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8 17:28:29

一部很值得细看的电影:《蓝风筝》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4-8-9 10:03 编辑

《蓝风筝》影评:抹不掉的历史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1-08-23 11:05:57)

标签: 蓝风筝 田壮壮 反右 大跃进 文革 娱乐分类: 黄昏剧院
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28/Img240203772.jpg
中国大陆的第五代导演集体亮相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去反思大陆在阶级斗争为纲时期的一系列荒唐和惨痛的历史教训。相比于张艺谋的《活着》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中浓浓的文艺范儿,田壮壮的这部《蓝风筝》可以说足够的冷静写实、沉着有力。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部电影更加容易引起共鸣和刺痛,相比于前两位,田壮壮的下场要凄惨很多,他为此付出了十年时间——被禁止拍电影。■电影围绕着北京胡同里一个普通的四合院里的一个普通的小家庭展开,以儿子铁头的口述回忆,以三个章节来展现了自己的母亲陈树娟解放以来经历的反右、大跃进到文革三次全国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以及三次相应以悲剧结束的婚姻,反映那个时代政治动荡对普通百姓的伤害和对国家的摧残。
第一章是《爸爸》,解放后陈树娟和林少龙结婚,生下了铁头,一个小家庭温馨而美满,但是很快反右运动开始了,因为批斗会上按指标抓右派,林少龙正好去上个厕所,就被其他同事背后指认为右派,抓走劳改。母亲日日在等待中煎熬,终于时间一点点流逝,就快等来父亲回家的一天了,可是突然一封挂号信如晴天霹雳般寄来,告知林少龙在林场中被一棵倒下的大树砸中,没哼一声就死了。同样的悲剧也降临在这个家庭和这个四合院里的每一个人身上,蓝奶奶的店铺被充公了,铁头的小舅舅也因为“提意见”被遣送劳改了,大舅母则因为拒绝陪领导跳舞,被认为政治有问题,断送了大好的政治前途,被囚禁了起来,之后转业到了一家小工厂。寒冬即将来临,到处一片破败。
第二章《叔叔》,林少龙死后,他的好朋友李国栋走进了陈树娟母子的生活,他开始处处照顾这对政治风暴中无依无靠的母女,给这个家庭再次带来了一点温暖。终于,母亲再嫁了。而此时,全国的大跃进也开始了,土法炼钢,公共食堂的全国风劲吹,全国上下一片喜庆,以为已经提前进入社会主义了。只有少数人看到这背后的隐患,练出来的废铁毫无用处,而大食堂则浪费了太多的白面大米。终于“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了,全国上下一片凄凉低沉。由于长期的饥饿、营养不良和重体力劳动,叔叔李国栋也终于病倒了,不治而亡。舅父则因为青光眼,失去了视力,从部队退伍,变成了废人。

第三章《继父》,时间又慢慢的过去了,铁头已经长大了,为了铁头的前途和更好的教育机会,树娟又改嫁了,这次嫁给了一个年级较大的政府官员。新的婚姻被所有亲戚反对,并且新家的生活虽然更舒适,但是的确隔阂很深,尤其是叛逆的铁头如何也不肯接受这个当大官的继父。可是,一家人还是平静的过了日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磨平互相之间的鸿沟,一家人终于渐渐互相取得了理解。可是,这时文革开始了,年轻气盛的铁头很开心的砸了学校,剪掉了校长的头发,沉浸在革命的激情之中。很快,继父也受到了文革的冲击,在被打倒之前,他和树娟离婚了,将钱留给了他们,然后将他们送走。可是,不忍看到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庭再次被拆散,不忍看到年迈患病的丈夫被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拷打审问,树娟毅然前去救夫而被捕,铁头在痛快的革命激情之后发现革命最终也革到自己家里来了,痛苦与愤怒之中,和红卫兵扭打在一起,被揍成重伤倒在了血泊之中。全国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的最高潮“文化大革命”终于像野火燎原一样蔓延开了……
■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其影像风格,整部电影的画面都是阴沉而灰蒙蒙的,好像冬天散不去的浓雾一样,即使是李叔叔的老头乐放出来的焰火和灯笼,或者结婚的红喜字,也都并不那么刺眼,而是像扑了一层灰而永远也洗不干净。这种模糊的影像,凝聚了太多的不安和焦虑,压抑而悲哀。如今,这段历史被否定,但是也被覆盖,我们去回望,发现看到了东西都是笼统而模糊的,如同看这部电影的画面一样,隔着雾气,隔着毛玻璃。但是,真相和事实,却依然不会因此就看不见了,反而变得更加的阴冷而沉重。影片开头,树娟和少龙结婚的时候,人家送的一对泥马的头掉了下来,也就暗示了背后的不祥。风筝飞到了树顶,父亲可以给铁头再粘一个;灯笼被烧成了灰,李叔叔也可以给铁头再买;玩具没了,继父也可以再给铁头弄。这些寄托了一个孩子童年记忆的东西都可以重新得到,但是放在这些物件上的情感、爱和记忆却再也回不来了。当小妹妹的风筝飞到树上下不来的时候,铁头就像当年父亲对自己说的一样,没事,可以再粘一个。但是,故人一转瞬就不再,时间一疏忽就过去,自己的亲友,在红布上面曾经喜庆签名的人都一一不在了,蓝奶奶的房子被革命委员会占了,其他邻居也都搬走了,物是人非,却是怎么也回不来了。

