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8°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4°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3°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1°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0°
    温度感觉: 10°
查看: 7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静静的金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 20:0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载《深圳特区报》
发此以交流

静 静 的 金 殿
陶宗令
还是不要把昆明仅仅和春城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其实,那儿的历史积淀比茂盛的花草不知要厚重多少倍。旁的不说,就金殿一座殿宇,几乎就要把明末清初的历史给压得喘不过气来。
金殿位于昆明市东北角,与充满现代气息的世博园相毗邻。严格地讲,它和世博园其实同处一地,只是许多游人对它缺少兴趣或了解罢了。于是,当鼎沸的喧哗声从山坡的那边隐隐约约地传到这边时,静静的金殿该会发出何等苍凉的感叹啊!
金殿并不是一座孤独的建筑物,而是作为一座道观坐落于昆明市东北角的鸣凤山景区之腹部。“鸣凤胜景”最初于明万历年间由当时的云南巡抚陈用宾所建。陈用宾虽说是个佛门信徒,却也熟谙“道天皆尊”之要旨,故三教合一的理念在这个建筑群落里结合得颇为完美。
抑或是心緒和气候原因之使然吧,当我在那个孟冬的假日里踽踽独行于那些玉虚孔衢、天罡地煞、迎仙拱桥、真人洞路、太和三元、棂星门坊的曲径荫坡上时,怎么也难以把那个策马横刀的吴三桂与这块鬼气拂拂的山峦联系在一块。
然而,物以名人而名,人以名物而名。如果不是吴三桂与金殿有了瓜葛,整个鸣凤山的名气恐怕就更要倍受冷落了。甚至可以说,为数不多的游人之所以会到此一游,大多是冲着吴三桂和陈圆圆的风流艳事而来的。
当代的意识就是这样欢喜在历史的超市内各取所好、杜撰一气。 好像这儿的人文景观本来就是一片供人嬉耍调情的乐土。
也许,驰骋大江南北的平西王是曾经揽着那位京师名媛的纤纤蜂腰在这儿流连忘返过,但岿巍的金殿乃至整个鸣凤山景区却断然不是这对英雄美女寻欢作爱的行宫。
据传,当年陈用宾是在梦中受了仙人吕洞宾的指点后,才刻意把鸣凤山造就成供人朝觐燃香、超凡脱俗的圣地的。无奈到了崇祯年间,西南边陲的云南与整个明朝版图一样动荡不已。尤其是一些“汉夷杂居”之地更是“异徒迭起、战事频频”。当时的军人政府便把金殿移至大理的鸡足山,企图藉此来“镇恶感异”,保一方政权平安。而现存于鸣凤山景区的金殿是吴三桂在康熙年间重建的。难怪金殿大梁上的“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的字样至今仍历历在目。
由于笔者孤陋寡闻,总觉得像金殿这样奇特的古建筑为什么不去申报全球或全国‘之最’呢?莫非其它地方也有这种类似的人文遗产不成?说到这儿,还是让我们不妨去领略一下金殿的具体概貌吧。
从鸣凤山麓到金殿得先经过鸣胜牌坊和吕祖碑,再翻越三道天门和穿过一道山墙,便可抵达三元宫和太和宫。太和宫后面又有棂星门,过了它,就是所谓的紫禁城了。紫禁城青砖码就、自成体系,而傲然屹立的金殿就固若金汤般地撉峙在城中的一座由大理石砌成的台座上。
金殿完全仿土木结构而造,只是整个建筑材质,包括殿内所有的陈列以及殿外的两个侍亭和一面七星皂旗连同三丈多的旗杆皆“纯以铜质为之”。用现代计重法和度量单位进行测算,金殿本身的净重约200余吨,高度为6.7米,宽度和深度则均为6.2米。其建筑风格亦是常见的双檐飞阁式。诸如宝顶飞檐、斗拱鳌脊、莲花柱基、六顺裙门、龙雕凤刻、珠火纹饰等花样可谓应有尽有、巨细无遗。金殿殿堂中供有五尊栩栩如生并且通体鎏金的铜像。端坐当中的威武大个曰真武帝君;坐在他两侧的金童玉女则各捧着一盘时鲜水果;只有哼哈二将是凶神恶煞地站在最旁边,那可能是忠心耿耿、严于职守的表意吧。
勿容置疑,那位端坐正中的威严又不乏慈祥的大个子就是吴三桂给自己塑造的化身。
难道吴三桂真的想当真武帝君吗?非也!尽管他后来在年逾花甲之时还谋反号帝,那也不过是绝望中的一种垂死一豁罢了。稍稍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整个明、清两代,活得最沉、最窝囊、最里外不是人的是吴三桂;最可咒、最可恶同时又最叫后人难以评说的也是吴三桂。所以,那沉重而又辉煌的铜殿铜像,其实应当看成是吴三桂对自己不祥预感的一种反抗情绪和求安心态的表露和寄托。这正如“张扬的正是缺乏的”的道理一样,精神上从未宁静过的吴三桂是多么需要一种沉甸甸的载体来镇定住那颗浮泛不安的心呀!
