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1°
    温度感觉: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寇准的天命与个性(1) 簪花少年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4 14:18: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史】寇准的天命与个性(1) 簪花少年
作者:沉静

宋太宗在金明池临水殿赐宴群臣,然后携寇准等人登上大龙船在湖中巡游。宫女呈上一大盘鲜花,太宗挑了最鲜艳奇异的一朵,亲自戴在寇准的帽子上。图为南宋《金明池争标图》局部。(公有领域)
   
他是挽救江山社稷于倾覆中的贤相,是功高盖世、命运大起大落的忠臣,是耿介孤高、特立独行的另类传奇,是那个朝代和后世都绕不开的话题人物。其在评书、戏曲、影视中老练机智的幽默形象,与史实和诗词中的他有不少差异,他就是中国百姓熟悉的陌生人——寇准
宰相命的簪花少年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少英迈,通《春秋》三传”,19岁以甲科进士入仕,官授大理评事,先后被派往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当县令。后又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宰相等,他主持开封府期间,办案如神,公正廉明,被誉为“寇青天”。因两次任相国之职,是贡献大的传奇名相,亦被称为“双天官”寇准。
“五十而知天命”,而寇准似乎早就知道自己的使命。他自幼就聪慧异常,人称小神童。7岁时曾当众三步成诗《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寥寥数语道出了华山的雄伟峭拔,比曹植的七步诗还要才思敏捷呢!其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派,令举座惊赞不已。私塾先生对在五代时中过进士的寇父说:“贤郎怎能不做宰相?!”
12岁时父亲早逝,母亲一秤砣砸在贪玩的寇准脚上,寇准从此用功读书。
另一位给他吉言预告的是唐知州。寇准作为新任的归州巴东县令前去报到,归州衙府的唐知州(当地郡守)热情地接待了他。唐公前夜得一奇梦,梦中有人告诉他“宰相将至”。他想不出会是哪一位(前任或现任)宰相要来这偏远蛮荒的川鄂交界之地,听手下禀报:大理评事寇准将入巴东界。见到神采奕奕、举止大方的寇准,唐知州心头一亮,谈话间观相识人,悟出梦启,断定这位太宗皇帝钦赐的进士前程远大,日后必登宰辅。
古人视“牡丹为王,芍药为相”。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韩琦、王安石、王珪、陈昇之同簪“金带围”芍药 ,三十年间,四人先后成为宰相。“四相簪花”这个典故被后代画家绘入笔下。图为清代李墅绘《四相簪花图扇》。(公有领域)
寇准从当巴东知县起就颇得民心,治理全凭恩信。他一面上奏朝廷,请求减轻农民赋税;一面劝农稼穑,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当地人。收税、服役是一般官吏头疼的老大难工作,而寇准只需将任务、数目张贴于县衙之内,公示于众,“百姓争赴之,无稽违者”。老百姓亲切地称年轻的寇知县为“寇巴东”。
寇准到西北运送军粮后,上呈了一份边境形势考察报告,宋太宗(939—997)赵光义极为赏识,提拔他到枢密院(掌管军事的参谋机构)任职。寇准又以足智善断、刚正直谏,渐被太宗器重,太宗赞其“临事明敏”,擢升他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寇准三十出头就当了副宰相,各项工作都干得非常出色,让太宗龙颜大悦。
开封金明池是一座皇家园林、水上乐园,每年的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金明池都对公众免费开放,盛大的水戏表演和精彩的龙舟夺标赛吸引著无数游客。每有御驾亲临,游人亦不须回避,争相观睹,一派天子与民同乐的太平盛世美景。
至道元年(995年)春,宋太宗在金明池临水殿赐宴群臣,然后携寇准等人登上大龙船在湖中巡游,古雅的亭台楼阁倒映水中,阵阵清风拂面,轻松惬意。宫女呈上一大盘鲜花,太宗挑了最鲜艳奇异的一朵,亲自戴在寇准的帽子上。他微笑着端详这位英锐豪迈、风华正茂的副宰相,感慨赞叹:“寇准年少,正是簪花饮酒时。” 男子簪花是宋代的风雅时尚和普遍习俗,君王给臣子簪花更是无上的恩宠和礼遇。岸边的百姓鼓掌欢呼,文武高官抚须点头。太宗眼力不错,这位朝野万众瞩目的“簪花少年”就是来辅助大宋的,是天赐的栋梁之材。
让人既爱又恨的个性
寇准是天赋异禀、能力超群的奇才,富有极强的独立思考精神,那份自信担当和侠气勇毅在群臣中是很突出耀眼的。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敢讲真话——毫不畏惧地直言进谏,但他那“天下唯道理最大”的执拗、耿直的逆耳忠言,数次使宋太宗不快,也得罪了不少同僚。《宋史》载,寇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犯颜进谏,拉住皇帝的龙袍也要讲完并解决问题的,这大概是个性化的寇准才有的典型事例,以致高层认为他不谙世故、毫无城府、愚直犯傻。宋太宗过后也摇头笑称“朕之魏徵”。
淳化二年(991)春,天下大旱,宋太宗召近臣问时政得失,大家都以天数为借口打马虎眼,唯独寇准讲是天人感应,天与人相呼应和就像影子与回声,旱灾是上天对朝廷刑罚不公的警告。太宗一生气回宫了,冷静下来后,才查问官员徇私枉法的情况,涉及宠臣,睁一眼闭一眼已不可能了。那些想蒙混过关的人都很紧张且反感寇准。
宋太宗知道,寇准只考虑对国家是否有利,单纯认真,光明磊落,忠心耿耿,不拉帮结伙搞小圈子。比那些互相维护、表里不一、明哲保身的大臣强得多。虽然理智上明白其难得可贵,但感情上却不舒服。寇准的那种个性光彩和锋芒棱角、偏要弄清是非曲直的劲头儿,搞得上下都灰头土脸,很多人受不了。太宗批评他“好廷辩,失执政体”,于是把他下派到地方去历练沉淀,留着日后再用,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太缺乏处理官场关系的圆熟技巧了。

