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楼主: 卉樱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振宁要活到108岁:大赞翁帆照顾得好

 
121#
发表于 2011-7-18 15:56:40 | 只看该作者
1992年10月,朱棣文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吉恩带着鲜花向他表示祝贺。见朱棣文还是对自己无动于衷,智慧的吉恩对着镜子伤感地说:“我爱上一个男人很久了,头发都为他等白了,可他对我视而不见……”说完,吉恩用率真、炽热的眼神看着朱棣文。

吉恩的勇敢与真诚感染了朱棣文,他也变得勇敢起来,知心爱人就在眼前,还有什么可犹豫的?要是错过吉恩,也许爱情今生就会与自己擦身而过。朱棣文抓住吉恩的手说:“我再也不想欺骗自己了。我爱你!”吉恩调皮一笑:“你早就该对我说这句话了!”

与吉恩确立了恋爱关系后,朱棣文带着吉恩去见父母及家人。一大家人都对举止优雅、知书达理的吉恩非常满意,吉恩丝毫不掩饰对这个高知家庭的欣赏:“能融入你们这样的家庭,是我的骄傲与荣幸!”

朱棣文不仅是个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个非常民主的父亲,他将自己与吉恩恋爱的事告诉了两个儿子,他们都支持爸爸的选择。特别是小儿子,与吉恩特别投缘,第一次与吉恩见面时就认真地说:“欢迎你成为我们家族的一员,从此我们又多了一个爱爸爸的人了。”这让吉恩感慨万千。连朱棣文的儿子都这样有教养,吉恩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1-7-18 16:13:47 | 只看该作者
杨振宁与台湾女作家为“浪漫”打官司

来源:新快报

http://info.51.ca/uploads/Image/2011/07/5_1635491P.jpg



最近,为了“浪漫”二字,老科学家杨振宁和台湾新女性作家平路动笔开骂,各说各话。杨振宁不满平路“咒骂和嘲笑”自己的婚姻,告到香港法院,不要对方赔偿金钱,只要对方公开道歉;但平路不肯,反批杨振宁“老先生没有幽默感”。

今年84岁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30岁娇妻翁帆在前年结婚,这段年龄相差半世纪的姻缘轰动全球华人社群,还成了科学界的佳话。不过,台湾驻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主任路平(笔名平路)显然并不认同这样的“老少配婚姻”,她在1月22日的《亚洲周刊》专栏中,写了一篇题为《浪漫不浪漫?》的文章,以“那位老科学家与他的新婚妻子”为切入点,剖析老夫少妻背后的悲哀。

老夫少妻到底怎么过日子?平路在文章中说,她在一场音乐会上巧遇杨振宁夫妇时,“远远看着,白发红颜,像浪漫的佳偶”。但仔细一想,老少配的真相其实是“视网膜破洞,膝盖风湿刺骨,夜晚还有欲尿的感觉,站着憋气,却又像滴漏迟迟不出”。她还说,当杨振宁碰到翁帆,就像是“老年的孤独碰上青春的孤独”,加起来说不定正好是一百年的孤独。

除了生理方面无法契合之外,平路还认为,老夫少妻在心智上差距太大,存在难以跨越的时代感,怎么能够相濡以沫?

平路又说,华人世界总是喜欢锦上添花,因此这“美丽的事物”看来“将为大师的晚年红袖添香;为传统老男人的生命,添加上令人羡慕的尾巴”。而且,让她尤其担心的是,这种浪漫的“迷思”将影响深远,因为它关系着“女人继续把皮相当作本身可欲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篇文章刊出来后,气坏了杨振宁夫妇,两人随后在《亚洲周刊》上发表题为《我们是天作之合》的文章,反驳平路的观点。杨振宁夫妇批评平路在文章中嘲笑和辱骂了“老年人身体不好的窘态”,也骂了“儒家传统的种种”。他们还说,目前的婚姻生活“没有孤独,只有快乐”,与平路所描述的、所期望的完全不同,并指平路的整篇文章“缺少的是阳光、是希望、是同情、是爱”。而“不管平路女士怎样解说,在我们读来,她的文章中多处是在咒骂我们。我们是骂不倒的。可是她是否该反省、道歉呢”?

