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8°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8°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2°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0°
    温度感觉: 10°
查看: 98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南北分界标志争议中开建:网友斥劳民伤财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8:54: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gb2312-692868.html

【文章来源: 北青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淮安市政府正在给予《晏子春秋》里的这段名句以最新的注解,如果一切顺利,在今年内,他们将把天气预报员口中笼统的“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具体到以米计算。

这就是淮安市刚刚动工的“全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自消息传出就口水仗不断,河南的信阳认为自己更具有建造这个标志的资格,接着河南南阳也加入了进来……但没等到争论有个结果,之前没有参与“论战”的安徽蚌埠却悄悄率先竖起了一个南北分界的雕塑,让人猝不及防。

明眼人一看便知,科学意义上的我国南北分界是一个纵深数千公里的“地带”,绝不会落在一座桥的正中央。各地踊跃参与的背后,有着与“争孙悟空老家在哪”这个荒诞命题一样的逻辑,官员看重的,可能只是政府网站招商引资介绍里的一句话而已。

2pq00vc.jpg (50.6 KB, 下载次数: 5)

2pq00vc.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8:55:35 | 只看该作者
实地调查:老桥上翻建分界标志

淮安正在动工的全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位于淮海北路东侧的古黄河(即古淮河,历史上黄河曾从此夺淮入海而得名)上,原名王营南大桥,此处也是淮安市清河区和淮阴区的交界处。记者前去采访时,15个高有5米左右的桥墩扎扎实实深入河道内,桥墩周围搭着脚手架。施工的师傅告知现在桥墩的修复已近尾声,不久后桥面中心建立起一个球状物,这就是全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雕塑。

这座桥现在有个好听的名字“红桥”,而依附修建的老桥墩却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70多年的沧海桑田,如今早已瞧不见老桥墩的斑驳和沧桑。只能听住在附近的老人隐约谈起这段历史,国民政府时期建起的桥曾经起到连接河两岸的重要作用,钢筋混凝土的桥墩上铺设木制桥面,行人、马车、驴车从上而过,老人笑谈那会儿过河也就自古华山一条路吧。

抗日战争时期,桥面被烧毁,战争结束后政府曾修复过。可是木质桥面承载力毕竟有限,上世纪60年代末,这座桥被西侧的新建的大桥取而代之了。木质的桥面破损不堪,而桥墩却依旧扎实地矗立在河中。

桥见证了淮安70多年的历史变迁,而如今河两边也早已不是农田,而是市民广场和住宅区。西侧的王营黄河大桥早已承接了连接两岸的重任。

老桥北边的黄河广场修建足有8年,是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沿古黄河沿岸步行,岸边多是垂柳,也有槐树、花草。市民沿河散步,很是惬意。

从北岸凭栏眺望,南岸也就60来米之隔,皆是一片绿化带广场,所种植物与北岸目前来看并无差别,河两岸两个广场遥相呼应。

4IUB7GUV085H0074.jpg (100.37 KB, 下载次数: 7)

4IUB7GUV085H007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8:56:09 | 只看该作者
居民:北边就此通暖气?

河道中心线上的全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物一建,这立刻就把两岸的住户人家分了个南北。有些居民只知要动工,还并不晓得这桥中究竟要建设何物。而知道此事的居民多用“有趣,蛮有意思的”来形容自己身处南北的感受。

“ 那我岂不成了北方人,每天上班则是从北方到南方去了。”住在北岸黄河花园的何女士对于这样的分法饶有兴趣。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时,何女士曾走过此处的老桥。“这座桥废弃很多年了,我只知道这里是废黄河,年轻时还在此游泳。至于南北分界线只是一个提法吧,其实就两岸来说是没有明显差别的。不过修复是个好事,沿袭历史文化,对于淮安来说也算是一大特色。”

