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3°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0°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9°
    温度感觉: 19°
查看: 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醫濫開藥搞出大災難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3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醫濫開藥搞出大災難


..................................................................

藥廠每年用在每一個執業醫生身上的錢,

等於訓練一個醫生的全年費用。

..................................................................


口周兆祥:在英國,每八個住在醫院的病人之中,至少有一個是因為醫生錯誤或藥物出了問題而留院的。美國有些州內的統計,發現竟有30%病人是因上述問題而留院。

1967年,加拿大的奧格爾維醫生和魯迪醫生調查過一間普通科醫院裏七百多個病人,發現他們有26.4%是因吃藥後產生不良後果而留院的。1967年,倫敦的福特雷爾醫生抽樣調查一間醫院的長期留院精神病房裏200個病人,發現他們有一半正在吃過量的或根本不必要的藥。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藥劑系教授達西收到英美兩地40篇由醫生撰寫的報告,說及藥物的不良效果,大為震驚,對英國皇家醫學學會這樣說

據保守估計,有30萬人正在因藥物反應在美國的醫院留醫,這也就是說:「醫生因病症」(按指醫生一手造成的疾病)已經成為十大留醫原因之一。不幸的是進院留醫並非從此沒有問題,因為住院期間,人的健康與生命仍然大受「醫生因病症」威脅,醫生開的藥方非常危險。醫生同時開多種藥,導致各種藥互相影響,是問題根源之所在。

目前一般醫生手上可以開的藥約有2,000種,其中過半是近年才問世的。除非醫生從醫學院畢業之後,年年月月不斷留意新藥物的發展,否則不會知道各種藥有甚麼危險(今年公認安全的藥,明年可能證明危險要從此禁用)。1975年,蘇格蘭阿貝丁大學向200個在蘇格蘭東北區執業的普通科醫生發出問卷,請他們寫下五種最常開的藥混合一起吃可能產生甚麼危險。照這些醫生的回答來看,在這些藥混合吃已證明會產生的危險之中,他們只知17%;幾乎所有回答問卷的醫生都要求得到更多的資料,顯然這些醫生日常閱讀的醫學雜誌、文章、藥物宣傳資料都沒有供給這些資料。

醫生對藥物無知,其他人更不用說。1977年,英格蘭泰晤士東北區醫務署藥劑主任諾斯醫生在英國藥劑師大會上發表演說指出:

「許多人忘記或故意不吃醫生所開的藥。一次調查發現,使用坐藥(塞進肛門的藥物)的病人,有一半沒有撕除包裝紙就塞進去。許多人使用吸入器,不是吸入,而是向吸入器呼氣。」

英國劍橋大學欽定講座教授約翰?伯特非耳德醫生公開他的估計數字:英國各地因醫生開錯藥而喪生的病人,每年達6,000人。英國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1.2%,照這個比例計算,全球每年有50萬人這樣枉死,即每天差不多1400人。(當然目前不能這樣推算,因為世界各地人口與醫生的比率不同,英國醫生比例偏高)。但我們由此可知,若開發中國家朝這個方向走,大量訓練西醫,多可怕。話說回來,以上每年50萬人死於吃錯藥的數字其實也並非誇大,因為英國醫療服務居全球一流水平,藥物研究資料之豐富、供應之齊備、管制之嚴、醫療部門對大眾負責的程度,世上數一數二,也因為全球大多數地方,大多數藥都無需醫生開方就買得到,而且人民教育水準大致比英國低,醫療健康方面。文盲。嚴重。

總之,西方醫學用藥而闖下的大禍,真是講也講不完。

袁大明:在1890年,科奇(R.Koch)醫生在實驗中發現了一種可以從肺癆病菌提煉出來的物質,以為可以用來醫肺病,結果這種治療法令許多人病情加重而亡。

1928年,有一種thorotrast的物質被發現,用來在X光檢查時突出顯現體內的器官,結果經過了整整19年,才發現這種物質是致癌的。1937年,許多兒童因為用一種新的殺菌藥,那些藥受到了化學污染,結果兒童一一死亡。

1955年,約有一百宗小兒麻痺症是因為預防疫苗注射而引起的,那些病人不是死亡就是重傷。1959年,全球約有1000個兒童因為母親懷孕時吃一種安眠藥鎮靜神經,而產下來無手無腳,這是一次非常轟動的藥物災禍。

1962年,有一種降膽固醇的藥triparanol造成了眼部白外障及其他許多問題,匆匆被禁。另一種治高血壓藥reserpine被發現婦女服用之後,患乳癌的比率增加了3倍。

此外,一般人以為發明了胰島素,糖尿病人有了救星,發明人拿了諾貝爾醫學獎。但最近研究結果證實,西醫這樣醫治糖尿病,根本無效,對病情全無幫助。換句話說,那個諾貝爾獎是頒錯了的。反而現有多方面的證據證實,用胰島素醫治糖尿病會有副作用,令人失明(胰島素是由動物身上提煉出來的,受到人體排斥)。

口周兆祥:究竟你看目前治療藥物的禍害有多嚴重?

