但加拿大服装出口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局面。作为加拿大第十大加工产业,加拿大的男式裁制布匹、外套、毛皮制品和童装等的出口非常有名。
2002年,加拿大服装的45.3%用于出口,比2001年提高7.1%,比6年前提高35.2%。1996年到2002年期间,服装出口额提高84.9%,从16亿加元上升到31亿加元。美国市场仍然是加拿大服装出口最主要的市场,对美国服装出口占加拿大服装出口总额的96%,达29.3亿加元,占加拿大服装总产量的43.3%。中国在加拿大服装出口中排名第六位,为875.2万加元(其中加拿大出口到香港的服装为504.7万加元)。
2002年加拿大服装进口额达60.85亿加元。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服装进口的首选地,2002年加拿大从中国进口了22.94亿加元的服装(其中从香港进口3.93亿加元),占加拿大服装进口总额的37.69%,比2001年上升2.73%。美国一直处于加拿大服装采购市场的第二位,2002年加拿大从美国进口服装6.71亿加元,占加拿大服装进口总额的11%。
加拿大主要从中国、香港地区、印度和韩国等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进口服装,在服装进出口方面一直呈现逆差。据加拿大统计局资料,2002年,加累计纺织品贸易逆差达到30亿加元,比上年提高2.7%,比1996年提高76.1%,其中中国和香港地区占70%(21亿加元)。
三、服装制造业区域中心
加拿大服装工业目前发展状况良好,在全国有四个服装制造中心: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尼伯、温哥华。自1988年加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和相关的协议、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开始执行以来,加拿大在服装出口中受益非浅,出口到美国的服装在几年内增加五倍多,目前还在继续增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将继续鼓励加拿大工业的增长和发展,推动和扩大持续不变的出口市场。
四、服装制造业投资情况
加拿大服装业的国内外投资不多,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是加拿大本地的公司,外国公司(主要是被美国大型跨国公司控制)只占总数的2%。这些外国公司集中生产大量的固定和标准化产品,如牛仔裤和内衣等。随着服装制造业不断发展,在服装生产的某些步骤中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比如设计、花样制作、贴标签、自动裁剪等。进入加拿大服装行业的壁垒很低,市场分割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1年,加拿大服装业在购买优质机械设备和厂房方面总支出1.38亿加元,其中69%的支出都发生在裁剪和缝纫公司,但总支出和以前5年的平均水平(1.65亿加元)相比,还算低的。
从1996年开始,加拿大纺织工业每年向少数规模较大的纺织公司投入约4亿加元,用于改造纺织机械工艺、商业设备、建筑等。历史上,加拿大主要的纺织工业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也有少部分外国投资者投资于其它纺织品。加拿大服装业每年投资1亿加元,用于建造厂房、机械及设备。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经商室)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17:57:25 |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纺织品服装市场考察报告

为执行中国商务部国际司与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共同批准实施的中国纺织WTO培训项目,2003年9月由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江苏省外经贸厅、上海市外经贸委以及上海申达进出口公司、江苏开元国际集团等单位组成的工作小组一行九人对加拿大纺织业状况、政策动向进行了为期13天的考察。通过考察,我们对加拿大纺织服装业的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加拿大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有了更准确的概念,对增强与加拿大纺织业的合作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产业发展状况
  加拿大纺织业在加拿大制造业中是比较小的行业,2002年加拿大纺 织业共有企业970家,拥有员工5.5万人,占制造业就业总人数的2.3%,年发货值66亿加元,占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2%。近年来,为了持续改善 产品品质,该行业每年都投入巨资进行设备更新,以面对竞争日益强化的全球贸易环境。1996年-2001年平均每年新增投资442亿加元,新增投资对增强加拿大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88年以来加拿大纺织业出口不断增长,15年间平均出口增长速度为10%,出口值占国内纺织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8年的13.6%,跃升到2002年的53%。特别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以来,加拿大对美国和墨西哥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已成为加拿大纺织业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正是由于出口市场的带动,加拿大纺织业就业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显著的扩张,从1995年的2.8万人扩大到2000年的5.4万人,五年中纺织行业净增2.6万个就业机会。
  但在本国市场上,加拿大纺织业的影响力如江河日下,日渐衰落。1985年加拿大本国纺织业占本国市场份额的66.4%,15年后的2002年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丢失了一半,只剩下32.9%。从绝对值上看本国产品的发货值己从1988年的57.5亿加元降到2002年的30.98亿加元,降幅高达46%。
