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4°
    温度感觉: 24°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9°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2°
    温度感觉: 2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7°
    温度感觉: 17°
楼主: 字一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归无语:沈阳创业4年 全部心血归零

16#
发表于 2008-12-11 01:37:46 | 只看该作者

公司决策层的错误决策——代价太大了一点

1, 合资是有风险的, 当初你可以选择不要对方入股,是你们对对方评估不足,这个是你们决策层的根本错误。
2, 处事不灵活,估计你们原来一起创业的,包括本文主人,都是东北脑袋,人家要撤资,就爽快地让人家退,强扭的瓜不甜,小不忍则乱大谋, 你们是创业的料么?以为填补了空白,付总理光顾就硬了?说的不好听的话- 狗咬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2-11 01:46: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赞成。陈建远是骗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2-11 01:48:53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老外这些大骗子

犹太金融吸血集团玩弄中国企业:中信泰富186亿巨亏内幕

2008年12月11日06:23 [我来说两句(703)]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朱益民

【专题回顾】 祸起金融危机 中信泰富巨亏百亿震惊市场
【特别策划】 荣氏家族,豪门荣耀今能安否?
【深度调查】 中信泰富巨亏内幕 外汇合约对手曝光
【商业评论】 中信泰富 你咋这么傻?

中投高层称国际银行恶意欺诈导致中信泰富巨亏

  暴跌的澳元,犹如面目狰狞的魔鬼正一步一步把中信泰富(00267.HK)逼向万劫不复的地狱。

12月2日,中信泰富公开披露的股东通函显示,过去两年中,中信泰富分别与花旗银行香港分行、渣打银行、Rabobank、NATIXIS、瑞信国际、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摩根士丹利资本服务、汇丰银行、Calyon、德意志银行等13家银行共签下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

  10月20日中信泰富首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至今,巨额亏损已扩大到186亿港元。在短短30多个交易日内,中信泰富正以每天1.1亿港元的惊人亏损快步冲刺。

尽管实力雄厚的中信集团于近日紧急出手救援,计划以认购可转债形式向中信泰富注资约116亿港元并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中信泰富或将因此迎来生还转机。但中信泰富外汇累计期权(Accumulattor)高达186亿港元巨亏的沉重现实,让人无法释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家拥有优质资产和丰富经验管理团队的优秀企业,遭受如此凶险致命的一击。

  中投证券金融衍生产品部总经理张晓东向记者表示,“这些国际银行利用他们的定价优势,恶意欺诈。在合同签订之际,中信泰富就已经完全输了”。张晓东和他的团队在首席金融衍生品顾问、美国康乃尔大学金融教授黄明的帮助下,对中信泰富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计算,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现实。

  合约定价陷阱

  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称,其与银行签订的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AUD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contracts),因澳元贬值而跌破锁定汇价,按公允价值计,损失约147亿港元。

“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合约头寸主要有四类: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澳元日累计合约(AUD daily accrual)、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Dual currency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和人民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RMB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其中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是亏损最严重的,也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合约。”张晓东向记者表示。

上述重点研究合约规定,中信泰富须以固定汇率(加权汇率0.87美元/澳元),每月买入一定数额的澳元,到期日2010年10月,累计最大买入数额为90.5亿澳元;其中每一份合约都有最大收益终止(Knock Out)条款。

  公开披露信息显示,中信泰富在08年7月密集签署了16份每月累计外汇远期合约。合约杠杆倍数绝大多数为2.5倍。当价格对中信泰富有利时,每月的购买量为3000万澳元到416万澳元不等。

  黄明和张晓东的团队通过统计方法,将上述16份合约标准化为15个同样的合约。即,交易标的:澳元兑美元汇率;签署时间:2008年7月16 日;合约开始结算时间2008年10月15日;到期时间:2010年9月(24个月)。价格有利时买进1000万澳元,价格不利时买入2500万澳元,加权行权价为0.89元,按月支付。

  中信泰富的这个外汇合约可以分解成两种障碍期权组合,一种是向上敲出的看涨期权(Up-and- Out Call);另一种是向上敲出的看跌期权(Up-and-Out Put)。从障碍期权结构看,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条款是一样的。通常这种合约在签订之时,双方没有现金支付,相当于在未来两年内的每一个月,中信泰富获得1个向上敲出的看涨期权,同时送给银行2.5个向上敲出的看跌期权作为对价。

