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5°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3°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3°
    温度感觉: 11°
查看: 213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旧 上海滩: 哈同花园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7:51: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穷洋人在上海滩的发达史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 ... 801&postID=3439

民国初年,上海滩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富翁:哈同。

哈同全名为欧司·爱·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 ,1849-1931年),英籍犹太人,出生于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上有四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父亲是设在巴格达的沙逊洋行的一个小职员,全家生活并不宽裕,五岁时随父亲迁居印度孟买,六岁时其父去世,生活更为艰辛。哈同要帮助母亲做些杂务谋生,拾破烂,捡煤核,拣瓜皮烂菜,这形成了他勤劳、俭朴的习性。

1871年其母也因病逝世。 1872年哈同21岁时只身出走香港谋生。由于在香港混得不得法,于第二年到上海找出路,当时他一文不名。

哈同通过舅父昔日的老同事的介绍,进入上海老沙逊洋行供职,先做看门人、跑街,后来成为烟土仓库管理员和收租员。由于工作勤勉,头脑灵活, 1869年被提拔为高级职员,任新沙逊洋行协办兼管房地产部。在任期内,他工作卖力,办事井井有条,深得上司信赖;同时他也私下营放高利贷,开始涉足房地产买卖。

此后,哈同参与该行鸦片买卖、放高利贷及房地产经营,升为地产部经理,个人积蓄日渐增多。

哈同的发展眼光蕴藏着较为敏锐的政治嗅觉, 1883年中法战争全面爆发,租界内许多人纷纷出逃,这时担任老沙逊洋行房地产管事的哈同却认为紧张的形势不会持续太久,主张乘此良机以低价购进大批土地,多造房屋。老板接受了哈同的意见,照此办理。哈同 本人则 看准这个机会,倾囊而出,以低价购迸今南京东路一带大量房产。

正如哈同所预料的,中法战争很快结束,大量人口的涌入使上海租界的房地产价格猛涨,老沙逊洋行老板从房地产一项上就获利润高达 500多万两银元,而哈同个人也因低价购进的地产价值骤增而成为百万富翁。

1886年,哈同转入新沙逊洋行任职,同年与罗迦陵结婚。罗是一个混血儿, 1864年出生于上海浦东,其母沈氏,其父罗路易,为一法国水手,罗日后对哈同的事业助益甚多。

1887至1897年,哈同任法租界公董局董事。 1898年起又担任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并任英国驻华法庭陪审员,直至1901年。哈同由此成为当时上海滩上洋人中的显赫人物。

哈同通过参与租界当局活动,掌握各种机密情报,从中获取发财致富的机会。 1899 年英美将公共租界的范围,向西向东扩展,扩充面积达22,827 亩,哈同由于事先参与制定 “越界” 的线路图,于是他就筹集资金以低价大量购入 “越界筑路”两侧土地,并建造房屋。等到越界马路开通,地价暴涨,他一下子就获得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暴利。

1901 年,哈同在南京路开设哈同洋行,注册资本200万两,经营房地产及进出口贸易。哈同在从事房地产经营是眼光独到,看好高楼建筑,注重南京路建设,1901 年至1930年间,他在南京路一带,置地建房,成为上海著名的“地皮大王”。他在南京路拥有土地16块,面积111.576亩,占南京路地产总面积的 44.23% ;到30年代,他在南京路房地产的数量已经超过沙逊,在上海居于首位。南京路两旁的大楼、里弄,凡是以“慈”字命名的,如慈淑大楼、慈裕里、慈庆里、慈顺里,都曾是哈同的产业。

哈同积极从事房地产投机经营,每买进一块土地后,立即以其公共租界董事名义向汇丰银行抵押,拿到钱后再买进另一土地,如此循环往复,以较少的资金购得大量土地,哈同洋行靠出租房屋和地皮时赚了暴利,哈同计算收租的时间与众不同,他以阴历月份订约收租,因为阴历计年遇到闰月便可以多收月租。

哈同还通过积极贩卖鸦片取得暴利。

随着上海逐步开发,地价不断上涨,赢利越来越多。他曾花费 60多万两银子、用四百多万块铁黎木铺设南京路(从外滩到西藏路),促使房地产大幅度增值,在上海传为盛事。民间流传着这祥的歌谣:“哈同,哈同,与众不同。看守门户,省吃俭用;攒钱铺路,造福大众。筑路,筑路,财源亨通。”

