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富八代”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独立意志    时间: 2014-7-24 20:11
标题: “富八代”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所以富爸爸们总是在操心怎么让富儿子们乖乖继承家业。但上个月拜会了一位著名的富家子后,却发现富儿子们的处境倒是我以前没想到过的。

这位富家子是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勋爵(Lord Jacob Rothschild),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现任掌门人。

在中国发行超过500万册的《货币战争》系列中,这样描述这个家族:美联储和美国总统只是他们的棋子,曾被称为英法德奥俄之外的第六帝国,比尔·盖茨在他们面前只是个“穷人”,巴尔扎克、歌德、肖邦、李斯特、福楼拜是他们的食客,世界的主流媒体们只是他们的工具。这个家族是过去一百多年战争与和平、经济危机、黄金价格的真正操纵者,我们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真正的主人,50万亿美元财富(相当于美国GDP四倍)的拥有者,而人们却无法在任何富豪排行榜上找到他们的身影,因为他们必须保持神秘。

而且难得的是,从19世纪初发迹开始,他们已经富到了第八代。

当我在位于英国白金汉郡洛奇山顶的沃德斯登庄园——这个家族全欧洲44座豪宅庄园中的一个——见到77岁的勋爵先生及夫人时,老先生送给我一本讲述罗斯柴尔德家族历史的书。我借机向他求证《货币战争》的内容真伪,他淡淡一笑:“那本书我知道,那本书在中国非常畅销,可惜里面讲的故事嘛……看看它就明白了。”他指着刚刚送给我的那本名叫《沃德斯登》(Waddesdon:The Biography of a RothschildHouse)的书。

为我在书上签名时,他用的那支塑料圆珠笔非常普通,就像他们夫妇俩给我的第一印象,出乎意料的朴素。

勋爵先生穿着一件绿色格子图案的西装,搭配的是黑色粗纹裤子,脚踏“一脚蹬”的旧皮鞋;夫人没有佩戴任何名贵珠宝,提着一个红色的粗呢小包,英国乡村感十足,地主土豪范儿全无。两人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问候的措词、握手的力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还有,他们不住这儿,自己驾车前来,没有司机代劳。

后来的午宴更加深了简朴的印象。我们在庄园里马厩改造的阳光房用餐,四道菜——土豆泥、豆角、胡萝卜、“小鸡炖蘑菇”——如果不是鸡肉上覆盖了一层层的酥皮,很可能被当做中餐。这些食品全是自家菜园产出。

我不禁想起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勋爵先生谈到自己的个人生活,“我们的生活并不奢华。”就跟这个庄园的处境一样,这里的建筑、陈设和收藏因为太过珍贵,越来越不适合作为一个居所,多年前被开辟成为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而他因为拥有过多的财富,反而选择了一种简朴的生活。

他谈到财富对于他的意义,“财富是一种巨大的安慰。”他说当普通人以毕生之力为住房、教育、医疗等费用奔波劳碌时,自己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同时,他也注定了将承担相应的责任。他可以有个人爱好,比如他大学学的是历史;甚至也被允许暂时脱离家族生意,他说他个人最困难的时期是独立创业时,“因为是这个家族的成员,所以很难接受失败”;但最终,还是必须回来。“我知道,总有一天,我要看管这些资源和财富。”

他做得很不错。外界评价说,在他的主掌下,家族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在最擅长的融资领域和现代金融业最高级的企业并购领域都获得巨大成功。而他的成就还不仅仅是妥当地看管了自己家族的资源和财富,也帮助看管了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他主导推动了英国的国家彩票工程、国家美术馆工程、英国国家遗产纪念基金等等重大项目,兢兢业业地守护着国家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在英国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履行了一个贵族的责任。

可能是因为从小被超乎寻常地强调“责任感”这个词,在他身上显现得尤其充分,甚至有点儿过分。饭后他带我参观庄园时,一路介绍家族收藏的各种艺术品。无意中,我们聊到了设计师奥斯卡·德拉伦塔(Oscar de la Renta),我说奥斯卡是我非常喜欢的服装设计师,老先生接话道:“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可以帮你联系他,你下次去纽约时就可以拜访了。”听过之后,我礼貌地表达谢意,但不觉得他会屈尊为一个中国女生做如此琐碎的事情。没想到三天之后,老先生给我发来邮件,说已向奥斯卡介绍了我,并预约了我和奥斯卡的会面——告知何时去纽约,即可与之联系。