袁大明:美國人每年因為在街上買了非法藥物而死亡者,達到26%,由伐利翁(Valium)和巴比妥酸鹽(barbiturate)誤用而死亡者達23%。每年因為醫生開藥而引致死亡者,估計有二萬至三萬人。波士頓一項研究計劃作了一次詳細的調查,研究急診病房裡的情況,發現每1,000人就有一個是因為醫生下藥而死亡的。但是在慢性病的病房(例如心臟病、癌症、肝硬化),1,000人就有四個。

以上全都是醫學雜誌裡公佈出來的數字。

口周兆祥:未查出來,以及查了出來未公佈的,一定多得多。

袁大明:按照比較保守的預測,美國及英國入醫院的人,約有5%是因為藥物產生的副作用而病倒的。為了醫治這些冤枉病倒的人,每年約要花30億美元。

口周兆祥:罪過。

袁大明:我們看看類固醇的例子。類固醇(steroid)是從腎上腺素提煉出來的物質,力量非常強烈,對身體內的荷爾蒙影響很大。早期西醫用來醫治像腎上腺素不足腦下垂腺問題、潰爛性腸炎、麻瘋、白血球過多症等等嚴重的疾病,可是今天西醫隨便亂開類固醇,連太陽灼傷、生暗瘡、風疹之類都開。許多抗炎針也含有類固醇。

口周兆祥:吃類固醇有什麼後果?

袁大明:有些類固醇的副作用非常多,包括血壓高、肌肉萎縮、胃出血、胃穿孔、傷口復原能力破壞、出汗增加、抽筋、頭暈、經期混亂(尤其是女童,往往經期不出現),兒童生育發展不健全,甚至有些人患了潛在式的糖尿病,受到精神上的干擾、患青光眼。為了醫治那麼皮毛的病,西醫開藥給病人要他們冒那麼大的險……

口周兆祥:我們外行人難以置信。

袁大明:芝加哥大學做過一次大規模的實驗,研究DES那種藥,有1,000個婦女服用那種藥。結果最近那些婦女向法庭索償,要求賠7700萬美元,因為她們吃了那種藥出了許多問題,包括子女性器官有毛病,女兒紛紛患陰道癌、兒子睪丸生癌腫瘤。當年那些婦女答允做實驗時,根本不知道會有那麼嚴重的後果。

口周兆祥:我得到的資料,一般西醫,尤其普通科醫生(GP),對藥物的認識其實往往很少,追不上時代的發展。

袁大明:一般醫學院給予學生的藥物訓練,平均只是約60小時。那麼西醫的藥物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就是「推銷員」推銷藥物的藥廠經紀。

口周兆祥:大部分西醫的藥物知識,都是靠各藥廠的宣傳資料?

袁大明:不錯,是推銷員教西醫的。每年藥廠用在每一個醫生身上的錢,大概是4500美元(另有估計達6000美元者),所以藥廠長年累月給醫生洗腦。

口周兆祥:藥廠不是直接把錢塞進醫生口袋裡的。

袁大明:而是送他們去開會,讓他們wine and dine(吃喝玩樂)。曾經有一間藥廠為了宣傳一種藥,用了二億美元,請200位醫生及作家到處撰文吹噓,所以醫生怎會不任由藥廠擺布用藥?

