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0°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3°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卡加利 -0°
    温度感觉: -0°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
    温度感觉: -4°
楼主: 姗姗而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欣赏名画,感悟人生

 
31#
发表于 2010-11-8 16:21:16 | 只看该作者
俺提醒楼主,也别跑题啊!快些把那其余的名画贴上来!
费老 发表于 2010-11-8 16:01

不怕同学们笑话~~实话实说哈,俺是去了世博才了解点米勒以及《晚钟》的,我对名画真不了解也不懂:-$
记得最清楚的是梵高的阿尔舞厅,地球人都知道。还有马奈的阳台,还有一张香蕉什么的(俺忘记谁画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25:39 | 只看该作者
不怕同学们笑话~~实话实说哈,俺是去了世博才了解点米勒以及《晚钟》的,我对名画真不了解也不懂
记得最清楚的是梵高的阿尔舞厅,地球人都知道。还有马奈的阳台,还有一张香蕉什么的(俺忘记谁画的了)
素笺馨阁 发表于 2010-11-8 16:21

就麻烦费老把素笺提到的这些名画传上来,让大家评论感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0-11-8 16:27:14 | 只看该作者
就麻烦费老把素笺提到的这些名画传上来,让大家评论感悟吧。
姗姗而来 发表于 2010-11-8 16:25
对不起!俺不会贴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32:37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俺不会贴图
费老 发表于 2010-11-8 16:27

贴歌都会了,不会贴图?:confus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0-11-8 16:4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otujp 于 2010-11-8 17:08 编辑

回复 19# 姗姗而来
好的艺术作品有使人精神升华的作用,也能让人产生联想和比较,看到这幅画我作为华人总是想到祖国的农民亲友,他们在天灾人祸不断的土地上挣扎、抗争、生存。真盼望中国有米勒这样的艺术家来表现同胞,可是据说有人写三峡民众迁移的纪实文学都被抓。悲观地认为中国扼杀有良知的艺术家。
在当今的中国,所谓艺术家只认钱,那些伪艺术家只会炒作自己,只会为了卖高价制作一些低俗、媚权和智障的垃圾“作品”,不惜毒害社会和后代。在四川地震后,竟有某作协会长“诗人”写出遇难者在墓中欢呼同庆奥运这样的缺德诗篇。
现代中国社会,艺术创作力近乎于0。不,是负数。
精神、文化和哲学上的东西很可能几代都恢复不过来。与一百多年前的法国都无法比。面对文化的严重沙漠化很悲凉,心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6:4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姗姗而来 于 2010-11-8 16:53 编辑
不怕同学们笑话~~实话实说哈,俺是去了世博才了解点米勒以及《晚钟》的,我对名画真不了解也不懂
记得最清楚的是梵高的阿尔舞厅,地球人都知道。还有马奈的阳台,还有一张香蕉什么的(俺忘记谁画的了)
素笺馨阁 发表于 2010-11-8 16:21

是这幅吧?
保罗高更《餐点》又名《香蕉》介绍




(网络转载)

高更的这幅作品,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因为这件作品曾是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角之一。据唐基先生(PereTanguy)所说,1894年6月2日,为了救助朱利安唐基(Julien Tanguy)的遗孀,高更的这幅作品与其他一些印象派及后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出售,并且赶在属于Rouart家族的成员阿里克西斯(Alexis Rouart)之前。阿里克西斯是画家欧内斯特(Ernest Rouart)的兄弟,也是莫利索(Berthe Morisot)的女儿朱莉马奈(Julie Manet)的姐夫。

这幅画创作于高更到大溪地岛的最初几个月,整幅作品让人惊奇的二元构造,没有描写当地的原住民生活,反而表现出对当地的迎合以及灵感。画面前方,通过对桌上物品大量的色彩运用以及紫色阴影营造出强烈的感官印象,对人物的处理以及画面右上角的明亮处让人想起1860年左右在巴黎兴起的铜版画,同时,对画面前方白色桌布褶皱的描绘手法也会让人想起马奈和塞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0-11-8 16:5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3# 姗姗而来
对!:smi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7: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姗姗而来
对!
素笺馨阁 发表于 2010-11-8 16:53


素笺,你有机会看过这幅名画真迹,能说说你的观后感想吗?艺术品真迹与印刷品会有很大区别。说实话,今天是你的介绍,我才看了这幅经典名画,未觉有什么感动,就是餐桌上那些画家特意强调的热带水果,很吸引。:slobb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0-11-8 17:3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0-11-8 17:33 编辑



我看到了浓重的宗教色彩。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夫妇,因听到遥远处教堂传来微弱的钟声,立刻停下正忙着的农活,就地祈祷。虔诚、老实、淳朴尽收眼底。

画家用了大逆光角度取景作画,土地、人物模糊低色调,而远景清晰光明,天幕大片霞光,让欣赏者有天堂光明、美好、祥和的联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7:4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姗姗而来
好的艺术作品有使人精神升华的作用,也能让人产生联想和比较,看到这幅画我作为华人总是想到祖国的农民亲友,他们在天灾人祸不断的土地上挣扎、抗争、生存。真盼望中国有米勒这样的艺术家来表现同胞,可是据说有人写三峡民众迁移的纪实文学都被抓。悲观地认为中国扼杀有良知的艺术家。
在当今的中国,所谓艺术家只认钱,那些伪艺术家只会炒作自己,只会为了卖高价制作一些低俗、媚权和智障的垃圾“作品”,不惜毒害社会和后代。在四川地震后,竟有某作协会长“诗人”写出遇难者在墓中欢呼同庆奥运这样的缺德诗篇。
现代中国社会,艺术创作力近乎于0。不,是负数。
精神、文化和哲学上的东西很可能几代都恢复不过来。与一百多年前的法国都无法比。面对文化的严重沙漠化很悲凉,心哀。
lotujp 发表于 2010-11-8 16:41

