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9°
    温度感觉: 19°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4°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0°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4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融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2-20 22:1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都是这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即中国文化,尤其是近
现代以来的文化,深受日本的影响。中日两国的文化交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
是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这当然不是指中国人从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模仿了
几句"大大的"、"统统的"、"米西米西"、"死了死了的"之类洋泾浜鬼子话。
绝非那样简单可笑。中国的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改革革命,科学教育,……乃至
风俗礼仪,无一不受日本的巨大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
家,在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上超过日本。
  早在1915年,一位署名"将来小律师"的作者在一本《盲人瞎马之新名词》的
书中说,自戊戌变法以后,日文行于中土,列举流行的新名词五十九个。有少数除
了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还能见到,如支那、哀啼每吞书(哀地美敦书)之类,现在已
不大使用。但绝大部分我们至今还广泛的使用着,并且早已成为现代汉语中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试想,如果我们象"抵制日货"那样,拒绝使用这些日本词语,中文将会是一
种什么样子?——取缔、取消、引渡、样、手续、的、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
抽象的、目的、宗旨、权力、义务、当事者、所为、意思表示、强制执行、第三者、
场合、又、若、打消、动员令、无某某之必要、律、大律师、代价、让渡、亲属、
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各各、法人、重婚
罪、经济、条件付之契约、从而如何如何、卫生、文凭、盲从、同化。
  这还是民国初年的粗略统计,实际远不止59个。如果现在再来做这项工作,结
果会更令我们惊叹。如:干部、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什
么什么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简直俯拾皆是。"经济学"、
"哲学"和"社会学",中国以前叫"资生学"、"智学"和"群学",——听起
来这倒是象"日文",但它们却是地地道道的中文。这些"日"常用语,有些其实
是中国古代既有的名词,日本人将之赋予新意使用,遂成规范。而中国拿来,也易
如反掌。孙中山发动反清起义,初始自称"造反",陈少白拿了一份日本报纸给他
看,云"支那革命党孙文",孙抚掌曰:"好,好!自今以后,但言革命,勿言造
反。"还有"经济"一词,原意为治理国家;如今谁还用"经济"来"治理国家"
呢?早就专门用"政治"了!
  小学读书时,孩子们就被教导不要生造名词、形容词,要保持中国语言文字的
纯洁与规范。可想"新词"的产生,不允许随心所欲和草率从事。词汇是一种概念
工具,如此多的新名词,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方面的新意,而必然伴随着对
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的巨大冲击和革新。当然并非所有"新"的都是好
的。拿日本来说,它以"排日"为借口,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从而""发
起""野蛮""侵略",终成为"世界""公敌"(引号内为日本词定)。
  当年大量新名词涌入中国,一度引起一些人的不安,即使相当新派的人物也不
能安之若素。大办洋务、以思想开明著称的张之洞,曾在一份文件上批云不要使用
新名词,他的幕僚辜鸿铭却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便是一
个新名词,来自日本。辜鸿铭是一位学贯中西、享誉世界的大学者,爱中国爱到病
态和盲目自大的地步。他也认为,继承了真正的中国文明之精华的是日本人而非中
国人。汉唐时代形成的的中国文明,被元朝及后来游牧民族的入侵给打断,给蹂躏
糟蹋了,因而大部分失传了。日本则成功地抵抗了忽必烈的进攻,在海外保留了中
国文化的真传。他甚至断言:"应该说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
(《辜鸿铭文集·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原文发表于1924年)
沙发
发表于 2005-2-21 02:40:58 | 只看该作者

辜鸿铭老先生可是位了不起的大家!

这个人,国共两党都买他的帐,他说的话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板凳
发表于 2005-2-21 02:44:08 | 只看该作者

狗屁!小日本个个变态,早晚会再吃原子弹的!这回要吃200颗!

小日本个个变态,早晚会再吃原子弹的!这回要吃200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