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2# 头发乱了
国内人已经发现,海归不过那么回事,除了会说土不土洋不洋的英语单词,摆弄几个生僻的概念(比如什么英雄双行体,我估计要是绍刚继续问她你能不能举几个莎士比亚典型的英雄双行体的作品,对方马上露馅), 别的啥都不会,对国内社会的高速节奏和更高级的人际交往准则一窍不通,还认为自己的一套是有素质的,普世的,指望国内来适应你,滚你吗的蛋! 当初屁颠屁颠的跑出去呼吸外国普世人文道德民主自由的空气,本来想在国外来俯视国内“落后独裁腐败麻木”的社会,后来发现不成,人家普世人文道德民主自由对象不包括你一中国佬,一看国内朋友同学个个飞黄腾达,只能屁颠屁颠又跑回去。你跑回去就得了,还志高气昂,觉得自己会几个英文就要拿多少多少工资,受多少多少尊重,“我可是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啊,我可是知道英雄双行体的啊,你们国内土鳖要吧我想爷一样供着啊!”。
对不起同学们,拿着个洋文凭想回去坑蒙拐骗,获得优越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China has moved on. 要么乖乖在外国继续守着自己个木板house,周末去买买菜打打乒乓修修草坪。要么实实在在回国从头做起,说不对还能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自己一份贡献。
我每次回国,在酒桌上就吧外国说的一文不值,有时甚至夸张的贬低。不是为了讨好我同学们,我就是这么想的。
刘莉莉提到的“英雄双行体”到底是什么? (猫扑大杂烩 )
刘莉莉提到的英雄双行体其实不是很复杂的东西,就是押韵的一个方式:一行里面“轻重轻重”重复5次,然后下面一行继续“轻重轻重”重复5次,同时两个句子的末尾压同样的韵脚,比方都以“ang”音结尾:“今天真健康;明儿酸肩膀”,这样就叫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为啥要叫“英雄”呢?因为古代以来,西方人写戏剧、作诗啥的,对英雄人物,战士、统帅者、贵族讲的话,想让它们比较有气势,就特地给套一个特殊的韵律。法语里面是所谓的“压力山大”式,古希腊史诗自己的英雄式韵律。
英雄双行体,还可以翻译成英雄双韵体。
它不是一种像绝句,律诗一样的文体,而是一种类似对仗,比喻之类的写作手法,一种韵律形式。 开8英雄双行体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一个概念,英雄双行体,是有特指的,英文为Heroic Couplet,【是一种英文格律诗,五步抑扬格aabb押韵】(百度结果),那这个说白了,就是一种诗风,两句为一韵,一韵过后再换一韵,这样完成整首诗。使用英雄双韵体写作的诗,就是英雄双韵诗。也就是说,英雄双韵诗的韵脚应该是AA BB CC DD这样一直下去,整首诗都是。
莎翁的作品一共有全部作品包括37部戏剧,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诗不是英雄双行体,十四行诗的末两句是双行体,但不是英雄双行体,也就是说莎翁的作品中并没有单独的英雄双行体。 那是不是说莎翁并没有关于英雄双行体的著作呢?非也非也,在他的戏剧著作当中是有运用到英雄双行体的(好比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有运用到诔这一文体)。
英雄双行体在这里可能有两种理解,一是英雄双行体诗。可是莎士比亚并没有写过英雄双行体的诗歌,因此如果刘莉莉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能说这跟说喜欢李白的京剧一样搞笑。
莎士比亚,他是以戏剧以及十四行诗而著名的。对英雄双韵体的使用也并不是很厉害。所以刘莉莉的说法,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说:我喜欢鲁迅的比喻。
我举个莎翁最后名的诗,我可否把你比拟作夏天?
1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2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3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4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5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6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7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8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9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10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11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12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13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14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诗的内容不重要,大家注意看,1,3行押的是一个韵,2,4行押的也是同一个韵。最后2行就是传说中的英雄双韵体,押的是同一个韵,就是|i:|。也就是ABAB CDCD EFEF GG这样的一种格式。 所以刘莉莉的说法就是说:我喜欢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里的最后那两句。 何况莎士比亚对于英雄双韵体的应用真的不是十分厉害的。
再类比一下,这个就像问,你喜欢杜甫的什么作品?
我喜欢杜甫的对仗。
对仗?什么?
IT'S A KIND OF....OH,SORRY。
这是绝句么?
噢,这不是绝句。一般人很少读到。
但是注意了,又有另外的一种说法。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里面的最后那两句GG并不算英雄双行体,而是双行体。
双行体和英雄双行体的基本区别是,双行体为十音节双行压尾韵,而英雄双行体为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英雄双行体是在双行体基础上的更完善体裁,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比莎翁小了好几代人的德莱顿,给五音步抑扬格双行押尾韵命名为英雄双行体,这种体裁影响了日后的许多诗人(个人认为德莱顿与斯宾塞是难分伯仲的诗坛泰山北斗)。发展到最后,英雄双行体其实已不单是体裁概念,更是个文体(style)概念,英雄双行体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简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蒲柏(Pope)和德莱顿的诗,那是莎翁那种盘旋繁复的古典风格没办法比的,跟德莱顿比,莎翁的诗歌就有点太罗嗦了。
根据这种说法来看,莎士比亚写的都是双行体,跟英雄双行体没有任何关系……更搞笑的是英雄双行体的发明者在莎士比亚去世15年之后才出生的。
现在再说回到《非你莫属》那期节目中——
英雄双行体,刘莉莉说一般人很少人会读到,其实莎士比亚用了蛮多这样的韵律格式,有看过莎剧原文,并且了解过莎士比亚的用韵风格的,基本应该都会读到这个文体——当然,一般中国人确实读莎士比亚原文的不多。当Frank问刘莉莉是不是就是十四行诗(Sonnet)? 刘莉莉说:”No, it’s kinda like…” ——这表明刘莉莉自己对英雄双行体了解也不透彻——英雄双行体只是一种韵律格式,当然也可以用在十四行诗里面,比方莎翁Sonnet XVIII的结尾: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
而且这个英雄双行体,大家都用,不是莎同学的专利。
我觉得刘莉莉开始提莎剧,提英雄双行体,并且说“一般人不会读到”,貌似想向招聘者表现自己对英语的研究,其实在这种场合,那些老板未必会买账。并且被Frank问到具体细节后,我个人感觉她解释不出来,试图用英语回答,然后一惊一咋捂住嘴巴说”I’m sorry”,趁机打掩护岔开话题。
画虎不成反类犬,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果还是暴露了。刘莉莉的事件告诉我们:莫装逼,不遭雷劈也会有攻击。什么英雄双行体,什么I’m sorry,都是装逼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