我有些小意外,回邮件表达感激之情,很快老先生又回邮件:“你以后和奥斯卡的邮件也可以抄送给我,我会帮你叮嘱他。”之后,我们三个人又互相CCN次。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跟你在一起。”这是他们的家族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留下的家训。还有两条,“要想真正成功必须具备谦虚、诚信,乐于助人的品质”;“族人必须团结,如果哪天不再团结,便是家族覆灭之时”。

这个家族并非一帆风顺。19世纪末欧洲农业大萧条所造成的经济重创;“二战”时因犹太人身份所遭受的几乎是毁灭性的迫害;战后,英国政府向家族企业征收高达98%的赋税,等等。勋爵先生曾说,“当你有名时,想东山再起可能比一般人容易或者更难。”

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功保持“富八代”纪录的关键,是梅耶先生的那三条家训吗?还是因为每一代都像雅各布勋爵这样拥有理性的财富态度和巨大的责任感?这是个讨论起来没完没了的话题。不过我知道,这位家族创始人梅耶先生的生日与我同月同日,今天有这样的机缘来聆听和感受,已经是莫大的福分。(田朴珺)




作者: ariel.c    时间: 2014-7-25 09:40
犹太人之王·红盾之下,放张王的女人,你想干什码?
作者: 稀泥派 老刘    时间: 2014-7-29 17:01
就像神话故事。。。
作者: 独立意志    时间: 2014-7-29 20:39
她是此文的作者。王石的女人。简称:王的女人。


犹太人之王·红盾之下,放张王的女人,你想干什码?
griffiel 发表于 2014-7-25 10:40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作者: ariel.c    时间: 2014-7-29 22:41
她是此文的作者。王石的女人。简称:王的女人。
墨子 发表于 2014-7-29 21:3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哦,是酱紫,她想干什码?谏王乎?
作者: sun先生    时间: 2014-7-30 00:22
世界的主宰?
作者: superca    时间: 2014-7-30 00:38
看不太懂!
作者: 独立意志    时间: 2014-7-30 00:45
这是她的文字作品之一。仅此而已。

哦,是酱紫,她想干什码?谏王乎?
griffiel 发表于 2014-7-29 23:4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作者: ariel.c    时间: 2014-7-30 00:53
这是她的文字作品之一。仅此而已。
墨子 发表于 2014-7-30 01:4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那最好不过了~
依我看像文艺作品,呵呵。
作者: 独立意志    时间: 2014-8-21 13:55
本帖最后由 墨子 于 2014-8-21 14:57 编辑

田朴珺:我不是“王的女人” 他才是“田的男人”



当所有人以“王的女人”定义她时,她却想完成一种逆转,让“王”成为“田的男人”。“你看田字里横竖都是一个王,我应该做得比他多才对!”

  在北京十余年,田朴珺的生活地图却只圈定在南起双井富力城,北抵三元桥的狭窄区间,而且只认三个支点:家,公司和谈事场所。日常大部分时间,她都以打鸡血般的亢奋投入她的各种角色:演员、制片人、房地产商、专栏作者,当然还包括大佬的女朋友。甚至连睡眠时间也被她发现,可以像肌肉一样被锻炼,现在,她每天只需要睡眠四小时。

  新书《习惯就好》发布会上, 她选择“一个人在战斗”。她孤零零在台上讲述了几十分钟,没有男闺密、男明星、男地产商捧场,甚至都没有设置主持人。这种当众孤独的方式是她的一种姿态,她想自己可能给人一些错觉——有很多圈子里的朋友,所以她想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是个不想求人的性子。

  当所有人以“王的女人”定义她时,她却想完成一种逆转,让“王”成为“田的男人”。“你看田字里横竖都是一个王,我应该做得比他多才对!”

