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4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强力推荐一个猫眼热帖:[ZT]主权为保护人权而设,无人权就无主权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11:2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主权为保护人权而设,无人权就无主权


162721 次点击
1801 个回复
26 个赞同





凌霜的博文 于 2013/3/17 16:17:1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size=1.25em]                                  凌霜
    究竟是人权高于主权还是主权高于人权,现在世界上明显分为两大阵营,民主国家说人权高于主权,专制国家说主权高于人权,孰是孰非,这就要从主权是什么概念,人权是什么概念,到底是先有主权还是先有人权,人权和主权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才能谈清楚。
    查中外历史,过去既没有主权概念,也没有人权概念,任何人都没有人权,国家也没有主权,完全是按照丛林法则行事,谁强大就可以侵略别的国家,奴役其他人。如古罗马曾经统治整个欧洲大陆,但是既没有人说他是侵略,也没有人说他不正义。蒙古的成吉思汗曾经席卷欧亚大陆,中国直到现在还有人歌颂他。过去中国经常受到外族的入侵,中国强大了也会侵略别国,如唐朝就曾统治过周边国家,现在的当权者也没有说唐朝侵略别国不正义。
    继续查阅历史,发现人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提出来的,资产阶级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个人权利和私人财产不容侵犯,并且将这一人权宣言写进了美国独立战争后的宪法,但这时仍然没有主权这一概念。原来是人权在前,主权在后,主权是在人权的基础上形成的,主权是为了保护人权而设,人权是独立概念,而主权是集合概念,是集合了整个国家的人权而形成的主权,人权是主,主权是次,没有人权就没有主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了人权后才有了主权,在人权不容侵犯的基础上产生了主权不容侵犯的理念,从此以后主权国家的概念才真正稳定下来,即国家的主权是为保护这个国家内部民众的人权而存在,侵犯别国的主权就是侵犯别国民众的人权,所以是非正义的,而过去侵略别国并不认为一定不正义,因为过去没有人权。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主权是为保卫人权而存在,如果这个国家的政府侵犯本国民众的人权,那么这个国家的主权同样可以被侵犯。侵犯人权的国家根本没资格谈主权不容侵犯。
    “国家”也是一个集合概念,是集合了众多的“家”而形成的,没有“家”哪来“国”?国家的责任就是保护每个家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若这个国家不但不保护每个家庭的合法权益,反而对国家内部民众的房屋土地进行强拆强征,逼得民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任何国家和个人都有权进行干涉,都有权利毁了这个“国”,亡了这个“国”,因为只要有这个“国”存在,这个“国”内的民众就无家可归,民众将永远生活在恐惧之中,不知道哪一天自己的家就被这个“国”铲平了,自己的土地被这个“国”强征了。
    没有人权的国家没资格谈论主权,因为你主权的基础不存在,曼德拉说:“任何国家和政府都没有权利躲在主权后面践踏人权”,这就和任何家庭的家长都没有权利虐待家庭成员是一个意思,一个家庭的家长如果虐待家庭成员,别的任何家庭都有权进行干涉,这个无道的家长没有权利不让别人干涉你的内政,因为你根本没资格做家长。离开了人权空谈主权,离开了人权不容侵犯而妄谈主权不容侵犯,就如同离开了具体的人而空谈人类一样令人不可思议。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058178&boardid=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11:30:1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有了KGB,敢说的人还是说!:thumb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9 12:08: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强力推荐一个猫眼热帖:《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酒中仙 发表于 2013-11-19 11:28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在乔纳森·肯特踢了他学校的校长,并表示学校“都糟透了”一年后,这名8岁的孩子在最近的集会上因讲礼貌和帮助老师而得到表彰,被评为“本月之星”。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0月15日报道称,这名三年级学生对这一转变的解释是:“我现在不重复去年的所为了。”但位于堪萨斯城城郊的一所小学(Indian Trails Elementary)的校长埃米莉·克罗斯却将一些功劳给了该校去年开始启动的计划,该计划是围绕已去世的自助型导师史蒂芬·科维的最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展开的。在该书的25周年版将于11月出版。这本书于1989年首次出版。

近1500所美国学校,其中大多是小学,正在利用该计划——名为“我内心的领导者”——教授该书中的原则,包括“双赢思考”、“寻求先理解他人,而后被他人所理解”以及“协同”。比如说,老师也许会问学生,诸如乔治·华盛顿等历史人物也许会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如果有学生遇到麻烦,老师和校长会问,有哪些习惯可以帮助他/她避免麻烦。

