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2°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6°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0°
    温度感觉:
查看: 14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刺激经济才是正确的?(作者:薛涌)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00:28: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 ... 2_23_30_21_723.html
(来源:东方早报)

  通过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上策是投资性的,下策是消费性的。凯恩斯对前者曾经有番评论。在他看来,市场经济变幻莫测,政府大笔钱砸下去能否拯救经济,只有天才知道。

  不过,这里有个底线:政府投资性的开支,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即使没有取得一时之效,甚至基本失败,这钱也不会白烧。毕竟建设的那些设施大家在用,从长期看仍然为经济作出贡献。但政府买外国债券就不同了。一旦失败,那就是血本无归,什么也剩不下。我不妨再发挥一下:消费性的刺激经济计划也是如此。你给老百姓“消费券”、“旅游券”,大家拿去花了,没有效果怎么办?你什么也剩不下。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签署了7870亿美元之巨的“刺激经济法案”。这一法案,经过各种利益集团的反复讨价还价,有了许多水分。不过最后为了通过,两党激烈博弈,又把许多水分榨干。关于此法案的政治争议不会休止,但从上面投资性和消费性的角度看,还是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细审法案的最后一稿就可以看出,刺激经济,有减税和政府开支两大类。2860亿美元,也就是这一法案的34%是用于减税,剩下的才是政府开支。在政府开支中,最大一项当然是基础设施建设,高达1200亿美元。基础设施顾名思义是美国各行各业都要用的设施,这是给全社会的投资,不好按行业归类。除了这一普遍性的开支外,专项开支中最大的就是教育,达到920亿美元。再接下来是能源,不过400多亿。其他如医疗、住房、环境、国防等等,金额则少得多。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法案也是个巨大的教育法案。

  我们看看这920亿的教育经费怎么花的。最大的一头,是用于增加联邦奖学金(Pell Grant)的156亿美元。Pell Grant是美国最大的联邦奖学金,主要针对的是低收入的弱势阶层子弟。57%的获奖者的家庭年收入在2万美元以下;90%的获奖者家庭收入在4.1万美元以下(1999-2000年的数据,其时美国的中等家庭收入不到5万美元)。另外,35%的获奖者是到价格最便宜的两年制社区大学读书,42%就读于四年制的公立(州立)大学。Pell Grant的实际价值在最近十几年不断降低,弱势阶层上大学越来越难。这次最大一笔钱砸在这里,也是希望逆转这一趋势。

  再接下来130亿美元,则用于接济公立中小学中的低收入的学生,排在第三的122亿用于接济残障学生,第四位21亿用于接济低收入的儿童。再往下数额就更少了。大致说来,这些钱几乎全用于帮助弱势阶层,如半工半读的大学生,无家可归者的孩子等等。直接给大学的拨款一分也没有。

  谁来经营这些钱呢?最重要的人选是奥巴马的教育部长Arne Duncan。此公在此之前,则是芝加哥学区(公立中小学)的负责人。这和中国经常从大学校长中提拔教育部长的方法形成鲜明对照。一个管理地方中小学的头头,不仅一下子成了教育部长,而且因为掌握着前所未有的经费,被称为是历史上最有权力的教育部长。

  从这样的刺激经济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振兴经济,教育当先。教育经费并不仅仅是补贴,更是投资。奥巴马瞄准的不仅是此次经济危机,而且还是危机过后美国产业的升级。他现在就要为未来准备合格的劳动力。

  我们不妨按凯恩斯作最坏打算的思路来分析。假使这一法案彻底失败,没有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后果是什么呢?那些基础设施,从克林顿1992年竞选时就说长年失修,拖到现在也无大动静,没有这场经济危机也该修了。这钱即使没有拯救经济,也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服务,并没有白白浪费,甚至可以说是不得不花的。教育也是如此。即使经济三年后还不行,人才已经培养出来了。这些人的聪明才智,可能就是未来经济的动力。