  据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定价测算,按汇率历史波动率(约15%)模拟,上述研究者高达十几万次的运算结果表明,中信泰富在签订这单笔外汇合约当时就亏损了667万美元。

  其原因就是中信泰富得到的1个看涨敲出期权的价值远远小于其送给交易对手的2.5个看跌敲出期权的价值。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合约是“公平的 ”,签订时合约双方没有现金支付,那么在合约签署时,其价值应为零,即合约双方都没有占对方便宜。但这笔合约,投行却占了非常大的便宜。

  按历史波动率测算,既然中信泰富一份合约的损失为667万美元,那么整个15份外汇合约在签订时就损失约1亿美元。倘若波动率变大,如30%,亏损更将高达4.5亿美元。

  张晓东强调, 中信泰富签订的这些外汇远期合约实质上就是Accumulator(累计期权) ,按谐音,香港称之为“I will kill you later”。这种合约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尤其在牛市中。很多投资者认为只要价格不会大幅下跌,就可包赚不赔。在牛市末期,投资者通常比较亢奋,风险意识较低,容易上当。而这种合约时间跨度较长,为市场反转预留了足够空间,这就是为什么这种产品也称作“I will kill you later”。而中信泰富与国际银行签订的合约已经不是我以后杀死你,而是我现在就杀死你(I will not kill you later, Instead, I am killing you right now)。

  合约四大毒丸

  黄明指出,导致中信泰富亏损的主要衍生产品是“含敲出障碍(Knock Out)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澳元/美元累计远期合约”,以及更复杂的“含敲出障碍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欧元-澳元/美元双外汇累计远期合约”。中信泰富从这些合约中得到的,除了向上利润有限、向下亏损要加倍无限以外,更可怕的是,一旦每月利润超过一定额度,则交易对手可选择取消合同,导致仅有的利润也化为乌有。

  张晓东认为,在同十几家银行签订的10多笔外汇交易中,正是中信泰富没有识别出合约隐含的下述四大毒丸才酿成今日巨额损失的苦酒。

  一是目标错位。作为未来外汇需求的套保,其目标是锁定购买澳元的成本,也就是最小化澳元波动的风险。但是其签订的这些Accumulator合约的目标函数却是最大化利润,对风险没有任何约束。换言之,中信泰富的风险是完全敞开的。

  二是量价错配。据报道,中信泰富在7月的前三周内,签订10多份合约。当澳元兑美元的价格走势对其有利时,最多需买36亿,而当价格大幅下跌时,则需要购入最多90亿澳元。而中信泰富的真实澳元需求只有30个亿,这是量上的错配。在价格上,中信泰富的选择更是糟糕。7月份,美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并逐渐转化为经济危机。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跌。澳大利亚作为主要的铁矿石、铝矿石和铜矿石等资源出口国,其经济必将受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即使在当时看,澳元走软的可能性也很大。而新西兰的货币在今年5月就已经开始贬值了。

  三是工具错选。Accumulator不是用来套期保值的,而是一个投机产品。虽然企业需求各异,通常需要定制产品来满足其特定需求。但是在定制产品过程中,企业自身发挥主导作用,而不应是被动的角色。另外,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对远期、期货、互换、期权等进行组合,也可以达到企业特定的套期保值需求,而不必通过Accumulator。

  四是对手欺诈。这些国际银行利用其定价优势,恶意欺诈。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中信泰富最大盈利5150万美元,但是因为定价能力不对等,签订合同时,中信泰富就已经亏了1亿美元。

  黄明强调,中信泰富签订的这类合约,在金融学上被称为奇异衍生品,含有复杂的“敲出障碍期权”、“双外汇选低期权”与“看跌期权”。这些产品,无论从定价到对冲机制上都很复杂,一般投资者根本不知道产品应如何估值,不知道如何计算与控制风险,因此很容易在高价买进同时,低估其潜在风险。而作为交易对手的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对于衍生品的数学模型有多年研究,充分掌握估值与风险对冲技术。因此,交易双方存在严重的知识与信息不对称。单从定价角度考虑,与国际银行做复杂衍生产品交易,就好像普通人与乔丹一对一进行篮球比赛。

