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94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耶稣在十字架上一共讲了七句话,这就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十架七言”:

 关闭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6:4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耶稣在十字架上一共讲了七句话,这就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十架七言”。“七”字在圣经里,是完全的意思。多余的话,耶稣不讲,仇敌讥诮的话,耶稣不反驳。祂在十字架上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年纪念耶稣钉十字架的“受苦节”(有人叫“受难节”),许多地方都有人讲这七句名言;亦有分为7个人讲,每人讲解一句。这7句话包括了救恩、基督代赎、荣耀与冠冕几个方面。

一、第一句

“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7:00:26 | 只看该作者
耶稣在十字架上一共讲了七句话,第二句话是:

第二句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两个强盗,一个讥诮祂;另一个责备那个讥诮耶稣的。这人悔改了,因为他听见耶稣在十字架上讲了“赦罪之道”。因此,他用信靠的心来求耶稣,说:“耶稣啊,祢得国降临的时候,求祢记念我!”(42节)他不明白因信得救的真理,他总认为自己罪大该死,只求耶稣“记念”他,而且在耶稣再来立国后(得国的时候)纪念他。但出乎他意料之外,耶稣竟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他得救了,因为他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赎之工;他又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祂没有犯过罪、祂必要从死里复活,否则他就不会说“得国降临”。他既然相信耶稣要再来立国,当然就信祂必要复活了。只因这个简单的信心,真诚的信靠和简单的祈求,他就得救了。可惜有不少的人信了耶稣几十年,还不知道自己是否得救!“信”,是要真心相信耶稣钉十字架和祂已经从死里复活了,就必得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7:0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纸纱窗 于 2014-4-19 09:35 编辑

其余7句经典话语,在这里!

第三句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约翰)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6-27)26节最后的“母亲”二字,原文作妇人(见小字)。当时这样称呼并没有什么不恭敬,因为在希腊文化中,屡次有人称王后为“妇人”。

耶稣在十字架上,没有忘记祂的家人,更没有忘记祂所爱的门徒。耶稣从小就孝敬父母,直到最后一刻,祂还把母亲交给约翰去照顾。这就给我们看见,十字架不只显示了救恩,更是指出了孝道和爱心。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应尽的本分。可惜有些基督徒只知爱神,但对家人就不爱不孝。这样的人,请从耶稣的榜样里得着启发,爱神爱人也要爱家人。

约翰在耶稣断气后(32-35节),才与自己的母亲撒罗米将马利亚领到自己家里,所以在耶稣被安葬时,撒罗米与约翰不在坟前(路23:55)。

“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7):约瑟可能早死,耶稣的弟弟又不信,所以约翰把耶稣的母亲接到自己的地方。“自己家里”,原文没有“家”字。约翰在耶路撒冷没有长久居住的家,只有寄居的临时住宅。相传马利亚在耶路撒冷住了12年,于公元59年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7:0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纸纱窗


    感谢主,今天我将去太古广场现场布道(与短宣中心)

大家一会面会哈 哈雷路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8:3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纸纱窗 于 2014-4-19 09:36 编辑

四、第四句

“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参可15:34)

“约在申初”:“申初”,就是献赎罪祭的时候。

“耶稣大声喊着说”:被钉十字架的人往往是昏迷而死,但耶稣还“大声喊着说”。

“以利,以利”:是希伯来文,重呼,表明强烈急切;“拉马撒巴各大尼”:是亚兰语,表明耶稣是极痛的终点。亚兰文的“神”字是“以罗伊”,与“以利亚”音相近。

一般以色列人相信,在急难时呼以利亚,以利亚就会来救无辜者(可15:36)。有人认为以利亚在大灾难回来救百姓,因此,每当逾越节晚饭,每家都会留个空位给以利亚,盼望他来。