  二、市场规模
  加拿大纺织品市场在1998年达到最大规模(105亿加元)之后每年都有所下降。2002年市场规模为94.04亿加元。以加元表示的市场规模的下降并非意味着这个市场真正的萎缩,而是由于较便宜的进口产品对加拿大本国产品替代的结果。在加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的地位越来越显要。1988年以来进口产品翻了一番,从29.14亿加元增加到63.06亿加元,进口产品所占份额也翻了一番,从37.6%提高到67.1%。由于对进口的依赖较大,加拿大纺织工业始终存在贸易逆差,1998年的逆差额最高为32亿加元。近两年逆差有所下降,2002年逆差额为28.16亿。加拿大贸易逆差主要源自与美国的贸易。
  三、贸易和产业政策
  如前所述,1988年以来加拿大纺织业的出口增长保持了年均10%的增长速度,但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6%,只有出口增长速度的一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加拿大长期以来对纺织品进口维持了较高的保护。加拿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对进口纺织品实行数量限制的国家。目前仍然对来自43个国家的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其中32个是WTO成员。 此外加拿大还对纺织品维持着比较高的进口关税。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加拿大的进口关税是最高的,而尤以纺织品的关税甚之。
  加拿大纺织品的平均关税比制成品关税高7.2个百分点。在乌拉圭回合中加拿大像其他成员一样也曾承诺要按照纺织品服装协议规定的时间表取消配额限制并降低纺织品关税水平。加拿大在关税方面承诺的内容是,从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1月1日10年的时间,纺织品关税将从17%降到10.5%,服装关税从24%降到18%。根据WTO秘书处的计算,到2005年加拿大全部履行了在乌拉圭回合的减税承诺后,该国纺织品的关税水平仍是该国平均关税的两倍。
  尽管与其他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多边贸易体制的主导下,加拿大纺织品贸易政策已经变得较为宽松,这给国内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减轻贸易自由化的压力,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产业联合会都在寻求积极的应对措施。从政府层面上看,这类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鼓励政策和人力资源开发政策。2002年6月加拿大联邦政府推出了加拿大服装纺织工业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服装纺织工业提高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捕捉和利用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市场机会。该计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企业本身的创新活动,另一部分是惠及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动。对第一种创新活动加拿大服装纺 织工业计划可以承担除固定资产之外的创新活动费用(包括工资、薪金、雇员福利;原材料供应以及咨询和专业服务的费用)的50%,每个项目可获得的资助可达 到项目所需费用的90%,且没有最高额的限制。该计划为期四年,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启动,总的资金规模为3300万加元。
  在贸易政策上,为了使那些需要使用进口原材料的加拿大本国纺织服装企业减少高额进口关税的负担,加拿大从1998年起引入了关税豁免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加拿大服装和面料企业应对不断增加的来自进口竞争压力。2001年关税减免额为3200万加元。该计划将于2004年12月31日到期。
  1979年加拿大人力资源开发部成立了纺织服装分部,该部是一个全国性的劳工管理组织,该组织的职能是满足纺织服装业对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需要,支持对该行业的就业人员进行各层次有效的培训,向企业和雇员提供有关技术变化和结构调整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除了联邦政府制定的对全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支持计划外,各地方政府也有一些重要的支持措施。比如,2001年中国华联集团在魁北克省投资4500万加元建造了一个针织印染厂。为此魁北克政府投资局向该厂提供了300万加元,用以购买固定资产,加拿大经济发展委员会魁北克分会又为该厂提供了1000万加元的信贷支持。在针织印染厂所在地,当地政府又为建厂所需的基础设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再比如据多伦多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人员介绍,该地的出口商可以获得到国外参展的国际旅费及住宿的资助。
  四、值得关注的政策动向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达成的《纺织品服装协议》,2004年后加拿大将取消对进口纺织服装产品的配额限制,这无疑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政策动向。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占加拿大进口市场的20%左右,在配额管理的市场上这一比例算比较高的。在2005年配额取消之后,中国产品在加市场还会有更多的机会。但加拿大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可以对中国产品实行反倾销措施、纺织品保障措施和特定产品的保障措施。这为中国产品在2004年之后的国际市场上的自由竞争,设置了多重障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加出口还有多大的空间,扩大出口的途径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可不关注加拿大政府的另外两项政策动向,一是加拿大政府最新制定的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政策,二是多年来加拿大政府致力于推进的双边和区域贸易自由化政策。
