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
发表于 2013-11-23 00:43:32
梁是被陈霸先替代的, 这属于继承式的替代, 肯定不是亡国。
萧绎绝望的那次, 是北魏(或者分裂后的东魏西魏)杀过来啦,才导致萧绎浮想联翩, 真感到华夏江山要断于己手。
还好萧绎死了之后, 梁居然还有延续, 后来被陈霸先替代
罗西 发表于 2013-11-23 00:31
是啊,所以萧绎的感慨其实和真正的“亡国”相去甚远,甚至他自己的梁都没有因此灭掉,所以只是萧绎的错觉,历朝末代皇帝都产生过这样的错觉,不能算是中国“亡国”的证明。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3-11-23 00:3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萧绎的感慨其实和真正的“亡国”相去真的不远,也就是说, 如果那次北魏(或者分裂后的东魏西魏)灭了梁,即使萧绎不死, 但梁被北魏(或者分裂后的东魏西魏)灭了, 或者说北魏(或者分裂后的东魏西魏)统一了中国, 那么中国第一次亡国就不是隋灭陈了, 而是提早到北魏(或者分裂后的东魏西魏)灭梁了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3-11-23 01:02:19
萧绎的感慨其实和真正的“亡国”相去真的不远,也就是说, 如果那次北魏(或者分裂后的东魏西魏)灭了梁,即使萧绎不死, 但梁被北魏(或者分裂后的东魏西魏)灭了, 或者说北魏(或者分裂后的东魏西魏)统一了中国, 那么中国第一次亡国就不是隋灭陈了, 而是提早到北魏(或者分裂后的东魏西魏)灭梁了
罗西 发表于 2013-11-23 00:4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你没明白这时候的北魏(其实是西魏)政权其实也不是外来政权,和梁一样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即便你说的那个情况出现,最多也只是第一次少数民族建政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的分析要上诉到拓跋氏建立北魏开始了,话题有点长,今天太晚就不展开了,改天有时间我慢慢梳理一下整个南北朝的演绎过程。但是你可以先简单地反证一下,如果把西魏(或者北魏甚至北周)踢出中国,那么梁或陈算中国的正式朝代吗?显然不算,不仅不算,今天汉人的来历都会出现问题,问题太大了。所以你还得把魏拉进来,何况这个主题讨论的还是隋,不是魏。再退一步如果“差点”能成为论据,那吐蕃也差点亡了咱,大金也差点亡了咱,日本也“差点”亡了咱……多了去了,怎么讨论?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11-23 01:32:59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大炮 于 2013-11-23 08:52 编辑
您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早有定论。
先秦时代所说的“国”,就是指城市及周边幅射地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即“国人”,散居在城市以外的人,称“野人”。周初大封建,西周初年据说有诸候国800多,到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城市是宗庙社稷之所在,所以“国”最早指城郭,最迟到周代,就泛指一个诸候所受封的、所管辖的全部地盘。鲁国、晋国、宋国,等等。而大的诸候,像齐、晋、楚等,地盘里都有几十座城。齐国城郭最多,到战国初年已有70多城了。
而“中国”这个概念,在先秦时代很明确,就是“古九州”的范围。冀、青、兖、徐、豫、梁、雍、荆、扬。地理范围——北到燕山山脉、南至江汉流域(或南至淮河)、东至黄河入海口、西至陕西东部。这就是先秦的“中国”范畴。燕国之辽东、楚国之汉江以南、秦国之关中,整个长江流域都不属于当时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概念,当时叫”天下“。
这些都早有定论了。所谓“亡国”,在古人那里就是顾亭林《日知录》中所说的“易姓改号”而已,就是改朝换代,变置社稷。过去几千年不知亡了多少次国了。《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言:“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你这个联系的有点远了,萧绎虽然死了,但是梁没有被灭,梁是被陈霸先灭掉的,我如果没记错萧绎死后到隋灭陈间隔了三、四十年呢。萧绎的感概我的理解是在封建中国的狭义概念里国即是家,家破既是国亡,所以萧绎眼里的国,实际上是“朝”或者是“邦”,如果要在这前面加个形容词的话,那就是“正统”,他是认为正统不在了,(实际上从东晋到梁这时也已经不能算正统了,但是萧绎肯定不这么认为),不是广义上的中国。如果要讨论历史上的“亡国”,那显然不能局限于一朝,否则每次朝代跟跌那都是亡国,这显然不合理,所以我们还是要基于广义上的中国来讨论。
古代对广义中国的定义和今天的国家概念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一点我在很久之前发的一篇文章中有介绍过,参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与现代国家概念的区别和意义》(),具体我就不说了,大致就是是以汉文化圈来划分,将中华文化做为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并且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的区域,就可称为中国。就第二点来说,南北朝末期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所以只能以文化的认同来确认,也就是说大家都认为自己属于中国,那么就属于中国,那么这种认同感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是从一百多年前北魏拓跋氏汉化开始的(文化融合的实质开端),也就是说北魏时期中华文化圈就再次统一了,魏晋形成南北朝局面,共同维护一个中国的观念,这个不难理解,和今天大陆和台湾的状态一样,虽然两岸势位有差别,但是“中国”这个概念是包括两岸的,大势早已经确立,剩下的就是形式,所以隋朝中央政府的建立只是顺应了这个大势而已,是统一,而不是亡国的过程。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3-11-23 00:1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3-11-23 11:06:02
本帖最后由 头发乱了 于 2013-11-23 11:31 编辑
所以我说这种“亡国”和这个主题要讨论的“亡国”根本不是一码事。
而且今天“中国”的概念也不是当时的“天下”,今天的“中国”和古代的中国也不是一码事,今天的中国概念是西方的民族国家的概念,是舶来品,有固定的疆界,特定的民族成分。而古代中国或者天下是文化概念,以文化辅以实际管辖权为依据,没有固定的疆界。
您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早有定论。