当乔纳森的校长问这名男孩,哪些习惯导致了他的转变时,他迅速地回答说:“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他说,他去年没有完成作业。

学生通常被安排担任领导角色,从班级迎宾员到鱼缸清洁员。他们还有一本领导笔记本,他们在上面用图表记录在学术领域的成长。该笔记本还跟踪记录个人目标,比如学习系鞋带所花费的时间。克罗斯说,跟踪记录对于乔纳森而言是个很大的激励因素。

克罗斯说:“他认为,当他在班上先做最重要的事情时,他的图表上的点在升高,然后他会觉得很自豪。他现在非常自信,去年他还不是这样的。”

美国教育委员会国家学习和公民参与中心主任保罗·鲍曼说,“我内心的领导者”计划已开始扩展到学前班和中学,它是致力于改善学校氛围的计划之一。他说,大多数这类计划都是由非营利机构运营的。他说,“我内心的领导者”计划的成本相比而言“比较高”。

对于一所有400名学生的学校而言,实施“我内心的领导者”计划的最初三年将要支出4.5万美元到6万美元。

该计划的开发者富兰克林·科维承认,费用是最大的挑战之一。有些学校能够利用联邦“一类”资金来支付这一费用。“一类”资金是奖励那些招收了大量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校。负责盐湖城该项目的梅格·汤普森说,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校,基金会、社区商会或企业也许会被请求帮助支付费用。

然而,并非每所学校都能找到这样的帮助。华盛顿州柯克兰的一所小学(Lakeview Elementary)今年在家长们抱怨后退出了该计划。该校的一名家长保罗·德弗里斯说,他发现该计划“有点类似邪教”,他“反对群体思想”。有些学校为家长提供培训聚会。

53岁的鱼类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德弗里斯说:“教给我们的孩子价值观,这是我们作为家长的责任,而不是让孩子回家,将富兰克林·科维的价值观教给我们。孩子们应该有创造力,为自己思考,而不是机器人,重复七个习惯。”

当被问及有多少所学校退出时,富兰克林·科维说,很难计算。

在科维于2012年7月逝世前,他驳斥了那些认为他只是将自己的摩门教信念重新编进了“七个习惯”里的批评声。

支持者称,该计划超出了预期。



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一所小学(Meadowthorpe Elementary)的校长乔尔·卡特说:“对于五六七岁的孩子们而言,学习这些习惯比我们成人学习这些要容易些。”在该所学校,学生领导力集会让学生唱关于这些习惯的歌曲,以及表演关于这些习惯的滑稽短剧。“这对他们而言是某种母语。”

该计划最早开始于1999年,当时一所小学的校长缪丽尔·萨默斯问科维,他认为这些习惯是否可以教给孩子们。富兰克林·科维为其教职员工提供了免费的培训。

萨默斯说:“我们开始看到令人惊叹的结果。我们看到孩子们真的因为他们做得好的事情得到肯定,而不是他们没做好的事情。我们开始通过他们的挑战而喜爱他们。”(编译/胡婧)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关阅读: 美国教育
美媒:美国高等教育种族两极化现象严重
美国防部考虑加强高级军官操守教育
“坑爹”的美国初等教育
研究称美国人教育程度越高寿命越长
   

[责任编辑:沈鹏] 标签: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复制链接 打印 收藏





凡本网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猜您喜欢

美报:中国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失眠”  


BBC:英外交部办语言学校提升外交官汉语能力  


美剧《行尸走肉》取景小镇走红 游客蜂拥至(图)  


猫咪天生长“八字眉” 长相搞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19 12:09:07 | 只看该作者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是不是经常为计划而未做的事情寻找借口或抱怨?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最终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Psytopic:在8小时工作制之前,是6小时工作制,人们为了多拿2个小时的工资,于是主动要求8小时工作,今天看来8小时似乎也少了?-psytopic.com

  Psytopic精彩摘要:

  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理由是:“我已经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

  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是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

  以下是原文:

  习惯一: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我们常说:“我不会……,因为遗传……”、“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

  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使命宣言”。

  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组织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

  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

  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习惯三:选择不做什么更难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能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要想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要务;就必须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牵绊,要勇于说“不”。

  习惯四: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

  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

  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习惯五:换位思考的沟通

  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其理由是:“我已经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那么,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医生还说:“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在病人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的同时,医生还反复说:“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

  因此,“知彼解己”是交流的原则。这位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领教?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

  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1+1可以大于2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

  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

  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