君不见,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绝非心甘情愿。当时京城陷落,崇祯自縊,大明王朝业已瓦解破潰。尤其是当他风闻父亲已死,爱妾也被李自成部下霸占的消息后,便在盛怒之下横了心肠:与其让那些满身猪屎臭的草寇胡作非为,还不如让满清入主来得容易接受一些。降清之后,他一面穷剿闖王残部,一面镇压复明义士,又为新主子立下了不可替代的赫赫功劳。然而,天理昭昭、人性彰彰,心怀鬼胎的清政府和大逆不道的吴三桂都肚里有谱--互为利用,彼此都不可能对对方不設提防!
尔后,一生戎马、南征北战的吴三桂果然被清政府远远地搁在了云南。虽说这种安排属于棉里藏针,但毕竟受藩封王、独霸一方。这对一个骑虎难下又无可奈何的军人来说,确实又有值得珍惜的价值。于是,苟且偷安的吴三桂为了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索性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据史料记载,吴三桂在云南的几十年间,除了多次镇压滇、黔、川等省的农民起义和复明运动外,还经常故意谎报军情、滥杀无辜,以便造成西南地区少不了他的格局。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与清政府狼狈为奸,几度领兵深入缅甸境内用武力要挟和说谎拐骗等手段,将南明王朝最后一个流亡皇帝即“温和雅尔、一表人才、心地善良”的永历皇帝全家逮往国内,并残忍地将他和他的儿子用弓絃活活勒死于昆明。
自知作恶多端的吴三桂用“慎天降罚而遁于佛老”的阴沉心理重建了金殿,但从数千年伤感传统中走过来的文化观念从未放弃过对他的谴责:
一条满夷之走狗!
三桂这厮于大明之恶实不亚闯贼也!
纯粹是一个铢求杀戮、草菅人命的刽子手!
你这个民族的败类!
……
至于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后,康熙更是把他骂得肝脑涂地、分文不值。
也许沉重本身就与静默习性相近。面对这扑朔迷离的大千世界,沉重的金殿啊,你又有什么比用静默更好的方式来直面它那挑剔而又犀利的眼光呢?
稍稍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吴三桂后来起兵谋反亦属无奈。一是削藩已经削到他头上,二是削藩后的前程未卜。不反,也就只有俯首贴耳地任凭清政府随意摆布了。
吴三桂最后在悔恨交加的悲痛中病逝于湖南,死后尸骨被“分发各省,传示天下”。由于受其牵连,他的儿子、孙子、侄子、女婿乃至年满十六岁以上的丫环佣人什么的都通通在他死前或死后被杀或自杀。
吴三桂的下场当然是一种罪有应得的报应。但如果从历史人物是既定的历史环境的产物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某些“出尔反尔”之举也不乏其敢于同命运作抗挣的意义。无怪乎有史学家叹道:假如吴三桂当时能一鼓作气从岳阳突破长江并挥师北上的话,那段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成王败寇、兔死狗烹,岁月的尘埃已纷纷落地,昔日的是非也早成定局。只是冤了一个陈圆圆,至今还被人们认作是“吴三桂现象”的乱源祸水并对其“大感兴趣”。
那天,鸣凤山的游客本来就很少,而能驻足于金殿者更是寥寥无几。原来,绝大多数的游客都兴致勃勃地集中到金殿对面的阁楼里参观陈圆圆去了。因为那边的墙壁上新近挂出了几十幅“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挂图。那些又长又宽又鲜艳的挂图从文字到画面都竭力渲染陈圆圆如何倾国倾城,吴三桂如何英雄爱美,两人又是如何风花雪月。如此一来,人们便越发以为或只记得鸣凤山景区是吴三桂和陈圆圆谈情取欢的地方了。
事实上,吴、陈两人虽说感情甚笃,但三桂在南下的途中,就从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带了两名艺名分别为“四面观音”和“八面观音”的雏妓到云南享用。到云南后,他更是“广罗美女、不下千人”。仅正式封号的就有陈娘娘、印太太、郭后、莲妾等,以至还发生过好几次他的结发妻子张氏害死后宫女子的丑闻。而且,吴三桂专门给陈圆圆修建的豪华别墅——野园位于昆明南面,那儿才是他们俩纵情作乐的场所。所以,不论是整个鸣凤景区的建立还是后来的金殿重建,都与吴、陈两人的风月美事毫无关系。
顺便提及一下,陈圆圆的下落也是个迷。有说在昆明投塘自尽,也有说是遁于滇池附近削发为尼偷偷度日,还有说返还江苏老家喘度暮年。到了1986年,考古界更是用言之凿凿的口气爆出惊闻,说是在贵州省芩巩县发现了陈圆圆墓穴和足以证明她是在那儿度过残生的证据。
孟冬与春天毕竟不能同日而语,白昼的短缩实在叫人出乎意外。才下午五点钟左右吧,天幕竟渐渐见暗。我突然一惊,才发现那些小摊小店都已人走门关,整个鸣凤山的游客只剩我一人了!惶惶中,我急忙沿着断垣旁的一段山道往回赶。经过紫禁城门前时,我又故意再朝金殿看了一眼,只见在薄薄的暮色中,满身铁血铜筋的金殿越发现得那么沉沉的、硬硬的、冷冷的、静静的!
更出人意外的是,那晚居然有朦胧的月亮。也许是受了朦朦胧胧的月亮的某种启示吧,我在日记本上写了一句名言:存在就是合理。而这篇拙文就是结束行程后根据那句名言的思路再草就的,肯定写得不好!

地址:上海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