“那房价会有区别吗?北方的房子是不是会比南方的房子便宜点呢?北方还有暖气供应,咱这不会也供应暖气吧?“住在北岸的周先生似乎更关心的是经济因素,他认为这个标志只不过是个城市规划雕塑而已,至于意义他并不多关心。

“一脚踏出去就到了北方了,这个想法挺有意思,那是不是北边就会冷一些呢?不过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趁机向他们普及南北差异的知识。”南岸的郭女士表示。

8旬老者杨先生觉得这只是一个分界的标志而已,不论身于北岸南岸并无差别,但是以此废桥再利用,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淮安人民在心理上会有变化的,更了解古淮河文化和它历史的地位,能传承历史文化地理,才是最深远的。”

而也有部分居民认为,既然已经有西侧的黄河大桥可走,再花钱修葺此桥,也是多此一举,南北差异心中有数即可。

4IRQBOPN09T00074.jpg (141.12 KB, 下载次数: 5)

4IRQBOPN09T0007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8:57:20 | 只看该作者
争议不断:该不该建?9成多网友说不

从建南北地理分界标志消息的传出开始,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有学术层面的推敲辩白,也有网络上的恶语相加。作为一个公共事件,河南信阳和江苏淮安,两个直线距离有400公里的城市的官民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个事件的讨论。

这是个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事件。

9成多网友认为没必要建

8月28日,网上出现了一条题为《江苏淮安开始建设我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的新闻,还进行了“如何看待建设南北分界标志”的网络调查。截至8月30日上午,共有约15万名网友参与调查,93.61%的网友认为淮安不该建设我国南北分界标志,只有不到7%的网友表示赞同。

反对者认为:“南方和北方只是民间的一个模糊概念,我国不该有具体明确的南北方分界线。”“ 团团圆圆的中国为什么非要分南方和北方?”“所谓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和纯地理意义上的北回归线、赤道线标志不同,它只会留下历史隐患!”“花钱在这些没意义的事上,不如多给老百姓办些实事。”

赞成者表示:“这对普及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建不建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物,南北界线依然存在。建标志物只是为了有一个更明确的概念和认识。”

131942444.jpg (27.05 KB, 下载次数: 4)

13194244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8:58:11 | 只看该作者
南北分界标志是个伪命题?

“非常抱歉,我不能接受你的采访,因为该话题有炒作之嫌,不符合科学规律,南北分界线不是几何学上的直线,是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区域,无所谓‘南北分界标志’,没有标志,硬要人为建出,怎么会存在哪个城市更合适的问题呢?”

上周日,王义民老师在电子邮件里礼貌地回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这让人多少有些意外,原本以为,作为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副院长,王老师会为自己的家乡“辩护”,力申信阳如何比淮安更具备设立南北分界标志的优势。

持这个观点的,不仅王老师一人。在之前媒体的报道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姚士谋教授曾被称为“认为淮安建设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相对条件更好点。”但昨天姚教授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南北地理分界是‘地带’概念,并没有哪一个城市特别适合建,没有哪个城市有建设的惟一性资格。”

5_151335149.jpg (39.73 KB, 下载次数: 4)

5_1513351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8:58:50 | 只看该作者
两座城市之争

昨天接受采访时,姚教授对“各地一窝蜂上马”表示明确反对。但各地官员们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受到丝毫影响。

争这个标志的口水仗最早发生在2007年初,2007年1月5日,江苏多家媒体及众多网站发出了一条消息:“江苏淮安将修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半个月之后,河南信阳市旅游局负责人通过当地媒体对此回应:“市委、市政府已指令我们着手论证在信阳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的可行性。我们已经组织专门人员,正在进行这个论证。”

两个月之后,淮安当地一网站论坛发起了一场讨论,名字叫《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之争淮安如何应对?》,这个讨论之所以在这时才开始,是因为有网友发现,就在淮安和信阳争这个分界点的时候,安徽蚌埠已经悄然竖起了一个雕塑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事先毫无征兆。

淮安和信阳的争论还在继续,信阳市林业局林业高级工程师熊林春对当地媒体说:“地处秦岭余脉、淮河源头的信阳如果不是分界线上的典型城市,谁还能是呢?”