  2002年6月加拿大政 府宣布了一项对纺织品市场准入有重大影响的贸易政策,即从2003年1月1日起,向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通关待遇。根据新政策 的原产地规定,凡进口产品只要在这48个最不发达国家增值率达到25%,就有资格享受免关税免配额的优惠市场准入。目前,加拿大从最不发达国家进口服装的一半左右是配额管理的产品,因此,最不发达国家的确能够从这一新的贸易法规获益。同时这种较低水平的原产地增值率的要求对其他纺织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或许也提供了一种机会。加政府已拨款1090万加元来实施这一新的政策。
  不论从贸易和投资的角度讲,加拿大的市场都是比较小的,但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从80年代后期,加拿大一直致力于缔结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美加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覆盖美加墨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1997年加拿大和智利、以色列先后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2年又与哥斯达黎加缔结了类似的协议。目前加拿大正在与中美洲四国、欧盟、新加坡和美洲国家谈判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事宜。这些协议的签署给加拿大企业拓展国外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增强了包括中国纺织业在内的国际纺织业投资加拿大的兴趣。就纺织行业而言,要素禀赋差异和共同目标市场可能是促成中加深层次合作、取得双赢局面的主要动力。首先,加纺织业的优势体现在资源、资金、技术研发和市场信息方面,其劣势在于高额的人力成本,而中国恰恰在人力成本上存在较大优势,双方可优势互补。加拿大的资源优势特别明显。加拿大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二大国,同时又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水、电、土地资源充足,价格便宜。工业用水每吨合1元人民币,工业用电每度0.2-0.3元,比中国国内价格低许多;加拿大的道路、电网、污水处理等工业基础设施完善、到位,为搞工业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比如工业污水处理基本上不需要企业额外掏钱。但加拿大的 人工费用很高,在魁北克普通操作工的年薪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其次,中加均视美国为主要的出口市场,尽管在美国市场上中加纺织品存在竞争,但由于产品定 位差异,使得竞争不在一个层次上展开,并非直接竞争,这给中加纺织行业共同开发美国市场提供合作的机会。对中国企业来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有吸引力 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年进口额是加拿大的10.6倍。目前中国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已达12%,是美国纺织品服装最大供应源。2002年中国若干被解除配额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呈高速增长之势,引起了美国产业界的极大恐慌和不满,并欲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从这种情况看,即使2004年后发达国家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中国产品也难以在美、欧等市场上自由竞争。鉴于这种情况,在加拿大建设面向北美的生产基地就有极大的意义。第三,中加企业联合可以从资源的配置和整合方面获得效益,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加拿大GLEN IT纺织厂是生产中高档服装面料和家用纺织品面料的企业,2002年被上海海欣集团收购,成为海欣集团在北美的一家控股企业。海欣集团控股后,该企业的供货来源首先发生了变化。依靠海欣集团的供应网络,GLEN IT厂的原料成本比过去下降了30%。这也是为什么加拿大本地企业对与中国的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几点体会
  (一)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
  WTO对成员的贸易政策的透明度有一定的要求,中国加入WTO后其政策的透明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加拿大的 政府机构与企业和知识界在贸易政策和贸易谈判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协助,企业在决定国家贸易政策方向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公共咨询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是 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增强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地位,提高谈判的有效性,使得谈判成果对中国更加有利,中国需要建立类似的贸易政策公共咨询和协调机制。
  (二)加拿大政府对纺织行业的支持