电影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大陆那20年间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看到了一个民族在伦理道德丧尽之后的疯狂和堕落。铁头成长的经历,正好就是这三次运动的阶段,三次运动冲击了铁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塑造了50后一代人的集体之伤痛。反右的时候,铁头还小,对政治是无知的,没有感觉和概念,爸爸被流放远方,他却因为爸爸打了自己而恨爸爸,天真的孩子是无辜的。这时,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提意见而打倒了不少右派,这正是当时中央“引蛇出洞”的政策在各地贯彻实施的最好例子,而打小报告也是一样的。到了大跃进的时候,正是孩子最贪玩的时候,全国的疯狂和喜悦无疑增加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在公共食堂里铺张浪费的大吃大喝,铁头无疑是开心的,而“灾害”开始之后,物质的匮乏又让铁头极度的不适应,一个灯笼或者一个焰火,成了他最高兴的礼物,他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也仅仅是三年过后,才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了饺子。文革时候,正是孩子最叛逆的时期,铁头一开始站在革命的一方,以破坏造反来寻求快乐。但是,很快当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将革命引到自己身上时,他才猛然发现其中的巨大错误,可是为时已晚。错误不断扩大,后人打倒前人,直到全国一片大乱。电影唯一的不足,是在剧情的安排上,让树娟先后三次嫁了三个男人,而三个男人都在婚后就因为不同原因死去,这样的剧情实在有些牵强,显得似乎树娟有克夫的嫌疑。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十分有“良心”的作品,导演田壮壮顶着巨大的压力和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代价,终于将这样一段历史真实的保存了下来,成为了留给后人的一笔历史财富。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17 12:56:48

编剧谈《蓝风筝》
功利《蓝风筝》

拉回到十几年前的时候,我在做过李少红《血色清晨》(1990)和宁瀛的第一部作品《有人偏偏爱上我》(1990)两部片的编剧之后,时间应该是在1991年。
有一天壮壮突然来找我说有这么一个东西,是想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就是从新中国成立五年左右开始叙述一直讲到“文革”开始,从未出生到襁褓里的婴儿到幼儿再至少年的十五年的时间。想来当时对于这方面的思考也许并不是很成熟,可是当这个命题一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很多东西。
壮壮和我从年龄上讲都是和《蓝风筝》中的“小铁头”差不多大,关于童年的记忆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状态,但是有意思的是我们当年经历它的时候却是很单纯、很快乐,这种恍然一梦的感觉很奇妙。
所以当壮壮找到我,跟我说他的想法的时候,我很明确地表示我愿意做这件事。而且那时编剧的创作主动性比较强,可以很悠悠然地写,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也没有人在背后老催你,一切都是你在主动地、慢慢地以沉入的状态行进,就像《蓝风筝》给人的感觉一样,从中看不到功利。



记忆中的历史

这个片子涉及到“文革”之前的十七年。我们经历了这段历史,当然我经历的还不多,我不是“老三届”,“文革”开始时我还是小学生,壮壮比我大一点,他那时已经上中学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非常刻意地去碰这段历史,但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去面对。所以当初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和田壮壮都怀有挺深厚的一种感情,更具体地说或许是一种责任心。
我小时候在大杂院的环境中生活过,就很自然地回忆起我们小时候的家庭和生活的环境,以及亲人和邻居们的一些往事,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想起了很多故人和旧事。
所以在我成年以后回想起来,都有一些不由自主的心悸和恍然大悟,甚至是有些伤感和悲哀的,在写《蓝风筝》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就好像是拿时间的漏勺在打捞一些记忆,还原一些记忆。