而民间的言论似乎在这时有些出格。淮安一市民在写给媒体的信中主张加快速度:“建设这个标志,可以打消沿淮其他一些城市的觊觎之心,先入为主确立淮安是淮河之都的文化氛围。”

信阳的一个市民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也话中有话:“得向人家淮安市学习。人家条件不足创造条件,我们是抱着金饭碗不当回事。”

因为事情在2007年没有进一步进展,网络上的争论暂时停歇,直到上周五,淮安开工建设的消息再次引爆了这个话题。只有不到7%的网民赞成的调查相对应,淮安当地网站也搞了一个投票活动,支持这个项目者高达62%。

不管怎么说,在淮安的那条不知名的河上,那座外形像个大水车的地标已经在争议中慢慢崛起。乐观一点的市民发现了这个建筑还是有些实际作用的:“我觉得这是个利民的工程,最起码它是座桥!”

中国地理四大区域

9c8cb105855e03b1a82d798b82d2e67e.jpg (33.69 KB, 下载次数: 7)

9c8cb105855e03b1a82d798b82d2e67e.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8:59:30 | 只看该作者
淮安回应: 400多万建桥并非“劳民伤财”

淮安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倡议者、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荀德麟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不断有当地文化界人士提出建设南北分界标志。

当时的理由主要是淮安历史上就是“辕楫交替”之地,有“南船北马”之说,在建筑、饮食、植被、气候、语言、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此外,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古黄河与古淮河汇为一体,穿城而过,因此,在古淮河上建南北分界标志有其代表意义。

据介绍,2007年,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工程被列入淮安市城市建设重点。荀德麟认为,建设南北地理分界标志主题公园主要有3个目的:一是依托气候地理博物馆,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二是配套文化休闲设施,建设人文景观;三是打造一张城市名片,提高淮安知名度。

针对网友“工程建设劳民伤财”的质疑,工程建设负责人之一、淮安市市政公用局总工程师卢炳灿告诉记者,工程主体标志雕塑“红桥”并不是在古淮河上新建一座桥梁,而是对上世纪30年代建成、目前已被废弃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改造,造价400多万元,对于一座现代桥梁来说“花钱并不多”。“同时,‘红桥’建成后将为古淮河两岸居民增加一条交通线,方便居民往来。”卢炳灿表示。

据介绍,桥面将由此分为红蓝两色,寓意全国的南北气候特征。而中间的球状标志物正好位于河道中心线位置,球体由南向北将采用暖冷色调进行渐变过渡。实际上红桥将成为一座步行桥,进行灯光亮化,市民可以从桥上通过,穿越球状物雕塑,来亲身感受南北分界后的差异。

“ 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工程得到了全市各界的支持。”淮安市规划局用地规划处处长朱春阳表示,工程方案公示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献计献策,最终的方案是在充分吸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的。工程还将在古黄河两岸种植南北方不同品种的乔、灌木植物,并修建不同风格的建筑,希望能给参观者留下身临南北分界点的直观感觉。

002.jpg (57.48 KB, 下载次数: 6)

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9:00:26 | 只看该作者
开发文化资源

应考虑社会心理因素

针对舆论对于淮安“抢占历史文化资源”的说法,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认为,南北地理分界标志是自然遗产,不具有排他性,南北地理过渡带的典型城市都可以建设相关标志。荀德麟也表示,淮安只是想充分挖掘城市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源,并无独占之意,位于南北分界线上的城市当然可以再建其他标志。