  纺织行业在加拿大已属夕阳产业,特别是2005年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后,加拿大纺 织行业面临较大危机。一方面加政府在促成其国内纺织行业转变经营策略、经营模式、逐步退出纺织制造业,另一方面加政府也积极给予其纺织行业一定的支持,支 持主要体现在新产品或新材料研发、技术改造和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在面对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世贸组织规则的新形势下,中国在对纺织行业的支 持方式需要创新,支持目的需要明确。因此,加拿大政府对纺织品行业的支持对我深具借鉴意义。
  (三)考察期间,两国学者提出的中加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其他类似紧密经贸合作安排的问题
  尽管加拿大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NAFTA),又是八国集团(G8)成员,中加合作将直接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并通过优势互补区同开发北美市场,但由于加拿大在北美地区的特殊贸易地位,届时中加的紧密合作可能受到美方、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强烈干预和制约。 (赴加拿大考察小组/贸研院子站)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17:58:12 |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服装工业现状

一、 加拿大服装工业现状
   早在19世纪中期,加拿大就在一些城市开始大规模服装生产,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能够提供半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大的消费市场。就象纺织行业一样,服装行业起 初的发展是缓慢的,但如今这个产业已经成为能够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各种稳定供应的产业,从地域上看,服装生产商主要集中在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其中魁北克集 中了55%,安大略省集中了26%,其次是曼尼托巴省、卑诗省等。
根据北美工业分类(NAICS),服装业在美加都被归入315类。服装制造业在全加拿大制造行业中排名第十,占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2%,占制造业投资的 0.4%,就业人员占加拿大制造业就业人员总数的4.4%。加拿大服装制造业中75%的制造商生产规模较小,其雇员都在50人以下,他们的产量占加拿大服 装制造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2002年加拿大服装制造业中共有3900多家服装制造厂集中在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尼伯和温哥华,这些公司共雇佣工人9.3万多名,年服装生产产值近70亿加币,其中42.3%出口到美国市场,它为总需求量99亿加元的国内市场提供了40.6%的产品。
   2002年,加拿大服装制造业总产量比2001年下降5.6%,而比1996年上升37.0%,从49亿加元上升到70亿加元。在这6年间,女装产量上 升11.9%,婴儿装上升9.9%,男装和男童装的产量下降0.8%。随着微胶囊技术发展,出现了新型调温材料、香料能织入布中,以及将化妆品和医疗保健 材料加入布中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服装生产商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有所提高。
整体来看,服装制造业主要依赖于女性(有些部门女性比例高达94%),以及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移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移民劳动力占整个行业的 72%)。该行业对于新移民来说,是一个跳板,一旦这些新移民的语言和工作技能得到提高,他们就会去寻找更高薪水的工作,另一轮新移民就会接替他们的工 作。
二、加拿大国内服装需求量和结构特点
  由于潜移默化的人口、生活方式、收入和价格的变化,使得整体消费者 的需求和服装消费者的支出都呈现变化。加拿大服装市场2002年总供应量达到98亿加元,比2001年略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供应量为37亿加 元,进口额为61亿加元。在1996年至2002年6年里,市场显著上升47个百分点,从1996年的67亿加元上升到2002年的98亿加元。
加拿大本土服装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持续减少,2002年加拿大本土的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49.4%,2002年比1996年减少了23.3%。 外国进口产品的份额不断增加,2002年进口服装产品的份额为62.1%,2002年比1996年增加了22.7%。
2002年进口服装占市场份额的62.1%,从1996年的34亿加元上升到2002年的61亿加元,上涨幅度达84.9%。在这6年里,男装和男童装进口额从12亿加元上升到17亿加元,女装和女童装进口额从13亿加元上涨到24亿加元。
虽然加拿大本土服装制造商不断丢失市场份额,但加拿大服装出口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局面。作为加拿大第十大加工产业,加拿大的男式裁制布匹、外套、毛皮制品和童装等的出口非常有名。
2002年,加拿大服装的45.3%用于出口,比2001年提高7.1%,比6年前提高35.2%。1996年到2002年期间,服装出口额提高 84.9%,从16亿加元上升到31亿加元。美国市场仍然是加拿大服装出口最主要的市场,对美国服装出口占加拿大服装出口总额的96%,达29.3亿加 元,占加拿大服装总产量的43.3%。中国在加拿大服装出口中排名第六位,为875.2万加元(其中加拿大出口到香港的服装为504.7万加元)。
   2002年加拿大服装进口额达60.85亿加元。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服装进口的首选地,2002年加拿大从中国进口了22.94亿加元的服装(其中从香港 进口3.93亿加元),占加拿大服装进口总额的37.69%,比2001年上升2.73%。美国一直处于加拿大服装采购市场的第二位,2002年加拿大从 美国进口服装6.71亿加元,占加拿大服装进口总额的11%。