寇准真走了,太宗又想得慌,爱恨纠结,不到一年就把寇准从青州召回朝中。君臣相见,太宗撩起衣袍给他看腿上复发的箭疮,那是当年伐辽战败留下的久治不愈的顽疾,大限将至的他伤感动情地问:“卿来何缓耶?” 寇准不卑不亢地淡定答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寇准在太宗心中有多少份量?像立皇储这样的大事,太宗还是想听听他的意见。宋太宗深知自己兄终弟及的得位方式有诸多非议,而回归帝位父子相传的过程中也充满风波曲折。“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宦官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寇准简而言之,太宗深以为然,沉吟又问:“襄王如何?”寇准低眉作揖,极委婉、惜字如金地只一句:“知子莫若父。” 太宗面露喜色。
于是,诏立襄王元侃为太子(改名恒),大赦天下。京城百姓欢呼:“少年天子”、“真社稷之主也!”太宗得知后很不高兴,“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也?” 寇准向他道贺:“此社稷之福也。” 他才转怒为喜,三儿子赵恒能受民众欢迎拥护,也是皇太子选得好啊,避免了激烈的权力纷争和意外发生。自五代到宋初长达91年,还没出过一个皇太子。宋太宗请寇准喝酒,“极醉而罢”。被“名不正、言不顺”的上位心病困扰的宋太宗,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无论如何,大宋的第三位皇帝赵恒是宋史上第一位正常继统的皇帝。
外国使节进贡通天犀,太宗令人把它加工成两条犀带,一条自用,另一条给寇准。通天犀是一种上下贯通的犀牛角,被认为是灵异之物、勇者的化身、无价之宝,也是感应灵敏的象征,有“心有灵犀”之意,传说佩在身上有辟邪、辟毒、辟水等奇效。寇准一直珍藏着太宗赐的腰带。@#
参考资料:
《宋史‧寇准传》、《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稗类编》等。


捕获1.PNG (394.76 KB, 下载次数: 0)

捕获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