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7°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7°
    温度感觉: 17°
查看: 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行病控制非西醫的功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3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流行病控制非西醫的功勞


..................................................................

西方醫學已經到了晚期,

它的弱點與無能人人都開始看到。

..................................................................


袁大明:只要仔細看看統計數字,我們就知道歷史上種種傳染病早已下降了九成,預防藥物才開始出現及使用。世界上最兇的幾種傳染病,例如猩紅熱、麻瘋,都是沒有預防藥物的,但亦同時消失。原來流行病都是有周期性的,有些幾十年一周期,有些更長;有些病今天好像消失了,其實隨時會回來。

周兆祥:我翻查過紀錄:20世紀以前,西方社會的人未能得享天年,主要是因為有五種傳染,病肆虐,斑疹傷寒、猩紅熱、霍亂、肺結核、天花。1935年以前醫學界一直對於這些病症束手無策(只有天花疫苗例外),但這些病症的發病率早已不斷大幅下降。以肺結核為例,按照英格蘭與威爾斯的註冊官紀錄,1938年全國死於肺結核者佔0.39%1940年代,特效藥鏈黴素發明,死亡率早已下降0.04%1950年代,全國大規模接種預防劑卡介苗,死亡率早已下降到0.02%。再舉一個例,紐約州的肺炎死亡率在1900年以前已經急劇下降,等到四五十年後那些神奇的特效藥問世時,肺炎早已不再為患。十九世.紀中期以前,英國總人口的死亡率是每年2.3%,這個數字由當時開始穩定下降,到1910年代是1%1930年代是0.6%1960年代是0.4%,至今不變。西醫得以用藥物對付病菌感染,始於1935年發明的磺胺類藥,而盤尼西林是在1941年發明的,目前種種特效藥和延命的手術技術,幾乎全部都在此之後才出現(5)

由此可見,近年人類壽命增加、舊有的流行病一一受到控制,並不是藥物或醫療技術的功勞。真正的功勞是誰?生活品質改善,居屋環境、食物營養、個人與公眾衛生、清潔的飲水、工作方式與環境。

我周圍許多人昧於以上的事實,這是很奇怪的事。這種無知往往促使人迷信西方醫藥:。因為醫學和科技進步,打敗了種種舊病症,所以我們只要繼續努力(即繼續對醫療人員信望愛,投資更多社會資源)下去,其他尚未克服的病症也終歸會一一由醫學除害。」

這種迷信直到最近為止在西方社會流行、目前在本地流行,在中國大陸正開始流行,實在非常危險。

袁大明:近年流行病減少,不是因為有了預防藥物而是生活環境改善、食物充足。

口周兆祥:其實誰都應該看得出,這一代的人身體特別孱弱,隨時患大病小病。

袁大明:現代人不但壽命沒有比以前加長,慢性疾病反而越來越多,年輕男女一個個變成了長期病人。所謂這五六十年的西方對抗式醫療,事實證明並未為人類帶來健康情況的改善,證明是行不通的。西醫已經到了它的晚期,它的錯誤與弱點已經人人都開始看到。




http://bbs.51.ca/plugins/jishigou_dz/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克 飞 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