   抠与轴

  采访当天,田朴珺迟到了片刻。她说起停车,说起停车费,然后她就叹气:“哎,其实,我就是挺介意交停车费的。”然后,她继续补充:“平时在公司,但凡旁边有可以免交的地方,我肯定停过去,哪怕要绕远走回来。”

  看到记者一副惊讶的表情,她大笑起来。“你会觉得不至于吧。”

  然后她就沾沾自喜起来:呵,想来做被动成名的女朋友还是有好处的,——譬如过去和女闺密逛超市,看到她挑中一百多块钱的樱桃,我嫌贵给她拿下来,她就问不至于吧。但现在,我再这样,她会给出评价:小田真节俭。

  在纽约读书时,每当不知道晚饭吃什么,她就去超市把所有试吃的吃一遍。有一次,如果不是“王老师”——哦,她这样称呼那个著名男友王石,把她拽走,她能在新鲜草莓试吃点,吃上个小半斤。

  让王老师不由得感叹:“咱俩真是抠门抠到一起了。”

  在爱上“笨笨红烧肉”前,其实,田朴珺还爱过“宫保鸡丁”。极致时,她连续吃了三个月。为了免单跟着蹭吃的表弟忍无可忍,在她离京回上海时,终于电话中控诉了这一“暴政”。生活中连煮鸡蛋都不会的她解释这种“瘾”症发作的理论依据是:我就是“轴”。

  有一年去柬埔寨旅游,酷热40多摄氏度,大太阳,明晃晃,就因为手头一本导游书这样介绍一家饭馆:饭馆老板是当地华侨,非常乐于帮助中国人。她就非要去瞧瞧他的模样。从驻店到饭馆,需要绕几公里,且路上毫无遮蔽,她硬是一路找过去,找到,才发现老板不在。

  同伴劝告换一家吧,她说,不,明天接着来。第二天,又晒到几乎路上就化掉,但老板还是不在。正常人都打退堂鼓时,她却给自己定了个忍耐上线:来四回。

  结果,第三回的时候。她找到了。之后,她就借助一个华侨的视角了解到了红色高棉时期柬埔寨的历史,以及他留学法国的故事。最后还获赠了冰激凌!她得意忘形地向同伴炫耀:你看,来着了吧。

  她总结: “轴”是一种思维惯性,是全方位的。因为轴,她如果喜欢一个餐厅,就一直去那家餐厅,如果喜欢一个菜,就一直吃那个菜。而如果她认准一件事情,那也一定要办成。

  社交女王

  2013年9月,田朴珺受邀为某男性杂志撰写人物专栏。借助她的文字,得以窥见她的社交圈:导演陈可辛,自媒体“罗辑思维”当家人罗振宇、“收藏界相声演员”马未都、基因科技领域“叫兽”汪建、《中国好声音》的总导演金磊……

  这样的社交阵容让人难以相信。田朴珺在被中戏退学之后,曾严重质疑自己的情商——她是因为出去拍广告,缺课太多被退学的。缺课的人很多,但只有她被劝退。苦闷之余,她甚至拿起《卡耐基人际关系学》自我救助,只要一出门,走进人群,哪怕是坐地铁,都会捧读。

  阴暗缠绕了将近半年,她自卑自闭,不愿见人,并很多次回放自己哭着去求老师,却最终从考场被驱逐的场景,众目睽睽之下,自己落魄而出。而教室外日光惨白。

  在靠文凭获得一份工作的梦破灭之后,她决定学习一门生存技能。她进入地产界,从端茶、倒水、学做合同,在工地吃盒饭,订不到酒店就住澡堂子开始。

  早在十二岁,她就懂得从天津奶奶家附近的市场批发一款流行的戒指带到上海去卖。小号的戒指很快卖光。中号、大号砸手里后,她找到学姐们,从每个班里出一个代理人,她给对方提成。后来戒指卖光,抛却100块的成本,她净赚了一千多块。

  幼时生意头脑就初见端倪的田小姐很快在地产界有了一席之地。她这样总结自己的商海经验和情商进阶训练过程:碰壁、受挫、被拒绝多了,与其拧着,不如慢慢学会同理心。而因为头脑“天然没带把事情讲复杂的设备”,所采取的直来直去、直说直给的方式使她做事效率高于常人。