  中信泰富之殇

  “应该说,中信泰富的确有对冲外汇价格波动的真实需求。一些媒体指责其参与外汇交易有失公道,尽管其方法和工具不是很妥当。”张晓东并不完全认同此前媒体报道对中信泰富的指责。

  他认为,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同时又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绝非小数目。面对价格的剧烈波动,国内企业存在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

  但现实问题是,一方面国内企业巨大的套保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国内券商的业务开展被牢牢束缚,衍生工具又经常被误解为洪水猛兽,基本金融衍生工具迟迟推不出来,场外衍生品几乎没有。由于避险需求在国内无法得到满足,迫使企业只能选择与狼共舞:不少民营企业及境外注册国企通过国际投行参与衍生品交易,一些境内国有企业被迫避开监管涉足场外衍生品交易。

  “中信泰富等中国公司参与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接连失利,彰显中资企业在对冲风险、寻求金融支持过程中的无奈与尴尬。”张晓东不无感慨地向记者表示。

  他强调,虽然受目前监管政策影响,国内券商几乎无法开展衍生品业务,但并不表明国内券商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事实上,国内券商近年来储备了大量衍生品投资人才,完全可以利用在衍生品研究上的优势帮助中资企业做好套期保值。而中资企业做衍生品投资聘请国内券商做投资顾问,制定套期保值方案、优化建立风险控制流程在当前环境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首先,在国内券商帮助下,中资企业可以明确投资需求,制定合理的套保投资方案。其次,作为衍生品投资顾问,国内券商只收取咨询费,没有利益驱动。第三,国内券商受证监会等部门的严格监管,若与企业发生纠纷,很容易通过法律手段在国内把问题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2-11 02:31:36 | 只看该作者

政府好糊弄,贪官可没那么好打发

国内玩的是潜规则,玩不转的最好别回去。感觉这个金女士已经严重落伍了,就象从来未在中国待过一样。有国有企业来合资,她以为国家的钱好拿就贸然陷进去了。岂不知,现如今,虽然国家的钱仍然最好挣,但那帮贪官污吏可没那么好侍候了!买得起那些高科技医疗器械的都是国有大医院,同大大小小的官僚打交道是难免的,不懂得如何侍候那些贪官,最好别回去混,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这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2-11 07:29:3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的感觉是,这位金女士的公司,肯定处于负现金流的状态,

她也想骗地方政府出资,填平她的窟窿,为她自己的抽逃资金作准备,只是那个资产公司,本身就是个资产运作的公司,也不是个正儿八经的公司,所以结果是不会出人意料的。



国内玩的是潜规则,玩不转的最好别回去。感觉这个金女士已经严重落伍了,就象从来未在中国待过一样。有国有企业来合资,她以为国家的钱好拿就贸然陷进去了。岂不知,现如今,虽然国家的钱仍然最好挣,但那帮贪官污吏可没那么好侍候了!买得起那些高科技医疗器械的都是国有大医院,同大大小小的官僚打交道是难免的,不懂得如何侍候那些贪官,最好别回去混,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这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12-11 10:5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看看老外这些大骗子

花旗银行香港分行、渣打银行、Rabobank、NATIXIS、瑞信国际、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摩根士丹利资本服务、汇丰银行、Calyon、德意志银行等13家外国银行开会商量好了, 都去骗中信泰富. 因为中信泰富最有钱? 最好骗?
被一家银行骗签合同有可能, 自己有....   骗谁呢.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朱益民

【专题回顾】 祸起金融危机 中信泰富巨亏百亿震惊市场
【特别策划】 荣氏家族,豪门荣耀今能安否?
【深度调查】 中信泰富巨亏内幕 外汇合约对手曝光
【商业评论】 中信泰富 你咋这么傻?

