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5°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152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转帖.作者焦振廉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9:3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顾名思义,中医是中国的医学,或者说是中国汉民族的医学。中医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与融合了其他兄弟民族乃至外国的医疗经验和方法,但其始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这是没有争议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表现为极其多样的形态,却往往有着基本一致的内核。文化的形态可以随着年移代革而有所不同,但精神的内核则往往历久而恒新。中医在中国的土地上迁演数千年之久,药物从数百种增加到数千种乃至上万种,方剂从数百首增加到数万首乃至数十万首,文献从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增加到洋洋万种之多,理论的更新、方法的丰富、技术的创新、疗效的提高,自不必言说,但其内在精神则一直是稳定的,并且总是贯穿于从理论到临床的各个方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在它的千年之旅中是变而不变的,变的是形态与数量,不变的是精神。因此,中医可以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

改朝换代是历史上常有的事,但民族精神却一直被秉持着,绵延着。敬畏天地、顺应自然、强调伦理与秩序、关注人事、注重整体、主张和谐,是中国人一贯的情结。中医历经千年而其内在精神始终不曾有大移易,原因也在于此。中医早已深深地烙下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印记。天行有常,并不因尧或桀的作为而变易,而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当顺应自然,而后可以长有天命。先秦这样的生命观,引导了中国医学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与违背自然规律有关,与精神情志失调有关,于是强调外慎风寒,内调情志;中医认为内在的病变一定会表现为外在的征象,于是主张司外揣内;中医认为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祛除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邪气,扶助冲气以为和的正气,于是有了扶正与驱邪的治则治法。所有这些,既是医学家专门提出的概念,也是一般人普遍理解的思想。实际上,中医的理念一直便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记忆的反映。中医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以及据此而发明的治疗技术、养生方法等,凝聚着中国人独有的自然观念和人文情感,蕴涵着中国人一直持守的思维模式与生命哲学。从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到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中医经过历代先贤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形成了厚重博大的学术体系,但其在形成之初便已深深烙下的精神记忆却是亘古不变的,是世代秉持的,中医的血脉中始终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独具风采且无可替代的精神。这是中医可以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的原因之一。

从文化形态看,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中国传统文化是悠久的,灿烂的。从文明的曙光在东方大地上升起至今,中国传统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化学,以及诗歌、辞赋、绘画、雕塑、音乐等,与中医一起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从哲学角度看,中医在其理论构建之初,便借助了传统的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这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技术角度看,中药的种植不能不依靠传统的农业和地理知识,中药的制剂常常需要借助炼丹术——传统化学的成果,中医的运气学说自然离不开天文、历法乃至数学的支持,这也可以从历代典籍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学术的表达方式看,中医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众多形式。现存中医古籍的文体有散文式的,也有诗歌式和辞赋式的。《三家医案合刻》中载录了清代薛生白的一则医案: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脉数经停,已现虚劳之候。先天既弱而水亏,壮火复识而金燥。岁气一周一损,岂容再损?秋风乍荐已伤,难免重伤。证具如前,药惟补北;非敢说梦,聊以解嘲。这是典型的辞赋体。唐高宗时敕命修订本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新修本草》,这部书原本是有彩绘药图的,所谓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可以想见其逼真与精美。这是中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联。宋代王惟一铸造针灸铜人,自然不能离开雕塑的技术。至于可供吟唱的汤头歌赋等,又与音乐关联了起来。中医的语言表达,至今仍带有古代汉语的特征,文辞古雅,行文简练,讲究声律与修辞,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美感。所以,从文化形态角度看,中医吸收与承载了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在传统失落的今天,这种吸收与承载更显珍贵。这是中医可以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的原因之二。