口周兆祥:藥廠不擇手段、傷天害理的賺錢手法,一般人都不大了解。英國樂施會(Oxfam1982發表了《Bitter Pills》一書揭露箇中情形,描述藥廠怎樣跟政府官員、醫務人員、藥房勾結,用骯髒的手法推銷產品,特別是對病人沒甚麼妤處(但利潤高)的藥,藥商怎樣透過廣告散播假資料、恐嚇無知大眾,怎樣隱瞞藥物的害處,又胡亂吹噓藥物的效用,怎樣把已開發國家早已禁售的藥物向其他地區傾銷,怎樣鼓勵世人多多誤用各種不必要且有害的藥品。我馬上找來看了,申請版權,中譯出版。就是實在太看不過眼了,覺得藥廠和醫生沒有良心到這個地步,天地不容。

袁大明:你剛才問我西醫為甚麼那麼熱衷開藥?關鍵在於經濟;自然療法用天然的物質,例如中醫的生草藥,根本沒有專利權這回事,所以在經濟的立場來說,如果醫生紛紛使用自然療法,藥廠都無利可圖了。

口周兆祥:醫生也癆不到多少油水。

袁大明:還有,藥廠的利潤可以說是所有製造行業中最高的,有些藥markup(提高售價至成本)達160倍。草藥不論怎樣做,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利潤。

口周兆祥:製藥是跨國工業,規模龐大,而且差不多是封閉的行業,幾間大公司控制著全局。多年以來,製藥工業的利潤(以售貨的比例計及以公司的淨值計)冠於美國上市股票的所有公司。藥價是由藥廠肆意標出來的;芝加哥或日內瓦出廠的藥,在當地以2美元出售,(因為有競爭)運到貧窮國家會賣12美元(因為沒有競爭對手)。

藥物增值的現象更驚人,鎮靜安眠藥「苯申二氦草」(Diazepan)本來是很便宜的化學物質,給壓成藥丸包裝之後以「伐利翁」(Valium)商標出售,價錢變成140倍,比同類藥品「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也要貴70倍。照大多數藥劑師的意見,伐利翁和苯巴比妥的效力和危險沒甚麼分別。

藥物和其他消費品有一點很不同,在醫藥分業的國家,病人無權選擇吃哪一種藥(在藥房無須開方買得到的成藥例外),要由醫生做中間人下決定,而這個中間人無須付錢去買。「伐利翁」是霍夫曼拉洛奇藥廠出品的,該廠用了10年時間,花掉2億美元,每年聘用200個醫生生產科學論文,討論這種藥的性質。1973年,世界各地的藥廠平均用了4500美元在每一個執業的醫生身上,賣廣告推銷產品,這個數目剛好相當於醫學院訓練一個醫生的全年費用。

統計數字證明,一個國家人民服用多少由醫生開的藥,跟藥廠花多少錢推銷沒有關係,跟「先進」程度或國民生產總值也沒有關係,而是跟醫生的數目成正比例。醫生越多的國家,藥物癮君子越多,因為越多人吃醫生開出來的藥,越多人因這些藥的副作用受害,又再需要吃更多的藥去「治療」。

1960年代時,氯黴素是一種流行的藥物,醫生隨手開出來給病人服用,當時這種藥是由美國派克戴維斯藥廠推出,商標名稱是克洛羅邁塞廷(Chloromycetin),該藥廠總收入利潤的33%,都是由這種藥而來。

可是,這種藥流行之前幾年,醫學界早已清楚知道,服用這種藥,一定有相當機會患上發育缺陷貧血症,該症是一種無法救治的血液病症。其實,醫生根本無需開氯黴素,因為除了傷寒病之外,其他病症大都可以用別的藥物對付。

派克戴維斯藥廠明知上述事實,還在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花了大量金錢來推銷克洛羅邁塞廷。美國的醫生每年把這種藥開給近400萬人服用,以治療粉刺、咽喉炎、傷風,甚至連手指倒刺發炎之類的小問題,也隨便開這種藥。傷寒病在美國絕少發生,因此這400萬人之中,不及4000分之一真正「需要」服這種藥。結果不知道共有多少人因此而死,因為美國有許多人死因沒有得到研究證實。

1967年,這樁「白袍罪案」由一群正義的記者、醫生、政客揭發,鬧上美國國會,結果美國國會規定派克戴維斯藥廠在每一盒克洛羅邁塞廷之上印明嚴重警告的字樣,從此在美國此藥就差不多消聲匿跡。

可是在其他國家,這件事沒有解決。藥廠無須印明警告字樣,例如在鄰國墨西哥,這種藥繼續做派克戴維斯藥廠的運財童子,許多人自己到藥房買來服用,醫生也照樣寫進藥方裡。一種新的傷寒桿菌由此誕生,兇悍無比,藥物難以對付。這種新菌由中美洲傳到世界各地,造成又一次災難。




http://bbs.51.ca/plugins/jishigou_dz/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克 飞 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