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智庫】滙豐大班入行政局位居權力中心
【now新聞台】滙豐前亞太區主席艾爾敦在網誌撰文,指行政長官梁振英秘密收取UGL酬金,已觸動中央反貪腐的神經,要面對下台壓力。
艾爾敦雖然已退下火線,但他的言行依然受到關注,全因滙豐大班的名銜實在太觸目。 大班是從前對到香港營商的外國公司或洋行經理的稱呼。香港人習慣叫滙豐主席作「滙豐大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香港沒有央行,作為發鈔銀行,滙豐多年來以半個央行姿態,在財經金融界呼風喚雨。回歸前,滙豐大班幾乎例必獲邀加入行政局,位居權力中心。歷任大班儼如港督顧問,有力直通英廷。
老一輩的香港人有句說話,指香港最具權力的三個人,是港督、馬會主席和滙豐大班,而滙豐主席往往又兼任馬會主席,可見非常厲客。
七八十年代,滙豐出了一位著名的銀行大班沈弼。他是英國人,1977至1986年間,出任滙豐銀行主席。他一手促成長江實業,收購英資企業和黃,又支持包玉剛併購九龍倉,徹底改變商界格局。李嘉誠、鄧蓮如等人其後後加入滙豐董事局,亦是全靠沈弼招納。在他執掌滙豐期間,落實興建滙豐總行大廈,造價達52億港元,是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建築物。他又落實收購美國海豐銀行,展示雄厚財力,得到「大班王」的美譽。以前的滙豐只得一位主席,九三年遷冊倫敦後,母公司滙控集團及旗下滙豐銀行各設一位主席,此後滙控大班留守英國,滙豐大班則駐紮香港。接替沈弼作主席的浦偉士,是遷冊前最後一位滙豐大班,當時的他亦是馬會主席。其後他返回英國,當滙控首任主席,由葛賚接任香港滙豐第一把交椅。他們二人曾任行政局成員,但之後的主席便沒有繼承這個傳統。 1995至97年時,時任滙豐執行董事鄭海泉,是滙豐在行政局的最後一名代表,其後無以為繼。回歸後,滙豐逐步淡出特區權力核心,在政壇上光環漸退。作為滙豐前大班,艾爾敦在網誌談及香港政治,做法罕見。背後到底有什麼玄機﹖便要大家自行參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