中投高层称国际银行恶意欺诈导致中信泰富巨亏

  暴跌的澳元,犹如面目狰狞的魔鬼正一步一步把中信泰富(00267.HK)逼向万劫不复的地狱。

12月2日,中信泰富公开披露的股东通函显示,过去两年中,中信泰富分别与花旗银行香港分行、渣打银行、Rabobank、NATIXIS、瑞信国际、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摩根士丹利资本服务、汇丰银行、Calyon、德意志银行等13家银行共签下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

  10月20日中信泰富首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至今,巨额亏损已扩大到186亿港元。在短短30多个交易日内,中信泰富正以每天1.1亿港元的惊人亏损快步冲刺。

尽管实力雄厚的中信集团于近日紧急出手救援,计划以认购可转债形式向中信泰富注资约116亿港元并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中信泰富或将因此迎来生还转机。但中信泰富外汇累计期权(Accumulattor)高达186亿港元巨亏的沉重现实,让人无法释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家拥有优质资产和丰富经验管理团队的优秀企业,遭受如此凶险致命的一击。

  中投证券金融衍生产品部总经理张晓东向记者表示,“这些国际银行利用他们的定价优势,恶意欺诈。在合同签订之际,中信泰富就已经完全输了”。张晓东和他的团队在首席金融衍生品顾问、美国康乃尔大学金融教授黄明的帮助下,对中信泰富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计算,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现实。

  合约定价陷阱

  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称,其与银行签订的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AUD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contracts),因澳元贬值而跌破锁定汇价,按公允价值计,损失约147亿港元。

“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合约头寸主要有四类: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澳元日累计合约(AUD daily accrual)、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Dual currency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和人民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RMB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其中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是亏损最严重的,也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合约。”张晓东向记者表示。

上述重点研究合约规定,中信泰富须以固定汇率(加权汇率0.87美元/澳元),每月买入一定数额的澳元,到期日2010年10月,累计最大买入数额为90.5亿澳元;其中每一份合约都有最大收益终止(Knock Out)条款。

  公开披露信息显示,中信泰富在08年7月密集签署了16份每月累计外汇远期合约。合约杠杆倍数绝大多数为2.5倍。当价格对中信泰富有利时,每月的购买量为3000万澳元到416万澳元不等。

  黄明和张晓东的团队通过统计方法,将上述16份合约标准化为15个同样的合约。即,交易标的:澳元兑美元汇率;签署时间:2008年7月16 日;合约开始结算时间2008年10月15日;到期时间:2010年9月(24个月)。价格有利时买进1000万澳元,价格不利时买入2500万澳元,加权行权价为0.89元,按月支付。

  中信泰富的这个外汇合约可以分解成两种障碍期权组合,一种是向上敲出的看涨期权(Up-and- Out Call);另一种是向上敲出的看跌期权(Up-and-Out Put)。从障碍期权结构看,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条款是一样的。通常这种合约在签订之时,双方没有现金支付,相当于在未来两年内的每一个月,中信泰富获得1个向上敲出的看涨期权,同时送给银行2.5个向上敲出的看跌期权作为对价。

  据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定价测算,按汇率历史波动率(约15%)模拟,上述研究者高达十几万次的运算结果表明,中信泰富在签订这单笔外汇合约当时就亏损了667万美元。

  其原因就是中信泰富得到的1个看涨敲出期权的价值远远小于其送给交易对手的2.5个看跌敲出期权的价值。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合约是“公平的 ”,签订时合约双方没有现金支付,那么在合约签署时,其价值应为零,即合约双方都没有占对方便宜。但这笔合约,投行却占了非常大的便宜。

  按历史波动率测算,既然中信泰富一份合约的损失为667万美元,那么整个15份外汇合约在签订时就损失约1亿美元。倘若波动率变大,如30%,亏损更将高达4.5亿美元。

  张晓东强调, 中信泰富签订的这些外汇远期合约实质上就是Accumulator(累计期权) ,按谐音,香港称之为“I will kill you later”。这种合约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尤其在牛市中。很多投资者认为只要价格不会大幅下跌,就可包赚不赔。在牛市末期,投资者通常比较亢奋,风险意识较低,容易上当。而这种合约时间跨度较长,为市场反转预留了足够空间,这就是为什么这种产品也称作“I will kill you later”。而中信泰富与国际银行签订的合约已经不是我以后杀死你,而是我现在就杀死你(I will not kill you later, Instead, I am killing you right now)。

