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讲话传播很广。最近常听到美国人对中国涉及网络问题的批评,甚至使用“网络盗窃”这样很难听的字眼。我也是网络使用者,不了解美国人的指控有什么技术依据和动机逻辑,但是我和许多网民联想到的是:中国的网络用户是否安全?《中国日报》就曾经报道,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抽样检测发现,2014年60天内源自美国的2077台木马或者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18多万台主机。目前中国的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广泛使用美国的软件设备、产品和服务。如果美国把中国视为网络的防范对象而不是合作伙伴,那么,中国广泛使用美国软件是否安全?所以,我认为美国应该慎用指责和敌对的语言,因为这是要产生后果的。而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中美其实有着很大合作空间。 事实上,中美两国人民在价值理念上并非完全没有共同点,例如都希望国家强大,都重视家庭,有爱国主义精神,崇尚英雄包括伟大的消防队员,注重专业精神等等。两国人民都追求世界和平,希望促进发展,中国重视民主建设,并且在不断发展进步,虽然道路与美国有所不同。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否则何以解释中国的活力,抑或美国的成功? 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的新因素源于美国感受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持批判态度,担心中国要挑战美国主导的规则和秩序,美八届政府推行的对华接触政策现在也面临一些质疑。我在美国参加研讨的时候,几乎无人不问南海问题,但是没有人能回答我提出的最简单的问题:南海有多大?美国人关心的也许并不是在争议岛礁归属上的是非,而是担心中国要把美国势力从亚洲赶出去。事实上中美在维护亚太的和平稳定与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上有共同利益,目前看这里的航行自由并没有什么问题。比较其他地区,亚洲在过去的20年保持了良好的稳定环境和经济繁荣,这与中国坚持平等相待、和平合作的周边政策,以及中美合作而不是对抗有很大关系。中国不是有帝国扩张历史的国家,我们不认可搞强权政治和势力范围的逻辑,我们在周边坚持的是平等相待、和平合作的政策。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70年前中美站在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共同立场上。二战结束之后,中国当时的政府根据国际文书收复了南沙群岛,美国对南沙岛礁的归属应该是清楚的。即便一些现在与中国发生争议的国家,过去也曾经以外交照会和出版地图等方式承认中国的主权权力。 对于目前存在的争议,中方完全是出于维护周边和平稳定的愿望,同意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并且提出搁置争议和共同开发的倡议。但是中国不能放弃主权,人民也不会答应失去这些岛礁沙洲。今年中国对在南沙的一些岛礁采取了吹填扩建,不仅将改善中国守礁人员的生存条件,而且增强了中国维护南海稳定、生产秩序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在中国,许多人对美国感到失望,认为后者不论是非曲直,总是与在领土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向中国发起挑战的邻国站在一起,人们担心美国是否要利用自己的盟国体系和中国的邻国制造麻烦?是否试图创建遏制中国的包围圈?最不可理解的是,为什么美国的空军飞机每年在中国沿海进行逾千次抵近侦查? 美国对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投行的消极反应是一个更有意思的最新案例。这本来不应成为竞争点,但美国视之为在其主导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之外构建新的秩序。中国的意图并非如此,而是在现存国际规则的框架内,提供一个新的公共产品,帮助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克服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瓶颈。美国在亚投行问题上制造困难强化了人们对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担心,也让不赞成阴谋论的人感到困惑。中国的成长也伴随民族自豪感的提升,而伤害人民的感情则会影响两国关系的气氛。中美两国曾在金融危机中同舟共济。当前世界经济还远没有完全走出困境,中国经济进入艰难的结构调整和转型阶段,美国经济在艰难复苏中。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事务中有需要也有可能实现全面合作,应共同应对挑战而不是拆台。 我认为中国与美国实力转换的规模和速度被夸大了。在中国,没人认为美国会垮台。美国对中国的担忧更多源于对自己有可能走向衰弱的焦虑不安。中国人所追求的是在现存规则框架内获得与国家的力量和利益相符合的话语权和空间,阻挡这个自然的进程是不明智的。中国和美国都是复杂的大国,场景也在不断变幻,很难简单地去评判对方。我们应做的是更加主动地塑造对彼此的认知,趋利避害,保持双边关系的活力和稳定。 当前中美关系处于重要的调整阶段,双方需要通过增加相互理解和人民往来,促进彼此的相互靠近。中美之间已经建立了广泛关系,例如,2014年两国间航空旅客达430万人次,接近于每周8万人次,预计今后将保持每年15%的增长速度。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到中国,有的美国人一踏上中国就不愿离开,在这里找到工作,居住生活。我在电视节目上还看到能说流利汉语的美国年轻人。中美两国之间的巨大合作与交流说明我们彼此相互吸引,一些误解也许会在相互更加了解之后逐渐发生变化。 许多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之后,都有这么一种印象:美国人的对华认知往往脱离中国现实。中国有句古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现在既然美国人更加关心中国,也许可以尝试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也需要反思。美国是一个热衷于和很善于推介自己的国家,而中国在这方面并不那么擅长。所以,中国人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自己的叙事,让外界更多了解我们。 总而言之,中美对彼此的认知和战略选择并非单一的线性逻辑,而是要复杂得多。所以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我们致力于与美国建立合作关系,不因政治问题或者孤立事件而受到干扰。一个建设性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中美两国人民更好地相互理解,中美两国加强合作,整个世界都会因此而受益。(完) http://i.guancha.cn/news/2015/09/12/20150912084542599.jpg 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已多次会见,有力推动了中美关系,期待习主席此行获得更丰硕的成果 (傅莹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