  中国的刺激经济计划,也强调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很明智的策略。不过,相比起公路、铁路等等来,中国的教育更是“年久失修”了。中国的公共教育投资偏低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对弱势阶层(贫困生)的扶助不足,也有目共睹。当今的经济危机,正好给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一直呼吁:拉动内需要从直接给弱势阶层发“教育券”开始。把教育经费直接拨给地方政府可能会被挪用,给大学会被拿去盖大楼,还不如给一个穷孩子5000块,直接送到人家手里,作为教育费用专款专用。这不仅能拉动眼下的内需,而且能提高整个下一代的人口素质,从长远看提高中国的经济竞争力。

  这件事情不做,忙着发所谓“消费券”、“旅游券”,是否有点太奢侈了呢?

  (作者系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291412.jpg (205.58 KB, 下载次数: 6)

291412.jpg
沙发
发表于 2009-2-25 09:20:07 | 只看该作者

救经济

其实要救经济,就要在公司企业中引进保护投资者的机制和措施,就是将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用一定的方式(公式)和投资者的回报规管约束起来,这样不用刺激方案,市场都会立刻反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9:05:06 | 只看该作者

徐昌生:薛涌算不算背叛了中国经济?

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 ... _02_7_31_4_843.html
来源:中国经济学人
(徐昌生 高级经济师,江西博能实业集团副总裁)

批评薛涌不见得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薛先生这几年风头正健,常常以良知和正义的化身说话,两年前一篇《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就曾搅得网络世界风生水起,愤青一族慷慨激昂。2009年2月23日,薛先生续承以往的风格,在《中国经营报》上发表《谁背叛了中国经济》一文,批评中国的富人们在国内经济困难时刻,却到国外去消费奢侈品,是对中国经济的背叛。

这篇文章和薛先生其他的文章一样,从头到尾都显示出他已经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正在出于对穷人利益的维护,而居高临下地对富人们自主消费的行为大加挞伐。这既显示出他一脉相承的盛气凌人,也暴露出他对经济学知识的一窍不通。

为了不误解薛先生的意思,原文照抄几段:

“如今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口急剧下降,国外市场靠不住,‘拉动内需’则成了走出困境的主要途径。不用说,穷人一无所有,无法指望他们消费,现在正是富人们大显身手的时刻。可惜,有种种迹象表明,在这种困难时期,第一个背叛中国经济的就是富人集团。”

“目前中国的农村民工中,七个人就有一个失业。如果这些富人在国内花钱,那么不管怎么挥霍无度,他们的财富确实还能够‘滴垂’到穷人的头上。那么几滴水虽然不解渴,但总比没有好。遗憾的是,他们没有选择这样做。”

“当中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一个巨富集团、使他们的消费能力远远脱离本社会的正常水平时,他们就不在本社会消费了,即使他想把自己的财富‘垂滴’下去,也轮不上造就了他的社会的老百姓。”

薛先生的意思说得很明白,中国的富人不在国内消费,好处就没有给中国百姓,就属于忘恩负义数典忘祖的行径,当然也就属于背叛,离汉奸也许只有一步之遥,因而需要象他这样的远见卓识之士来予以戳穿批判。

如果薛先生教育富人们在国内经济困难的时候应当勤俭节约克制花钱,或者奉劝富人们应当高尚无私把钱捐给穷人,或者怀疑这些钱的来路是否正当,我想这从道义上还是成立的,但是,薛先生偏偏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富人们在国外消费无法使国内的穷人受益,因而是对中国经济的背叛,这恰恰违背了经济学的逻辑。

从表面上看,富人到外国去消费是把钱花在了外国,这是刺激了外国的需求,因而有益于外国。但是,这种行为的好处绝不仅仅止于外国,中国的普通百姓或者说穷人也能因此受益,甚至可以说不去国外消费才是真正地害了穷人。