对于很多网友“明确划分南北地理分界标志会造成南北对立”的担心,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季宗绍表示,由于区域间经济、社会、文化差异,不少人都对人为进行区域划分存在反感情绪。“事实上,一些对区域的人为划分,缺乏科学依据,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季宗绍建议,在开发地理、文化、历史资源时,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社会心理因素,避免激化区域对立情绪。同时,也应及时发布解释信息,回答社会舆论关心的问题。

ace74a57d746d264dd6ce47679936abb.jpg (42.62 KB, 下载次数: 4)

ace74a57d746d264dd6ce47679936ab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9:01:29 | 只看该作者
淮安体现的南北差异 ---------

淮北嫁女下午进门
淮南嫁女上午进门

在采访中,记者听闻关于淮安建设全国南北分界标志园一事,民间素有“二范”推动之说。

“二范”是指范元中和范成泰两位年过七旬的老学者。

身为淮安九三学社成员的范元中早在2004年就向有关部门提交过关于建设南北分界标志园的提案。而范成泰有多年水利工作经验,在淮安建设全国南北分界标志园一事,他收集大量材料,希望重塑淮河文化。在采访中,两位老人饶有兴趣地介绍起淮安体现的南北差异。

淮南爱吃米
淮北爱吃面

从地理角度来说,范元中称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学地理课本上都有记载。而他从淮安本身的情况来分析,从气候、地貌来看也提供了很多依据。

“ 自然南北差异,包括地貌、气候是个渐变过程,淮河两岸差别自然不大,但以此为界,越往南北去,差别越大。”范元中称,从自然景观地貌来说,淮安境内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淮河以南多是丘陵地带,由盱眙到南京逐渐明显。而淮河以北,往徐州一带去就是平原居多。从气候特点来说更为明显,淮河以南是亚热带气候,而以北则是暖温带气候,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多在0℃以上,而以北就稍微冷一些,越往北多是 0℃以下。

而从降水量来看,在淮安以南降水量大约在900多毫米,而往北徐州一带降水量只能在600-700毫米之间。淮安以南有明显的梅雨季节,以北则没有梅雨季节特征。淮安以南多是水田,种植水稻、甘蔗、茶叶为主,以米食为主。而北面多是旱地,主要是小麦和杂粮,以面食为主。

而从植被种植来看,范元中也认为淮安以南多是常绿阔叶林植物,针叶林少。而越往北针叶林越多,落叶阔叶林大面积存活。

淮海戏豪放
淮剧柔情

从历史人文方面来看,淮安历来就有“南船北马”之称,古时,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人,都是到淮安清江闸下船登陆,换乘马车,由此向北。而北方人也是在淮安弃车马坐船南下。“所以不难看出,自古淮安就是南北分水岭,在此建分界标志名副其实。”

别看现今的这条古黄河(古淮河)河道仅有五六十米宽。而据范成泰介绍,元代,《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马可波罗乘船经这一带时,河宽一英里,也就相当于近2公里的宽度。“也许是两岸相隔甚远,所以淮河南北两边的民风民俗也有差别。”

从语言上来看,淮安地处江淮方言区,属于北方方言区与吴越方言区的过渡地带。淮安语音,尤其指楚州口音,有“淮平子”之称。南称蛮北称侉,而淮安的语音也就是不蛮不侉的意思,相对较平。

从戏曲上来看,淮安北部流行粗犷、豪放的淮海戏,而淮安南部则流行较为柔情的淮剧,甚为有趣。两个剧种都是“淮”字打头,然而唱腔风格各异,淮海戏与流行于安徽的泗州戏、徐州和鲁南地区的柳琴戏,同属拉魂腔。

从建筑风格来说,淮河以北的地区多干旱,以土墙草盖四合院为主,而以南建筑多为U型、L型主房。厢房结构砖瓦房多,具有典型南方特征。

就连婚俗习惯上,在淮河以北的宿迁女孩出嫁通常下午进门,而在淮河以南的淮安市区则保持上午进门的惯例。

Duowei_2008_6_23_19_33_40_579_42.jpg (30.05 KB, 下载次数: 6)

Duowei_2008_6_23_19_33_40_579_4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