  合约四大毒丸

  黄明指出,导致中信泰富亏损的主要衍生产品是“含敲出障碍(Knock Out)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澳元/美元累计远期合约”,以及更复杂的“含敲出障碍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欧元-澳元/美元双外汇累计远期合约”。中信泰富从这些合约中得到的,除了向上利润有限、向下亏损要加倍无限以外,更可怕的是,一旦每月利润超过一定额度,则交易对手可选择取消合同,导致仅有的利润也化为乌有。

  张晓东认为,在同十几家银行签订的10多笔外汇交易中,正是中信泰富没有识别出合约隐含的下述四大毒丸才酿成今日巨额损失的苦酒。

  一是目标错位。作为未来外汇需求的套保,其目标是锁定购买澳元的成本,也就是最小化澳元波动的风险。但是其签订的这些Accumulator合约的目标函数却是最大化利润,对风险没有任何约束。换言之,中信泰富的风险是完全敞开的。

  二是量价错配。据报道,中信泰富在7月的前三周内,签订10多份合约。当澳元兑美元的价格走势对其有利时,最多需买36亿,而当价格大幅下跌时,则需要购入最多90亿澳元。而中信泰富的真实澳元需求只有30个亿,这是量上的错配。在价格上,中信泰富的选择更是糟糕。7月份,美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并逐渐转化为经济危机。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跌。澳大利亚作为主要的铁矿石、铝矿石和铜矿石等资源出口国,其经济必将受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即使在当时看,澳元走软的可能性也很大。而新西兰的货币在今年5月就已经开始贬值了。

  三是工具错选。Accumulator不是用来套期保值的,而是一个投机产品。虽然企业需求各异,通常需要定制产品来满足其特定需求。但是在定制产品过程中,企业自身发挥主导作用,而不应是被动的角色。另外,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对远期、期货、互换、期权等进行组合,也可以达到企业特定的套期保值需求,而不必通过Accumulator。

  四是对手欺诈。这些国际银行利用其定价优势,恶意欺诈。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中信泰富最大盈利5150万美元,但是因为定价能力不对等,签订合同时,中信泰富就已经亏了1亿美元。

  黄明强调,中信泰富签订的这类合约,在金融学上被称为奇异衍生品,含有复杂的“敲出障碍期权”、“双外汇选低期权”与“看跌期权”。这些产品,无论从定价到对冲机制上都很复杂,一般投资者根本不知道产品应如何估值,不知道如何计算与控制风险,因此很容易在高价买进同时,低估其潜在风险。而作为交易对手的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对于衍生品的数学模型有多年研究,充分掌握估值与风险对冲技术。因此,交易双方存在严重的知识与信息不对称。单从定价角度考虑,与国际银行做复杂衍生产品交易,就好像普通人与乔丹一对一进行篮球比赛。

  中信泰富之殇

  “应该说,中信泰富的确有对冲外汇价格波动的真实需求。一些媒体指责其参与外汇交易有失公道,尽管其方法和工具不是很妥当。”张晓东并不完全认同此前媒体报道对中信泰富的指责。

  他认为,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同时又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绝非小数目。面对价格的剧烈波动,国内企业存在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

  但现实问题是,一方面国内企业巨大的套保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国内券商的业务开展被牢牢束缚,衍生工具又经常被误解为洪水猛兽,基本金融衍生工具迟迟推不出来,场外衍生品几乎没有。由于避险需求在国内无法得到满足,迫使企业只能选择与狼共舞:不少民营企业及境外注册国企通过国际投行参与衍生品交易,一些境内国有企业被迫避开监管涉足场外衍生品交易。

  “中信泰富等中国公司参与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接连失利,彰显中资企业在对冲风险、寻求金融支持过程中的无奈与尴尬。”张晓东不无感慨地向记者表示。

  他强调,虽然受目前监管政策影响,国内券商几乎无法开展衍生品业务,但并不表明国内券商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事实上,国内券商近年来储备了大量衍生品投资人才,完全可以利用在衍生品研究上的优势帮助中资企业做好套期保值。而中资企业做衍生品投资聘请国内券商做投资顾问,制定套期保值方案、优化建立风险控制流程在当前环境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首先,在国内券商帮助下,中资企业可以明确投资需求,制定合理的套保投资方案。其次,作为衍生品投资顾问,国内券商只收取咨询费,没有利益驱动。第三,国内券商受证监会等部门的严格监管,若与企业发生纠纷,很容易通过法律手段在国内把问题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8-12-11 11:07:47 | 只看该作者

合资很不可控!去湖南投资吧!