  加拿大主要从中国、香港地区、印度和韩国等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进口 服装,在服装进出口方面一直呈现逆差。据加拿大统计局资料,2002年,加累计纺织品贸易逆差达到30亿加元,比上年提高2.7%,比1996年提高 76.1%,其中中国和香港地区占70%(21亿加元)。
三、服装制造业区域中心
  加拿大服装工业目前发展状况 良好,在全国有四个服装制造中心: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尼伯、温哥华。自1988年加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和相关的协议、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NAFTA)开始执行以来,加拿大在服装出口中受益非浅,出口到美国的服装在几年内增加五倍多,目前还在继续增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将继续鼓励加拿大工 业的增长和发展,推动和扩大持续不变的出口市场。
四、服装制造业投资情况
 
  加拿大服装业的国内外投资不多,绝大 多数服装企业是加拿大本地的公司,外国公司(主要是被美国大型跨国公司控制)只占总数的2%。这些外国公司集中生产大量的固定和标准化产品,如牛仔裤和内 衣等。随着服装制造业不断发展,在服装生产的某些步骤中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比如设计、花样制作、贴标签、自动裁剪等。进入加拿大服装行业的壁垒 很低,市场分割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1年,加拿大服装业在购买优质机械设备和厂房方面总支出1.38亿加元,其中69%的支出都发生在裁剪和缝纫公司,但总支出和以前5年的平均水平(1.65亿加元)相比,还算低的。
   从1996年开始,加拿大纺织工业每年向少数规模较大的纺织公司投入约4亿加元,用于改造纺织机械工艺、商业设备、建筑等。历史上,加拿大主要的纺织工 业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也有少部分外国投资者投资于其它纺织品。加拿大服装业每年投资1亿加元,用于建造厂房、机械及设备。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17:58:46 |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纺织品服装市场考察报告

为执行中国商务部国际司与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共同批准实施的中国纺织WTO培训项目,2003年9月由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 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江苏省外经贸厅、上海市外经贸委以及上海申达进出口公司、江苏开元国际集团等单位组成的工作小组一行九人对加拿大纺织业状况、政策动 向进行了为期13天的考察。通过考察,我们对加拿大纺织服装业的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加拿大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有了更准确的概念,对增 强与加拿大纺织业的合作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产业发展状况
  加拿大纺织业在加拿大制造业中是比较小 的行业,2002年加拿大纺织业共有企业970家,拥有员工5.5万人,占制造业就业总人数的2.3%,年发货值66亿加元,占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的 1.2%。近年来,为了持续改善产品品质,该行业每年都投入巨资进行设备更新,以面对竞争日益强化的全球贸易环境。1996年-2001年平均每年新增投 资442亿加元,新增投资对增强加拿大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88年以来加拿大纺织业出口不断增长,15年间平均出口增长速度为 10%,出口值占国内纺织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8年的13.6%,跃升到2002年的53%。特别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以来,加拿大对 美国和墨西哥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已成为加拿大纺织业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正是由于出口市场的带动,加拿大纺织业就业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显著的扩 张,从1995年的2.8万人扩大到2000年的5.4万人,五年中纺织行业净增2.6万个就业机会。
  但在本国市场上,加拿大纺 织业的影响力如江河日下,日渐衰落。1985年加拿大本国纺织业占本国市场份额的66.4%,15年后的2002年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丢失了一半,只剩下 32.9%。从绝对值上看本国产品的发货值己从1988年的57.5亿加元降到2002年的30.98亿加元,降幅高达46%。
  二、市场规模
   加拿大纺织品市场在1998年达到最大规模(105亿加元)之后每年都有所下降。2002年市场规模为94.04亿加元。以加元表示的市场规模的下降并 非意味着这个市场真正的萎缩,而是由于较便宜的进口产品对加拿大本国产品替代的结果。在加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的地位越来越显要。1988年以来进口产品 翻了一番,从29.14亿加元增加到63.06亿加元,进口产品所占份额也翻了一番,从37.6%提高到67.1%。由于对进口的依赖较大,加拿大纺织工 业始终存在贸易逆差,1998年的逆差额最高为32亿加元。近两年逆差有所下降,2002年逆差额为28.16亿。加拿大贸易逆差主要源自与美国的贸易。
  三、贸易和产业政策