人道主义的情怀

其实像《蓝风筝》这样的电影,我们一辈子也做不了一两部,因为它太伤神了。这种物质化的大环境也不太能够允许创作这样的电影了,我从心里面非常珍视这次合作。
在我和田壮壮的合作中,我真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同情心和责任心而且非常周到的人。他表面上给人大大咧咧的感觉,其实我认为他是个思考很深的人,也是这几位很出色也很出名的中国导演中比较不同凡响的人。我认为《蓝风筝》这个片子挺体现他的整个精神的。
我记得好早以前,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中国女孩子写的她在美国同一名黑人男孩子谈恋爱的故事,都是用很快乐的笔法写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到最后的时候她写到这天晚上他们到电影院看了《蓝风筝》,他们两个人都在流泪,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他们紧拥在一起。
我觉得他们一方面是在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历史,更多的是一种默默地感人的东西能够打动他们,对他们有所撞击,而我们想表达的正是这个,或者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我认为有这种情怀的中青年导演一辈中就是田壮壮,他的这种东西渗透在他的血液中,是学不来的。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17 13:01:18

有千言万语想说,却都化作沉默。
作者:王小叶儿

泪眼模糊,却哭不出声音,
静静的,感觉不到镜头的存在,
却听得到呼吸的声音。

委屈,愤怒,不解,困惑,心痛,
撕裂的感觉混合在一起,
让你有千言万语想说,
却都化作沉默。

而就算想说,
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突然明白那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痛。
这些电影,
未来也许会化作他们的记忆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吧。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8 17:31:25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4-8-8 18:35 编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BMyYzrAa4

点击链接看电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BMyYzrAa4

青草地. 发表于 2014-8-8 18:57:56

回复 1# 三和居士
呂麗萍主演的。
应该值得一看。
谢谢居士。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9 08:16:29

回复三和居士
呂麗萍主演的。
应该值得一看。
谢谢居士。
青草地. 发表于 2014-8-8 19:57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青草地留言。

吕丽萍的演绎非常出彩,1993年的日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是当之无愧的。

其他演员的表演也是无懈可击,四合院里的大小居民们:奶奶,蓝太太(吕中),铁头(第二个演得最好)和他的玩伴及同学;还有大舅树生(宗平),树生的女友朱瑛(张弘),马列主义大姨(宋晓英),小舅树岩,小舅的两位红脸蛋的农村女朋友,铁头的父亲(濮存昕)、叔叔(李雪健)、继父(郭宝昌),甚至仅三两句台词的话剧演员(张丰毅),他们的表演是那么的不温不火,细腻而又沉实有力,入木三分,真实地再现了那段畸形的历史。

透过全片,可以看出导演田壮壮功力之深厚,感谢田壮壮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抹不去盖不住改不了的历史记录。

费老 发表于 2014-8-9 10:37:50

谢谢青草地留言。

吕丽萍的演绎非常出彩,1993年的日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是当之无愧的。

其他演员的表演也是无懈可击,四合院里的大小居民们:奶奶,蓝太太(吕中),铁头(第二个演得最好)和他的玩伴及同学;还有大舅树生(宗平),树生的女友朱瑛(张弘),马列主义大姨(宋晓英),小舅树岩,小舅的两位红脸蛋的农村女朋友,铁头的父亲(濮存昕)、叔叔(李雪健)、继父(郭宝昌),甚至仅三两句台词的话剧演员(张丰毅),他们的表演是那么的不温不火,细腻而又沉实有力,入木三分,真实地再现了那段畸形的历史。

透过全片,可以看出导演田壮壮功力之深厚,感谢田壮壮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抹不去盖不住改不了的历史记录。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9 09:1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呵呵,那谁谁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十年文革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可对文革进行反思的文艺作品却不容易与观众见面。。。:-D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9 21:53:58

呵呵,那谁谁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十年文革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可对文革进行反思的文艺作品却不容易与观众见面。。。
费老 发表于 2014-8-9 11:37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据说是列宁语录,我们那代都这样被灌输的能倒背如流。

不单文革,其它都很真实。赶麻雀,小高炉大炼钢,大饭堂,这些事我在《我的回忆》里都有相似的记载。我比铁头年长,他是斯大林去世一年后才出生的,那时我一岁半了。铁头爸右派,我爸也是;铁头大姨是跑延安的学生,我小姨母是48年的地下学联;铁头小舅母是农村红脸蛋姑娘;我大嫂也是。铁头在继父被抄家时以暴力反抗红卫兵的暴力,我家被抄时我不在现场,在自己学校参加战斗队,即使在场,也不会反抗的,我懦弱。我想,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和铁头相似的家庭有很多很多。

