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78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8:4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沙发
发表于 2013-8-21 09:15:00 | 只看该作者
禅宗是中国对佛教的唯一贡献,
也是佛教本土化的开始,
六祖本人连字都不认识,
智慧是个很复杂的东西,
现代人过分重视文凭和知识的灌输,
并不能扩大智慧和创造力,
这一点西方的教育走在前面,
但是依然不能体现人的智慧的闪烁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8-21 09:3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大炮 于 2013-8-21 11:02 编辑

禅宗和密宗是佛教中的两大“异端”。禅宗称自己是“教外别传”,把它之前的佛教称为“教”,把自己称为“宗”,是在之前的佛教路数之外的另辟蹊径,故而有“教外别传”的说法。

密宗就更不讲了,在清朝以前被称为“金刚禅外道”。汉地佛教根本不接受它。它能被今天的汉地所接受,主要原因是清朝皇室对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推崇。修双身(男女双修)一项最为神秘,也与释迦牟尼所开创的佛教戒律格格不入。

禅宗不过是适合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口味,故而很快得到流行。禅宗有点艺术气质、有点行为艺术的风格。在近千年的流传中有少数有造就的人物,但大部分沦为机巧和诡辩。

整个印度佛教(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南传佛教(也就是所谓“小乘”,主要由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发展而来)、以及汉地佛教的早期,都是以实践戒律为主。

只有戒去了常人中的一切欲望、思虑和执著,心思纯净了才能达到禅定的境界,在定中开慧。

而禅宗鼓吹的“顿悟”,明心见性之说则是对这一修行步骤和过程的否定,更有人颠颠狂狂说什么“烦恼即菩提”,纵情声色还奢谈什么“智慧”。

禅宗的风格比较接近魏晋玄学的“名士”作派,嵇康在竹林中光着身子打铁,阮籍的酒狂....是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变种翻版,比较合知识分子的胃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8-21 09:59:3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下,喜欢这类转载,谢谢省了我力

记得上学时写过"何处惹尘埃?" 那是是个涩苹果,装懂,呵呵

说道尘埃浮生,我有个分享,大家也许都听说过: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三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0:08:04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佛教的原因。佛教如同哲学一般,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哲学思想。看他们的各自的阐述,如同在哲学论坛上听大师们的讨论,能开启智慧,启发思考,让人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21 10:08:09 | 只看该作者
六祖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宗门(佛法)的核心观点: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大师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向大众开示无上大法,把《坛经》整体思想和盘托出,上接佛陀拈花宗旨及达摩大师顿超法门。可以这样说,领悟六祖大师此四句提纲契领的开示,即通达整部《坛经》,乃至通达宇宙人生真相,佛法全部思想即在此,祈同修重视、深思义趣,超越教下渐修不了义,直了见性,是为至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8-21 14:4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大炮 于 2013-8-21 16:54 编辑

我本人对佛教有一定了解,但不是佛教徒。
用一句佛教中的话来说,什么哲学思想——皆“无益戏论”。

今天《大藏经》别管多少万卷,算最完整地反映了释迦牟尼在世时教法的就是四部《阿含经》,早期佛教的教义非常简单,就是“四谛”(苦、集、灭、道)与“十二因缘”。这些基本教义,不过是培养起僧侣的最基本信仰,有个对释迦一门最概括的认识。

早期99%的活动就是受戒出家,然后一群一群的僧人在一起打坐。佛的其他所有讲法,都是解决在修行中出现的问题。

最早的佛经,是释迦不在世约500年后才出现的,之前都是一代代口传(印度人的历史观念很差),没有形成文字。最早的佛经是巴利文,相当于古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白话俗语加方言。大乘佛经大部分是梵文,中文佛经基本是从梵文翻译来的。梵文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而2000年前楚国的方言俗语是什么,今天的中国人就更搞不懂了。佛教的流传也有类似的情况

现在中国和尚学者再多,懂巴利文的其实没几个。几千年来的语言变迁,对佛经内容造成了许多歧义、误解、断章不全、有意无意的修改。

老实说,今天世俗对佛教的理解,至少80-90%吧,与2500年前释迦在世时的主张是有出入的。

特别是什么哲学、人生智慧一类的东西,在原始佛教中称之为“黠慧”,正是修行的障碍。

原始佛教对“信”的要求,和当基督教“信主”没有什么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5:3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llymouse 于 2013-8-21 16:33 编辑

中国佛教网:
http://ddks.zgfj.cn/hc/

这位恒强法师有些有关原始佛教的文章:
http://ddks.zgfj.cn/e/action/ListInfo/?classid=2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21 17:0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克虏伯大炮
我觉得两者的差别在于佛教先教导人们放下欲望,摆脱烦恼,如果没有摆脱这些而步入永生,岂不是万劫不复?永不得超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8-21 18:59:08 | 只看该作者
这儿有基督,有佛教。。。我来想想看,我应该弄道教,还是弄儒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8-21 20:3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大炮 于 2013-8-21 21:42 编辑

正解。
释迦在世时,从未说自己是“某某教”。释迦一生所传,可用戒、定、慧三字概括。“戒”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实践,僧侣的修行生活是十分清苦的。“定”就是打坐入定,比丘们除了听闻释迦讲法,做修炼的指导之外,就是一日两餐,剩下时间整天打坐。也不从事生产。“慧”是开悟、开慧,是结果。

释迦涅槃前,弟子问:今后以何为师?释迦答:以戒为师。戒律乃是佛教的根本,是比丘、佛弟子区别于俗人的第一步。

现代有一些人七情六欲俱在、酒色财气皆沾,还把佛法智慧挂在嘴上,自欺欺人、自愚愚人罢了。

不过我想,说“万劫不复”、“永不得超生”也不至于。人皆有向善之心,有人做得好些、有人做得差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能做到多少会得到多少。倒也不是——不上天堂得永生、便下狱受永罚这么极端吧。




回复  克虏伯大炮
我觉得两者的差别在于佛教先教导人们放下欲望,摆脱烦恼,如果没有摆脱这些而步入永生,岂不是万劫不复?永不得超生?
竹本小川 发表于 2013-8-21 18: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8-21 22:2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克虏伯大炮
受教

死是凡人摆脱烦恼的终点站,进入永生而无法摆脱烦恼=万劫不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8-21 23:51:02 | 只看该作者
亦受教。
回复  克虏伯大炮
受教

死是凡人摆脱烦恼的终点站,进入永生而无法摆脱烦恼=万劫不复
竹本小川 发表于 2013-8-21 23: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8-25 14:28:36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