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3°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4°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4°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245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父子为何成不了“好哥们儿”(作者:王石川)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23:02: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digest.creaders.net/artic ... 81788&id=287981

     在美国我采访过的一件案子令人深思,一个很有才华的华裔女孩在高中即将毕业前参加狂欢派对,凌晨时和同学一起坐车回家,快到家时在派对上吃了摇头丸的同学驾车犯晕,结果车子撞向路边大树,导致三人死亡,美好的年华就这样消失了。在葬礼上,这位女孩的父亲跟我说,看了孩子以前的日记很后悔也很内疚,虽然朝夕相处,但作为父亲却不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世界。

     上面的事列反映了家庭中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而在中国文化中,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往往出现一方成主体,另一方为附体的现象,对于子女而言,他们与父母间的沟通很多时候不会像与自己的朋友那样敞开心扉。

     在美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平等性很重要,老的不要以老卖老,小的不应以小耍小。子女从小追求的是公平、倒了初中阶段就要对一些事情自己做决定。而做父母的也大多是对子女的这些诉求引导为主,很少以父母的尊严强迫子女做一些他们不愿作的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仿佛像朋友一样,父与子会成为很好的“哥们儿” 。

     最近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在四国高中生心中,父亲的地位都不算高——这显然与社会分工的不同有关,因为父亲往往承担了赚钱养家的重任,在面对快节奏的生活与职场压力时,不知不觉中就忽视了与子女的沟通。中国学生心烦时宁可找网友也不找父亲,表明父子隔阂在中国较其他三国更为严重。

     美国侨报评论员钟海之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含蓄的文化传统,对亲子沟通特别是父子沟通也是障碍。文学名家朱自清的《背影》,将中国式父子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彼此感情很深,却都不善于表达。如几乎已成西方父子关系必修课的拥抱,却很少被中国父亲用于儿女。多年来,获誉“中国男人永远的父亲”的《背影》,那父爱如山的意象留下的是一种对“集体无意识”的考问:为什么中国父子间缺乏感情交流?

     无疑,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进程中,“父为子纲”的家长制一度决定了父子间训诫与遵从的关系,阻碍了感情交流。但时至今日,中国家庭早已演变为“子为父纲”,以父为主的单向沟通逐渐失去市场,但父亲的地位还不如看不见影的“外人”?

     其实,在同一份调查报告中也能找到答案:与父母聊天比例最小的中国高中生,能感受到父母关爱的比例却最高。这或许表明,中国父母对子女不是缺乏关爱,而是关爱的方式和内容不对:重视子女的学习,轻视心理类问题。

     作为父母,关爱子女不仅是为其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子女,了解他们真正的生活目标是什么。在这里,平等很重要,尊重很重要,一个能和儿子成为“好哥们儿”的父亲,将有机会走进子女真正的内心世界之中去。

CG2.jpg (60.55 KB, 下载次数: 22)

CG2.jpg
沙发
发表于 2009-6-16 06:19:37 | 只看该作者

千万不要自说自话!

中国人古今中外很多父母与子女成为朋友的太多了,只是您少见多怪!奉劝您多看几本书长点见识在出来说话。最熟知的“傅聪傅明”你如果不知道他们,那你就该回中国读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6-19 01:18:18 | 只看该作者
不明白楼上那位为什么说话这么呛?楼主所想要说的只不过是鼓励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有什么错吗?这世上当然有和子女成为朋友的父母,但是真正能做到交心的又有多少呢?长辈终归是长辈,让他们走进子女真正的内心世界之中,并了解他们的子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否则的话这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青少年和父母的“代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6-19 19:42:33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