杨振宁夫妇的文章在《亚洲周刊》上刊登后,平路马上又以《浪漫不浪漫之续篇》回应。她没有在文中道歉,并说明自己不是反对老夫少妻,只是反对将名衔、地位、财富、容貌等表面的附丽,当成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她说,这类媚俗的说法既虚构了所谓的浪漫,也遮蔽了人们清亮的眼睛以及对人生实况的体会。平路坚持没有必要道歉。她反批杨振宁没有幽默感,不习惯阅读进步观点的文字,还说,“如果杨振宁再好好看她的文章,就知道她写的文章是多么好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1-7-18 16:17:34 | 只看该作者
杨不但人品有问题,还以老卖骚到处忽悠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1-7-18 17:1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3# 东方盛


    原来以为杨人品比较低,但没想到低到小报儿作家的份儿上。让人说什么好呢?大概只有一个"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1-7-18 19:00:14 | 只看该作者
So you lied?
loneshepherd 发表于 2011-7-18 12:17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信不信由你。还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多学习和发现诺贝尔奖华人身上的闪光的东西上更有益处。

看看崔琦吧:
杨澜的《成功,你唯一的把握》  
   记得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是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讲到:自己出生在河南最贫穷的农村,十几岁前从未读过书,只是在家放猪。这时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出外读书,他母亲把家里仅有的面粉做了几个馒头,给他带上。跟他说:你要出去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有前途。当时他还不太愿意出去,就问他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他妈妈说:到秋收,你就能回来看我们了。这样他就和一个远房亲戚走了。可没想到,之后的战乱让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再也没见到他的父母。谈到这里,我问:“如果当年你妈妈不坚持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会怎样呢?其实我的问题是有诱导性的,我想让他说,人如果人不接受教育,会依旧很贫困这类的话。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其实并不在乎,如果我留在农村,也许我的父母就不会饿死。”

崔琦的现任太太琳达,是他刚进美国大学时便认识的,不过直到多年后两人到芝加哥大学进修时重逢才开始交往。琳达是挪威人,当时对崔琦的印象是这样的:思想有深度,很具幽默感,而且不因袭传统,“在那个年代,异国婚姻是极不寻常的”。
    34年的婚姻生活,她发现崔琦脑中经常涌现的新想法,新念头像是永无止境,相信是与他爱好阅报有关。她说,崔琦每个周末最爱捧着厚厚一叠的《纽约时报》,一头栽进去就是数个小时,政治、经济、科技到艺术都不放过,尽情读个几小时。不过崔琦幽默地说,自已什么新闻都爱看,但不是所有都看得懂。
    崔琦的两个女儿,外表洋化,但在父亲影响下原来亦学习过中文。两姐妹小时候都上过中文学校,在哈佛研究所主修艺术史的姐姐大熙就怪那时没有好好地学,现在都忘个精光,但想到出生在文化背景 迥异的中国爸爸令她开始希望认识中国文化,于是参加了交换计划,到武汉的中国民族学院教了一年英文。妹妹一芯则曾到香港读了一年书。

崔琦与夫人琳达及两个女儿大熙、大可.jpg (15.7 KB, 下载次数: 40)

崔琦与夫人琳达及两个女儿大熙、大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1-7-18 20:1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6# 俺爱俺家


    So you li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1-7-18 20:3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7# loneshepherd


    :no::aplaster::lau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1-7-19 05:5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oneshepherd
俺爱俺家 发表于 2011-7-18 21:3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摇头晃脑也好、作痛苦状也好,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杨从来没有向公开李道过歉。

你可能已经知道你搞错了,只是不愿意承认(很像"杨老师"啊 )。

咱们就此 Conclu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1-7-19 06:35:37 | 只看该作者

杨振宁要活到108岁:大赞翁帆照顾得好

本帖最后由 节制天下兵马 于 2011-7-19 07:42 编辑

我坚持我的判断:
1、毛泽东搞一明一暗两响的丰南、唐山核试验所粘连的一万人中有曾联名上书他支持搞核试验的中国核武器专家,其中许多人与清华有渊源,或者是清华大学毕业,或者曾在清华教书等;
害死几十万中华儿女的核试验是导致中共的头子长期严重偏向清华大学的主要原因,中共的头子与一些核武器专家因唐山核试验而生死与共!图谋利用清华拉帮结派和亡命!
2、杨振宁被亡命徒利用和玩弄了,杨振宁长期生活居住在美国,比较单纯幼稚,而这帮亡命徒心黑透了、坏透了,什么坏事都想得出、干得出。

清华大学的校长王大中的老本行是不是研究试验核武器?
王大中真的是唐山市北面的丰润人吗?唐山“大地震”遇难22万人【这是中共的说法】,而离唐山很近的丰润县竟然几乎没死一个人,这样的人间奇迹中共的宣传工具为啥不宣传呀?为啥不组织全国各地的地震专家研究和取经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1-7-19 15:48:39 | 只看该作者

杨振宁要活到108岁:大赞翁帆照顾得好

本帖最后由 俺爱俺家 于 2011-7-19 17:44 编辑

有的,不过我不想在这一贴谈,因为这一贴的核心是“老公过得好,该大赞老婆照顾得好”,我是被这个主题吸引才进来跟贴和发言的,并查阅了所有七个诺贝尔奖华人的资料,归纳、提炼以简单的文字发贴,以便于网友们在短时间内阅读,别的我不感兴趣。因为没有人附和这一主题,我还有鲜明的论点和大量的论据和事例没有呈现,以后有机会在论吧。这个主题的具体事例彻底改变了我以前的有些片面看法:即使年龄相差极大的婚姻五年后女士也会很幸福很满足,甚至为此以后终生不再嫁人。:thumbu:     
(是当着李政道的面,旁边还有第三者在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11-7-19 18:51:42 | 只看该作者
摇头晃脑也好、作痛苦状也好,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杨从来没有向公开李道过歉。

