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5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林外史》爱恨在心口难开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4-28 02:04: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艺术家又爱又恨的人当然是艺术评论家了。艺术家完成创作公开展示,受到公众的褒贬是自然现象,偏偏不知从什麽时候出现了一批享有言论免责权,把批评艺术当作职业的人,成为权威,有能力给艺术家带来好运和厄运;艺术家辛辛苦苦呕心沥血的创作被他们开膛剖腹品头论足,有时候更被嫌肥拣瘦糟蹋得一文不值,真是情何以堪?自此艺术家的好日子就完了。

艺术家挨骂 敢怒不敢言

艺术家和艺评家是奇怪的生命共同体,艺评家靠艺术家的创作开口吃饭,艺术家赖艺评家的报导打知名度,可是彼此又相斗拉扯不休。真正说来任何人对艺术创作的反响都是艺评,同行艺术家、艺术史学者、艺术理论工作者、收藏家、记者、沽名钓誉之辈、吹牛拍马之徒、观众或听众都可以是艺评人,只有程度好坏的分别,能够在其中脱颖成「家」的很少。普通人良莠难辨,懒得区分这些人中间的分别,只见到舆论的力量,对於有资源经常抒发高见者一盖以艺术评论家视之,对艺术家产生影响的正是这些卓然成「家」人士。

艺术创作横看成岭侧成峰,离不开主观,艺术评论无论标榜如何客观,其实也是主观的。艺术批评不是永远敞跲对的,艺术史上很多名作因为被艺评修理,反而大大的出名,但是当时这些评论确曾让艺术家们痛心疾首。最著名的例子是 1874 年一群年轻艺术家在巴黎一家照相馆举行画展,艺术记者雷洛伊 (Leroy) 不喜欢他们的潦草风格,借用其中一张莫内 (Monet) 作品的画题〈日出·印象〉(见图1)讥讽他们是「印象派」画家,从此开启了风起云涌的印象派时代。20世纪初的「野兽派」原也出於评论家沃克塞雷斯 (Vauxcelles) 的贬词,意味展览会墙上的画有如野兽环伺(见图2),幸运的此派画家最後也翻身平反名垂史册。

不是所有创作都这麽幸运,被骂还能大发,一般人信服文字的权威,虽然好的艺术经得起考验,但是艺术批评对艺术家情绪的干扰还是难以避免,难怪很多艺术家对艺评家敢怒不敢言,恨得牙痒痒又惹不起他们。「芬兰颂」的作曲家西贝流士 (Sibelius) 饱受乐评嘲讽,抱著鸵鸟心态对学生发牢骚道∶「别管他们写什麽,那些家伙根本え跲东西,从来没有一尊铜像是为艺评家立的。」这番话大概代表了艺术家的共同心声。

艺而优则评 球员兼裁判

虽然没有为艺评家立的铜像,艺评家的「权」还是令艺术家眼红。有些艺术家比较聪明,艺而优则评,球员兼裁判,专干煮豆燃豆萁的勾当,成为一霸,谁如果得罪了他,骂起人绝不嘴软。作曲家白辽士 (Berlioz) (见图3)求学时与老师契鲁比尼 (Luigi Cherubini) 极不投缘,毕业後担任过一阵子乐评,有一次听老师的歌剧「阿里巴巴」,他评说∶「这是一出空洞软弱的歌剧,第一幕快完时我已经索然乏味,我对自己说∶如果有一点新意,我愿意付20法郎。第二幕时我提高到40法郎,第三幕开始时我再加一倍到80法郎,歌剧结束,我站起来对天发誓∶呀,我放弃了,我太穷,再也无法加价了。」君子报仇三年不晚,尖刻的批评足以把老师活活气死。

