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读研”时,为应付一篇的论文,曾分别访谈过多位不同国籍,文化背景各异的销售专家。
采访的问题之一是:当你与销售对象相对而坐。在开具交易条件并报价之后,接下来你该怎么做?来自中、日、欧、美的受访者几乎不约而同地回答说他将立刻换个最舒适的坐姿,挂上一幅“扑克”脸。不动声色保持绝对静止直至对方开口为止。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这段静止当中,你的目光会朝向何方?这时不同受访者的回答就有了差异。欧、美人仕认为应该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即所谓“Eye contact”。目的是为给对方心理压力以逼其就范。日本人则会移开目光,径去欣赏墙上的美女,乘机吃吃眼睛“冰淇淋”。而华人略为含蓄,只将眼睛顺下,或翻看桌上的合同书。据称此举是为避免冒犯对方。自此东、西方人文化差异在人际交往上的反映可见一斑。
大抵我们东方人偏内向,不习惯与人目光接触。从国内电视画面上常可见到,上达国家总理,下至农民企业家,无论握手言欢,或是敬酒致意,少有目光相交的。通常只是顺下眼,盯着自己盘中的菜。而这于西方人社交礼仪当中应属失礼一类。
曾任职于美国公司,与“牛逼哄哄”的美国佬打了多年交道。好坏也学到不少东西,其中之一便是“Eye contact”。到了加拿大,原本以为同属北美文化,以对付“老美”的方式与加人交往当属轻车熟路。没想就碰了钉子。
单说这该死的“目光接触”吧。几场求职面试下来,老板们几乎都被我这热情的对视窘得神魂颠倒,无心恋战,最终草草收兵了事。你想一个被盯得浑身不自在的人,如何有心思去细听对方夸夸谈其“先前阔”一类的丰功伟绩呢?其结果自是不言而喻,一个“Over qualified”地干活。尤其一回遭遇一女考官,几个回合下来,对方已是花容失色。羞红着脸还强充嘴硬,问我是否学过“读唇术”,否则为何总爱盯着她的红唇。尴尬之余,竟还窃喜自己尚能将当年销售课程学以致用。书曰,与女性(情人除外) eye contact,盯视位置以对方嘴部与下巴之间为宜。顺带着在此也想提醒一下本地找工的朋友们眼下留情,“Eye contact”浅“盯”即止,面试时对着加拿大土老冒们别盯得太狠(除非是应征 RCMP),否则白白消耗体力得不偿失。
看起来加拿大人比起美国人老实多了。二者间如有“城乡差别”。倘把美国佬比作城里的新贵暴发户,加拿大人则可算是乡间的淳朴老农。套用首都“工体”语言,美国人是“牛X”,加拿大人便是“傻X”。不单傻,还土。早晚上、下班,地铁站内总能见到着职业套装白领女郎脚登旅游鞋大步流星赶路。又懒。平日里办公室同事们一早见面总少不了“Morning” 一 番。但到了星期五问候语就变作了“Hey, one more day to go”。听着象是囚犯终于熬到了刑满释放似地。倘这一天再逢天气晴朗,下了班走在温市 DOWNTOWN 大街上,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屁颠儿屁颠儿地赶着回家过周末。
在国内时曾是超级工作狂的我,刚来时怎也不理解这儿的人为何如此不爱上班。看那些活活大厦下的露宿者。原以为都是些缺胳膊少腿,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还曾慷慨解囊资助过。但从新闻画面上看他们竟能攀上房顶的大“W”悬挂抗议标语。身手矫健,连我这干过外线工的都自愧弗如。想想能在如此高度冒着狂风系牢那飘忽不定的大幅布条。其体力、智力当不在常人之下。再加上天然的语言基础并拥有那让我们大部分新移民吃尽苦头的所谓“本地经验”,要去找份能糊口的工理当不是太难。可是偏偏挂完布条之后又蜷缩回脏冷的帐篷里等着申领救济了。再看看那昏庸政府花费我们纳税人的钱精心设计装潢的“安全注射屋”。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认识不少移民朋友,孤身一人来此拼搏数年至今仍住着地库,却每日辛勤劳作,温饱自己,同时还不忘依法纳税,尽社会义务。想想那些滋润地躺在富丽堂皇有如五星级酒店的“安全屋”内,用“安全”针头享受注射自由后还有茶点美食招待的瘾君子们。以及用于支付这般奢侈的大把流水金钱中,有多少竟是来自我的那些地库朋友从牙缝中省下来的纳税钱。想着就忍不住要骂娘。
骂完娘看看电视吧。
美国的编导们也特能折腾。建筑工地胡乱划拉来一个年薪一万九的王老五,“咯吱咯吱洗一洗”(鲁迅语),再包装成千万富翁满世界地征婚。也还真引来一群妙龄女郎投怀送抱。煞有其事地一轮一轮淘汰,观众们嘻笑着一集一集看下去。如此这般,电视台收视率上去了,广告商家露脸了,最后男、女王老五也得了笔意外之财,同时还兼把爱情至上的古老神话又重新演绎了一番。可谓皆大欢喜。其实象“Joe Millionaire”这样的棒槌在加拿大街头还不是一摞一大把。可咱们这厢的编导怎么就没人想出这点子来?只懂得炒人家老俄几年前就不玩了的冷饭。去搞什么裸体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