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还能存活多久
作者: 红色中国时评
编注:这一期红色中国时评是在一个黑暗的日子写下的。9月22日,将与9月18日一样,成为中国人永远刻骨的、纪念民族耻辱的一天。在世界历史上,非法审判薄熙来将与国会纵火案一样臭名昭著。然而,它的长远影响或许可以与十九世纪末法国的德雷福斯案件相比较。德雷福斯案件的始作俑者,当时主宰法国政局的正统派、奥尔良派、波拿巴派等各色保皇党人,最终伴随着德雷福斯的平反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经历了1789年以来一百多年的斗争以后,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终于得到了巩固。薄熙来同志今日蒙冤,不过是为薄熙来同志来日上升为中国一切进步力量的领袖准备了必要条件。薄熙来同志今日被判处所谓“无期徒刑”,中国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就此也就判处了自己的死刑。
自2012年3月以来,红色中国网始终坚持站在支持薄熙来同志宣传斗争的前线。作为一个马列毛网站,红色中国网认为,支持薄熙来同志的斗争是更广泛的无产阶级以及人民大众反对资本主义、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一部分。红色中国网从来没有怀疑过中国的无产阶级必然在不远的将来取得胜利。这是我们网站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优点。对于中国无产阶级的胜利,我们不仅是在口头上相信,而且是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充分占有事实和材料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观点、证明我们的观点。也正因为如此,无论过去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始终保持了革命的乐观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
在本期时评中,我们将继续本着这种乐观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精神,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和观点,分析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未来。
英国《金融时报》于9月2日发表长篇社论,提出“中国共产党还能存活多久”的问题。根据资产阶级的现代化理论,文章认为“中共已具备了所有灭亡的因素”。“现代化理论认为,专制主义制度往往随着收入增加而民主化,制造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加速这个过程,并且在长期快速增长之后的经济放缓使得这种转变更加可能。严重恶化的不平等加上高度腐败可以增添变革的动力。所有这些因素现在存在于中国。”
《金融时报》认为:“有一个可爱的历史巧合是,没有一个专制政权,除了墨西哥,在主办现代奥运会之后能够继续维持十年。想一想1936年的柏林,1980年的莫斯科,1984年的萨拉热窝,和1988年的汉城。现在距离中共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五年。 ”
《金融时报》所提出的问题,是真实与重要的。然而,与《金融时报》不同,我们红色中国网编辑部坚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只有首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谈得上毛泽东主义或毛泽东思想),而不是资产阶级的现代化理论或其它理论。我们同意,在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将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的对象将不是“中共专制政权”或者不简单的是“中共专制政权”,而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反过来。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夸大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正如我们在以前的时评以及其它的评论中所指出的,在党内走资派于1976年反革命政变夺取政权之后,经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一系列的阶级斗争,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复辟。
重庆改良的失败、薄熙来被迫害、李克强政府加紧金融私有化以及若干重要行业私有化等事件,并不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趋势以及性质。这些事件不过是表明,占统治地位的中国资产阶级上层已经最后放弃了以国家资本主义方式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下决心全面推行最反动的新自由主义的资本积累模式。在国际上,则是下决心决不挑战美帝国主义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而是全力充当“负责任的大国”,帮助日薄西山的美帝维护日益不可收拾的世界资本主义秩序(当然,在各种具体问题上,中国资产阶级与美帝国主义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与他们共同维护世界资本主义的大局相比是枝节的、次要的)。
作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个大国,中国的资本主义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中国资本主义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并不是如反动的自由派以及一些左派朋友所认为的是什么“一党专制”,也不是什么“国家主导”的“权贵资本主义”。所谓“一党专制”或者“权威主义”的政治统治方式,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外围与半外围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统治的一般方式,比如我国台湾省、南朝鲜、新加坡以及大多数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曾经流行这种方式。至于由少数几个家族同时控制最高政治权力以及大量经济财富的情况,更是在各种各样的外围及半外围国家(无论是“一党专政”的还是“多党民主”的)屡见不鲜。我国的近邻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均属于这种情况。所谓“最大民主国家”印度资产阶级政府的腐败也很严重。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资产阶级的腐败、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既不属于最严重的,也不属于最恶劣的。那种动不动就将中国资本主义说成是“最坏的”(包括不加分析地照搬毛主席的某些话),无非是有意无意地在人民群众中制造这样一种幻想——一种“更好”的资本主义是可能的并且是值得期待的。
要正确分析中国的以及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必须正确认识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能不能正确分析、认识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区别马列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基本标准,也是区别真假马列毛主义的一个基本标准。中国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方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中国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个半外围国家。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承担的分工职能是专门从事出口制造业。由于这个基本特点,这就进而决定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另外几个特点。