看这片子,我是心平气和的,品味一个文学作品,没有伤感,一切都过去了,时空都很远了。因为经历同,有共鸣,又无利益羁绊,反而感觉几分亲切。惟望同胞能在历史伤痕上成长。

费老 发表于 2014-8-9 22:03:34

据说是列宁语录,我们那代都这样被灌输的能倒背如流。

不单文革,其它都很真实。赶麻雀,小高炉大炼钢,大饭堂,这些事我在《我的回忆》里都有相似的记载。我比铁头年长,他是斯大林去世一年后才出生的,那时我一岁半了。铁头爸右派,我爸也是;铁头大姨是跑延安的学生,我小姨母是48年的地下学联;铁头小舅母是农村红脸蛋姑娘;我大嫂也是。铁头在继父被抄家时以暴力反抗红卫兵的暴力,我家被抄时我不在现场,在自己学校参加战斗队,即使在场,也不会反抗的,我懦弱。我想,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和铁头相似的家庭有很多很多。

看这片子,我是心平气和的,品味一个文学作品,没有伤感,一切都过去了,时空都很远了。因为经历同,有共鸣,又无利益羁绊,反而感觉几分亲切。惟望同胞能在历史伤痕上成长。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9 22:5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文革虽然远去,可滋生文革的土壤还在。几年前薄熙来在重庆,搞得唱红打黑,已经跟文革很相像了。。

自亚西亚的狼 发表于 2014-8-9 22:08:41

回复 1# 三和居士


    只有一个感觉,展示了一个真实可悲的年代。

不过如见的中国对过去还是躲躲闪闪的,这样的社会,还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不能反省的社会,是不会进步的,是不会有希望的。。。。
只有人们可以反思错误,社会才能。。。。。

约克鹿 发表于 2014-8-9 22:18:28

文革虽然远去,可滋生文革的土壤还在。几年前薄熙来在重庆,搞得唱红打黑,已经跟文革很相像了。。
费老 发表于 2014-8-9 23:0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感。

记得小时候的一些“趣事”。上小学开小组会的时候,因为我说了一句“台湾好像还不错“,立即被同学报告给班主任,差点被打成”台湾特务“。幸亏我根正苗红,贫农家庭出身。其实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台湾长怎么样,也许是年少轻狂、叛逆期的信号,所以才脱口而出。:-D

费老 发表于 2014-8-9 22:21:50

同感。

记得小时候的一些“趣事”。上小学开小组会的时候,因为我说了一句“台湾好像还不错“,立即被同学报告给班主任,差点被打成”台湾特务“。幸亏我根正苗红,贫农家庭出身。其实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台湾长怎么样,也许是年少轻狂、叛逆期的信号,所以才脱口而出。
约克鹿 发表于 2014-8-9 23:18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真的,当我在网上看到和尚,尼姑集体唱红歌,真不敢相信啊!可就这么荒唐的事情,不还是有那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么?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10 01:31:59

真的,当我在网上看到和尚,尼姑集体唱红歌,真不敢相信啊!可就这么荒唐的事情,不还是有那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么?
费老 发表于 2014-8-9 23:2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回费老、约克鹿:
田壮壮谈人生和电影,时机 到了,一切都做成,时机未到,在做也没有用,叫做君子适中。
田壮壮谈蓝风筝创作的渊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_SG3nHWpLg
对中华:
成长是她的造化,平静是一句深沉的祝福。
迷茫是她的宿命,无奈的轻轻叹息。
祝福和叹息都很微弱,穿得到心浮气躁人声鼎沸的地球背面吗?
因此保好老去的健,平淡且开心,作无聊的趣事,方是正道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4-8-17 10:19:23

演得不错。 已经写得够平和与“粉饰”的了,还是没有通过审查。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4-8-17 12:53:50

演得不错。 已经写得够平和与“粉饰”的了,还是没有通过审查。
和者盖寡A 发表于 2014-8-17 11:1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蓝风筝》是第五代导演田壮壮执导的电影当中最直面政治历史的一部作品,但由于影片有香港及日本资金,故得以日本影片名义参加国际电影节。曾获日本第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但由于中国电影代表团为此愤而退出东京电影节,因此该片与导演所受到的处罚最为严厉。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一部很值得细看的电影:《蓝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