  当跻身到成功人士圈周边后,她也试图去总结过那些人异于常人的特质,发现这些人并非智商、情商天赋异禀,而是同理心强、乐于助人。

  周边一个朋友在事业潦倒时,曾向另一个朋友求助资金,被拒。若干年后,潦倒的朋友挺了过来。这时,之前拒绝救助的朋友却遭遇困境,向他求助。让田朴珺意外的是,这个朋友毫无芥蒂地施以援手。他的解释是:如果条件许可,为什么不帮一下呢。我不会因为对方对我的态度来决定我对他的态度。

  田朴珺这样定义成长:在解决接踵而来的问题过程中不断克服自己的“小我”。她甚至去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为人类服务。

  收获第一桶金后,她做起制片人。第一个作品,《中国合伙人》赢得五亿多票房,看上去顺风顺水。但其实,在它之前,工作室就有一部电视剧立项,却被资方和合作方一次次退回重写。几十万字剧本被认为只有剧名四个字中的两个还算有价值。她一度将给出苛刻意见的负责人追到楼下,希望给说法。

  “轴”的思维方式增大了她商业成功的可能性。有一次遇到一个项目,16家公司一起竞争。对方上来就询问公司的注册资金,一副以资金数目定合作与否的态势。因为当时她们公司注册资金并不多,她就一遍遍去争取,去解释,所谓注册资金和公司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并最终拿下了项目。

  打脸界劳模

  2012年10月,因为她与王石的恋情被曝光,时隔大半年的一锅红烧肉也被翻出来。

  舆论陷入汪洋大海之中。她的履历被悉数扒出,“三流女演员”,“小三上位”,善于“借势”、“攀附”的心机女的评议甚嚣尘上。甚至她曾就读的长江商学院也被推认为她成功钓到金龟婿的场所。她陷入看客盛大的想象与投射中。

  3天内,她接了上百个朋友的电话。一位还发来短信:“挺住!”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又没趴下,干吗要挺住?

  王石打来电话:“你没事吧?”“我没事,我能有什么事?”

  当时他在波士顿,而她在北京。自始至终他们只交流了这两句。

  2013年6月,因为电影《中国合伙人》首映,作为制片人,她重回公众视线。9月份,她受邀为某男性杂志撰写人物专栏,开篇文《我的男闺密——你不知道的陈可辛》中称,她可以24小时随时致电他,俩人“真正无话不谈”,而且近两年内绝交3次,每次都是陈可辛主动求和解。

  文章发表后引发外界对于两人关系的种种揣测。陈可辛此后做出回应:如果一定要说闺密,只有一个,就是(吴)君如。而他的妻子吴君如更是高调表示“不用理会什么闺密, 反正他的心归我”。

  田朴珺又一次保持了沉默。

  “事故”接踵而至:六月,她访问烟草大王褚时健的文章,因为搭配一张俩人合影,而被当事人郑重声明:拍照是照顾王石的面子,对于她文中的一些叙述则表示“她把事情想简单了”。7月,她在文中回忆学生时代男闺密,年初参加《中国好歌曲》的音乐人杨炅翰时,为他落选打抱不平,认为他被刷下来是因为不愿讲悲情故事。但随后,《好歌曲》栏目组表示和故事没有关系,是歌曲问题。

  这个被她昵称为“象”的男闺密只好调侃她为“打脸界的劳模”。

  当有人因此戏称她为绿茶婊时,她特别去询问词义,结果仍然是一头雾水。

  为什么独写男闺密?她的回复是:自幼性格像男孩,而男闺密又常理解问题角度不同,可以补充她的思想。但她不能否认的是,一些男生可能和漂亮女生没有友谊。

  尽管她的工作室里女生占大多数, 平时,她却很少参与女闺密的八卦话题,即便她们打电话咨询情感,她也总在十分钟内说完。再提,便岔开。因为她发现,自己的意见往往并不重要,她们只是找人倾诉,而她不想装成一个好的聆听对象。

  男闺密之一、逻辑思维当家人罗振宇为其撑腰:我朋友中被黑最惨的大概就是田朴珺,明明和王石正常恋爱,却被看做“小三”,明明自己还算有钱,却被认作傍大款,明明和陈可辛私交很好,却被无情否认。