合资很不可控,除非双方非常信任;而且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领导换届也要考虑在内。

目前来说,在中国,部分地区政策的执行和领导监管还是有一些问题。现在主要靠自律和投诉来对一把手进行监管。

象金女士这种情况,如果是因为无法满足对方的私欲而造成损失的话,完全可以向上一级监管部门反应,如纪委等。如果是管理不当的原因等,则自身也要承担责任,算是教训。

下次投资的话还是考虑到我们湖南去投资吧!我们那儿人朴实善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12-11 11:37:24 | 只看该作者

惹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12-11 13:04:37 | 只看该作者

不能这样子项目就完了

唉!这么好的项目就毁了吗?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金女士他们都是一些搞科学研发的专才,对商业运营方面他们的能力还是不足的.商场如战场.应当找些会做商业运营人来和他们一起做这个项目,各负其责,这样才能把这个项目做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12-11 17:29:26 | 只看该作者

生意有风险,在哪儿都一样.

难道错在不会搞关系吗?
难道错在不该合作吗?
真的错在选错了地方了吗?

那帮政府流氓,吃喝嫖赌,眼睛盯着创业者的钱都官员没错吗?

所以你们说的那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是共产党,和它下面的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什么事情不是它们给搞坏的

人本类就不该送礼
人本来就不该费太多的脑子用在搞关系上
人本来就不应该强占别人的利益



生意人要自负盈亏,任何没考虑到的因素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中国怎么了?创业也有成功的. 美国怎么样?创业失败的也不少. 看这次金融风暴,大公司也照样经营不下去. 他们有关系吗?有背景吗?别来不来什么事都望国家,政府上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12-11 17:36:19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诈骗勾当,没有里应外合,也是不可能滴。

荣家的那位女大公子,肯定从中捞取了很高额的回扣了。这是她吃里扒外的结果。



花旗银行香港分行、渣打银行、Rabobank、NATIXIS、瑞信国际、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摩根士丹利资本服务、汇丰银行、Calyon、德意志银行等13家外国银行开会商量好了, 都去骗中信泰富. 因为中信泰富最有钱? 最好骗?
被一家银行骗签合同有可能, 自己有....   骗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12-11 17:4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评论]海归无语:沈阳创业4年 全部心血归零

在中国,搞不好人际关系,发展企业,只是一句空话。

奉劝移民们,只要你不会、不想、不屑陷入人际关系的汪洋之中,你还是别回去的好,不管你是想回国享受还是回国创业。当走亲戚时走走,你还会觉得中国很亲,但出来后,再想留在国内,你很可能就会水土不服。


言而有信,不错。

我12月3日开始出贴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12-11 17:54:36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一辈子没做过生意,没见过钱。对待外来投资是架好了锅烧开了水等宰你。

靠近沿海地区的生意观,或者说市场经济观正常些。还知道要长远看效益。

当然,如果涉及个人想谋私利的就哪里都会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12-11 18:17:42 | 只看该作者
投资大陆经: 或投钱,或投身(需年轻有姿色外加风流)於黑老大或白老大(高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12-11 18:18:08 | 只看该作者

知道这个“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怎么个创造法?

昨日,湖北省大冶市公安局出台新规,为增强民警保护民生的意识,要求61名拟提拔的男民警,每人必须在2009年元旦节前抓获一名小偷。
  
决定甫一公布,在当地引发了极大争议。
...

华中科技大学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李明博士说,此举如果对小偷起到了震慑作用,很难再抓到小偷,为了得到升迁到任,警察会不会绞尽脑汁抓小偷,出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情况,而由此可能会造成误抓,让好人受冤屈。


怎么个创造法?
花几千元钱跟“小偷"谈好条件,然后让小偷去扒钱,当场把”小偷“抓住,关几天后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