你可能已经知道你搞错了,只是不愿意承认(很像"杨老师"啊  )。

咱们就此 Conclude.
loneshepherd 发表于 2011-7-19 06:5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thumbu: :thumbu: :laugh: :lau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1-7-19 22:04:13 | 只看该作者

杨振宁要活到108岁:大赞翁帆照顾得好

不要有唱有和的了,有整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的功夫,不如看看人家成功之前的历程:

黄美芸与丈夫高锟2009年10月6日,高锟获得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黄美芸比高锟小一岁,出生在江苏南京,在195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工作,从事电脑专业。后来,ITT来了一位与她一样是黄皮肤的香港小伙子任工程师,在几乎清一色的白人同事中,他们的东方面孔让彼此都觉得很亲切。日久生情,他们相爱了!一年后,高锟向黄美芸求婚,黄美芸却提出要做一个试验:大家分开半年,不见面,看彼此是否还互相挂念。高锟三句不离本行地说:“实验室应该做实验,但婚姻的实验不能做,我的真心不需要实验”。

高锟的真情实意打动了黄美芸,可是打动不了黄美芸的母亲。黄母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按中国习俗,必须要兄长先成家然后妹妹才能出嫁,但那时,黄美芸哥哥仍独身,甚至连女朋友的影儿也没有。黄美芸瞒着家里人,在英国和高锟秘密结了婚。从那以后,高锟的实验室里总是出现着黄美芸的身影,黄美芸是电脑专业,这对高锟的实验研究没有什么直接帮助,但是高锟每次讲座的电脑程式及幻灯片,却都是黄美芸一手准备和设计的。1966年,高锟受英国政府所邀,在英国科技馆宣读论文,那是一次非常隆重的会议,为了把所需要的电脑幻灯片尽量做得完美,黄美芸在自己的工作之余,一连加了三个夜班,那三个晚上,她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

从1963年开始,高锟就着手对玻璃纤维进行理论和实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设想利用一种玻璃纤维传送激光脉冲以代替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通讯方法。1966年,高锟发表了利用极高纯度的玻璃作为媒介传送光波,作为通讯之用的基础理论。但理论终归是理论,要实现还必须做到一点:以玻璃制造一条比头发还要细的光纤!但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甚至有不少人认为高锟简直是神经有问题,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光如何能导电?在这种种嘲讽和讥笑中,只有一个人一直在鼓励他不要打退堂鼓,鼓励他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自己走自己的路,好好研究光导纤维的可行性。

在黄美芸的鼓励下,高锟坚持着自己的实验,几年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只要能够找到一种“没有杂质的纯净玻璃”,他的设想就能成真!为了寻找那种没有杂质的玻璃,高锟造访了许多大型玻璃工厂,还到过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及日本、德国,跟科学家们讨论玻璃的制法,企图寻找到那种真正纯净的玻璃。但是,他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大家的再次嘲笑,那些人用自认为最权威的科学知识告诉他: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杂质的玻璃!这种结果对于高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实验的念头。这时,黄美芸对他说:“他们不知道不代表它不存在,现在不存在不代表永远不会出现!”黄美芸的话使高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尽管有许多人依旧说他是盲目和固执。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年后高锟终于发明了石英玻璃,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诞生了。那一刻,高锟和黄美芸激动得相拥而泣!之后又经过无数次研究和创新,第一个光纤系统终于在1981年成功问世,一个全新的光纤信息传输系统开始正式面世,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开始迅猛发展。光纤一词,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具有革命性改变的精彩一笔,高锟“光纤之父”的美誉,也在一天之内传遍了全世界。

黄美芸.jpg (30.79 KB, 下载次数: 43)

黄美芸.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1-7-20 06:37:01 | 只看该作者

杨振宁要活到108岁:大赞翁帆照顾得好

谈论的是杨教授本人,把其他华裔偌奖得主亮出来比较,更显的杨教授卑劣的人品,超强的忽悠,奴婢的溜须拍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11-7-20 17:56:15 | 只看该作者
摇头晃脑也好、作痛苦状也好,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杨从来没有向公开李道过歉。

你可能已经知道你搞错了,只是不愿意承认(很像"杨老师"啊  )。

咱们就此 Conclude.
loneshepherd 发表于 2011-7-19 06:5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台湾人讲的很形象  一百年的孤独  脑子正常的人 其实只要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就知其人了 很简单 退一步讲  杨若只是普通人 还会有眼前这些浮云吗 价值交换 各得其利吧  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11-7-20 18:08:07 | 只看该作者
希望2012 是真的 让那些肮脏的生物消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