  她的新书出版时,有人起哄,干脆就叫“打脸”好了。罗振宇则建议,范冰冰老师有句名言:万箭穿心,习惯就好。于是书名被定成了“习惯就好”。在书的自序中,她讲述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姥姥的故事。她说,长大后,我常想,一个大家闺秀,丈夫早亡,年纪轻轻,带着孩子,身处异地,别人对她眼光会怎样,她如何一路走来,能找到的答案怕就是姥姥常常重复的那句:心胸是靠委屈撑大的。

  红烧肉事件近两年后,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不习惯被人议论,不习惯被人泼水,无论脏水、口水还是肥皂泡。你又不了解我,我不习惯我的生活由别人来定义,但这点没法由我控制。她试图去澄清: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单身。而且不要把长江商学院当婚介所,那个圈子很现实,当时我去长江时,资历最浅,说实话,人家都不爱带你玩。

   如何做女朋友

  2013年底,在由某网站与联合国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署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女性传媒大奖上,她获得年度突破女性奖。领奖感言中,她第一次鲜明地将“独立”的标签加之于身。她说:“在一些人眼里我是不需要独立的女性,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喜欢我,恰恰因为我的独立。”

  新书中她披露的一些交往细节则持续颠覆常人对于一段“忘年恋”的想象。

  原来俩人定情的五顿饭,前三顿,王石居然都没带钱。她因此火了——太没诚意了。但后来他再请,她欣然前往,就想,一定要吃回来。结果第五顿的时候,他说,“你做我女朋友吧”,她才诧异:你也喜欢女人?!

  在相处的前三年,王石什么也没送过她。她买东西的时候,他就拿个相机去别处拍照去了。直到后来她经常买衣服给他,他才在不离谱的范围内,偶尔逛街时埋个单。

  在她看来,王石给出的,不是让她依附,甚至不是拉下椅子、车门的那种礼貌,而恰是一种类似“即使我不同意你观点,但也尊重你的选择,也百分百支持你的选择”的尊重。新书出版,大量涉及俩人交往的细节,王石就叮嘱了一句:别装,做你自己就好。

  她说,王石真正认识她是在纽约。有一次,他对朋友说:我没想到这个女孩这么能干,对于大自然,我非常有冒险精神,但在社会上跟陌生人打交道其实我很害羞,羞于启齿要求别人,但她在纽约的一年让我学会怎么跟陌生人沟通。

  而情感上的独立也同样经历了一个过程。二十岁时,她也曾是哭着要为男人学做饭的小女生,但很快这段感情戛然而止。她后来这样总结爱与自我的关系:先让自己摆脱爱的束缚,如果不能摆脱,就不能收到真正的爱。她决定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朋友:我不会专程去探你,小鸟依人腻在你身边,更不会监督你,工作永远比男友中重要。

  有一次开会,王石电话过来:我饿了,没有饭吃。因为是工作时间,她就回复:发你一个电话号码,可以解决问题。后来她把附近餐厅的订餐电话给他。一会儿他又电话过来:人家今天不送外卖,怎么办。她只好压低嗓门:冰箱有面包,自己吃。我在开会,不要再打电话了!在她看来,只要没饿晕,就不算大事,工作先!

  之后,也有人劝她跟着王石去剑桥,没事喝个茶,画个画儿,因为抓住男人才是最重要的。她却觉得能够抓住的只有自己,反过来,她要问:为什么是自己去抓他,而不是他来抓我呢?难道我不优秀吗?

  如果有时光机可以并行倒放,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社交女王”因为学业挫败,跻身男多女少的商海,将自己放置各种处境中试炼,从种种夹缝中突围出来的同时,年长三十岁的王石也在经受类似的试炼。

  2010年,他对外透露,从1994到1997年他的心肌功能是0分,去西藏登山前,他腰椎的血管瘤压迫到左腿神经。医生的诊断,几乎宣布他随时可能瘫痪。就在这样的境况下,他开始登山,并在2002年,他52周岁时,以中国最高龄的纪录登上珠穆朗玛峰。那一年,田朴珺22岁。

  2004年,财经作家吴晓波曾经和王石在浙江宾馆有过对谈。在给王石传记《大道当然》推荐序中,他提及,当时中国刚经历一场宏观调控,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权重开始缩低,使得企业家群体产生被抛弃感。很多企业家开始重新寻找自我,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独立和重新塑造。也在那时,王石开始参与创办阿拉善等公益组织、倡导“企业公民”,呼吁改善大气环境等工作。

