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3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值得一读)】英国在二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1:3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维历史

   

英国在二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或者说基石的作用,没有英国这个“基石”,没有她自始至终的坚持和抵抗,将不可能有同盟国的胜利。本文摘自2015年8月11日共识网,作者楚梦。


领导英国在二战中联合美国等国家对抗德国日本意大利,取得最终胜利的丘吉尔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年之后,本人对二战历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之后惊讶地发现,我们在庆祝二战胜利和回顾二战历史的时候,英国的作用被严重忽视了。我个人认为,英国在二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或者说基石的作用,没有英国这个“基石”,没有她自始至终的坚持和抵抗,将不可能有同盟国的胜利。

我承认,幕尼黑协定将苏台德区割让德国,出卖了捷克利益,纵容了德国法西斯,这是英法的一个耻辱。然而,我并不认同英法这样做是为了“祸水东引”的观点。接下来的事实,粉碎了这一说法:1939年9月,当德国悍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吞并波兰之后,“祸水”已经向东了,不正好达到了英法的目的吗?可是,英法却向德国宣战了,将“祸水”从东边引向了西边,引到了自己身上。我认为,英国政府(张伯伦政府)确实实行了绥靖政策,但英国政府特别是以邱吉尔为首相的英国政府,是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和政治底线的。英国联合法国向德宣战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尔后英国的的誓死反抗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法国很快便战败投降了,整个欧洲也几乎落入德国之手,反抗德国的就剩下英国“最后一盏明灯”了。从1940年7月到1941年9月,以摧毁英伦三岛和迫使英国屈服为目的的“海狮计划”,德国空军共出动飞机4.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下了7万多吨炸弹,损失飞机约1500余架。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被炸死炸伤居民约8.6万余人,100多万栋建筑物遭到破坏,许多城市被摧毁,英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由于“海狮计划”的失败,德国只好开辟东方战场――向苏联进攻,这次才是真正的“祸水东引”。但“祸水东引”的原因不是绥靖政策,而是英国人的拼死抵抗。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赞扬英国军民所表现出来的高昂士气和大无畏精神时,曾动情地说:“他们是以自己的劳苦、眼泪和血汗,粉碎了希特勒妄图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狂妄企图。德国空军这把钥匙始终也没有打开英国防御的大门。”实质上,希特勒的意图并非占领英国,而是希望英国屈服和投降,不与德国作对。希特勒曾派他的副元首赫斯亲自架机来到伦敦劝英国投降,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广播中向英国喊话,希望英国放弃抵抗,其中有一个细节表现了英国人的骨气和坚强意志,当英国广播员收到德国的投降喊话时,没等政府批准,直接便回答了德国一个词“NO”。


   

二战期间,英国武装力量全力参战,给希特勒德国以惨重打击:英国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封锁和堵死德国。在英国海军的打击下,纳粹德国海军“俾斯麦”号(德国水面舰队的旗贴和象征)的沉没及德国大型战舰被迫撤离法国海港,德国水面舰队已经丧失了对美英盟国进行正面挑战的能力和条件,确保了美英盟军对纳粹德国不可动摇的水上优势。在大西洋潜艇战中,纳粹德国海军共损失潜艇778艘,其中719艘潜艇是被同盟国海军击沉,在被击沉的潜艇中,被英军击沉的约500艘,占了绝大多数。英国空军对纳粹德国进行了将近5年的大轰炸,其实在1944年前,英国空军对希特勒德国的投弹量大大高于美国陆航,即使在美国陆航大举参战后,对纳粹德国的夜间轰炸仍然是由英国皇家空军负责的,给希特勒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英国陆军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北非战场上,蒙哥马利将军率领英军在阿拉曼击退了沙漠之狐的隆美尔,与美军、法军在突尼斯联手围歼了希特勒的非洲军团,使25万德意军队投降。这次战役,将德意势力全部从北部非洲驱逐出去,让其丧失了在北非的据点,从而断绝了它从非洲猎取战略原料的途径。在诺曼底战役初期,蒙哥马利麾下的英军更是死死咬住了欧洲战场西线德军最强大的一支作战力量——装甲部队,西线德军第21装甲师、第12装甲师、装甲教导师、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帝国师、第2装甲师以及第11装甲师先后与英军大打出手,损失惨重,为美军最终执行“眼镜蛇”大突破,冲出诺曼底立下了汗马功劳。英国的情报部门的功力更是独步全球,其情报机关为二战美英盟军在战场的一系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像诺曼底战役期间,由英国陆军中校约翰·比万领导的英国伦敦监督处执行的代号为“卫士”战略欺骗计划,其范围之大、构思之妙、难度之高,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充分展现了英国这个伟大民族情报机关举世无双的智慧。

此外,英国还是欧洲抵抗力量的避难所和大本营,如法国的抵抗武装,还有法国的戴高乐、荷兰国王威廉明娜女王、南斯拉夫国王彼得等等都逃到了英国。

还有,当德国进攻苏联之后对苏联的经济和武器援助。特别是帮助和协同美国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总统1944年11月向美国会报告称:英国给予美军的补给在美国运过去要动用一千艘船运送,英国给美军后勤设施建设动用的建筑劳动力达到全英国三分之一。