  如前所述,1988年以来加拿大纺织业的出口增长保持了年均10%的增长速度,但进口的年 均增长速度为5.6%,只有出口增长速度的一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加拿大长期以来对纺织品进口维持了较高的保护。加拿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对进口纺织品 实行数量限制的国家。目前仍然对来自43个国家的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其中32个是WTO成员。 此外加拿大还对纺织品维持着比较高的进口关税。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加拿大的进口关税是最高的,而尤以纺织品的关税甚之。
  加拿大纺织 品的平均关税比制成品关税高7.2个百分点。在乌拉圭回合中加拿大像其他成员一样也曾承诺要按照纺织品服装协议规定的时间表取消配额限制并降低纺织品关税 水平。加拿大在关税方面承诺的内容是,从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1月1日10年的时间,纺织品关税将从17%降到10.5%,服装关税从24%降 到18%。根据WTO秘书处的计算,到2005年加拿大全部履行了在乌拉圭回合的减税承诺后,该国纺织品的关税水平仍是该国平均关税的两倍。
   尽管与其他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多边贸易体制的主导下,加拿大纺织品贸易政策已经变得较为宽松,这给国内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减轻贸易自由化 的压力,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产业联合会都在寻求积极的应对措施。从政府层面上看,这类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鼓励政策和人力资源开发 政策。2002年6月加拿大联邦政府推出了加拿大服装纺织工业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服装纺织工业提高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捕捉和利用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市 场机会。该计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企业本身的创新活动,另一部分是惠及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动。对第一种创新活动加拿大服装纺织工业计划可以承担除固定 资产之外的创新活动费用(包括工资、薪金、雇员福利;原材料供应以及咨询和专业服务的费用)的50%,每个项目可获得的资助可达到项目所需费用的90%, 且没有最高额的限制。该计划为期四年,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启动,总的资金规模为3300万加元。
  在贸易政策上,为了使那些 需要使用进口原材料的加拿大本国纺织服装企业减少高额进口关税的负担,加拿大从1998年起引入了关税豁免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加拿大服装和面料企业应对 不断增加的来自进口竞争压力。2001年关税减免额为3200万加元。该计划将于2004年12月31日到期。
  1979年加拿大人力资源开发部成立了纺织服装分部,该部是一个全国性的劳工管理组织,该组织的职能是满足纺织服装业对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需要,支持对该行业的就业人员进行各层次有效的培训,向企业和雇员提供有关技术变化和结构调整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除了联邦政府制定的对全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支持计划外,各地方政府也有一些重要的支持措施。比如,2001年中国华联集团在魁北克省投资4500万加元建 造了一个针织印染厂。为此魁北克政府投资局向该厂提供了300万加元,用以购买固定资产,加拿大经济发展委员会魁北克分会又为该厂提供了1000万加元的 信贷支持。在针织印染厂所在地,当地政府又为建厂所需的基础设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再比如据多伦多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人员介绍,该地的出口商可以 获得到国外参展的国际旅费及住宿的资助。
  四、值得关注的政策动向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达成的《纺织品服装协 议》,2004年后加拿大将取消对进口纺织服装产品的配额限制,这无疑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政策动向。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占加拿大进口市场的20%左 右,在配额管理的市场上这一比例算比较高的。在2005年配额取消之后,中国产品在加市场还会有更多的机会。但加拿大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可以对中国产品实行 反倾销措施、纺织品保障措施和特定产品的保障措施。这为中国产品在2004年之后的国际市场上的自由竞争,设置了多重障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加出口还有 多大的空间,扩大出口的途径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可不关注加拿大政府的另外两项政策动向,一是加拿大政府最新制定的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政 策,二是多年来加拿大政府致力于推进的双边和区域贸易自由化政策。
  2002年6月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项对纺织品市场准入有重大影 响的贸易政策,即从2003年1月1日起,向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通关待遇。根据新政策的原产地规定,凡进口产品只要在这48 个最不发达国家增值率达到25%,就有资格享受免关税免配额的优惠市场准入。目前,加拿大从最不发达国家进口服装的一半左右是配额管理的产品,因此,最不 发达国家的确能够从这一新的贸易法规获益。同时这种较低水平的原产地增值率的要求对其他纺织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或许也提供了一种机会。加政府已拨款 1090万加元来实施这一新的政策。