  尽管境况迥异,但是这段因为“红烧肉”而沸沸扬扬的男女主人公却几乎在大致相仿的时间段完成了一次突围。女方是从男强女弱的性别传统夹缝中,而男方是从健康与疾病、国进民退的经济政策的缝隙中。

    证明自己

  2011年,田朴珺决定前往纽约电影学院学表演。她说了很多理由,均被王石一一反驳:那都不是你最真实的内心,你的原动力在于你想证明点什么。田朴珺说她因此失声痛哭。觉得他击中要害。

  一直以来,证明自己似乎都是田朴珺人生词典中的关键词。在公开的资料中,这种原始冲动来自她被中戏退学——她需要重捡起她从事表演的愿望。但这个故事其实还有另一条主线,就是她一直在对抗父亲的偏见,她试图向有着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父亲证明一个女性的价值。

  小时候,有同家族的男孩来家里,她就敏感觉知到父亲呈现出的那种亲昵完全与对自己的不同。她清晰记得自己考取中戏时,做生意的父亲的那种轻蔑。“在旧社会,你若从事这种职业,和我吃饭都是要坐桌角的。”在父亲的设定中,她的理想职业是去做一个乖巧的文秘。

  为了表达他对女演员这个职业的不满,他一度拒绝为她缴纳学费,她只好各种乞求。入学后,有次父亲出差到北京,给她电话,她以为会去看她,结果他却说了一句我不会来看你。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她:他不支持她。她清晰记得那天北京下了很大的雪,自己难过万分。

  为了筹措之后的学费,她四处拍广告来完成经济独立,尽管后来因为缺课太多,被劝退,她在后来很多年,仍然可以表达自己的倔强:连父亲的钱我都可以不要,其他男人的钱算什么。

  在职场上,她也明显感受到性别导致的差别待遇。如果她和一个男同事一起去谈事,受到礼遇的通常是那个男同事,而她接收到的通常是一个“嗯,啊”的招呼,每每这时,她就在心中大喊:可是活儿都是我干的啊!

  在外边做事久了,她发现职场上男性越来越女,在一些难题上,经常有男人表示他怂了,而相反,女性却越挫越勇。当有人把“女汉子”的称谓给她,她觉得有必要对汉子做个定义。在她看来,汉子是指性格,是勇气、担当,你不能以性别去定义TA,但是却可以分辨真伪。

  有时候听到有男人对太太说,轮不到你说话,她就想:如果换作是我,我站起来就走。她不能接受女人被物化,被生育工具化。但当别人将她冠之“女权主义者”时,她也会强调:我不是要抹杀女性的魅力,不是要女性权利占百分之七十、八十,我要各占百分之五十那一种。”

  新书发布会,她在台上讲述时,惊异地发现现场还是熘进了几个不请自到的男闺密,他们大都一个人来。这让她联想到一个男闺密的言论:他是不会让老婆和她接近的,因为会学坏,但如果有个女儿,他会拿田的书给她,并愿意田带带她。

  “他们现实又矛盾。希望老婆好管束,又怕女儿嫁出去会受欺负。”这让田朴珺把男性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

  但也有“进步分子”,采访结束,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社长黎波探头探脑进来。“书真好,我要拿给孩子看。”他向田朴珺表达赞美。“你肯定有个女儿!”田抢答。“儿子!”黎的这个答案有些意外。随后,他补充:“好让儿子知道,以后别欺负人家女儿。”

  而关于和父亲的关系,似乎有个需要交代的细节:前两年,因为上海家里的房子装修,她和父亲一同出门,恰巧在车里有了聊天的机会。向来寡言,不善言辞的父亲,在沉默很久后,突然说了一句,嗨,现在我觉得我女儿比很多男孩强。

