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4°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3°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6°
    温度感觉: 14°
查看: 1712|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牧版, 论坛可以这样玩吗?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3:21: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6-3-25 23:22 编辑

这个冬临城堡, 对我进行长达一年的污蔑攻击, 经常同一骂人内容, 重复发贴.。。甚至同样贴, 几天后还是一样的.。。这样水贴攻击, 在51网允许吗?请看的贴子, 回贴数量一千五, 攻击我的贴子没有一千, 也有八百了 象这样认真做功课的, 真的还不多见. 你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网民吗?
http://bbs.51.ca/home.php?mod=space&uid=334677&do=thread&view=me&from=space&type=reply
几分钟前的一批:


沙发
发表于 2016-4-2 10:24:12 | 只看该作者
申克飞污蔑网友是恐怖分子,请严肃查处,将申克飞关小黑屋,赶出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4-3 15:09:44 来自触屏版 | 只看该作者
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4-3 22:28:12 | 只看该作者
强烈呼吁将申克飞关小黑屋,赶出论坛。他每天造谣撒谎不止,网友已经烦透他了。现在围殴他的已经超过一个班的网友了。克飞每天这样胡说八道,混淆视听,误导网民,危害51网的名声与信誉,使论坛名声每况愈下,质量低俗虚假,严重污染论坛风气,致使许多严肃认真讨论问题的51粉丝纷纷跳槽到倍可亲,文学城和八阙等中文网站。如51长期纵容娇惯包庇克飞,本人也将不日离开此论坛。

希望版主惩处克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3 22:37:39 | 只看该作者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3 22:28
强烈呼吁将申克飞关小黑屋,赶出论坛。他每天造谣撒谎不止,网友已经烦透他了。现在围殴他的已经超过一个班 ...

你就是那个经常支那支那和辫子国的辱华分子, 不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4-3 22:46:14 | 只看该作者
克 飞 发表于 2016-4-3 22:37
你就是那个经常支那支那和辫子国的辱华分子, 不送!








《“支那”由来考》

   “支那”一词在历史上并无贬义。

   1,“支那”这个词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翻译佛经时的创造)并使用的。

“支那”这个名称,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

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玄奘(唐僧)按照音译把chini翻译成“支那”。

同为印欧语系的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 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来自这个语源,只不过一个是拉丁文拼写,一个是汉字拼写,语源却都一致。

   2,在很长时期内,“支那”是对中国汉人的尊敬。

清朝,中国汉人处于满族的统治之下。当时的日本,是一个亚洲革命的圣地,许多反清的仁人志士都在日本得到支持。在“中国”这个词还没有被民众公认之前,很多革命家直接把出口到日本的“支那”再进口,借用日本一直保持的称呼,称自己是“支那人”。

如,宋教仁在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的杂志,梁启超用“支那少年” 为笔名,还有许多人,自称“支那人”,拒绝承认自己是“清国人”。

   3,我们长期把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半岛(indochina、indochine),因这块土地介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印度支那”中的“支那”也就是指中国,我们一直不认为这含有任何贬义。

4,印尼社会、官方一直正式称呼中国为“支那”,却不见有任何华人或中国政府视其为歧视侮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4-3 22:4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3 23:01 编辑
克 飞 发表于 2016-4-3 22:37
你就是那个经常支那支那和辫子国的辱华分子, 不送!

唐玄宗也是辱华分子,请看他的辱华诗

《题梵书》
唐玄宗

鹤立蛇形势未休
五天文字鬼神愁
支那弟子无言语
穿耳胡僧笑点头

-------------------------梁启超也是辱华分子---------------------
梁启超《戌戍政变记》:
“我支那四千余年之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章太炎也是辱华分子-----------------------------------
章太炎《正疆论》说:“以支那与日本较,则吾亲支那;以日本与满洲较,则吾宁亲日本。”(拿支那和日本来选择,我亲近支那;但是如果拿日本和中国东三省来选择,那么我宁愿亲近日本!)

-------------------------------------------严复也是辱华分子-------------------------
严复翻译《原富》:“埃及、印度、支那三古国皆有海禁,以内地市场已广,不愿有外交致窥伺。然而是三国,皆古盛而今衰。”

---------------------------------------秋瑾也是辱华分子-----------------------------
秋瑾《支那逐魔歌》:

四邻环绕欲逐逐,
失权割地无时止,
这等人儿还昏昏,
如梦如醉如半死。
吁嗟乎!