1916年,他将南京路浙江路口的一块以18,000两银子买进的地皮,租给永安公司建造百货大楼,年租金5万两,租期30年。按规定,到租期满时,哈同可以获得150万两的巨款,外加一幢大楼。

哈同利用担任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之职,勾结捕房和律师,拉拢当地地保,软硬兼施,陆续在西摩路、静安寺路、长浜路一带,低价收买土地170余亩,1904 年起,在涌泉浜 ( 今南京西路 ) 建造私人花园,1910年竣工,花园以欧司·爱·哈同与罗迎陵(罗俪黎)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为爱俪园,又称哈同花园。

园内规划设计,仿大观园式样,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景色幽雅宜人。园分内园与外园,内园有黄海涛声、天演界剧场等,外园有渭川百亩、大好河山、水心草庐等三大景区,全园景点不下二十余处。

爱俪园到1917年扩充为200多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此园为上海园林精品。哈同在此度过20余年晚年生活。

1915 年,哈同在爱俪园内设立一所仓圣明智大学,学生从膳食、住宿到学杂费全部由园内提供,先设小学、中学,后来有了大学和仓圣明智女校。仓圣,指传说中创造文字的圣人仓颉, 1916 年,园内又成立广仓学会。学校与学会,均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古董和典章制度作号召。王国维、章一山、费恕皆、邹景叔等学者都曾在里面教书、编书、做研究工作。

此外,哈同还在杭州西湖边建造了一座风景优美的“罗苑”(今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在北京购置了一所前清官员的旧宅(北京安定门外永康胡同),人称“北京哈同花园”。

哈同八面玲珑,多方交结。早在清末年间,就同清王朝王室成员结拜过干亲,哈同之妻人拜清隆裕太后的娘为过房娘。他还同章太炎、蔡元培、孙中山等革命党建立了联系,并予以资助。 1911年当武昌起义成功后,他加强了与革命党的联系,主动借花园给革命党开会、议事。同时,他也与一些地方军阀、官僚建立了密切联系。

哈同勤劳,俭朴。对待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晚年,即使年过70,照样按时到办公室上班。他总是亲自签订各种合同。他一生无子女,收养了大量上海市民子女为养子养女。

1931 年6月19日,哈同病势于上海,终年80岁。据英国驻上海领事馆估计,他留下的遗产达1亿7千万美 金 。遗产全部留在上海,有土地460余 亩,房屋建筑1,300余所,除哈同花园外,还有市房81幢,住房544幢,仓库3幢,旅馆饭店4幢。这些遗产,曾引起著名的“哈同遗产案”。

【说明】

所谓“越界筑路”,就是在租界范围之外铺设道路沟渠、架筑桥梁、牵引水电瓦斯、安设巡捕房。由于越界筑路带来了公共交通及地方治安等诸多便利,沿途的房地产业蓬勃兴旺,上海的城市空间因此由传统的中心区域——外滩地区不断向西、向北扩张。

毫不夸张地说,远离当时市中心区域的静安寺及徐家汇等地,之所以能成为后来新兴中产阶级的城郊住宅区,正是越界筑路的后果。 1908年,租界当局正式开通一条从公共租界西区的愚园路起,经赫德路、爱文义路、卡德路、静安寺路,东向终止于外滩的上海总会的电车路线,贯穿了租界最核心的金融商业中心与当时最偏僻的西郊。这条交通线的开通,意味着从此上海西区不再是荒僻的远郊,而是城市精英的乐土。

这样看来,20世纪30年代后大量中产阶级城郊住宅形式的新式里弄与公寓、洋房在这一地区的集中亮相,实属历史的必然。

此文由慧慧根据上海档案信息网上有关哈同的资料进行整理

[打印]

由慧慧张贴 @ 2008-01-04 02:29:22 (3973)
*********************************************************
下图:  哈同,全名欧斯·爱·哈同 (Silas Aaron Hardoon) ,
是旧上海有名的犹太冒险家,地产大王。

119965989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

1199659891.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7:53:33 | 只看该作者
孙中山, 徐悲鸿曾在哈同花园居住过,
徐悲鸿与第二任夫人蒋碧微女士在哈同花园相识,
章太炎与夫人汤国梨的婚礼也是在哈同花园举行的。

119966001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1199660013.jpg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7:55:24 | 只看该作者
曾显赫一时的爱俪园(即哈同花园),到了上世纪40年代后渐渐衰落了。
到1955年,哈同花园被一座也曾经红极一时的建筑—— 中苏友好大厦(即如今的上海展览馆)所取代。从此,哈同花园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留下。

119966012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

119966012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