  她说她当时侧过脸去,哭了。


作者: 独立意志    时间: 2014-8-22 20:55
王石HOLD不住田朴珺


作为房地产大亨,我记得他是因为汶川地震时他的“捐款门事件”(2008年5月12日,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之后,万科董事长王石表示,“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并规定“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当时,我们全家推着坐轮椅的妈妈,专门赶去中国大使馆,将一笔笔善款捐上。而在现场,我还看到了来自国内的民工兄弟,穿着工地的服装,用脏兮兮的手,淘尽身上的每一个铜板。但,王石却出如此言行。现在看来,他的抠门是真的。这不,田朴珺小姐也说,在纽约,他们尝遍超市试吃品,甚至可以吃上小半斤草莓,“两人可真抠在一起了(王石语)。”这,你我都很难做到。



事业成功的男人,抛弃共苦过的妻子,找一个年轻漂亮的新欢,我们都司空见惯了。所以王石离了的时候,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他走了这条路。尽管有冷血的旁观者会说:婚姻亮红灯,一定是两个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但我依然同情王石的发妻----那个鼎力协助他成功的高干的女儿。


也许你会说田朴珺那张脸哪谈得上好看,但,只要她在王石眼里是漂亮的,就够了,不信你拿王石发妻的照片比一比。


田朴珺是渴望出名的。尽管十年前她曾参与了梁朝伟和舒淇主演的《韩城攻略》,大冬天穿着露胸的大V衣服拍宣传照,人们依然不认识她。看了电影,走出影院,我压根儿就不知道有她的存在;尽管几乎家喻户晓的76集《甄嬛传》里田朴珺有那么一集(两集?)的,但整部电视剧播完后,大红大紫的队伍里根本没有她------十足的就是一个小角色。


显然,在演艺圈追求成功的路上,她走得很辛苦。但是今天,她脱颖而出了。她说她靠的是自己,而不是傍着王的名气。这一刻,你我都不信了。


田朴珺是耐不住寂寞的。看着曾经凛然的王石在田朴珺的文字里一天天变成绵绵的“笨笨”,大多数人是感到恶心的。田朴珺这幸福也晒得太过分了,而且是以压低对方的方式。任何正常的男人都受不了的。但,王石承受着,沉默着,任她说任她写任她发照片任她谈男闺蜜,就差没有公开他们亲热的细节了。她为王石洗脑了吗?让王石能够如此开明。


在王石和田朴珺的故事演绎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矮小的王石和越来越高大的田朴珺。想必,将来无论他们结局如何,田朴珺都会继续高大下去,而王石则越来越衰老、矮化。


王石的沉默,真让他的老友们尬尴,如烟草大王锗时键。他要有怎样的强大内心来面对他曾经的圈子、社会和媒体?像尽兴地尝吃免费食品那样旁若无人吗?


如果沉默的王石是欣赏田朴珺的一切的,那么说明曾经的王石够老土,他在田朴珺为她打开的新世界里当着新手,新奇而不知所措。如果沉默的王石是反对田朴珺所有的高调的,那么只能说老王HOLD不住年轻一倍的小田。


回头看看杨振宁和翁帆。娶到翁帆,实在是老杨的幸运。他无论走在那里,都努力撑出一脸的健康,紧拽翁帆的手。我们看到的翁帆,没有喜悦没有哀怨没有甜蜜没有时尚,只是一脸的沉静。这表情,平息了所有的非议,也让老杨的晚年过得安稳。用28岁的青春陪伴82岁的老人,继续老下去,那份寂寞、烦闷和艰难是当子孙的也难以忍受的。但,我们没有看到翁帆的评说。我们只知道翁帆细心为老杨炖汤,当老杨秘书。若翁帆像田朴珺那样的张扬,老杨岂不成为全世界的笑话。


其实,你若爱一个男人,就守着他,围着他,做你觉得想做的,说你觉得想说的,甚至指正他你所看不惯的。然后,在一天天普通的日子里走过岁月。如果哪一天你受不了他了,或他受不了你了,再谈其他。诋毁或吹捧对方,都是没有意义的。两个人的世界,是不需要外力的证明的,包括双方的父母,能少参与尽可能少参与。


真不明白田朴珺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枕边人折腾得如此不堪,是爱吗?显然,曾经风平浪静的婚姻生活,使王石对爱情游戏很陌生,此刻,他面对着一个高手,当然HOLD不住。这不,这些天田朴珺又抛出了“我不是’王的女人’,他才是’田的男人’”这样狂妄的话。够狠。

作者: Autro    时间: 2016-9-9 23:02
没有那么扯把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