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1# 花 木 兰
一曲《缠绵往事》让你落入难以自拔的往事—用生命诠释音乐的人
杰奎琳.杜普雷(1945——1987)琴技超群,然而生命短暂,才活了42岁。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播放大提琴曲,便问旁人是谁演奏的。旁人说是杜普蕾。史塔克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好厉害的史塔克,真是一语成谶啊!也许只有顶尖的艺术家才能理解自己顶尖同行的水准,史塔克听得出,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为了琴艺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杜普蕾一直是许多古典音乐乐迷心中的一个叹息。她5岁开始学琴,16岁开始职业演奏生涯,1973年,被确诊患多发性硬化症,黯然作别舞台,1987年8月离世。
“无论何时,只要拿起大提琴演奏,她就有本事在那一刻完全按照自己想象中的方式把那种声音带入这个世界。”
这是她的丈夫丹尼尔.巴伦伯英1995年对她的评价,丹尼尔同时也是钢琴家兼指挥家。两人在1967年相识,一见钟情,于同年6月在椰路撒冷的哭墙边举行婚礼,杰奎琳同时皈依犹太教。在最初的几年,他们巡回在世界各地,琴瑟和谐,在音乐里水乳交融。但是好日子不长久,也许是艺术家根深蒂固的极端个性使然,两人仅在一起度过3年左右的快乐时光,随即交恶。后杰奎琳住在姐姐希拉里家,与姐夫发生一段畸形恋,到患病,瘫痪,去世,丹尼尔一直给予着关心,杰奎琳离世时,最后一刻和她在一起的也是丹尼尔,那时候,丹尼尔已经和苏联钢琴家海伦娜.巴什基里夫在巴黎同居5年并有了两个孩子。
“她被内心深处的力量所驱谴,而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被她掀起的洪流卷携前进。”
时隔多年,等时光把往事拉开了距离,姐姐希拉里才有了破解让她爱恨交织的妹妹的勇气。
在妈妈的熏陶下,姐妹两小无猜,各自都有自己的音乐天地。但是随着杰奎琳的天才光芒越来越耀眼,姐姐在音乐上已经被妹妹完全掩盖。当姐姐有了家,有了孩子,享受到了平常人所能享受的幸福,妹妹却与姐夫发生了不伦之恋,剥夺了姐姐最平凡的幸福。而善良的姐姐,甚至姐夫,他们更多的出发点,却在于对这个大提琴天才的关心与帮助,为此苦苦忍受心灵的煎熬。
根据姐妹两的故事拍摄的电影《狂恋大提琴》(也译她比烟花寂寞),砍掉了许多枝叶,只强调了姐妹间的纠葛。片子很美,弥漫于整部电影里的哀惋情愫伴随着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萦回不止。这是杰奎琳的颠峰之作,她去世3个月后,在一场纪念她一生的感恩仪式上,指挥家祖宾.梅塔说:“前不久,我在纽约指挥埃尔加协奏曲,第三乐章行将结束之际,我再也指挥不下去了。大提琴手抬起头说,‘你在想她,是吗?’‘对!’我答道。一想到1973年最后一次和她在伦敦合作演出的情形,我就受不了。那一刻,我知道我再也不能指挥埃尔加的曲子了。没有人能象她那样,没有人能取代她……”
鲜花和不幸同时降临在这个为音乐而生的家庭,被天才严重伤害的还有一手引领她进入音乐殿坛的母亲。从她绽露头角起,自己也身为钢琴家的母亲就倾注了大部分于她身上,从而在家庭情感的天平上,父亲和弟弟被冷落,留下永远不可弥补的缺憾。不可否认,是母亲一手培养的天才,但是天才也许注定就不能做凡人,哪怕一个小小的侧面,大提琴家无论在哪里巡回演出,都会把包裹一个个的寄回家,里面是所有的换洗衣服,包括脏袜子。更为残酷的,是大提琴家成年后对母亲的恶意相向,那种敌视的眼光直到母亲患病离世。母亲离去后,大提琴家内心最为依赖的,那股支持她的力量也随之消失。
这是人性中最难解的那道题——用爱酿出的为何是苦酒?
还有父亲,还有弟弟……
有幸目睹华美画面背后的凄惨与哀伤的人们,也许会宁愿让自己少一份浸淫于艺术的愉悦,而让这个世界多一个可亲的人儿还与她的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