嗯,“在当今的中国,所谓艺术家只认钱,那些伪艺术家只会炒作自己,只会为了卖高价制作一些低俗、媚权和智障的垃圾“作品”,不惜毒害社会和后代。艺术创作力近乎于0。不,是负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据说,现在那些艺术院校的老师只准按上级指示充当复读机讲课,不能擅自改变嘴型。学艺术毕业出来的,炒股的炒股,转行搞地产的搞地产,要不就一窝蜂去搞山寨货设计。
在中国,描绘农民同胞的题材还是有的,就是还有多少人乐意去欣赏,懂得去欣赏,为之而感动?以下这幅我很喜欢,认为是比较经典的一幅油画,也希望大家能谈谈观后感。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8:07:12 | 只看该作者
我看到了浓重的宗教色彩。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夫妇,因听到遥远处教堂传来微弱的钟声,立刻停下正忙着的农活,就地祈祷。虔诚、老实、淳朴尽收眼底。

画家用了大逆光角度取景作画,土地、人物模糊低色调,而远景清晰光明,天幕大片霞光,让欣赏者有天堂光明、美好、祥和的联想。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0-11-8 17:30

说得好!“画家用了大逆光角度取景作画”,似是有意表现前途的光明,上天将会给予赐福。我倒没想到这点,运用采光的表现反映主题。:smi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0-11-8 19:15:39 | 只看该作者
素笺,你有机会看过这幅名画真迹,能说说你的观后感想吗?艺术品真迹与印刷品会有很大区别。说实话,今天是你的介绍,我才看了这幅经典名画,未觉有什么感动,就是餐桌上那些画家特意强调的热带水果,很吸引。
姗姗而来 发表于 2010-11-8 17:14

都是真迹吗?世博就人多,很不安全。汗!:-$俺以为都是高级仿制品呢!
个人比较喜欢中国的水墨丹青,对西洋油彩不懂欣赏。法国馆展出里我比较对《晚钟》有感觉,刚犁过的土地,大片温暖的霞光。。。。所以注意了下。一眼看到这幅《餐点》的时候,就如你介绍的,有点“版”的感觉,甚至怀疑那块白色的桌布到底是不是布的材质。好的东西要懂得欣赏的人才能解读,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本人也很重要。做为外行就只会直观自我的这样说下感觉了。一副名画就这样被俺糟蹋了~~~欢迎大家拿大板砖轻轻地,轻轻地拍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0-11-8 19:24:04 | 只看该作者
嗯,“在当今的中国,所谓艺术家只认钱,那些伪艺术家只会炒作自己,只会为了卖高价制作一些低俗、媚权和智障的垃圾“作品”,不惜毒害社会和后代。艺术创作力近乎于0。不,是负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据说,现在那些艺术院校的老师只准按上级指示充当复读机讲课,不能擅自改变嘴型。学艺术毕业出来的,炒股的炒股,转行搞地产的搞地产,要不就一窝蜂去搞山寨货设计。
在中国,描绘农民同胞的题材还是有的,就是还有多少人乐意去欣赏,懂得去欣赏,为之而感动?以下这幅我很喜欢,认为是比较经典的一幅油画,也希望大家能谈谈观后感。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姗姗而来 发表于 2010-11-8 17:44


我很喜欢罗中立的《父亲》,他是77届四川美院的。
78届中央美院的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也是那年头的代表作品。
都是逆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0-11-8 19:2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otujp 于 2010-11-8 20:33 编辑

《父亲》这幅画是很真实,很有冲击力的,看到这幅画总让我想起在国内时,一个炎夏的中午看到一位赶马车的老农把马车停在路边喂草料,自己坐在路伢子上掰开一个石头般的硬馍,在磕得看不出原模样的瓷缸子里倒点凉水蘸着在车尘飞扬中吃一天最重要的午餐。相信在今天的中国,类似这样的场面同样处处都有,在那些黑砖窑、黑煤矿、在那些建起白宫式县府的辖地随处可见。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到处涌动的农民工,年年挤爆火车站的人潮,接连不断的群体抗争,长年被围追堵截的上访群众------
中国有产出惊世之作的丰富源泉,只是有良知的艺术家才能看得见,感受得到这一切,才能创作出真实的作品。

俄国画家列宾的画曾经震撼过我,转载如下,以供分享。

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艺术体现。 
  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虽然风起云涌,但国内的农奴制残余依然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有平民知识分子参加的强大的民主解放运动,终于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2月宣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丝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
  1869年,还在学生时代的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那些蓬首垢面、衣衫槛楼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颤。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也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社会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他后来也画过有关纤夫的画)再次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最后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1873年,评论家斯塔索夫在一份杂志上对这幅画及其作者是这样评价的:“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的确,这幅油画无论从思想性上还是从技巧上都可称得上是7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0-11-8 20: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7# 姗姗而来
想当年罗中立鬼使神差画了这幅画,震动中国画坛。奇怪的是他再无出色之作,而且好像画风都改了,实在令人不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