我国精华渐枯竭,
奈何尚不振衣起?
无心无肝无脑筋,
支那大魔首推此。

---------------------------------------许寿裳也是辱华分子-----------------------------
许寿裳回忆录《我所认识的鲁迅》:

“鲁迅在日本住旅馆,要登记姓名、籍贯。鲁迅写下:周树人。但是籍贯却不能写中国。因为日本的山阳地区也叫中国,如果鲁迅写中国,会造成混淆,结果鲁迅写下[支那]两个字。不料,日本旅馆店主见是清国人,认为是贵客、免费给鲁迅升级了房间”。

许寿裳作为日本留学生、鲁迅的知心好友,他的这一段回忆,说明了以下的问题:

1、在近代史上的日本,说“中国”二字,的确会造成混淆;
2、鲁迅称呼自己的祖国为“支那”,毫不以此为耻辱;
3、鲁迅自称是支那人之后,不但没有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反而还因此被日本人视为贵客,免费给升级房间。


----------------------------------------------秋瑾也是辱华分子-----------------------------

支那这个词的来源上面的回答已经基本解释清楚了。

中华思想就是天朝上国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除了中华大地以外一切都是化外之民。中国人自以为是世界中心中流砥柱,所以才会对支那这个称呼那么反感。一个把自己当成宇宙中心,自我陶醉了几千年的国家,突然被人说成是旁门左道的支那,当然暴跳如雷了。

我们蔑视了其他国家几千年,我们过去称呼日本为倭奴,国名邪马台,国主卑弥呼。民间更是直到现在还有人用着棒子,阿三,白皮猪,小日本来称呼别人。现在,因为一个支那的古代称呼就要纠结上几十年。

在一段时期内,“支那”是对中国汉人的尊敬。“支那”一词在日本流行起来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事。不过,那时中国的正式国号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场合把中国称为“清国”或“大清帝国”,把甲午战争称为“日清战争”,把义和团事变称为“北清事变”。但是,在一般的民间报刊,则一般把中国称为“支那”,把“日清战争”称为“日支战争”,把中国话称为“支那语”。

日本人不称中国的正式国号“大清”而称“支那”,况且,那时的中国汉人,特别是中国的革命家,对日本称中国为“支那”,不但不生气,反而还有几分感激。那时中国汉人处于异民族的统治之下,因为日本暗中支援中国革命,所以,一时间日本成为中国革命家的乐园,同盟会、光复会等反政府组织都是在日本组建的。那时,很多汉人来到日本的头两件事就是:第一是剪辫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第二是自称“支那人”,拒绝承认自己是“清国人”。由于那时“中国”这个词还没有被公认,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式称呼称自己是“支那人”。

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提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的誓词(“支那亡国”是指明朝亡于清朝的那一年);

1904年,宋教仁在东京创办了名叫《二十世纪之支那》的杂志,这是后来同盟会党报《民报》的前身。

即使是立宪派的梁启超,也用“支那少年”为笔名,康有为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诗中称“我是支那第一人”。

当时,很多中国的革命家使用“支那”这个词称呼自己,亦说明那时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不但没有贬义,反而含有对中国汉人的尊敬。如果日本人按照当时中国的正式国号“大清”,把中国人称为“大清人”,把中国话称为“大清语”,对中国的汉人来说,反而会感到被侮辱了。

战后中国派驻日本的军事代表团到达东京后,发现某些媒体中仍出现“支那”一词,马上以战胜国身份要求盟国占领军禁止,美国占领当局就此向日本政府发出命令。

1946年6月6日,日本外务省向各新闻出版单位发出《关于避免支那称呼事宜》的通知称:“往昔通常使用‘支那’二字作为中华民国之国名,今日应改用中国等称号。查‘支那’之称素为中华民国所极度厌恶者。鉴于战后该国代表曾多次正式及非正式要求停止使用该词,故今后不必细问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该国所憎恶之名称。”

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與華裔英國作家韓素音一樣,是文革時期能出入中國,並享有在內地「自由」採訪特權的極少數外國人之一。據她回憶,1961年,在北京出席一個宴會,旁邊坐着著名的「知日派」作家夏衍。夏衍用流利的日語問她:「喜歡支那料理嗎?」。有吉一驚,竟說不出話來。夏衍見狀接着問道:「咦,你不是會說支那語么?是在哪兒學的?」。女作家在書中不禁感慨道:「連日本人都不得不忌諱的『支那』語彙,卻從大作家夏衍之口說出來,可真是傑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3 23:00:10 | 只看该作者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3 22:48
唐玄宗也是辱华分子,请看他的辱华诗

《题梵书》

你就是典型的歪理十八条, 没有兴趣和你罗嗦。。。

牧版, 此人曾用过ID名:“生猪非活猪", 还有”飞飞就爱啃骨头", “KOFE是自干五”,“克飞党妈万岁”,“通奸党万岁”等.