中医虽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他形式具有基本一致的精神内核,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借助了其他的文化形式,但其本身却始终是独立的,而且是强大的和系统的。从医学角度看,中医具有唯一的价值,是一种不能被任何其他文化形态替代的医药学术,是一种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这种唯一的价值决定了它不仅曾经在历史上呈现过精彩,也一定会在人类未来的天空中放射出光辉。中医的生命观、疾病观和诊疗理念与方法,一定会对未来的医学模式产生影响。再者,中国传统思想的的重要内容,如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等,在中医的园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些在现代人眼中已经变得陌生的传统思想,由于中医的运用而更加丰富、全面、深刻而系统。中医强调天人关系,提倡顺应自然,调和七情,葆精毓神,主张扶正祛邪,养生全德,深刻地影响了并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方式乃至价值取向,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相当的渗透力和说服力。第三,中医的本草学、方剂学、针灸学、制剂学等专门学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独立而具有特色的内容。所以,中医充实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延伸与光大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是中医可以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的原因之三。

可以这样认为,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烙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实际内容。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土生的,独有的,是不可以被其他民族或国家复制或嫁接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沙发
发表于 2011-1-23 11:56: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土生的,独有的,是不可以被其他民族或国家复制或嫁接的
徐茂公 发表于 2011-1-23 09:38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不是断章取义,以上这句话不是和现在安省中医规管的目相冲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0:12: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深圳风云关注。我想这里指的中医是纯“学术性”的内容,与异国他乡安省对中医的“规管”属于“行政手段”并不矛盾,而且也从另个角度呼唤“规管”的一些条例,一定要从中医的源头出发,不能撇开中医根本来谈“西化的规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24 13:5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深圳风云 于 2011-1-24 14:07 编辑
谢谢深圳风云关注。我想这里指的中医是纯“学术性”的内容,与异国他乡安省对中医的“规管”属于“行政手段”并不矛盾,而且也从另个角度呼唤“规管”的一些条例,一定要从中医的源头出发,不能撇开中医根本来谈“西化的规管”。
徐茂公 发表于 2011-1-24 10:1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徐茂公,我指出来只是提醒中医要在国外发展,心胸要宽眼光放远。你贴的这文章本身作者在中国,写的也是给在中国的人看的,出发点不同。你说得很对“安省对中医的“规管”属于行政手段”,在中国的中医院也都是西化的管理模式了,中医院的检验科室,听诊器,血压计,血糖计,X光。。。包括医生的白大褂,这些不都是西洋事物?

"是不可以被其他民族或国家复制或嫁接的",这句话你有什么见解吗?中医在安省该如何发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中医被其他民族部分复制或嫁接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日本的汉医,韩国的东医,原先都可以说从中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要完全掌握中医原汁原味的精髓,恐怕有些难度。中医在安省的发展应该又是另一个话题。在此的确很难可以毫无顾忌的探讨这个问题,个中原因不言而喻。要害的问题是:靠谁发展中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24 21:33:17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中医被其他民族部分复制或嫁接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日本的汉医,韩国的东医,原先都可以说从中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要完全掌握中医原汁原味的精髓,恐怕有些难度。中医在安省的发展应该又是另一个话题。在此的确很难可以毫无顾忌的探讨这个问题,个中原因不言而喻。要害的问题是:靠谁发展中医???
徐茂公 发表于 2011-1-24 21:05


理性讨论,开了一个好的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25 00:06:32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中医被其他民族部分复制或嫁接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日本的汉医,韩国的东医,原先都可以说从中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要完全掌握中医原汁原味的精髓,恐怕有些难度。中医在安省的发展应该又是另一个话题。在此的确很难可以毫无顾忌的探讨这个问题,个中原因不言而喻。要害的问题是:靠谁发展中医???
徐茂公 发表于 2011-1-24 21:0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很精要,我也同意你说”中医被其他民族部分复制或嫁接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你转贴的文章说 “中医是不可以被其他民族或国家复制或嫁接的”, 这句话放在加拿大来就不太适用。

固步自封只会让中医进步缓慢,汉唐之所以强大也正因为吸纳与平等对待异族文化。徐公为文精炼,应是在古文和医古文浸淫吸纳许久。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2:3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1-26 12:40 编辑

回复 7# 深圳风云
完全同意您的观点!我是指部分复制或转嫁。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