英国被称之为二战中“炸不沉的航母”。如果没有这艘“炸不沉的航母”,则北非也将落入轴心国之手,叙利亚、伊拉克均会加入轴心国,伊朗也非常可能,这样轴心国就有了一条通向巴库的捷径,苏联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没有这艘“炸不沉的航母”,美国就没有了一个比邻欧陆的兵营和不沉的航空母舰,对轴心国的战略轰炸就无从谈起,更别说什么诺曼底登陆了。如果没有这艘“炸不沉的航母”,什么援苏路线都是白搭,苏联在1941年和42年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如果没有这艘“炸不沉的航母”,印度估计就会落入日本人的手里,也不必提什么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了,中国抗战处境将更为艰难和危险。

实质上,英国不要说投降德国,仅仅只是“中立”,二战的历史都将会改写。


   

当然,如果没有美国在背后支持,英国也无法坚持下去,即使坚持下去,也无法阻止纳粹德国的胜利。二战开始之后,美国虽然没有公开向德国宣战,但却一直在物资、武器和资金上支持英国。当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之后,美国马上联合英国向苏联提供了包括武器和贷款在内的诸多支援。从1941年10月1日至1942年6月30日,美国和英国每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以及其它种类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该年10月3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美国政府写信给斯大林,宣布给苏联1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11月7日,罗斯福将武器和军用物资出借和租让法(即租惜法案)扩大应用于苏联。当然,美国因为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在战争初期没有公开站出来加入英国阵营反对德国,这也是美国的自私之处,特别是国会那些顽固的保守派,一直不同意美国卷入战争。也是美国受到很多人微词的地方。

关于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和作用在此文里我不想论述,但我要说的是,美国是二战的决定力量,美国加入哪个同盟,哪个同盟就会胜利,反则就会失败。当蒋介石听到美国向日本宣战的消息之后,长期紧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邱吉尔更是激动得开香槟庆祝。由此可见,美国在二战胜负中的决定性意义。

苏联在二战初期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之后不反对也情有可原,但德国9月1日进入波兰,苏联9月13日就和德国签订了旨在瓜分波兰和整个东欧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附加协议书。随后苏联红军也入侵波兰,同年9月17日,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国国防军在布列斯特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举行联合阅兵式,标志着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加紧建立“东方战线”,通过1939年10月—1940年3月的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并获得汉科半岛的租借权。1940年7月,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并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

对中国亦是如此,抗战初期还支持中国,后来为了自身利益,在中国抗战最为困难的1941年4月,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地位、承认外蒙古的现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对这个条约也有不同看法,该年4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苏联根据其一贯和平中立政策,于四月十三日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这是苏联外交政策的又一次伟大胜利。”他认为:这个条约的意义,“首先在于巩固了苏联东面的和平,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发展”。二是“使苏联的国际地位极大地提高了,苏联无论在东方在西方都增大了他的发言权”。三是“苏日条约没有限制苏联援助中国进行独立的正义的对日抗战”。四是“至于苏日声明互不侵犯满洲与外蒙,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个观点,我是不敢荀同,智者见智吧。

英美是在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最困难和危险的时候站出来支持被侵略国,而苏联却是在别的国家最危险的时候对其抛弃甚至趁火打劫。应该承认,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了惨重代价,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功劳也很明显。

因此,我们在庆祝二战胜利的时候,我们享受二战胜利成果的时候,应该想想英国为二战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有人说英国赢得了二战却输掉了帝国包括她的众多的殖民地),但这就是战争,这就是英国人的选择。


   

(本文参考了邱吉尔《二战回忆录》及其他资料包括网上资料,资料都是别人的。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英国是二战的中流砥柱和基石,没有坚决不降的英国,二战的历史就会改写)

附:《苏日中立条约》

(1941年4月13日于莫斯科)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日本皇帝陛下,基于加强两国间和平和友好关系愿望,决定签订一个中立条约,并为此目的指派代表如下: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人民委员会主席兼人民外交委员维·米·莫洛托夫:

日本皇帝陛下:

外务相松冈洋右: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建川美次中将:

上述代表相互校阅全权证书,认为妥善后,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保证维持他们之间和平和友好关系,并相互尊重缔约另一方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第二条

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将保持中立。

第三条

本条约自缔约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期满前一年未通知废止本条约时,则本条约应视为自动延长五年。

第四条

本条约须经尽速批准,批准书也应尽速在东京互换。

本条约由上述代表签字盖章以资证明,共两份,以俄文和日文写成。1941年4月13日,即昭和16年4月13日订于莫斯科。

声明

按照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所签订的中立条约的精神,并为了保证两国间的和平和友好发展的利益,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地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园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1941年4月13日于莫斯科



(关岭 编辑)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1:58:35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上面转帖所谈观点比较重要,我比较认同;所谈的有些历史事实值得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