首先,中国资本主义必须依赖对广大的廉价劳动力的剥削来维持其在世界市场上的所谓“竞争力”。第二,中国资本主义必须依赖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特别是欧美资本主义市场)的持续快速扩张。第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张有赖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其它外围和半外围国家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提供越来越多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如果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两个或三个不复存在了,中国资本主义现有的积累模式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了。如果中国资本主义现有的积累模式不能维持下去了,而又没有其它的资本主义积累模式来替代它,那么,中国未来的危机就决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框架内得到解决(无论是“一党专政”的还是“多党民主”的资本主义),而只能以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来解决。
图一
中国社会的无产阶级化
过去一、二十年,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是所谓“中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而是无产阶级(特别是工业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图一比较了中国与韩国、巴西、波兰、埃及等国工业部门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这几个国家是与中国有一定可比性的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并且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都爆发过大规模工人运动和社会民主运动。
如图所示,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已经显著超过除波兰以外的其它各半外围国家。从2003年至2010年,中国的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从22%增加到29%。这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专门从事出口制造业的性质。按照这样的速度,至2020年,中国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将增加到约40%。
相比之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波兰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时,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不到40%。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韩国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时,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比重在30%-35%之间。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工业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由于工业无产阶级在生活场所和生产场所高度集中,又受到了比较良好的现代教育,有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觉悟,因而在工业无产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一支独立的、足以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政治力量。
中国资本主义过去几十年的“繁荣”依靠的是对广大廉价劳动力的残酷剥削。但是,经过几十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农村的剩余廉价劳动力已经开始枯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虽然仍是资产阶级占优势,但是已经初步出现了对无产阶级有利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中国工人经济斗争的加强以及工人工资总额在中国整个经济产值中份额的增加。图二说明了1990年以来中国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总额占非农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
图二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私有化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极大地削弱了城乡劳动者与资本家的斗争力量,导致工资总额(含城镇单位职工、城镇私营单位职工和外出农民工;假设外出农民工全年就业;不含本地农民工)占非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自1990年的36%下降到2007年的26%。
然而,自2008年以来,工资总额份额连续数年有所增加,至2011年已经上升到占非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29%,平均每年约增加一个百分点。按照这样的速度,至2020年,工资总额占非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望达到40%。这将大大减少资本家的利润率,加速中国资本主义危机的到来。
随着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可以预期,中国工人将提出广泛与全面的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这些经济要求与政治要求将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以剥削广大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积累模式。
图三
世界资本主义危机与中国出口导向积累模式的没落
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保持强大的出口竞争力是改善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外围和半外围国家来说,只有保证出口高速增长,才可能进口大量的中心国家(即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提供的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并满足统治阶级对各种进口奢侈品的需求,从而保证本国资本积累的高速度。在新自由主义时代,由于各国纷纷依靠低工资、低税收进行恶性竞争,出口高速增长还可以弥补本国消费需求的不足,确保“有效需求”的快速扩张。
图三比较了1980年以来中国与世界平均的历年出口增长速度(出口增长速度按照2005年不变美元计算)以及中国占世界总量的份额。
如图所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全面推行私有化以及向外国资本开放的政策以来,中国进入了出口高速增长的时代。1990年至2011年,中国出口年平均增长16.6%;同期,世界出口年平均增长5.9%(均按2005年不变美元计算)。中国出口的高增长保证了中国年均约10%的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按当期美元计算),由1980年的0.9%、1990年的1.3%、2000年的3.5%,增加到了2011年的10.2%。显然,中国的出口份额不可能无限上升。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既不可能占领真正高技术产品的市场,也不可能占领各种资源型高价值商品的市场。根据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可以20%作为中国占有世界出口市场的上限。按照2000年以来中国出口份额增加的速度,至迟不超过2030年,中国将达到占世界出口总额份额的上限。考虑到未来世界出口增长率将趋于下降,届时,中国出口的增长率将下降到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