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24 13:24:48
|
只看该作者
古筝古韵得到大师们的认可
作为初出茅庐的新手,陈琪在香港教古筝的几年中也经历过不少坎坷。第一关就是本地有名的中乐演奏家、作曲家王粤生给她的考验。王先生会多种乐器,包括古筝,也出过几张古筝唱片。他大约是不服气,登门要陈琪弹一曲给他听。陈琪百般推脱未果,只好弹了一首古曲《哭周瑜》。王先生见陈琪在一根弦上揉出四个音体现出哭的意境,同时在另一根弦上弹哭中的抽泣,他听得心服口服。
另一次是台湾有名的一位青年古筝教师特地从台湾来港登门拜访,弹了很多曲子给陈琪听。这位教师手法又快又好又熟练。他弹到《纺织忙》时,告诉陈琪,弹时要注意手的姿势,像在纺织一样。陈琪赞赏其高超的技术,但有不同的观点。她认为弹古筝讲究古典韵味,不能只顾快,比如这曲《纺织忙》,既要弹出织女的忙,也要弹出她的孤单与无奈。陈琪弹此曲时喜欢弹得慢而把每一个音都揉得很有韵味、感情和古典意境。这一次的会面因为观点不同,陈琪并没有弹曲子。几天后,这位台湾来的教师在一个香港文人雅士的集会上,输给了陈琪一位初学的家庭妇女学生,由此他对陈琪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又是缘由何为呢?
陈琪的这位家庭妇女学生,因为寂寞来学古筝。她经常参加一个一班文人雅士画国画、写古诗、弹古琴、古筝的集会,台湾来的这位古筝教师也去参加,会上二人都弹了一曲,结果众人一致认为中年妇女弹的《渔舟唱晚》更好更有韵味。其实陈琪的这位学生是初学,根基浅,水平也差,但陈琪告诉她:《渔舟唱晚》这首古曲,在急流时必须把指练得很熟时才能快,而其它的必须慢,而且左手要轻重揉按,和右手配合得好才能弹出意境和感情。而那位台湾教师水平高,弹得又快又好,却失去了古味,所以那班〝老古董〞才会判他输。
接着,台湾的国乐大师、中华音乐会会长,也是古筝教师梁在平给陈琪打来电话,介绍他自己的师父是河南派的娄树华。陈琪也正是娄师父的另一个弟子孙子仙的徒弟,可谓是师出一脉。娄树华是中国北方古筝艺术的代表,他于1938年创作的筝曲《渔舟唱晚》,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几十年来历久不衰。陈琪保存的琴正是师爷娄树华的传琴,筝后刻有他的诗和名。梁在平会长听到此事,立刻叫其女儿赴港与陈琪会面,瞻仰了师爷的传琴并送了陈琪许多他的唱片。
http://imgs.ntdtv.com/pic/2018/1-10/p8628146a28249646-ss.jpg
陈琪新马演出纪念唱片封面。(陈琪提供)
陈琪后来有一次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演出时,也有幸会见了马来西亚著名的古筝大师陈蕾士。那是陈琪第一次出国登台演出,又正好赶上大明星邓丽君刚刚演完,陈琪心里忐忑不安,不知会不会有人来看她的演出。没想到酒店的夜总会座位已订满,还在不断加台,酒店经理告诉陈琪说:全部都是本市音乐团体、国乐爱好者定的台,他叮嘱陈琪当晚一定要表演古筝。这一次演出为陈琪在东南亚打响了名声。
古筝大师陈蕾士带着他的两张唱片和一班学生来见陈琪,也表演了古筝。面对着这些古筝老师们,陈琪忽然觉得汗颜。为了生活、为了孩子、为了赚钱每天不停地教筝和唱歌,陈琪觉得自己太俗了,现在这种〝灯红酒绿尽徬徨〞的生活,根本就不是她追求的〝黄卷青灯论文章〞的境界。正处在古筝演出事业顶峰的陈琪却萌发了退出娱乐圈之意。
邓丽君要拜师学古筝
陈琪在电视台亮相后,不仅找她学古筝的人多了,也不断有香港本土和外国的酒店老板找她签约演出。在各种酒店演出的这段时间,陈琪学到了很多演出知识、社会知识,懂得了更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同时洁身自好,不贪不恋,也智慧地避免了很多麻烦。在国外演出的众多经历中,很珍贵的一件事是与邓丽君同台。
一次在外国酒店演出时,正好赶上邓丽君同台。邓丽君的母亲很能干,也很体贴,在后台经常会弄些面叶、面条、葱油饼等给大家吃。邓丽君很喜欢古筝,看了陈琪的表演后,希望能跟陈琪学。那时的陈琪忙于各地演出赚钱养家,只好说:等你有空我也有空时再学吧。可这样的日子永远也等不到了。1995年邓丽君死于泰国,据称是因哮喘病发作失救。
〝人在做,天在看〞,不可不信
陈琪在香港12年,工作了6、7年,从对香港一无所知,到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香港立足,有了自己的事业,不错的收入,这期间得到很多慢慢成为朋友的人,甚至是陌生人的帮助,陈琪对此心存感激,认为老天爷对她不薄。她也因此敦促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可做一件错事,因为〝人在做,天在看〞,不可不信。
http://imgs.ntdtv.com/pic/2018/1-10/p8628147a112668032-ss.jpg
陈琪和三个孩子。(陈琪提供)
为了孩子改嫁珀斯
尽管在香港事业蒸蒸日上,为了让三个有哮喘病的孩子不再发病,陈琪听到儿科医生说香港气候不好,不利于治疗,而澳大利亚的珀斯是自然治疗哮喘病的最好地方,决心离开香港。另一个让陈琪心有余悸的是,一旦将来香港回归,共产党统治了香港,她儿时和少年时的凄惨遭遇或将在她的子女身上又一次上演。
尽管决心离开香港,不懂英语的陈琪却寸步难行,为了孩子,最后只能选择改嫁到珀斯。在离开香港时,一直在陈琪家做傭人,陈琪待她如母的珍姐偷偷对孩子们说:你母亲全是为了你们才选择嫁去澳大利亚的,如果你们不孝,雷会劈你们的。
舍弃了在香港的事业,来到珀斯洗碗、开餐馆,磨破了曾经弹古筝的玉手,催老了姣好的容颜,这样的日子一过40年。所幸的是,正如儿科医生所讲,三个孩子的哮喘病再也没有发过。儿女们对母亲也爱得很深,很孝顺。
http://imgs.ntdtv.com/pic/2018/1-10/p8628148a639729935-ss.jpg
陈琪在澳洲珀斯家中的近照。(林文责/大纪元)
像父亲那样撑起一片天
移民到珀斯的陈琪,除了养育孩子,还耗尽心思和积蓄,将母亲、弟弟全家和姐姐移民到珀斯。尽管对家人来讲,她可能永远是家里〝没用〞的〝二呆子〞,但冥冥中她似乎知道,父亲把挑起一家人的重担交给了她,再难也要走下去,而父亲在冥冥中也在保佑着她。陈琪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常常说:算了吧,今生是姐妹,来生是路人。她相信,老天爷自有秤一把。
陈琪老人70年的坎坷辗转、悲欢离合,盼望着有合适的机缘,她的自传《筝路历程》能够和读者见面,让更多人能通过她的人生故事体验生活的艰辛,了悟在磨难中的心灵真谛。
(责任编辑:唐颖)
发表时间: 2018-08-24 04:38 PM
本文网址: http://www.ntdtv.com/xtr/gb/2018/08/24/a1358718.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