  不论从贸易和投资的角度讲,加拿大的市场都是比较小的,但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从80年代 后期,加拿大一直致力于缔结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美加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覆盖美加墨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1997年加拿大 和智利、以色列先后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2年又与哥斯达黎加缔结了类似的协议。目前加拿大正在与中美洲四国、欧盟、新加坡和美洲国家谈判缔结自由贸 易协定事宜。这些协议的签署给加拿大企业拓展国外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增强了包括中国纺织业在内的国际纺织业投资加拿大的兴趣。就纺织行业而言,要素 禀赋差异和共同目标市场可能是促成中加深层次合作、取得双赢局面的主要动力。首先,加纺织业的优势体现在资源、资金、技术研发和市场信息方面,其劣势在于 高额的人力成本,而中国恰恰在人力成本上存在较大优势,双方可优势互补。加拿大的资源优势特别明显。加拿大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二大国,同时又是淡水资源最 丰富的国家,水、电、土地资源充足,价格便宜。工业用水每吨合1元人民币,工业用电每度0.2-0.3元,比中国国内价格低许多;加拿大的道路、电网、污 水处理等工业基础设施完善、到位,为搞工业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比如工业污水处理基本上不需要企业额外掏钱。但加拿大的人工费用很 高,在魁北克普通操作工的年薪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其次,中加均视美国为主要的出口市场,尽管在美国市场上中加纺织品存在竞争,但由于产品定位差异,使 得竞争不在一个层次上展开,并非直接竞争,这给中加纺织行业共同开发美国市场提供合作的机会。对中国企业来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有吸引力的纺织品服 装市场,年进口额是加拿大的10.6倍。目前中国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已达12%,是美国纺织品服装最大供应源。2002年中国若干被解除配额的产品在美国 市场呈高速增长之势,引起了美国产业界的极大恐慌和不满,并欲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从这种情况看,即使2004年后发达国家取消纺织品服装配 额,中国产品也难以在美、欧等市场上自由竞争。鉴于这种情况,在加拿大建设面向北美的生产基地就有极大的意义。第三,中加企业联合可以从资源的配置和整合 方面获得效益,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加拿大GLEN IT纺织厂是生产中高档服装面料和家用纺织品面料的企业,2002年被上海海欣集团收购,成为海欣集团在北美的一家控股企业。海欣集团控股后,该企业的供 货来源首先发生了变化。依靠海欣集团的供应网络,GLEN IT厂的原料成本比过去下降了30%。这也是为什么加拿大本地企业对与中国的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几点体会
  (一)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
   WTO对成员的贸易政策的透明度有一定的要求,中国加入WTO后其政策的透明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加拿大 的政府机构与企业和知识界在贸易政策和贸易谈判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协助,企业在决定国家贸易政策方向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公共咨询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增强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地位,提高谈判的有效性,使得谈判成果对中国更加有利,中国需要建立类似的贸易政策公共咨询和协调机制。
  (二)加拿大政府对纺织行业的支持
  纺织行业在加拿大已属夕阳产业,特别是2005年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后, 加拿大纺织行业面临较大危机。一方面加政府在促成其国内纺织行业转变经营策略、经营模式、逐步退出纺织制造业,另一方面加政府也积极给予其纺织行业一定的 支持,支持主要体现在新产品或新材料研发、技术改造和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在面对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世贸组织规则的新形势下,中国在对纺织 行业的支持方式需要创新,支持目的需要明确。因此,加拿大政府对纺织品行业的支持对我深具借鉴意义。
  (三)考察期间,两国学者提出的中加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其他类似紧密经贸合作安排的问题
   尽管加拿大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NAFTA),又是八国集团(G8)成员,中加合作将直接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并通过优势互补区同开发北美市场,但 由于加拿大在北美地区的特殊贸易地位,届时中加的紧密合作可能受到美方、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强烈干预和制约。
  作者:赴加拿大考察小组 执笔: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赵玉敏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13:30:05 | 只看该作者

近期服装店讲座

我们联系了服装店和服装批发商的美女老板,准备在新年以后不太忙的时候举办相应服装生意讲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