从午正到申初,耶稣原先不说话,现在就高呼了。

耶稣说这话,正应验了诗篇22:1的预言。神从来没有离弃过耶稣。直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神才离弃祂。为什么呢?因为祂把全世界人(包括过去与将来)的罪都背上,一同被钉在十字架上。神看见世人的罪,所以要把耶稣暂时离弃了。这是耶稣灵里最难受的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8:37:06 | 只看该作者
五、第五句“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约19:28)
“这事以后”,是25-27节之后,大约是过了几个小时。
“我渴了”这句话,正应验了诗篇22:15的预言。当耶稣说了“我渴了”这句话之后,“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祂口。”(约19:29)这一次是醋,前一次是酒,请我们不要混淆了!
“海绒”,有人认为那海绒是醋罐子上的塞子。
“牛膝草”Caperplant,是迦南地生于墙隙或石隙间的一种成簇的草(出12:22,利14:4)。茎,约有1.5尺高。
马可福音15:36说“绑在苇子上”(苇子是牛膝草的干茎);有人认为,海绒和牛膝草,都是绑在苇子上;还有人认为牛膝草和枪,原文只有一点的分别,马太、马可所提的苇子,原是兵丁的枪。
耶稣在十字架上流了宝血,极其痛苦,特别表现在这一“渴”上。头一个人亚当犯了罪,神责罚他,要他“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创3:19)。从此,人类因为罪恶,一直都要受“渴”的痛苦。耶稣这一“渴”补偿了我们的渴,使我们能喝生命的活水,就永不再渴。耶稣受了身体的苦,为要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满足(约4:14)。

六、第六句

“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约19:30)
“尝了”,原文是“受了”(参太27:34)。“就说:‘成了’!”
感谢神!耶稣被钉十字架,什么都“成了”。祂在世上替我们守全了律法,满足了律法的要求,为把我们赎出律法的咒诅(加3:13)。当然,这“成了”是包括多方面的“完成”:苦难过去了,父的事完成了,先知的预言应验了,旧约的预表实现了,魔鬼的权势败坏了;但主要的还是救赎工作的完成、救恩的完成。因耶稣被钉十字架,我们的罪得蒙赦免,只要我们肯信靠,我们就必得救。
“便低下头”:这证明耶稣一直是抬着头的。
一般被钉十字架的人临死衰弱,他们的头是低下直至胸前的。
七、第七句
“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路23:46)
这句话正应验了诗篇31:5的预言。我们死是不得已的,因为我们都不愿意死,我们都怕死;但耶稣的死与众不同,祂是主动地把自己“交付”给神的,因祂曾说过:“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约10:18)祂在十字架上最后一句话与前面所说的有点不同。前面只是“说”,而第四句(太27:46)和这里(太27:50)是“大声喊着说”。祂尽了最后的一口气大声喊着说,为使人人都听见,都知道祂是为世人舍命的。
“父啊”: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众人的罪时,称“神”;在十字架上末了就称“父”。
“气就断了”:原文由“放弃”与“灵”两个字组成的。“我将我的灵魂”:原文是“灵”。耶稣放弃自己的灵(死)是自愿的(约10:18)。
如果我们把耶稣被钉十字架事实的次序与祂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名言合起来,我们到处都会看见旧约预言得到应验。当然,耶稣说的话,为使经上的话得到应验。虽然这是出于耶稣自己,但希奇的是,连仇敌所做的和所说的,都应验了经上的预言。请记得,耶稣是被罗马人钉十字架的,而不是犹太人钉祂的;是按罗马法律执行,而不是按犹太规条进行的。这样,预言得到应验,让我们更觉希奇,使我们不能不相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更使我们能因信得着拯救与得到永福呢!


“十架七言”:
3句是在黑暗前说的;
3句在黑暗后说的,
一句在黑暗快过时说的。

第1、4、7句是3句祷告的话。

前3句关乎别人,末4句关于自己。

第4句精神悲痛,第5句身体受苦。

第4、7句耶稣大声说。

首句与末后的祷告称“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8:37: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网友,我亲爱的同胞:

是你们促使我,向上帝更靠近....其实,我也不是很记得牢这十架七言,但今天我系统的学了一遍

真是圣经所说: 以生命,影响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21:54:33 | 只看该作者
复活节了,大家都开心快乐享受假期和春阳

但是有几个人,在思考,在感恩,自己能有这个假日是怎么回事?白白就得到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