先秦时代所说的“国”,就是指城市及周边幅射地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即“国人”,散居在城市以外的人,称“野人”。周初大封建,西周初年据说有诸候国800多,到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城市是宗庙社稷之所在,所以“国”最早指城郭,最迟到周代,就泛指一个诸候所受封的、所管辖的全部地盘。鲁国、晋国、宋国,等等。而大的诸候,像齐、晋、楚等,地盘里都有几十座城。齐国城郭最多,到战国初年已有70多城了。
而“中国”这个概念,在先秦时代很明确,就是“古九州”的范围。冀、青、兖、徐、豫、梁、雍、荆、扬。地理范围——北到燕山山脉、南至江汉流域(或南至淮河)、东至黄河入海口、西至陕西东部。这就是先秦的“中国”范畴。燕国之辽东、楚国之汉江以南、秦国之关中,整个长江流域都不属于当时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概念,当时叫”天下“。
这些都早有定论了。所谓“亡国”,在古人那里就是顾亭林《日知录》中所说的“易姓改号”而已,就是改朝换代,变置社稷。过去几千年不知亡了多少次国了。《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言:“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11-23 01:3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罗西
发表于 2013-11-23 12:26:31
看来需要自我定义一下:
我谈的“亡国”想定义为: 一个以异族为主体的外国, 用武力颠覆了中国当时的政权,侵占了整个或者大部分中国, 然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统治了中国。
为避免外延太大, 讨论的时间范围从封建社会开始(秦朝)到1949年9月30日为止。
讨论“亡国”, 不带任何政治目的和其他联想, 就是想讨论几次, 哪几次, 为什么是这几次。
竹本小川
发表于 2013-11-23 14:01:50
看来需要自我定义一下:
我谈的“亡国”想定义为: 一个以异族为主体的外国, 用武力颠覆了中国当时的政权,侵占了整个或者大部分中国, 然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统治了中国。
为避免外延太大, 讨论的时间范围从封建社会开始(秦朝)到1949年9月30日为止。
讨论“亡国”, 不带任何政治目的和其他联想, 就是想讨论几次, 哪几次, 为什么是这几次。
罗西 发表于 2013-11-23 12:2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只有一次,元灭宋。因为元朝统治者根本不会讲汉语,信仰也完全不同。
Cathy40
发表于 2013-11-23 16:22:35
也错!
蒙古人早先是向宋和大金称臣纳贡的,所以说元朝统治者不讲汉语?怎么可能,至少有几个大臣能听说读写就够了。再说,大清还规定满、蒙、汉文处于同等地位呢。
当然,你说的那个“米西米西”的,肯定不属于汉文的。
我觉得只有一次,元灭宋。因为元朝统治者根本不会讲汉语,信仰也完全不同。
竹本小川 发表于 2013-11-23 14:0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纸纱窗
发表于 2013-11-23 16:32:31
罗西老弟,这个问题不错,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不会反思了
当然,当我们思考问询,上帝曾经几次灭过这世界时,所有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上帝爱你,老弟(l)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3-11-23 16:58:31
看来需要自我定义一下:
我谈的“亡国”想定义为: 一个以异族为主体的外国, 用武力颠覆了中国当时的政权,侵占了整个或者大部分中国, 然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统治了中国。
为避免外延太大, 讨论的时间范围从封建社会开始(秦朝)到1949年9月30日为止。
讨论“亡国”, 不带任何政治目的和其他联想, 就是想讨论几次, 哪几次, 为什么是这几次。
罗西 发表于 2013-11-23 12:2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异族、外国。这两个词同时满足的只有元灭宋这一次。隋朝不是异族,满清不是外国,所以这两次都不满足全部条件。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11-23 17:55:08
儒家有个根本价值判断,叫“夷夏之辨”——春秋大义,华夷之辨,什么是“夷”、什么是“夏”,这是几千年来文化的脉络,这是非常明确,不会混淆的。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异族、外国。这两个词同时满足的只有元灭宋这一次。隋朝不是异族,满清不是外国,所以这两次都不满足全部条件。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3-11-23 16:58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竹本小川
发表于 2013-11-23 23:14:56
也错!
蒙古人早先是向宋和大金称臣纳贡的,所以说元朝统治者不讲汉语?怎么可能,至少有几个大臣能听说读写就够了。再说,大清还规定满、蒙、汉文处于同等地位呢。
当然,你说的那个“米西米西”的,肯定不属于汉文的。
Cathy40 发表于 2013-11-23 16:2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历朝历代,不称帝就称王,只有元朝自称可汉,姓名古怪搞不清,死后无陵墓万马踏平,信基督教,信伊斯兰教,饮食习惯不同,分国民为四等,宋民为最低层?他哪里有中国文化的影子?极少
清和元完全不同,他认同中国文化,姓氏名号都能反应出来。。。。。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3-11-23 23:41:09
本帖最后由 头发乱了 于 2013-11-24 00:08 编辑
儒家有个根本价值判断,叫“夷夏之辨”——春秋大义,华夷之辨,什么是“夷”、什么是“夏”,这是几千年来文化的脉络,这是非常明确,不会混淆的。
克虏伯大炮 发表于 2013-11-23 17:5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夷夏之辨”的本质是中性的,只是用来区分文明和野蛮的,非特指民族或疆界,而是限于文明程度。中国历史上同样有过多次少数民族,甚至周边外族大规模“归汉”的记载,凡接受中华文化的,就脱夷入华了,这是非常明确,不会混淆的,这是儒家的意识形态标准,而不是划分族群甚至国界的标准。你提到这点倒是对理解南北朝的历史有很大帮助,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拓跋氏汉化后,北魏就不再是外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