到处对网友进行攻击污蔑, 手段十分卑鄙下流, 建议永封ID。。。需要的话, 我可以提供相关证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4-3 23:04:41 | 只看该作者
克 飞 发表于 2016-4-3 23:00
你就是典型的歪理十八条, 没有兴趣和你罗嗦。。。

牧版, 此人曾用过ID名:“生猪非活猪", 还有”飞飞就 ...

《存殁口号五首》柳亚子
(句中列宁暗指毛泽东)

神烈峰头墓草青
湘南赤帜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
并世两列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3 23:0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6-4-3 23:19 编辑
你猜吧 发表于 2016-4-3 23:04
《存殁口号五首》柳亚子
(句中列宁暗指毛泽东)

别在这里诡辩, 没有兴趣和你拚, 你辱华可不止这些。。。随便找几个:

自古以来,在辫子国,骗人盗窃是一种精明的表现(MSL文化也一样),邻里乡亲是带着羡慕的眼光看鸡鸣狗盗之徒的。
http://bbs.51.ca/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7988&page=1#pid3337548 7楼

其实,祖国故乡那块的人在这里被称为辫子。有5000年厚颜无耻,睁眼说瞎话,毫无信用的传统。
http://bbs.51.ca/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6242&page=3#pid3337241 34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4-3 23:07:23 | 只看该作者
克 飞 发表于 2016-4-3 23:00
你就是典型的歪理十八条, 没有兴趣和你罗嗦。。。

牧版, 此人曾用过ID名:“生猪非活猪", 还有”飞飞就 ...

康同璧(康有为女儿)诗:

舍卫山河历劫尘,
布金坏殿数三巡。
若论女士西游者,
我是支那第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4-3 23:0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3 23:14 编辑
克 飞 发表于 2016-4-3 23:07
别在这里诡辩, 没有兴趣和你拚, 你辱华可不止这些。。。

《宋史·天竺传》中有: "遥望支那。"

此处支那二字便是由 Chi ' na 的梵文音转译成汉语的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4-3 23:13:42 | 只看该作者
克 飞 发表于 2016-4-3 23:07
别在这里诡辩, 没有兴趣和你拚, 你辱华可不止这些。。。随便找一个:

自古以来,在辫子国,骗人盗窃是一种 ...

根据语音把“CINA”翻译为中文的“支那”,始于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在其游记《大唐西域记》对梵语翻译的独创。

初期见于中国汉文史书的“支那”,都译自印度语言(梵语),如: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五)称“摩诃至那”,
释慈立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称“摩诃脂那”,
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说西国称“大唐为支那”。
《新唐书》卷二二一上《天竺国传》称“摩诃震旦”,
《宋史》卷四九《天竺国传》称“支那”。

上举诸例中的“摩诃脂那”字样,都译自梵文(mahachinasthana),而自称“支那”第一人的是唐玄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4-3 23:15:46 | 只看该作者
克 飞 发表于 2016-4-3 23:07
别在这里诡辩, 没有兴趣和你拚, 你辱华可不止这些。。。随便找一个:

自古以来,在辫子国,骗人盗窃是一种 ...

这是事实陈述,是我在辫子国多年观察体会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4-3 23:2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你猜吧 于 2016-4-3 23:37 编辑
克 飞 发表于 2016-4-3 23:07
别在这里诡辩, 没有兴趣和你拚, 你辱华可不止这些。。。随便找几个:

自古以来,在辫子国,骗人盗窃是一种 ...

《辱华分子语录精选》
----鲁迅
   
1、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3、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6、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论睁了眼看》一九二五年

7、中国人的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但我却替他们发现了,你们大概知道的罢,就是北京的第一监狱。这监狱在宣武门外的空地里,不怕邻家的火灾;每日两餐,不虑冻馁;起居有定,不会伤生;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不会再犯;强盗是决不会来抢的。住在里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北京通讯》一九二五年

8、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碰壁之后》一九二五年

9、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海上的儿童》一九三三

12、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13、中国人不疑自己的多疑。——《我要骗人》一九三六年

14、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六

15、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不知道,并且我的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则,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民众的惩罚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答有恒先生》一九二七年

16、我总觉得洋鬼子比中国人文明,货只管排,而那品性却很有可学的地方,这种敢于指摘自己国度的错误的,中国人就很少。——《两地书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17、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经验》一九三三年

18、中国人自己诚然不善于战争,却并没有诅咒战争;自己诚然不愿出战,却并未同情于不愿出战的他人;虽然想到自己,却没有想到他人的自己。——《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二》一九一九年

21「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忽然想到.七》一九二五年

22、凡中国所有的,外国也都有。外国人说中国多臭虫,但西洋也有臭虫……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虫,而遭别人指摘的时候,实在也不太舒服的……最好还是希望别家也有臭虫,而竟发现了就更好。」——《外国也有》一九三三年

23、「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病后杂谈之余》一九三四年

24、「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