假定一个中国亿万富翁到美国去买私人飞机,他需要支付1000万美元,请问他的美元是从哪里来的?他的美元是从商业银行用7000万人民币(汇率按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粗略计算,下同)购买来的;商业银行的美元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央行买来的;央行的美元又是从哪里来的?是各个出口企业出售中国产品到美国后换回来的。也就是说,中国之所以有美元,那是因为美国人先拿走了我们的东西,这同样刺激了我们国内产业的发展,同样有利于中国穷人。

假定富人们都不去花费这些美元,央行的美元就会堆积如山,后果更加不堪设想。一是通货膨胀。出口企业要继续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势必源源不断地把出口创汇的美元拿到央行来兑换人民币,但央行原先积存的美元又没有人用人民币来购买,央行要应付出口企业的兑换只好打开印刷机器拼命印钱,这种后果对于囊中羞涩的穷人来说恐怕是更糟糕吧!二是国内相关产业得不到发展。前例富翁的飞机能够被进口,则海关有事做,机场有活干,机械师驾驶员服务员都能各自找到自己的一份职业,航空燃油与飞机维修企业也能够得到利润,国家也因此得到税收,美元花与不花哪样对穷人更有益呢?

也许薛涌先生会说,把7000万元全部用来购买国内产品而不去购买美国货不是更好吗?如果薛先生作如此争辩,那么只能说薛先生的经济学知识还要从启蒙开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交换产生财富,土得掉渣的老套故事斧头换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是在人类尚处在蒙昧时代,甲有两柄斧,只有一柄能派上用场,另一柄只是多余;乙有两只羊,只能吃掉一只,另一只很快会腐烂变质。于是,两人自发交换,斧头还是那柄斧头,羊也还是那只羊,但它们都从属于各自的多余物质立刻变成了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财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自愿的交换是能够促进双方财富增长的。

人类当然早就走出了以物易物的传统社会,但是交换的本质并未改变。中国人与美国人做生意,实际上就是拿中国的优势产品与美国的优势产品进行互换,假如我们只卖不买,交换就没有完成,对方的财富倒是增长了(因为我们已经把东西出口过去了),但我们守着一大堆美元或者说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纸又有什么用呢。这种举例并非故意危言耸听,中国面临的处境已经如此,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2万个亿,如果这全部是贸易顺差的结果(假定不含引资),则意味着我们已经送了14 万亿的中国货到美国。14万亿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全体国民不吃不喝不花一分钱工作半年的全部所得,难道我们还要继续送下去?如何把我们需要的东西从美国买回来才是当务之急!

西方国家正在闹金融危机,各类资产的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正是中国利用雄厚美元储备来采购便宜物资的最好时机。进口意味着交换的完成,意味着把储备的美元变成了国内实在的财富,不敢说居功至伟,至少也算利己利人,可是薛先生对其功劳视而不见,反称此举伤害了国内的穷人,并将其诬之为背叛,实在有煽动社会大众仇视富人和向贫民百姓邀功请赏之嫌疑。

以薛先生知识的渊博与一贯的自负,估计仍然不会认可本文对他的批评与劝告,那我们不妨打个比方,或能让先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先生作为中国人,却效力于美国萨福克大学,帮美国人创造财富并全部赚取美元和消费美元,比起富人们只拿一部分钱到国外去花费的情形更加恶劣,比照先生的逻辑,算不算是对中国经济的背叛?先生经常为国内媒体撰稿为国内大学授课,赚的是大把人民币,想必也会换成美元带到美国去消费,算不算是对中国经济的背叛?

不过,请先生放心,先生赚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我们是无权干涉的,但是,要提醒先生的是,先生决不可以自己花钱逍遥自在却对他人消费横加指责,更不可以为了帮助穷人而凭空捏造诬陷富人。其实,先生不懂经济学并不重要,先生身在自由世界,只要多留心身边人是如何尊重他人自主消费的权利,多想想自己自主消费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常识可以帮助您不至于说出贻笑大方的外行话!

2007091657573737.jpg (181.42 KB, 下载次数: 6)

200709165757373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