历史上出名的艺术家鲜少没有遭受过批评的,而且一般负面居多。前面提到的西贝流士(见图4),乐评家批评他的曲子∶「既不是鱼,也不是肉,更不是鸡┅┅。」这位乐评大概是个好吃的家伙,听音乐还口水淋漓,搞得西贝流士耿耿於怀。乐评对乐圣贝多芬 (Beethoven) 同样え錜帐,对他的第二交响曲的评语是∶「一苹笨拙的怪物┅┅,最後乐章中仍然竖著尾巴极力挣扎拍打。」毛姆 (Maugham) 挑选的十大小说中最少有三部──《红与黑》、《咆哮山庄》、《白鲸记》在初发行时是失败的,书评未说过好话,或者根本不屑一提。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Delacroix) 的名作〈西澳大屠杀〉曾被评为艺术大屠杀(见图5);超现实画家米罗 (Miro) 早年的画因颤动的线描被讥为饥饿的痉挛(见图6)。发明十二音技术的20世纪作曲家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 脚踏三条船,能作曲、写乐评也爱画画,一次开画展衰到极点,遭到了严重打击,艺评说∶「荀白克的音乐和他的画能够同时让你耳聋和眼瞎。」好在没有提到他的乐评,总算没有全军覆没。

艺评家下笔刻薄,是标准的毒舌派,艺术家自然忿忿难平。德国作曲家瑞格 (Max Reger) 有次看了对他音乐会的评论後写信给乐评家∶「你的文章本来在我眼睛前面,现在在我屁股下面。」狠狠打了一记回马枪回去。

你有撒手笔 我有赖皮功

历史上艺术评论不计其数,说来奇怪,错误的好像比正确的更脍炙人口,立功、立德、立言,成为不朽的往往正是这些反面教材,不禁令人怀疑感性的艺术真的是可以被理性评论的吗?艺评家的错误让艺术家学会一番道理,原来搞艺术要脸皮厚,只要没有阵亡,任他炮火再猛也应视作帮忙打响知名度,唾面自乾後又是一条好汉。你有你的撒手「笔」,我有我的赖皮功,温故知新的结论是∶「评好比评坏好,评坏比不评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艺评家不讲话。

艺术策展人 呼风又唤雨

谁知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艺术家不懂得记取古训,近代艺术创作愈来愈让人搞不明白,平白送给评论家大好的发挥机会。资讯时代艺术评论的地位益形重要,在美术界变身出一种新的行业叫做艺术策展人,专职为展览会挑选作品和撰写论文,策展人运筹帷幄,艺术家充当先锋,配合得好创造双赢。1999 年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推出英国前卫艺术「膻色腥」(Sensation) 展览,展品包括非裔英籍画家欧菲利 (Ofilis) 一幅象粪画的圣母玛利亚像(见图7),观众排队来看盎格鲁·撒克逊老乡亲的画展,那想到等了老半天,信奉的圣母犹披秀发半遮面,千呼万唤「屎」出来,结果招致政治和宗教人物群起 伐,媒体纷纷报导,造成轰动,策展人兼收藏者沙齐(Saatchi) 一炮而红,手头这些作品身价大涨,心头窃喜得计,艺术家千夫所指挨了臭骂,虽然遍体鳞伤,好歹也打响了知名度。

以前艺术评论是创作的回响,现在创作反而沦为策展人的工具,艺术家如果不买他们的帐,恐怕连发表展出的舞台都不可得。艺术界往往只注意大型展览会是谁策展,却不记得展出了谁的作品。策展人呼风唤雨八面风光,展览会变成他的个人秀,颠覆了往昔的艺术生态,艺术家真是愈混愈凄惨。

不管艺术家和艺评家中间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在长期的纠缠斗争中,目前属於艺评家大赢的时代,青一色,一条龙,自摸杠上开花,艺评家胡得连翻了好几番,形势一片大好,笑得合不拢嘴,艺术家埋头苦熬,爱恨在心口难开。(刘吉诃德)

图1.莫内的〈日出·印象〉被雷洛伊借来讥讽「印象派」画展,开启了印象派时代。

4d(030428)23-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7)

4d(030428)23-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